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以来,滑坡将可能成为三峡库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库水位下降和暴雨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以三峡库区典型古滑坡泄滩滑坡为例,根据库水位调控方案,利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库水位上升期间,滑坡体基本稳定,下降期间安全系数不高,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屡创新低,导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为探明鄱阳湖水位变化规律,量化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水位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量化分析。以星子站和湖口站分别作为鄱阳湖的水位和流量代表站,以九江站作为长江中下游干流代表站,首先选取1981-2021年长江流域和鄱阳湖同期长系列实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辨识了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水位变化的趋势特征,最后基于水量关系量化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枯水期鄱阳湖水位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从水量上看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九江站和湖口站总水量变化影响较大;三峡建库前1981年开始,鄱阳湖最低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建库后正常蓄水期鄱阳湖最低水位较初期蓄水期抬升了0.44 m,表明三峡水库枯水期消落补水调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鄱阳湖枯期水位下降趋势;蓄水期三峡工程蓄水并非影响鄱阳湖枯水期水位降低的关键因素(贡献度为35.4%),而主要受长江上游、三峡-九江区间来水减少、鄱阳湖流域天然来水...  相似文献   

3.
采用Aqua3D有限元软件对郑东新区龙子湖地下水开采进行了井群优化研究。开采工况1没有考虑雨水利用,开采地下水仅满足湖水景观用水,14口井均匀开采,地下水开采量为274×104m3/a,无降落漏斗出现,水位降深较小(1~2 m),可能会导致湖体周边土地盐渍化现象产生;开采工况2既要供给高校用水,又不利用雨水资源,20口井均匀开采,地下水开采量为1049×104m3/a,漏斗中心出现在湖体外侧北部,最大降深8.5 m,会影响到邻近水源地的正常运行;开采工况3地下水开采量为593×104m3/a,其中方案1为14口井均匀开采,方案2(14口井)和方案3(12口井)为非均匀开采,3个方案漏斗中心均出现在湖体东侧,漏斗中心最大降深依次为4.6、4.3和4.2 m。工况3既考虑了雨水利用,又考虑了龙子湖工程与高校杂用水供水系统联合运行,为一个高效供水方案,其中方案3水位下降最小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4.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大型人工开挖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水电站蓄水期和运行期的正常运行。而为了研究左岸边坡蓄水后的变形响应特征,通过对左岸边坡前期丰富的地质资料的分析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变形区域,再结合库水位历时曲线对各区域监测点的变形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左岸边坡的持续变形与库水位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但是不同变形区域有着各自的特征。高位倾倒变形区主要是以沉降变形和横河向的位移为主倾倒变形受坡体自身的岩体组成、岩体结构和表生构造所控制。蓄水以后下部岩体和结构面的劣化导致变形保持稳定增长。断层f5、f8残留变形区主要受2条断层和岩体开挖卸荷作用的影响。蓄水以后受库水浮托力和水平推力的影响较大,蓄水水位1 880 m附近的点受蓄水影响出现小幅度的上抬。拱肩槽上游开挖边坡变形区主要受岩体开挖卸荷作用以及F42-9断层、煌斑岩脉所控制,在蓄水以后低高程的点和二区监测点一样受库水浮托力和水平推力的影响较大,其余更高高程的点仍然以沉降为主,总位移的方向指向上游,并且库水位历时曲线与变形曲线呈现出峰—谷对应的特征。目前各区域监测点的变形虽然速率不大但仍未收敛,需要持续的监测与关注以及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库水位变化引起的渗透破坏是造成土石坝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坝体滑坡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库水位上升对土石坝坝体滑坡的影响,以某均质土坝为研究背景,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软件研究坝坡临界失稳状态下的塑性区和水平位移变化,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3种工况下的坝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上升,土石坝内部浸润线位置提高,坝体的最大塑性应变和水平位移呈线性增大趋势,且最大值均出现在坝脚位置。坝脚处塑性区随折减系数SRF的增大逐渐向坝顶贯通,坝坡变形行为以剪切滑移为主。3种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FOS分别为1.894、1.855和1.831,坝体稳定性不断降低,但均高于临界最小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瑞平灌区位于飞云江南岸。东临东海,西南靠山,灌区流域面积343km~2,人口35万,耕地面积23.6万亩,境内河网纵横,河道蓄水能力3 972万m~3,正常水位2.82m,最低通航水位2.30m。根据水文计算,在保证率P=95%的枯水年时,灌区年缺水2 492万m~3。为解决灌区缺水确保农业丰收,1963年建成潘山电力泵站,该站设计提水流量10m~3/s,实际扬程7.19m,安装11台32SA-  相似文献   

7.
白鹤滩水电站自2021年4月6日开始蓄水,至2021年9月30日水位最高达816.51 m,此后水位开始回落,2022年2月底水位降至790 m左右。根据阶段性蓄水过程中的渗流监测成果,结合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渗控布置方案,分析了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坝基的渗流状态,并推测了坝基可能存在的渗漏通道。分析结果表明,河床坝基渗流量受上游水位影响较大,蓄水以来,河床坝基渗流量最大达1 226.37 L/min,较蓄水前增加784.78 L/min,且增加量主要集中在15号、16号坝段,而左右岸坝基渗流量相对较小,两岸坝基渗流量同时受上游水位及降雨量的影响;816.51 m蓄水位下帷幕前扬压力折减系数为0.73~0.97,帷幕后为0.07~0.30,主排水幕处为0~0.07,在防渗排水系统的作用下,坝基扬压力得到了有效消减;推测认为渗透水流通过防渗帷幕薄弱部位流向下游,并以P2β32-2和P2β32-1为主要导水地层,结合地层内发育的软弱结构面向坝基排水孔汇渗,造成部分坝段渗流量显著大于其他坝段。总的来说,阶段性蓄水过程中大坝坝基渗流状态稳定,大坝渗控布置方案合理,渗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澜沧江流域某电站为例,针对初步拟定的不同正常蓄水位和汛期运行控制水位,采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互印证相互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建库后不同特征水位对库尾淤积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库区淤积量随汛期控制水位和正常蓄水位的升高而增加,且汛期控制水位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库尾淤积分布较天然情况表现为滩面淤积略有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水库特征水位选择兼顾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 基本情况泉上水库位于宁化县泉上镇盖洋溪上游 ,是福建典型的病险库之一 ,总库容 0 .14 4亿m3。副坝为均质土坝 ,坝高 17m ,坝顶长 5 5m。坝下输水管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管 ,5节总长 60 .2 0m。输水管直径 10 0 0mm ,管壁厚 2 5cm。地基为土基 ,设置 4道截水环。进水口安装转动门盖 ,出口安装闸阀 (接坝后电站 ) ,进口底高程 45 4.5 0m。设计灌溉面积 10 67hm2 ,最大放水流量为 2m3/s。1999年 6月 2 4日上午 8时 ,库水位 463.68m ,副坝涵管右侧排水棱体外坡发现多处漏水 ,进而发生射流 ,且水质浑浊 ,出水点高程 45 2 .80~ 45 5 .0 0m ,在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鄱阳湖区22个测站实测水位序列资料,采用水位相关法将三峡水库蓄水前湖区各站水位序列还现至三峡水库蓄水后情形下,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三峡水库蓄水后两种情形湖区各站长序列水位数据,定量分析了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区主要测站9-10月平均水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降幅为0.96~2.67 m;三峡水库蓄水前9-10月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为78.5%~89.9%,加权平均值为85.2%,基本满足灌溉设计标准要求;三峡水库蓄水后,9-10月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降为21.0%~80.5%,加权平均值降为64.4%,低于灌溉设计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取基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水位调控方案,通过调节农田水位,制定了不同的排灌方案模拟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涝渍胁迫状况.将熵权法和TOPSIS模型有机结合,从冬小麦的高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个方面选取4个指标构建冬小麦水位管理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13种不同的水位管理方案进行计算,得到各处理的理论贴合度Si,从而评价了各水位管理方案受到涝渍胁迫的影响.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冬小麦在乳熟期-200 mm(3 d)(5 d-800 mm)受涝渍影响最严重,造成产量下降明显;而在分蘖期-50 mm(1 d)(5 d-200 mm)受到涝渍胁迫时,可实现冬小麦高产、节水和减排的目标.结果符合试验规律,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与降水的趋势性与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59—2011年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及降水监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Hurst指数分析方法对地下水位及降水序列的趋势性、突变年份及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讨论了Hurst指数应用中存在问题。结果表明:1人为影响下,济南泉域年值地下水位具有-0.694m/10a的显著下降趋势;降水具有23.941mm/10a的不显著上升趋势,而春季降水有9.430mm/10a的显著上升趋势。2地下水位突变年份为1967年,2004年以前水位持续下降,之后快速上升;降水在1961、1999年发生突变。3水位与降水均具有强的正持续性,但考虑人为因素,认为水位未来趋势应与降水保持一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为例,研究升船机正常运行时竖井内水位变化对顶部机房鞭梢效应的影响。采用附加质量法模拟竖井内水体和黏弹性边界,运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升船机塔柱和顶部机房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对比顶部机房在高低两种水位下的自振频率和地震响应。结果显示,当竖井充水至高水位时,结构自振频率下降5%~18%,但顶部机房特征点位移增加4.5%~68%,加速度增大23.2%~45%,因此,升船机顶部机房应加强抗震防护。  相似文献   

14.
水库修建后库区水面的抬升导致流速、水深及泥沙运动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原河段内鱼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为论证建库对库尾产卵场区冲淤及适宜水动力条件影响,以LC流域某电站为例,建立一维及平面二维嵌套水沙数学模型,在推荐正常蓄水位和汛期运行控制水位的方案下,计算分析库尾鱼类产卵场区逐年淤积形态与部位、水库回水及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推荐方案下产卵场区域河段冲淤分布和天然情况下基本相同,产卵场区含沙量没有突变区域,建库对该区淤积影响不大;建库后4-7月各月产卵场区“流速满足1.0~2.0 m/s、水深满足0.5~1.0 m”的面积升高,变化率在8.74%~386.43%。推荐正常蓄水位和汛期运行控制水位的方案下,建库对库尾产卵场区生境及适宜水动力条件影响不大,仍可满足鱼类需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水文过程,对鄱阳湖水位存在潜在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鄱阳湖水位与汉口流量、5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流量的函数关系,并假设该函数关系在三峡水库运行前后保持不变。通过三峡水库运行后引起的汉口流量改变值,得到鄱阳湖水位的变化量。拟定3种不同的蓄水方案,分析了鄱阳湖水位受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大小及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受蓄水影响,起蓄时间10月1日、9月15日和9月1日对应的星子站水位降低值分别为2.23、1.37和1.05 m,都昌站分别为2.10、1.29和0.99 m,康山站分别为1.38、0.91和0.68 m。水位影响随起蓄时间的提前而减弱,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格局。从消除或减免三峡水库蓄水对鄱阳湖的影响角度,建议优化三峡水库汛末蓄水调度方式,并做好与鄱阳湖5河支流水库调度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不同工况对于农用车排放及油耗的影响,进而通过实验建立农用车循环工况标准。工况对于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①加速状态下油耗及排放最大,怠速状态下最小;②速度对于排放及油耗的影响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在20~45km/h范围最为高效;③加速度对于油耗及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CO和HC在加速度为0.6m/s~2时出现最大值;④排放及油耗随功率比升高而变大,且变化速度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库区取水泵站在上游水库大水位变幅下与下级泵站之间流量不匹配的问题,【方法】基于水泵变频调速原理和某梯级提水设计系统模型,采用定性相似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取水泵站在水库不同水位下,水泵工况、变频运行范围及运行工况参数,针对取水泵站在大水位变幅下与下级泵站间的流量匹配计算提出了建议。【结果】在上游水库不同库水位下,采用变频运行方式进行泵站供水量和下级泵站需求流量之间的匹配调节完全可行;定性相似分析计算法也为流量匹配结果提供了验证。【结论】水泵变频技术和定性相似分析计算法可用于库区取水泵站的水泵机组在大水位变幅下变频运行时额定工况点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为农业机械解决路谱模拟困难、试验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一种路谱模拟液压试验台。设计液压系统的方案和主要参数,采用压力补偿技术确保系统流量稳定可控,将所设计的液压系统在AMESim软件中建模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液压缸在上升过程中,速度稳定在0.1 m/s,液压缸工作腔压力和液压泵工作压力分别为10.09 MPa和10.54 MPa,液压缸在下降过程中,速度稳定在0.064 m/s,液压缸工作腔压力和液压泵工作压力分别为21.02 MPa和15.01 MPa,仿真结果有效地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同时,对试验台分两个工况进行试验测试,在工况1条件下,X、Y两个方向的角度最大值分别为7.92°和7.81°,在工况2条件下,X、Y两个方向的角度最大值分别为5.01°和5.55°,试验台可有效模拟不同路谱,为行走机械的路谱试验提供装备基础。  相似文献   

19.
轴流泵内部的空化现象是影响叶轮能量转换,导致轴流泵扬程、效率等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轴流泵内部的空化现象,以轴流泵TZX-700为研究对象,该型号轴流泵相较于一般的轴流泵无后置导叶.为了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该卧式轴流泵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试验曲线和数值计算曲线基本吻合.在设计工况和小流量工况下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对其空化特性曲线、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的静压分布以及空化体积分数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口压力为101.325 kPa时,在叶片的吸力面就已经发生空化;在叶片压力面,当有效空化余量NPSHa下降到临界空化余量NPSHcr=7.79 m时,靠近进口边的叶顶处开始产生少量的空泡;随着NPSHa的下降,叶片表面的空化区域进一步增加,对叶轮内的流场产生明显的影响,导致扬程急剧下降;在同一轴流泵进口压力下,小流量工况下叶片表面的空化区域相较于设计流量工况进一步扩大,由靠近轮缘的进口边向出口边和叶根处发展,空化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华南地区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在湿帘-风机通风条件下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变化情况,探究该通风方式下,温室内的通风降温性能,以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示范基地的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计算,将稳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温室内监测点得到的数据进行对照,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湿帘-风机通风工况进行瞬态计算,得到温室内直观的温度和速度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启湿帘-风机系统后,湿帘侧最初风速可达1.6 m/s,通风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从湿帘入口贯通风机出口的高速气流场,气流速度最终稳定在0.8 m/s;温室内温度场从湿帘侧到风机侧表现出梯度降温的变化特征,同时伴随着温室全局性的微小幅度降温;将风机流量增加1倍后,温室内气流的湍动程度增加,降温速度明显提高.得到的结果将为华南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的正常运行和精准调控温室内的小气候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