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掌握广西贵港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PR)的感染状况,估计场群流行率和分布情况,研究场群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本试验按照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随机抽取81家规模猪场,使用猪伪狂犬病gE-ELISA试剂盒,对1 604份血清样品进行PR血清学检测,并结合问卷调查开展相关风险因素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PR场群感染的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贵港市规模猪场PR血清学场群真实流行率为23.94%(95%CI:13.90%~33.98%),其中种猪场PR血清学场群真实流行率为33.37%(95%CI:13.20%~53.54%),商品猪场PR血清学场群真实流行率为23.65%(95%CI:12.83%~34.48%)。猪场"位于港南区"、"方圆3 km内有猪场"、"离主干道距离≤500 m"和"饲料来源外购"是贵港市规模猪场感染PR的潜在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已建立的《规模化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净化方案》在猪场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分4次采集了实施该方案猪场中的1 776份扁桃体和血液样品,并采用已建立的猪瘟病毒(CSFV)RT-PCR检测技术、伪狂犬病病毒(PRV)gE/gB-ELISA检测方法(GB/T18641-2002)、PRV野毒与疫苗毒多重PCR鉴别方法与生物安全措施,对贵州省某规模化种猪场CSF和PR开展了净化研究。结果显示,所检测PRV-gB抗体阳性率从83.98%上升到98.17%;PRV-gE抗体阳性率从5.72%下降到0.23%;PRV抗原阳性率从2.75%下降到0.00%;CSFV抗体阳性率从85.81%上升到98.63%;CSFV抗原阳性率从2.06%下降到0.00%,表明该净化技术应用效果确切。该研究为猪场CSF和PR的净化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某猪场发生PR后,对其诊断与确诊,通过调查猪场情况,借鉴国外免疫净化PR的方法,来研究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防制方案,为规模化养猪场提供伪狂犬病的防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全国范围内中大型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在2012年—2013年,应用PCR方法及gE-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17个省126个集团或猪场的164份病料、2 212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PR)病原及血清野毒gE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病料样品中,PRV野毒阳性率为34.1%,PRV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8.6%;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48个,猪场阳性率为38.1%,总样品阳性率为14.96%;2013年的感染率比2012年的高,且冬、夏两季PRV野毒阳性率较高;保育猪的PRV野毒阳性率最高,为22.34%,种母猪群PRV野毒阳性率为14.32%;华东地区PRV阳性比例最高,南方地区的PRV野毒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通过本次调查,说明PRV在我国的猪场依然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PR的控制和净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省某规模化猪场进行了伪狂犬病(PR)、猪瘟(CSF)、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病(PCVD)、口蹄疫(FMD)等主要疫病的血清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控及净化建议,为规模化猪场针对主要疫病制定科学的防控和净化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13-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PR)野毒感染及其分布情况,采用gE-ELISA方法对采自8个省市742个猪场1667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742个猪场中有549个PR野毒阳性场,猪场阳性率为73.99%;16675份血清中有6298份为阳性血清,血清阳性率为37.77%.在所检测的8个省市中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的场阳性率和血清阳性率较高.说明我国部分地区普通存在PRV野毒感染,并呈散发性流行,提示我国规模化猪场的PR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笔者根据伪狂犬病g E基因缺失苗免疫猪只不产生gE抗体的原理,通过gE-ELISA法筛选淘汰gE抗体阳性猪只,对某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开展净化处理,并对比了净化前后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死亡率情况。结果表明,净化后猪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证明了种猪场开展猪伪狂犬病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对养猪生产危害严重,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笔者结合实践体会,基于PR的介绍,阐述了规模猪场PR的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并在文末附带猪伪狂犬病净化示例,以实证探析PR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的可行性。1病原PRV为猪甲型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置于干燥条件下,尤其是通过阳光直射,可  相似文献   

9.
使用gE抗体检测试剂盒(gE-ELISA),对襄大(武穴)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618头母猪、186头后备母猪、957头哺乳仔猪、1016头断奶仔猪和育肥猪进行检测.采取免疫—检测—淘汰—补充阴性后备母猪的净化措施,最终达到了清除野毒的目的,对武穴市规模化猪场变异性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大连市种公猪伪狂犬病(PR)免疫和野毒感染情况,以及种公猪带毒对猪场PR净化的影响,采用ELISA试验、荧光PCR试验,对24个种猪场的108头种公猪,对应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抗体、gB抗体和精液中的PRV核酸,同时检测同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gB抗体。根据种公猪检测结果,划分不同PR净化等级种公猪场,并分析不同等级种公猪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结果显示:种公猪PRV gB抗体阳性率为71.3%,gE抗体阳性率为37.0%;精液PRV核酸阳性率为2.8%。精液PR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的一级种公猪场,占比为25%;一级种公猪场的经产母猪PRV gE抗体全部为阴性,二、三、四级种公猪场的种公猪与经产母猪同步呈现从低到高的PRV野毒感染水平。结果表明:种公猪在PR净化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PR净化,对种公猪不但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还要进行精液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11.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从青岛4个地区8个规模化猪场和10个养殖户采集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调查。结果表明,有3个规模化猪场7个养殖户出现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伪狂犬gB-ELISA试剂盒检验阳性率为91.5%,gE-ELISA试剂盒检验抗体阳性率为15.42%,表明猪伪狂犬病在山东地区猪群中流行范围仍然很广。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四川省规模场猪伪狂犬病(PR)发生风险,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省内种猪场、扩繁猪场、商品猪场的生产管理情况,用情景树法描述PR发生的风险路径,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风险评估框架下构建评估模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本底调查数据,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方式,用矩阵法估算各风险路径的风险值。结果显示,四川省规模场发生PR的高风险路径为引种、使用精液、未有效控制鼠害、未有效控制犬猫以及地理位置和饮水控制。近年来由于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经人、车、物、料等传统途径释放PR的风险大大降低,在各类型规模场开展PR净化的条件已较为成熟。在PR净化的同时开展风险评估,能帮助猪场找出风险漏洞,便于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为PR净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上海市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350头)猪伪狂犬病(PR)场群流行率,探寻PR传播的风险因素,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策略,抽取91个规模猪场,采集母猪血清样品1 349份;采用gp I-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抗体检测,同步对采样规模猪场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的风险因素转换成二分类变量,用Epi info~(TM)7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规模猪场PR场群流行率为62.76%(95%CI:52.82%~7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引进种猪(OR:4.84,95%CI:1.53~15.3,P=0.007)、引进公猪精液(OR:10.63,95%CI:0.88~130.41,P=0.06)、病死猪收集场所位于场区内(OR:3.65,95%CI:1.15~11.59,P=0.03)和场内有流浪犬猫(OR:5.12,95%CI:1.47~17.81,P=0.01)是导致PR传播的主要危害性因素;引种/引进精液时检测PRV g E抗体(OR:0.31,95%CI:0.09~1.12,P=0.07)为主要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75.3%~93.5%)。本研究掌握了上海市规模猪场PR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建立了规模猪场PR场间传播的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为上海市规模猪场的PR防控和净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江西省种猪群伪狂犬病(PR)的流行情况,寻找狂犬病毒(PRV)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开展了本次横断面研究。按照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随机抽取73个种猪场,根据猪场养殖规模将其分为3种类型,分别进行抽样,然后采用PRV g 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同时,根据73个种猪场的详细地址,描绘猪场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中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2的变量,将其导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倒推法选择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种猪群PR的群流行率为28.63%(95%CI:18.26%~38.99%),个体流行率为9.37%(95%CI:8.98%~9.77%);PR阳性猪场多分布于江西省中部的上饶、抚州、鹰潭、宜春等县市;与PR感染相关的2个风险因素是场区周围3 km范围内是否有其他猪场(OR=4.766,P=0.020)和养殖场主是否愿意开展PR净化(OR=0.054,P=0.014)。依据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对养殖场主的培训与宣传,使其认识到PR净化的重要性,并掌握PR防控与净化的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猪场猪伪狂犬病都要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厦门市同安区为了配合做好猪场净化工作,掌握全区猪群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辖区内猪群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流行率。本研究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试剂盒,共检测991份血清样品,并实地调查20家猪场,了解猪场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结果显示,同安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为65.0%,个体真实流行率为47.5%(44.5%~50.4%)。  相似文献   

16.
为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提供思路,文章对湖南省茶陵县某大型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该猪场于2018年1月启动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创建,制定了科学的净化技术路线,构建了全面的生物安全体系,充分考虑生产工艺、防疫诊断和净化技术等方面,有步骤地落实净化方案,实现了净化目标。该猪场于2018年7月20日通过了农业部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的验收评估,其成功经验为各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在我国一些大型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该病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重点优先防制和净化的疫病。本研究是在应用猪伪狂犬病gE/gB-ELISA监测方法(GB/T 18641-2002)进行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抗体监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感染的基础上,配合猪场从PRV病原学检测区分PRV野毒与疫苗毒的多重PCR(mPCR)方法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建立,对贵州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进行净化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先后开展了对安顺某规模化猪场血液进行了4次PRV-gB/gE ELISA抗体监测及PRV抗原检测,共监测样品为1 837份,检测结果表明,安顺某规模化猪场在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之后猪PRV-gB抗体水平均达到90%,PRV-gE抗体阳性率及PRV抗原阳性率均降为0,表明所开展的净化方案对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有明显的效果,该研究可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的控制与净化关系到猪群其他疫病的发生与防控,关系到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该病对成年猪以隐性感染为主,且可以长期带毒,所以仅靠一般的技术手段难以在猪场净化该病。养猪发达国家已有很多关于该病净化的成功案例,在借鉴国外伪狂犬病净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湖北某猪场进行了该病的净化。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从9个不同规模猪场(A-I)收集的1083份血样,应用Herdchek IDEXXPRV 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结果9个规模猪场感染伪狂犬病野毒的平均阳性率为19.39%,其中A、G、I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最低。对A、G、I猪场所有的后备种猪进行PRVgE抗体检测,其PRV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有效控制猪瘟,探索净化方案,提供猪瘟净化模式。[方法 ]通过对新疆某种猪场猪间隔半年2次活体采集扁桃体及对应血清,分别采用猪瘟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和ELISA方法进行猪瘟病原学和抗体进行检测,累计淘汰病原学阳性种猪4头,结合有效的疫苗免疫、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和其他疫病防治等措施,进行猪场猪瘟净化试验。[结果 ]该种猪场的猪瘟病毒感染率由净化实施前的13%(3/23)降为0%(0/40),仔猪成活率由60%提高到95%。[结论 ]通过实施净化方案,达到了猪瘟净化的目的,建立了猪场猪瘟净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