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6%虫线清乳油不同浓度防治松墨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是松树上的重要蛀干性害虫,又是松材线虫病主要传播媒介。于4~5月间通过使用16%虫线清乳油,以不同浓度的荮液防治松树枯死木中的松墨天牛效果显著。经林间对122株马尾松枯死木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对松墨天牛幼虫、蛹及成虫的杀伤力极强,施药后第15天检查,杀虫率达100%。用此种农药防治松墨天牛,可以降低虫口密度,以便控制松墨天牛危害,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天目湖为我国AAAA级风景区,近年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使景观效果大受影响。到2004年,病死松树达5万株以上,病害严重林分病死树率达50%以上,危害日趋严重。从2004年11月~2007年11月,对景区松材线虫病病死树采取了彻底清除的措施,对景区的松材线虫病的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分析表明,病死树采伐量下降86.82%,新增病死树率从6.0%下降到0.26%,病死树中天牛幼虫量下降了80%。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松材线虫病的持续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住厦门市绿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主体树种马尾松,对厦门岛内松材线虫病疫点未采用皆伐寄主松树的方法,而是采取疫情监测、清除枯死松树(枝)、山场套袋化学熏蒸、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捕捉器)、设置立式诱木和释放哈氏肿腿蜂、白僵菌生物防治等持续控制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松林面积由2001年11月首次发现疫情时的1973 hm2减少到2007年的42.8 hm2,病死松树数量由2002年的136968株降低到2007年的6株,病枯死株率呈极显著下降;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年诱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由72.7头下降到1.8头.目前厦门市大面积松林常绿,说明松材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也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药物苦烟制剂对带疫松墨天牛成虫具有强烈的击倒作用。400倍苦烟制剂在24h时内对松墨天牛成虫击倒率为100%;BV制剂(白僵菌和轮枝菌)对带疫松墨天牛具有42.9%的致死作用。同时,发现BV制剂还具有除治松材线虫病的明显效果。从2001~2003年,在奉化发病林地内使用BV制剂后,林地内的松树枯死率逐年下降,2001年下降率61.86%,2002年为35.2%,2003年为54.8%,而对照林地枯死松树下降率约为0。认为苦烟和BV混合制成的苦烟菌剂是有待开发的对环境安全的防治松材线虫病药物。  相似文献   

5.
用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幼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僵菌与小蠹虫的野外生物学规律观察及小蠹虫的传菌规律,白僵菌的林间释传方法、技术、防治效果及大面积防治松材线虫病中应用等研究,发现:用本地自然种群的小蠹虫能有效地携传白僵菌,达到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目的.该法对松墨天牛幼虫当代校正寄生率达41.53%,明显高于喷雾法的26.74%.人工撒菌法也能有效地释传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防治效果可达48.31%.经大面积防治松墨天牛示范试验,白僵菌有效地控制了松墨天牛的虫口密度,减轻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防治费用仅需3.33元/hm2.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 ,其病害的扩展、流行与马尾松毛虫危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枯死松树数量平均为 77 879株 /hm2 ,比未受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对照 ) 17 2 73株 /hm2 ,多 35 1% ;次年 ,前者平均枯死松树达 2 0 4 8株 /hm2 ,为对照 2 89株 /hm2 的 6 0 8%。松毛虫危害加速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原因是 ,松毛虫危害松树 ,削弱树势 ;弱势的松树招引松墨天牛侵入并增殖加快松树死亡 ;次年大量天牛从“松毛虫危害松木”上羽化 ,侵染健康松林 ,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和流行。由此认为松毛虫危害是促使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 ,防治松毛虫是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松材线虫病发生,降低松墨天牛数量密度,德化县林业局于2009-2010年,开展了清除松枯死木试验.以诱捕器诱集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为指标,在松墨天牛中度危害区,开展了松枯死木清理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清理松枯死木可以有效降低林间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对当前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PP袋+肿腿蜂等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PP袋能有效地阻断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把病死松木放入PP袋 ,次年只有 2 98%松墨天牛成虫能咬破PP袋而逃逸 ;PP袋 PEM农药 ,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阻断率达到 10 0 % ;PP袋 肿腿蜂对松墨天牛的阻断率也达到 10 0 % ,同时 ,该方法能促使肿腿蜂种群在林内增殖扩大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特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松树病死木松材线虫检出率,及时、准确诊断疫木和疫点,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把松材线虫病的发病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松材线虫分布、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含水率的变化、木材蓝变情况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木上松材线虫的分布由多到少为:在发病前期,上部〉中部〉下部;发病后期,上部〈中部〈下部。松材线虫的数量与松褐天牛老熟幼虫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佳的取样阶段为第Ⅱ和第Ⅲ阶段靠上部梢段取样,第Ⅳ阶段偏下部取样。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地区连续二年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羽化、成化率以及在松树上的分布和发生情况等观察,结果表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松褐天牛的羽化盛期,且70%天牛寄生在松树5m以上的树干和枝梢中;防治上要注重病死树枝梢材的处理,MPP乳剂的防治区松材线虫病死树明显减少,喷MPP油剂处理病材对天牛毒杀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从松树病死木上取样分离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及时、准确诊断疫木和疫点,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把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松材线虫分布、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含水率的变化、木材蓝变情况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木上松材线虫的分布由多到少为:发病前期上部>中部>下部,后期上部<中部<下部,松材线虫的数量与松褐天牛老熟幼虫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佳的取样阶段为第Ⅱ和第Ⅲ阶段靠上部稍段取样,第Ⅳ阶段偏下部取样。  相似文献   

12.
老疫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9年在广州市松材线虫病老疫区系统开展了疑似病死松树的早期诊断、应用引诱剂和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清理病死木套袋熏蒸和疫区松林植物群落结构改造等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疫区内松树枯死木松材线虫的检出率为22.1%~55.4%.诱到松褐天牛成虫19 853头,每个诱捕器的诱虫量为14.06~24...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罗溪镇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综合防治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达到病虫害防治的三个100%,即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覆盖率100%,对松枯死木除害处理率100%,除害处理合格率100%,罗溪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了防治松墨天牛。结果表明:以2018年清理松枯死木的数量和分布面积为基数,2019年松枯死木数量下降50%,2020年比2019年下降30%,2021年计划比2020年下降20%,实现了松枯死木分布面积逐年下降10%以上的目标。为彻底遏制疫树增量,对松墨天牛诱捕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防控信阳新县松墨天牛的为害,通过采取挂诱捕器、施放花绒寄甲、及时清理死松树等绿色防控措施,开展了松墨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的寄生率大幅提升,平均寄生率达62.73%,死松树数量和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数量逐年大幅下降,防治效果显著,绿色防控方法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3%甲维盐·阿维菌素注干剂施用后对福建省泰宁县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繁殖的影响,2019—2021年,应用诱木和诱捕器诱集监测方法,持续3年监测林间试验地内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和松枯死树数量。结果表明,注干施药处理后诱木段上松墨天牛的羽化率仅为6.71%,而未施药处理的羽化率为48.85%;3年持续监测发现,注药区和对照区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和松枯死树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注药区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和松枯死树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3%甲维盐·阿维菌素注干施用不影响林间松墨天牛的产卵行为,但可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影响幼虫发育和繁殖羽化,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同时又可保护松树,降低松枯死树数量,可在实际防治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15—2022年,鼓山风景区采用了粗放型和集约型2种不同的防控模式防治松材线虫病,结果表明,集约型防治模式防控成效明显,风景区枯死松树数量减退率达93.3%,松墨天牛诱捕量降幅达到54.71%;微创注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制剂对防治古松树松材线虫病有较好效果,可全年施用,在4月和10月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更具有遏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是一条优良的、长效的措施,花绒寄甲是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优势天敌。为评价花绒寄甲林间应用效果,于2020—2022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了“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只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对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监测、花绒寄甲寄生率及病死树下降率调查,研究了花绒寄甲林间种群增加量、松褐天牛种群下降率与病死树减退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最高寄生率达94.19%,平均寄生率由2020年的13.19%增加到2022年的72.44%,提高5.49倍;病死株数量在前2 a下降不明显,直至第3 a之后,病死树数量才急剧下降,病死树校正减退率平均为68.00%,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校正减退率为72.37%,显著高于松阔混交林的校正减退率(59.26%);松材线虫病的病株率随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与防治前(2019年)相比,2022年的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下降58.43%~98.67%,平均下降了89.43%,而花绒寄甲的种群数量却呈现急剧增加,3 a平均上升221.03%,这说明,在疫木不清除条件下,通过3 a的天敌释放,能大幅度提高林间自然...  相似文献   

18.
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atus)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昆虫。诱杀松墨天牛成虫,减少松墨天牛虫口密度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之一。笔者于2003年5—7月在重庆万州区天城镇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及发生区外围采用引诱剂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保松灵防治松墨天牛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严重威胁我国的森林资源。浙江等地每年因该病造成大量松树枯死 ,防治松材线虫病刻不容缓。当前 ,我国防治该病主要措施是清理枯死松树 ,降低媒介昆虫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密度 ,减缓病害扩散蔓延。但在风景名胜区的松林和古树名木等 ,一旦发生该病 ,仅清理死树是不够的 ,必须采取保护性措施 ,防止因病害导致大量宝贵松树枯死。在日本 ,长期以来主要措施是在松树树冠进行空中或地面喷洒杀螟松、倍硫磷、西维因等农药 ,杀灭松墨天牛成虫 ,从而防治松…  相似文献   

20.
放养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试验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主要是以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感染健康松木致病.根据有关研究数据证明,松褐天牛携带线虫率达62.5%,携带线虫量为4601~12737条/头,最高达到71740条/头.因此,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其根本要素是对松褐天牛的积极除治,防治松褐天牛即直接影响着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