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导致的肝内酮体的形成失控、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的脱水、休克和具有死亡性的综合征,症状呈渐进性。临床上猫DKA的病例主要见于猫的糖尿病早期典型症状被忽视,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加重并体内形成酮体,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和并发的疾病,表现出全身性症状(嗜睡、厌食、呕吐)后来就诊。  相似文献   

2.
酮症酸中毒性糖尿病(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原过剩,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导致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致。除了诊断出本病之外,还需要寻找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包括肾脏疾病、尿道和呼吸道的感染,胰腺炎等,脂肪肝是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KA主要以高糖血症、脱水、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多种电解质紊乱为特征。该病属于危重病例之一,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尽管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DKA的死亡率仍然高达25%-30%。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的代谢紊乱疾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猫多为Ⅰ型糖尿病,若未及时治疗则易发生全身性疾病,如渐进性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性酮体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严重阶段,也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糖尿病性酮体酸中毒是老龄猫的常发病。近年来老龄猫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老龄猫更易患糖尿病,后者又易转变为糖尿病性酮体酸中毒,故老龄猫糖尿病性酮体酸中毒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其诊治与预后越来越受  相似文献   

4.
贵宾犬1只,10岁,体重13.8 kg,2017年11月11日就诊于天津农学院附属动物医院,就诊前1个月出现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为了对该犬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试验通过生化检查、尿十项、血常规指标、血气电解质检查等进行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患犬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胰腺炎,肝脏、肾脏功能不全及低钾、低钠血症。采用双通道输液疗法结合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病犬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尿酮体和尿糖转为阴性,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并发症得到控制。说明双通道输液疗法结合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可有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对猫糖尿病并发急性肾衰病例的治疗效果,采用精蛋白锌胰岛素(PZI)控制血糖,早、晚餐前1 h时按0.5 U/kg皮下注射PZI,每隔2 h检测1次血糖浓度并作血糖曲线,同时按40 mL/kg、15 mL/h静脉输液乳酸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结果显示:经过2周治疗,血糖降至8.33 mmol/L,肌酐和尿素氮恢复到正常范围;无氮质血症症状、酮症酸中毒症状已基本消失,尿酮体已降至阴性。结果表明: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结合输液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纠正急性肾衰,从而达到延长动物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猫糖尿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极易并发其他疾病。精蛋白锌胰岛素氨基酸排列最接近猫胰岛素分子,是治疗猫糖尿病的最佳选择。笔者诊治了1例猫糖尿病并发急性肾脏功能损伤病例,对该病例采取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结合输液疗法纠正急性肾脏功能损伤,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146例猫传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变化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应用,调查了北京市芭比堂连锁动物医院2018年收诊的猫科病例。收集了146例自然发生的猫FIP的病例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品种,以及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及临床转归,并对其发生率、复发率、转归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岁(84%)、发烧(60%)和胸/腹水(65%)病例显示很高的FIP发生率;11%的FIP猫表现眼部症状,如葡萄膜炎和角膜后沉积物;血液或胸、腹水白球比0.6(51%)、单纯胆红素血升高(13%)、急性期反应蛋白异常升高(13%);血液或胸腹水猫冠状病毒(FCoV)检测阳性(38%)、高抗体滴度(2%)、超声肾脏髓质缘征(32%)等有助于诊断FIP;在146例FIP猫中,缓解率34%,复发率2%,死亡率64%,在40例FIP猫中,用抑制FCoV复制剂(GC376、GS44152)治疗,其缓解率达70%。  相似文献   

8.
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例临床罕见,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患犬5岁雄性萨摩犬,因食欲废绝和精神沉郁就诊.实验室检查显示,高血糖、酸血症、酮尿症和甲状腺素浓度低;影像学检查显示,甲状腺体积减小.综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通过补充胰岛素和甲状腺素及对症治疗,患犬好转,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西安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IP)发病率与发病月份、年龄、品种、性别、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本调查对2018年6月1日—2022年3月31日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动物医院就诊的115例FIP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IP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且与性别无关。英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总数的27.43%。1.5周岁以下年龄的猫的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总数的81.98%。黄疸、食欲不振、腹围增大和发热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以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降低、总胆红素浓度升高为特征。本调查可为FIP的诊疗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桑叶中分离纯化获得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均一多糖组分MLPⅡ,通过检测分析MLPⅡ治疗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肝脏生理指标,探究桑叶多糖MLPⅡ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与糖尿病对照组模型大鼠相比,150 mg/kg MLPⅡ治疗组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0.59%、38.58%和52.81%,而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糖原含量和肝脏葡萄糖激酶活性则分别升高了15.88%、198.48%和169.7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模型大鼠相比,桑叶多糖MLPⅡ治疗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提高,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其中150 mg/kg MLPⅡ治疗组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提示,桑叶多糖MLPⅡ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肝脏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胰岛素的释放和肝脏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绞股蓝醇提取物对猫脂肪肝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试验将48例患脂肪肝综合征的猫随机等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绞股蓝治疗组(试验组)进行治疗,试验前后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脂肪情况,计算肝脏B型超声波积分(LUI)、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流速(PW)。结果表明: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血清中ALT、AST、ALP活性及T-BIL、TG、CHOL、LDL-C含量都极显著降低(P0. 01),H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 01),LUI极显著降低(P0. 01),PVD显著变窄(P0. 05),PW显著变快(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LT活性、TG、CHOL含量及LUI均显著降低(P0. 05),ALP活性和T-BIL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 01),试验组疗效评价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绞股蓝醇提取物可以通过护肝降酶,改善肝脏血流状态及血液中脂肪代谢等来治疗猫的脂肪肝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瘦素(Leptin)、可溶性瘦素受体(sB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在猫脂肪肝综合征(FHL)中的作用机制,将收集的33例猫脂肪肝综合征作为试验组,并以27例健康体检猫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ALT)、总胆红素素(TBIL)和甘油三酯(TG)、Leptin、sBO-R、TNF-α及肝脏脂肪含量(LFC),分析LFC和TG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经多元逐步回归建立线性方程,并建立了Leptin和TNF-α的ROC曲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清中ALT、TBIL、TG均升高(P0.05),Leptin、TNF-α升高极为明显(P0.01),sBO-R降低(P0.05),LFC升高(9.32 vs 4.11);相关性分析显示,LFC与TG、ALT、TBIL、Leptin、TNF-α呈正相关,与sBOR呈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血清Leptin、TNF-α是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sBO-R为脂肪肝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Leptin、TNF-α对FHL诊断的敏感性高(90.9%、81.8%),特异性强(92.6%、89.9%)。结果表明,Leptin和TNF-α与FHL密切关联,可能是导致FHL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可作为FHL早期诊断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导致糖代谢紊乱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上以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1]。猫糖尿病与人类Ⅱ型糖尿病非常类似。近几年,猫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增加。据估计,在英国约200只猫中有1只患糖尿病,在美国约有100万只猫患糖尿病。猫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5%,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即年龄、肥胖、绝育和性别[2]。超过50%患糖尿病的猫年龄  相似文献   

14.
酮体是由3种物质组成:即β-羟丁酸(Beta-hydroxybutyric acid,BHBA)是酮体的主要成分,约占酮体的70%,在肝脏内合成,经肝外组织利用。由于β-羟丁酸在酮体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代表酮体的含量。因此β-羟丁酸被认为是人糖尿病和奶牛酮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β  相似文献   

15.
鸡阿奇霉素的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固定剂量(1/20LD50,1/40LD50,1/80LD50)连续染毒法让大发乌骨蛋鸡120d连续摄入阿奇霉素。雏鸡生长缓慢。尸体剖检主要见肝脏体积肿大,呈黄色或浅黄色,胆囊肿大,胆汁淤滞;肠系膜点状出血。组织学变化以肝脏、肾脏、肠黏膜等组织器官的实质性细胞变性甚至坏死为特征。血液病理学变化主要是血清总蛋白含量前期降低,后期升高;白蛋白含量降低;球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6.
对1例罹患猫糖尿病酮症并发症的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了报道,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犬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血糖持续增加,超过肾糖阈而产生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受损,而导致对碳水化合物的不耐受,以及蛋白质和脂肪的异常代谢。若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则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白内障、糖尿病性肾病以及糖尿病皮肤病等等。近两年,笔者遇到多例犬糖尿病患者,其中有2例犬糖尿病并发了白内障,对其进行探索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板层移植术治疗猫角膜坏死的疗效,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板层移植术对18例(22眼)患角膜坏死猫的治疗情况,其中坏死深度为前1/3基质层8眼,中1/3基质层9眼,后弹力层膨出3眼,角膜穿孔2眼。自体板层移植手术后,统计分析不同品种猫角膜的坏死深度与手术成功率和不同程度角膜坏死的手术成功率。结果表明:18例(22眼)患角膜坏死猫行自体角膜板层移植术成功率为81.8%,其中2例(2眼,9.0%)角膜穿孔且坏死面积大于4 mm~2病例手术失败改行眼球摘除术,1例(1眼,4.5%)深层坏死(中1/3基质层)和1例(1眼,4.5%)后弹力层膨出且坏死面积大于5 mm~2病例手术失败后改行360°球结膜遮盖术,其余18眼全部康复。说明自体角膜板层移植术是治疗猫角膜坏死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1只12岁雄性狸花猫,已绝育,患猫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轻微咳喘,送诊其他医院以心功能不全进行治疗,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后患猫出现昏迷,遂转诊到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为了对该猫所患疾病进行诊治,试验采用临床检查、血常规指标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和尿常规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患猫呼出的气体及后躯被尿液污染的被毛有烂苹果味,血糖、尿素氮、肌酐含量升高,尿糖和尿酮呈阳性,该猫确诊为酮症性糖尿病。给患猫静脉补液和降糖,3 d后,高血糖和尿酮症等临床症状消失,精神状况良好。说明酮症性糖尿病的确诊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同时补液、降糖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犬糖尿病病例的逐渐增多,该病引起临床兽医的高度重视。犬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本研究对犬糖尿病并发症进行调查,通过对7237个就诊病例进行分析,确定为糖尿病的为26例,占总就诊犬数的0.36%。对犬糖尿病并发症分析显示,50%糖尿病患犬存在肝损伤,34.6%的糖尿病患犬存在不同程度肾损伤,34.6%患犬出现酮体酸中毒。此外,15.4%并发胰腺炎、15.4%并发皮肤感染、7.7%并发尿道感染也有发现。本研究调查了犬糖尿病的并发症,明确了继发的器官损伤,丰富了犬糖尿病临床表现相关数据,为更好的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