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晓黎 《水产科学》1999,18(5):27-28
叙述Ti鱼片的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原料预料水温不得超过20℃,调味浸渍应在15℃以下;烘干以30-35℃为宜,产品含水分宜在30%以内。微生物检验未检出肠道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一看一是看所要选择的苗池中是否还有未变态的幼体,如有,说明该池苗变态不正常,淡化时间较短,质量较差。二是看育苗池水色,应是清淡无色。三是看虾苗体色,以清白鲜明为好。 二问一是问淡化时间,应在3天以上。二是问育苗水温,以30~30.5℃为宜。三是问育苗全期,水温 30C左右,全期应为 23~25天。四是问出苗数量,以每立方米水体出苗4~5万尾为宜。 三动手一是动手尝一下池水盐度,淡化3天以上的池水应基本尝不出咸味。二是动手量一下水温,早期苗淡化好的苗池水温一般25℃左右,中后期苗池水温应与外界自然水温…  相似文献   

3.
甲鱼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2.湿度;3.通气条件。 (1)温度:鳖卵孵化能适应的温度范围在22-36℃,最适温度范围在30-35℃,最佳温度为32℃,孵化积温为 36000度·时,孵化时间约为50天。当孵化温度低于30℃时,孵化积温大于36000度·时;当孵化温度高于30℃时,孵化积温小于36000度·时。鳖卵在36℃以上几小时就会导致胚胎死亡。25℃以下,会使胚胎发育缓慢,22℃以下停止发育。而且昼夜温差变化大会延长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 (2)湿度:孵化用沙含水量应保持在…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条纹石鮨蛋白消化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温15~20℃时,条纹石鱼旨各消化器官的重量占鱼体重的百分比大小依次排列为比肝重>比胃重>比肠重,而在25~30℃时则排列为比胃重>比肝重>比肠重;水温15~30℃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单位体重中酶蛋白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15~20℃时,消化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水温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超过20℃时,蛋白酶的活性又呈下降趋势;15~20℃时,各消化器官中蛋白酶的比活均上升9倍,20~30℃时,肝蛋白酶的比活继续增大,而胃及肠蛋白酶的比活则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Wei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Wei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Wei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Wei摄食率 、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 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摄食率、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转化效率有下降的趋势。长吻幼鱼日投饵量可根据经验公式:C=0.148T ̄(1.626)W ̄(-0.521)计算。  相似文献   

7.
新分离的5种微藻是细小裂面藻(Merismopediaminima)微型小球藻(Chlorellanana)朱氏四片藻(Tetraselmischui),淡色紫球藻(Porphyridiumpurpureum)和波海红细胞藻(Rhodomaonasbaltica)试验表明5种藻在10-30℃的试验温度内都能生工成活,生长繁殖的适温范围在15-25℃,最适温度是20-25℃,在10℃和30℃时,生长  相似文献   

8.
太湖新银鱼对温度、盐度适应能力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观察热冲击、不同盐度对太湖新银鱼仔鱼成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仔鱼在升温过程中死亡率不断提高,305℃时死亡率达48%,半致死温度为305~335℃,致死温度为395~425℃,425℃100%死亡。在温度125~425℃范围内,银鱼死亡率的温度系数Q10值为1000~0198,96h半致死盐度为12,在盐度8的水中可安全度过96h。  相似文献   

9.
不同饵料蛋白质含量对红螯螯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6~30℃水温条件下,经60d饲养,以增重率、成活率及饵料系数为指标衡量,红螯螯虾配合饵料蛋白质适宜含量为30%~35%。  相似文献   

10.
对大菱鲆繁育几个重点环节的技术进行了介绍 ,认为大菱鲆卵的孵化温度应该在 13℃ ,前期仔鱼培育水温 15℃ ,后期仔鱼及稚幼鱼 17℃为宜 ,孵化后第 8~ 9d宜减少投喂 ,以利于大菱鲆仔鱼鳔的开口 ,提高成活率。推荐了一种效果较好的生物饵料营养强化剂 ,并介绍了一种独到的药物防病方法。  相似文献   

11.
鱼类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20~30℃),其温度越高 ,摄食量越大 ,生长增重速度越快。6~9月 ,水温正处于25~30℃之间 ,是鱼类大量摄食 ,迅速生长的旺期 ,在此期间 ,采取什么措施促进鱼类生长增重 ,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呢?1加强投饵施肥草食性鱼类必须供给数量足、质量优的饵料。日均投食量 :草料约为鱼体重的20%~30%,精料约占吃食鱼总体重的3 %~5%。滤食性鱼类应采取“三看施肥法”适时施加追肥 ,即“看天施肥、看水施肥、看鱼施肥”。天气好多施 ,阴雨天少施或不施 ;水质瘦多施 ,水质肥少施 ;鱼类吃食旺多施 ,鱼类吃食…  相似文献   

12.
一、水质管理鳝池水深一般在15~20厘米较为合适,但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水温超过30℃时,水深可以加深到40厘米以上,以避免阳光灼晒而致水温升高,确保黄鳝安全。水质要求中性偏碱,溶氧3毫克/升以上较好。水质变坏,应及时加、换新水。一般情况下,2~3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换水一次。平时,经常用生石灰水泼洒全池,改良水质。水源要求洁净、无毒,换水时,温差不能太大,保持温差在5℃之内,一次换水不能过多,防止黄鳝不适应。二、防暑降温工作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0~30℃。温度超过3…  相似文献   

13.
泥鳅人工繁殖最适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泥鳅人工繁殖主要外界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泥鳅进行人工催产,剂量为30毫克/尾(雄鱼减半),水体pH值为6.5 ̄7.0,性比(♀:♂)为1:2,下午6时注射,水温在20℃ ̄30℃时,催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养殖水体中不同浓度氮盐的保存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6种保存方法对不同浓度水样中3种氮盐(NH3-N、NO2-N、NO3-N)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7 d的保存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认为:(1)NH3-N:以5‰氯仿4℃条件为最佳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宜控制在5 d内;(2)NO2-N:以5‰甲醛4℃为最佳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宜控制在7 d内;(3)NO3-N:以5‰氯仿4℃条件为最佳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宜控制在2 d内;(4)NO3-N的保存稳定性相对较差,受NH3-N初始浓度及降解速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从越冬条件、放养前的准备、人池、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对虾成虾高密度越冬养殖的关键技术:放养前池底铺粒径0.4~1.0 mm的粗沙约20 cm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300 lx;成虾应在养殖池自然水温降到16℃以下时入室,放养量控制在5 kg/m2左右;水温宜控制在8~15℃,溶氧量在5 mg/L以上,盐度在30左右,pH值7.8~9.0.日投饵量根据水温确定,一般前期水温在12~15℃,日投饵量控制在3%左右;中期水温在10~12℃,日投饵量2%左右;后期水温在8~10℃,日投饵量1%左右.  相似文献   

16.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动物模型的感染特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建中 《水产学报》2001,25(1):47-51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LD50),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22-25℃时,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2-7d内死亡,温度升高对病毒增殖影响不显著,30-32℃时,平均死亡时间2-6d,温度降低对病毒增殖影响较显著,15-19℃时,接种螯虾平均2-10d内死亡,8-10℃时,平均死亡时间3-6d,感染途径分别用腹节肌肉,腹节皮下洲射及口服,均能使螯虾感染发病,而浸泡方式不能使螯虾发病,细菌分离和细菌定量结果表明,寄考于螯虾心脏,肝胰腺内的阴沟肠杆菌在感染后期大量增殖,菌量分别是正常螯虾的25和30倍,形成继发感染,用螯虾心脏,肝胰腺内的阴肠杆菌在感染后期大量增殖,菌量分别是政党螯虾的25和30倍,形成继发梁。用螯虾测定WSSV的LD50为10^-6.5.mL^-1种毒液,将病毒56℃,30min灭活后免疫螯虾,不能使螯虾形成免疫保护,WSSV匀浆液-30℃冻存1年后失活,而-30℃冻存于螯虾体内WSSV保存1年后仍有活力。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彭泽鲫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方之平  潘黔生 《水利渔业》1998,(2):15-17,47
彭泽鲫消化系统中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力受温度的影响。当pH值为73时,这3种酶的最适温度依次为35℃、30℃、25℃,此时酶活力分别为448、517、1051活力单位/每克鱼体重。3种酶的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5℃、60℃、40℃。3种酶的温度系数Q10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低于35℃Q10值均大于1,高于35℃则小于1。  相似文献   

18.
将在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经人工繁殖的银鲳幼苗,空运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琼海研究中心。在水温18℃~31℃、盐度15‰~32‰,经过近9个月左右的室内驯养,从平均叉长3.2cm,平均体高1.8cm,平均体重0.68g;培育至平均叉长18.4cm,平均体高9.6cm,平均体重121g。通过驯养得出:银鲳对饵料种类没有特别的选择性,同批次银鲳幼苗在浙江舟山及海南驯养时对水温的适应性具有地域性差别,在海南驯养的最适水温在20℃~26℃;舟山16℃~28℃。盐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ux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19.
变温影响中华鳖生长和日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留全  胡王 《淡水渔业》1998,28(4):44-46
研究了不同温度、恒温条件对中华鳖生长和日粮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温范围的变温组均比相应恒温组生长迅速。其中以29±3℃组增重最快,对饲料的利用率也最高。结果还揭示,有利促进中华鳖生长的昼夜变温幅度不宜太大,每24小时内的变幅以±3℃为宜。  相似文献   

20.
1 鱼苗孵化及苗种培育1.1 人工催产 水温控制在21℃-23℃左右,催产季节在4月下旬至6月。每尾雌鳅注射HCG 100~150国际单位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后按雌雄比例 1:2或者1:3放入水缸或水池中,8~10hr后产卵。人工投精的操作方法是:用手轻挤雌雄亲鳅腹部,把卵粒和精液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瓷盆内,使卵粒和精液充分混合受精,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8℃,每天需换水2次,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