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体重[(42.67±1.07)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新生荷斯坦犊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各组均饲喂牛奶和开食料,在对照组(C组)的基础上,犊泄克组(B组)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犊泄克+犊益康组(BP组)在犊牛摄入初乳后立刻灌服30 mL/头犊益康,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BP组的1~30日龄、1~60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B组和BP组的腹泻率降低,腹泻持续时间缩短。2)与C组相比,BP组的30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60日龄血清尿素氮(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30日龄和60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探讨初乳饲喂次数对娟姗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初生重接近的健康娟姗犊牛20 头,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I组、II组和III组,每组5 头犊牛,试验期为60 天。4 组犊牛出生当日饲喂两次初乳,首次初乳量按照体重的10.0%进行灌服,第2次初乳于出生后6~8 h按照体重的5.0%进行饲喂。4 组犊牛出生当日在产房饲养,2日龄时均转为室外犊牛岛单栏饲养。2日龄后,对照组每天上午06:00和下午16:00时各饲喂常乳1次,2~6日龄每次饲喂1.50 L,7~20日龄每次饲喂1.80 L,21~35日龄每次饲喂2.50 L,36~60日龄每次饲喂3.00 L,自7日龄开始犊牛自由采食颗粒料。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继续饲喂初乳至犊牛2日龄、4日龄、6日龄后再饲喂常乳,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1)在饲喂初乳后48 h、72 h、96 h,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均差异显著(p<0.05),120 h、144 h、168 h,试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犊牛血清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Ⅲ组血清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随着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可有效降低犊牛20日龄内腹泻发生率,试验Ⅰ组、Ⅱ组、Ⅲ组较对照组比较犊牛腹泻发生率分别降低9.5%、22.5%、36.5%,治疗犊牛腹泻总成本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2.0 元、43.2 元、76.8 元,3 组试验组犊牛成活率为100.0%。(3)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使0~60日龄娟姗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增加16.7 g、33.3 g、80.0 g。试验Ⅱ组、Ⅲ组较试验Ⅰ组ADG差异也极显著(p<0.01)。综合考虑,建议娟姗犊牛饲喂初乳至6日龄,可降低犊牛腹泻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提高犊牛成活率及AD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40头新生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试验组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观察期60d,旨在研究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对犊牛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能极显著减少乳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数,减少犊牛被动免疫失败率,改善犊牛腹泻状况,显著提升0~60日龄内的犊牛日增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犊牛的均衡发育。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索过渡期乳不同饲喂天数及断奶日龄对荷斯坦母犊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过渡期乳饲喂天数及断奶日龄。试验共选取60头初生荷斯坦母犊,平均分为N(未饲喂过渡期乳组)、L(饲喂3d过渡期乳组)、H(饲喂6d过渡期乳组)三大组,每大组均分为2个小组(N1、N2;L1、L2;H1、H2)。N组第2~15天饲喂常乳;L组第2~4天饲喂过渡期乳,第5~15天饲喂常乳;H组第2~7天饲喂过渡期乳,第8~15天饲喂常乳。N1、L1、H1组均为60日龄断奶,N2、L2、H2组均为75日龄断奶。在试验期间统计分析犊牛的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1)与N组相比,H组犊60日龄内腹泻率降低5%,90日龄内体斜长平均增长量显著提高(P0.05),10日龄及90日龄血清中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L组相比,H组犊牛60、90日龄内的平均日增重及部分体尺的平均增长量均显著提高(P0.05),90日龄血清中T4、白介素-2(IL-2)含量显著上升(P0.05)。(2)75日龄断奶较60日龄断奶更有利于提高犊牛的抗应激能力。故犊牛在哺乳期饲喂6d过渡期乳并于75日龄断奶,能够提高其生长状况和抗应激能力,可为其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乳用潜能的发挥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STP)浓度的群体规律及其对母牛投产后产奶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 668头出生于2016—2020年的犊牛初乳灌服、STP浓度及其头胎生产性能和繁殖记录。利用SAS 9.2 GLM过程分析了影响STP浓度的因素以及犊牛STP浓度对其头胎产奶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犊牛血清总蛋白浓度平均为8.14±0.02 g/dL;出生年份、出生季节、测定STP浓度的日龄和初乳品质对STP浓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犊牛灌服Brix≥30.0%初乳后STP浓度显著高于灌服其他品质初乳者;犊牛STP浓度对头胎305 d产奶量、头胎首月乳脂率、头胎首月乳蛋白率和青年牛首末次配种间隔无显著影响,但总体上均有随STP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的趋势;头胎首月体细胞评分对犊牛STP浓度有极显著回归关系,回归系数估计值为0.34±0.11;奶牛头胎首末次配种间隔对其犊牛阶段的STP浓度有显著的回归关系,犊牛STP浓度为8.11 g/dL时,头胎牛首末次配种间隔最短。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荷斯坦牛犊牛STP的群...  相似文献   

6.
幼龄犊牛在刚出生时消化蛋白质的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难以消化非乳蛋白,年龄稍大的犊牛才能逐步消化非乳蛋白.研究目的是研制适合早期断奶犊牛饲喂的代乳粉,符合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不添加抗生素,且降低犊牛培育成本.试验将24头出生体质量相近的荷斯坦公犊牛按出生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3组犊牛1~3日龄饲喂初乳,对照组4~40日龄饲喂全乳,试验A组饲喂2阶段代乳粉,即4~21日龄饲喂一号代乳粉,蛋白全部为乳源蛋白;22~40日龄饲喂二号代乳粉,用小麦水解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部分乳源蛋白.试验B组4~40日龄饲喂二号代乳粉.测定3组犊牛出生质量、出生体尺、40日龄体质量和体尺,记录犊牛腹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取2阶段代乳粉饲喂的试验A组,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良好,与饲喂全乳的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牛初乳对奶用雌性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笔者将奶牛产仔后1 h内挤得的牛初乳饲喂初生雌性犊牛。试验选取出生状况良好,身体健康的犊牛24头,按出生顺序分为A组、B组和C组,每个试验组8头犊牛。A组犊牛在出生24 h内饲喂1餐初乳,B组犊牛在出生后24 h内饲喂2餐初乳,C组犊牛在出生后24 h内饲喂3餐初乳。饲养20 d观测犊牛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C组犊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乳重比显著低于A组(P<0.05);C组,B组,A组对应的健康率为87.5%、75.0%和37.5%。试验表明,雌性犊牛出生24 h内投喂初乳量与次数适当增加,能显著提高犊牛的日增重和降低乳重比,同时还能改善犊牛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择18头初生重为(36.72±0.96) kg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3日龄开始饲喂含不同剂量溶菌酶的犊牛饮奶,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溶菌酶)、A组(每头每日添加7.5 g溶菌酶)和B组(每头每日添加15 g溶菌酶),50至56日龄给3组犊牛饲喂不同含量溶菌酶牛奶的基础上补饲相同重量的犊牛开食料进行消化试验,研究犊牛饮奶中添加不同剂量溶菌酶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犊牛28日龄体重A组和B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42和56日龄体重A组极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1),平均日增重A组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5);42日龄体高A组极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1);28日龄和42日龄体斜长A组和B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56日龄体斜长A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14和56日龄胸围A组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5),28日龄胸围A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42日龄胸围A组极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1);28和4...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低能饲粮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对初乳质量、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即能量(产奶净能)水平设为6.40、5.73 M J/kg DM和RPL添加水平设为0、40 g/(d·头)。选取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52头第3胎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分别为基础饲粮(B)组、低能饲粮(L)组、基础饲粮+RPL(BL)组和低能饲粮+RPL(LL)组,每组13头牛。试验从预产期前21天至产后犊牛断奶结束。奶牛产后第1次泌乳时采集初乳,测定初乳中总固形物、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免疫球蛋白(Ig) G、IgM和IgA含量;犊牛出生当天(1日龄)、60日龄测定体重和体尺;犊牛60日龄采集瘤胃液,测定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1)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初乳总固形物、乳糖和IgM含量(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对初乳乳糖含量有提高的趋势(P=0.068 2),对其他初乳指标无显著影响(P> 0.05)。2)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母犊60日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P<0.05),显著降低了公犊60日龄体斜长和初生胸围(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有降低公犊60日龄体重的趋势(P=0.073 0)。3)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母犊初生体躯指数(P<0.05),对母犊60日龄体躯指数有升高的趋势(P=0.059 6),对公犊初生体躯指数有降低的趋势(P=0.099 1),提高了公犊60日龄体躯指数(P<0.05),降低了公犊60日龄体长指数(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对公、母犊体尺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4)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犊牛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对犊牛瘤胃发酵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5)围产母牛饲粮能量水平与添加RPL对奶牛初乳质量指标、断奶前犊牛体重、体尺指标、体尺指数和瘤胃发酵指标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围产期低能饲粮降低了奶牛初乳质量、断奶前犊牛体重、体尺及体尺指数和瘤胃发酵指标;围产期母牛饲粮添加RPL对奶牛初乳质量和断奶前犊牛体重、体尺及体尺指数和瘤胃发酵无不利影响;围产期低能饲粮中添加RPL并不能替代正常标准能量水平饲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比较母带犊牛与离母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差异。选取10头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健康新生犊牛(西杂牛♂×犏牛♀)作为对照组,采用母带犊牛的方式进行培育;另外购进相同品种的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健康犊牛25头作为试验组,犊牛出生后未采食初乳,全程饲喂代乳粉。2组犊牛10日龄后自由采食相同的饲粮。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离母犊牛的体重在30、60和90日龄均显著低于母带犊牛(P0.05),离母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在1~30日龄、31~60日龄、61~90日龄和1~90日龄均显著低于母带犊牛(P0.05)。离母犊牛的死亡率高于母带犊牛。2) 30日龄时,离母犊牛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显著高于母带犊牛(P0.05)。60日龄时,离母犊牛血清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显著高于母带犊牛(P0.05)。90日龄时,2组间血清ALT、AST和ALP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3) 30和90日龄时,离母犊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母带犊牛(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母带犊牛(P0.05)。4) 30、60和90日龄时,离母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显著低于母带犊牛(P0.05)。30日龄时,离母犊牛血清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显著高于母带犊牛(P0.05)。60日龄时,离母犊牛血清IL-2和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母带犊牛(P0.05)。90日龄时,离母犊牛血清白细胞介素-4的含量显著高于母带犊牛(P0.05)。综上,离母犊牛的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均低于母带犊牛,因而死亡率高。但60日龄后,离母犊牛与母带犊牛间的免疫功能差异降低。新生犊牛在不能采食初乳情况下,完全采用代乳粉饲喂,可以存活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8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头。分别饲喂含生全脂大豆粉的代乳料和全乳。1、3、7、10、14、18、22、26、30、34、38、42日龄早饲前采血5mL,分离血清,以提纯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相邻收集馏分(7S二峰、11S二峰)为抗原,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表明:A组犊牛自10日龄起全部开始腹泻,20日龄左右粪便中可见脱落的肠黏膜,而B组犊牛无腹泻发生;A组犊牛血清中各种大豆抗原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均极显著地(P<0.01)高于B组;饲喂初乳后,3日龄血清抗体滴度出现一个峰值;在持续饲喂大豆蛋白的情况下,6周龄内血清抗体持续升高,未见下降趋势,其中7S二峰致敏性高于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11S二峰;β-伴大豆球蛋白在30日龄前致敏性高于大豆球蛋白和11S二峰。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荷斯坦牛干奶期体况评分(Dry milk Body Condition Score,DBCS)对初乳中IgG(Immunoglobulin G)浓度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某大型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DBCS及初乳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数据共10846条,利用SPSS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荷斯坦牛胎次、在胎天数和产犊季节对DBCS的影响,同时分析胎次和DBCS的交互作用对初乳中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在胎天数对荷斯坦牛DBCS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4胎牛DBCS显著高于其他胎次,5胎牛DBCS显著低于其他胎次;荷斯坦牛在冬季产犊时DBCS最高(3.48),在春季产犊时DBCS最低(3.13);在胎天数为281~300 d时,DBCS显著高于其他天数,在胎天数为271~280 d时,DBCS显著低于在胎天数为260~270 d和281~300 d的奶牛;荷斯坦牛DBCS对初乳IgG浓度、犊牛出生重、断奶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胎次和DBCS二因素互作分析表明:胎次与DBCS的互作对2胎和3胎母牛所产犊牛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养方式与品种对犊牛腹泻产生的影响,选择3~20日龄德系西门塔尔犊牛、荷斯坦犊牛和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奶牛杂交后代犊牛各20头,共60头,分成两组,每组30头,其中每组每个品种10头,开展不同饲喂方式下不同品种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犊分离的饲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每个品种犊牛的腹泻疾病发生率;相同饲养条件下,德系西门塔尔犊牛的抗腹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对32头荷斯坦犊牛在出生后不久(平均值±SEM=2.O±0.2小时)和12小时之后饲喂母体初乳或母体初乳加初乳补充物(含冻干初乳与干乳清)。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平均浓度为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有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每组9头。巴氏杀菌条件为63~65℃加热30 min,犊牛61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有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15和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显著降低(P0.05),15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7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β-内酰胺类有抗奶提高了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犊牛免疫系统,但无法确定有增强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干奶牛直肠温度、抗氧化能力和被动免疫转移能力的影响,为蛋氨酸铬在干奶牛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72头胎次、预产期和体重相近的健康经产荷斯坦干奶牛,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C组、L组、M组、H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组)饲喂牧场基础饲粮,L组、M组、H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有效铬含量为3、6、9 mg/(头·d)的蛋氨酸铬。试验期从产前第60天至产犊当天。试验期间每10 d测定1次直肠温度。在干奶牛产前第60、28、10天和产犊当天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等。奶牛产犊后立即采集初乳样品,犊牛出生2 h内灌服初乳,24 h后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免疫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蛋氨酸铬对各时期干奶牛15:00的直肠温度无显著影响(P>0.05);干奶牛产前第30天09:00的直肠温度随蛋氨酸铬添加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2);产前第10天09:00,L组和H组干奶牛的直肠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全期来看,M组和H组干奶牛09:00的直肠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选用出生后吃完初乳的荷斯坦母犊24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鲜牛奶6kg天·头,试验组饲喂代乳粉800g天·头。结果表明:经过60天的饲喂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5.31kg(p<0.01),试验组犊牛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88.5g(p<0.01),试验组犊牛的体高和胸围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从经济效益来看,进食代乳粉组犊牛比对照组节省成本263.42元头(鲜奶价格按2元kg计算)。  相似文献   

18.
选用出生后吃完初乳的荷斯坦母犊24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鲜牛奶6kg/d/头,试验组饲喂代乳粉800g/d/头。结果表明:经过60d的饲喂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5.31kg(P<0.01),试验组犊牛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88.5g(P<0.01),试验组犊牛的体高和胸围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从经济效益来看,进食代乳粉组犊牛比对照组节省成本263.42元/头(鲜奶价格按2元/kg计算)。  相似文献   

19.
11日龄犊牛的喂养 断脐、擦洗、称重、打耳号(产后24小时)、做好犊牛健康检查,建立犊牛档案,将犊牛在产后24小时从产房运送到犊牛舍内喂养。首先,喂初乳,挤出初乳,按挤奶程序进行挤奶,并判定初乳是否为好奶,凡是奶汁异常者不能作为初乳喂犊牛,需喂其他母牛的优质初乳。犊牛出生后30分钟内喂第一次初乳,出生第六小时、出生第12小时各喂一次初乳。其次,夏季奶的温度37.5~38.5℃,冬季38.5~39.5℃。产房饲养员在饲喂前必须严格测温后才可饲喂犊牛。视犊牛的个体大小、强弱有所区别,一般第一次喂量为1.5-2.0千克,第二次喂量为2千克,第三次喂量为2千克,以保证犊牛能吸收母乳中足够的免疫球蛋白。用奶瓶或胃管喂奶,若因犊牛体弱,吃奶太慢或因犊牛头数多而喂初乳人员少时,为尽快使犊牛吃上初乳,可用胃管灌服初乳。每喂完一头犊牛,对用过的胃管要用消毒液消毒,或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再喂第二头。1日龄犊牛在犊牛舍的犊牛笼内喂养,犊牛卧床及运动场均应铺软草,厚度不得低于3厘米,防止犊牛因站立不稳而发生摔伤,垫草要保持干燥、清洁。凡被粪尿严重污染的垫草都要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20.
1哺喂初乳在奶牛饲养中,犊牛出生后应与母牛分开饲养,所以要对犊牛进行人工哺乳。犊牛出生30分钟内喂给初乳为宜,不能超过1小时。根据犊牛的初生体重和健康状况确定初乳喂量,原则上,首次喂量要多,至少应饲喂2千克,并在出生后6小时饲喂第二次,以便让犊牛在出生后12小时内从初乳中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出生后24小时内共要饲喂初乳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