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同一生态单元同一目标林分类型中没有生态监测数据的林分进行准确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以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基于生物量的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占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26.84%和26.30%。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修订和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精确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业决策支持系统(DSS)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管理已经从单目标(如木材生产、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传统林业管理发展到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功能的多目标可持续林业管理。由于森林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多尺度性以及林业管理的多目标性,林业决策支持系统在帮助森林经营管理者确定经营目标、设计经营管理计划、评价气候变化和管理方案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森林动态模型和生境适应性模型是林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框架中的核心组分,通常结合在一起研究气候变化和林业管理方案对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生境适宜性模型和森林动态模型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开发的两个林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外开发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就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中国林业管理支持系统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次生阔叶林保护与浙江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半山区占全省陆地70%的浙江省,天然原始植被几乎只占森林面积的2%且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人迹罕到高山陡坡地区。由于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和掠夺式经营,森林更新跟不上采伐速度,次生林和郁闭度小于0.3的疏林地作为目前主要森林类型,地带性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尚较丰富。但近年来,人为干扰和陡坡耕垦日趋加重,林地退化较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结构功能和阈值已呈下降趋势。为促进我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必须建立生物基因保存库,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重点开展次生阔叶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做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把林地生产力提高和森林栽植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纳入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食品需求的增加,生态农场在我国蓬勃兴起。如何设计和建造生态农场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整合到生态农场设计被认为是保障生态农场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本研究在回顾生态农场发展历程,分析生态农场中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总结生态农场的景观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升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生态农场景观结构优化的设计原则。研究建议生态农场的景观设计应主要包括农场与周围景观的关系、种植系统设计和有益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重建3方面的内容,并具体提出了每个方面需遵循的一般设计原则。同时,研究以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新建水稻生态农场设计为例,印证了上述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多样性整合到生态农场建设中,未来需要深入认识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认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产量和收益的关系,开发利用能够促进有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植物,并推动生态农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本研究对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管理整合到生态农场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证,对生态农场的发展建设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广西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加强良种壮苗繁育工作;加强森林培育工作;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作;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相似文献   

6.
论粤西退化桉树林地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栽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粤西大面积的桉树林地的退化情况十分严重,对桉树林地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势在必行。通过生态修复的桉树林地下在向着良好和方向发展,生态修复是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一个重大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三明市仙人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植物多样性及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科分类水平上的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而属、种、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随海拔的增高而先增加后减少。海拔梯度和不同功能群水平都显著影响科属种的数量,且这2个因素对科属种的影响有交互作用,但海拔对科属种的3个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影响。由此说明,城市森林在海拔梯度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表现出差异,三明市建设森林城市需要考虑人为活动、自然环境条件和本身生理生态特征对植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以期充分发挥可持续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湿地生态具有系统多样性和结构独特性的特点,水生系统和陆生系统存在明显的不同,湿地系统是多种特殊生物的栖息地,也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环境和基础性生态体系。大力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对湿地生态和资源进行良好的修复,是维持物种的多样性、确保生态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结合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和湿地生态和资源的修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森林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其生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公益林是近年来新兴的森林种类,它的出现体现出了国家和时代的进步发展。生态公益林所发挥出来的生态效益涉及很多方面,除具备保护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沙漠化的功能外,生态公益林还能够发挥出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卫生保健的作用,由此看来维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不仅有着事关生态系统安全作用甚至有着关乎国家土地安全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探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与定位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小陇山东岔林场7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东岔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83亿元/年;2)7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顺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变化在0.55亿~4.24亿元。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3项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73.11%;3)不同林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栎类落叶松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油松针叶混交林。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应重视阔叶混交林及栎类林的地位并充分利用其产生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内权威部门发布的价格参数,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动态评价了我国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防护的总服务价值在2010年、2007年、2004年和2001年分别为52.83亿元、9.34亿元、3.59亿元、21.78亿元和24.78亿元,服务价值大小排序为:保育土壤>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不同地区沙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东胜市>准格尔旗>府谷县>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杭锦旗;不同时间沙棘人工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2010年>2007年>2004年>2001年.研究结果可为砒砂岩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慧  钱谊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60-364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别山区仅有的次生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本研究选用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人类干扰、面积适宜性和稳定性等7项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评价结果得 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系统组合模型,对2005-2009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供需状态、生态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近年来,漓江流域流经市县生态赤字现象严重(除市区外);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小幅度上升,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系统多样性不足,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不高。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保护上游水源林、建设生态防洪补水工程、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创造合作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生态补偿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机制等措施来保护漓江流域,从而实现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野生动物资源是生态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保护有利于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保证物种多样性。但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和森林资源的减少,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遭受各种破坏,甚至面临灭绝危机。结合河北省野生动物资源情况,重点分析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根据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它们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在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如果无法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导致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仅其价值无法发挥,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技术的研究,保护好我国的湿地资源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对于促进我国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森工集团天保工程生态效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底和2015年底,长白山森工集团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生态站长期监测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研究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服务进行评估,量化并揭示长白山森工集团天保工程生态效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天保工程实施后,天然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物质量增加量分别为涵养水源7.78亿t/a、保育土壤2 255.32万t/a、固碳释氧量191.87万t/a、林木积累营养物质6.35万t/a、释放负离子0.22×10”个/a、吸收污染物量2 879.16万kg/a、吸滞PM10总物质量122.43万kg/a、吸滞PM2.5总物质量18.38万kg/a;价值量增加381.75亿元/a,6项服务的价值量贡献顺序依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养水源为研究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功能.天保工程实施后,保育土壤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增加量最大,占总增加量的27%,涵养水源次之,对该区天然林生态效益影响最大.该研究为天保工程的后续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表明,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业景观均质化导致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降低,致使生物多样性相关野生资源保护、自然授粉、害虫调节、水土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进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分别探讨了农业景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授粉服务、调节服务、水土涵养等多方面生态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总结了欧美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采取的实践措施,指出中国虽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却忽略了对农业景观的保护,近些年的城市化和集约化发展都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亟需借鉴欧美国家经验提出我国的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我们认为保护和提高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集约化对维护农作物产量,改善品种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从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两个尺度上开展农业景观综合管理,提高农田作物和景观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最后,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建议从政策和法规、监测和评估、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生态补贴制度、培训和推广等方面,开展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以隆德县2011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宁夏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对隆德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范围进行划分,通过对隆德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确定其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隆德县总生态服务价值约为30.298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达到80.85%,其次为农田,再次为草地和水域;隆德县生态补偿的最终价值约为7.084亿元,森林生态系统补偿价值约为6.447亿元,占总补偿价值的91%。完全符合退耕还林以来“生态立县”建设的发展目标,但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补偿价值偏小,建议今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良好发展的同时,加强草地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9.
广东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石灰岩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石灰岩沉积自然遗迹、任豆野生自然群落、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物种及其生长环境以及藏酋猴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基于此,从地质、土壤、植被、动植物类型等方面整理分析了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情况,提出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该区域生态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直观反映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客观量化天保工程生态产能价值,运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基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类调查数据,依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其主要植被类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生态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生态产能总价值增加1 851.62亿元/a,各生态产能增加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2)不同林分类型生态产能价值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落叶松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最高,为53.29%;3)中龄林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最多达66.05%,其次是幼龄林,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为17.22%;4)合理有效地对森林实施保护,使得森林的蓄积量及各项生态产能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林区生态产能发展潜力巨大。该研究可为评估我国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变化,以及分析后续天保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