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和夏洛莱牛各6头,分为4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 d,屠宰,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测定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草原红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牛(P0.05),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草原红牛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05),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说明PPARγ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15月龄的体重相近的、健康的、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草原红牛、红安格斯牛等4个高代杂交品种肉牛,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天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研究肌肉组织结构与肌肉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上:草原红牛最大其次是夏洛来、西门塔尔,红安格斯牛最小,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肌纤维根数上:红安格斯牛最多,其次为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草原红牛最少,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肌肉剪切力上:草原红牛最大其次是夏洛来、西门塔尔,红安格斯牛最小,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说明肌肉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越大、肌纤维根数越少的肌肉剪切力越大,肌肉嫩度越差,肌肉组织结构是影响肌肉嫩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及排酸对育肥牛肉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品种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排酸时间中肉嫩度的变化,试验在内蒙古肉牛主产区选择了16月龄的红白花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黄白花西门塔尔牛等品种高代杂种牛以及草原红牛和蒙古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80 d后屠宰并测定肉的嫩度。结果表明:安格斯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好,蒙古牛肉嫩度较其他品种肉牛差;但经过一定的排酸期后,嫩度均可达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品种与胴体产肉性能间的关系,并找出适合内蒙古地区饲养育肥的优质肉牛品种,笔者试验通过对内蒙古地区主流的高代杂交品种肉牛,即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红安格斯牛等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胴体产肉性能并进行分析,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营养水平对杂交肉牛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基因表达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影响,以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夏洛莱杂交肉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高、中、低营养水平的3种杂交肉牛背部脂肪中FABP3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其背最长肌IMF。结果:(1)高营养组中夏洛莱牛IMF高于同营养组其他2种肉牛,其背部脂肪中FABP3mRNA水平也显著高于另外2种杂交肉牛(P〈0.01);中营养组中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牛IMF均高于同营养组的夏洛莱牛,但FABP3mRNA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低营养组中夏洛莱牛IMF和FABP3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另外2种肉牛(P〈0.01);(2)夏洛莱杂交肉牛背部脂肪中FABP3mRNA水平与IMF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牛中FABP3mRNA水平与IMF无显著相关性(P〉0.05)。该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水平影响FABP3mRNA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MF,但影响显著与否存在品种差异,在肉牛育种和牛肉生产中应当同时考虑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择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和安格斯牛4个引进品种的20头种公牛作为供试牛,测定不同品种种公牛的精液品质、精液及基础日粮中微量元素Fe、Cu、Zn、Se的含量.结果表明:精液中Cu含量夏洛莱牛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P<0.01);Fe含量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均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Zn含量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分别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Se含量供试肉牛品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伶0.05);射精量安格斯牛极显著高于利木赞牛(P<0.01),西门塔尔牛与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原精密度夏洛莱牛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原精活力西门塔尔牛与利木赞牛之间差异显著(P<0.05);细管印刷量安格斯牛极显著高于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分别与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冻后活力西门塔尔牛显著高于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P<0.05);冻精数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分别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和利木赞牛(P<0.01).因此,精液中铜含量与原精密度呈正相关,铁含量与射精量、原精密度、细管印刷量及冻精数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精液中锌含量与射精量、原精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2001年日历年度饲养牛301多万头,约占全国饲养量2.28%,作为产肉用途的牛有226多万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东部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品种有蒙古牛、科尔沁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及其杂交后代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一致放牧条件对不同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草原随机选择健康、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成年西门塔尔牛、蒙古牛和夏洛莱牛各20头作为试验牛,于试验期最后1 d清晨进行血液采样,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含量。结果显示:(1)相同放牧饲养条件下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2)蒙古牛较其他两种肉牛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蒙古牛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另两个品种(P<0.05),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1),蒙古牛血清CAT活性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3)蒙古牛在放牧条件下代谢平稳。蒙古牛血清中HDL-C含量和ALB含量相较于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LDL-C含量处于较低水平(P<0.05)。综上所述,一致放牧条件下不同肉牛品种血液生化、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指标含量存在差异,并且蒙古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抗逆性能,可以为当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阿拉善牛是蒙古牛的一个重要群体,是我国宝贵的肉牛遗传资源。为了解阿拉善牛生长和肉质特性。[方法]本研究对47头阿拉善牛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16头阿拉善牛和13头对照牛的背部最长肌的37种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阿拉善牛的体尺指标均较低;阿拉善牛背部最长肌共检测到23种脂肪酸;阿拉善牛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夏洛莱牛和日本黑毛和牛(P < 0.01);ω-3脂肪酸极显著高于日本黑毛和牛(P < 0.01),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P < 0.05);ω-6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 < 0.01)。[结论]阿拉善牛富含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作为我国开发优质牛肉产品的宝贵肉牛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热应激对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我。本试验选择年龄、体况相近的红红本[红安格斯牛×(红安格斯牛×川南山地牛)]、红西本[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川南山地牛)]、西西本[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牛×川南山地牛)]和西红本[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川南山地牛)]4个杂交组合肉牛,在夏季热应激条件下测定其直肠温度、脉搏、呼吸频率,并采集血样对其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4个杂交组合肉牛的直肠温度和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红西本肉牛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西西本肉牛(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红西本肉牛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西西本、西红本肉牛(P0.01),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西红本肉牛(P0.05);红西本肉牛血清中的T_3含量显著低于西西本、西红本肉牛(P0.05),红细胞钾含量与西红本肉牛差异显著(P0.05),血清K~+、Cl~-、Ca~(2+)含量在4个杂交组合肉牛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含量在4个杂交组合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红西本肉牛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草原红牛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培育和改良肉用草原红牛,利用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蒙古牛基因组DNA,用8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置于1.5%琼脂糖电泳进行观察,如有所需的带则转入8%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PAGE)中电泳分离,绘制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方法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择健康、生长发育良好、以红安格斯牛为父本的杂种牛33头,分为2组,其中红安格斯牛(♂)×秦川牛(♀)的F1代(A组)18头、红安格斯牛(♂)×秦杂牛(♀)的F1代(B组)15头。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对2组杂交肉牛进行体重和体尺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发现,B组杂交肉牛的体重、胸围、腰角宽、十字部高、尻长、胸围指数等指标始终高于A组,说明B组杂交肉牛体重和体型较大,而A组杂交肉牛体重和体型较小,在育肥初期尤为明显;2组杂交肉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除尻长)间的差距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小,说明A组杂交肉牛比B组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速度,并呈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应予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求这些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所有5个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同时,IGFBP-1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1.42倍;IGFBP-2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3.55倍;其他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和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这些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的杂交模式,提高肉牛产业经济效益,试验选择体重340 kg左右、健康的14月龄西门塔尔×蒙古牛高代杂交牛(西蒙)、夏洛莱×蒙古牛高代杂交牛(夏蒙)公牛各5头,分为2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测定生产性能指标,并比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西蒙组牛平均每头增重、头均日增重分别为217.2,1.21 kg,比夏蒙组分别提高了20.0,0.11 kg,2组差异显著(P<0.05);西蒙组头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精料量、成本分别为3.30 kg、5.96元,比夏蒙组节省0.33 kg、0.59元,2组差异显著(P<0.05);西蒙组平均每头牛纯收益1 529.44元,比夏蒙组多收益257.18元,2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西门塔尔×蒙古牛高代杂交牛比育肥夏洛莱×蒙古牛高代杂交牛节省饲料,相应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供求信息     
种畜禽▲供长毛兔。电话:(0372)6453577。▲供杜泊羊、无角陶塞特、萨福克、特克塞尔羊、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和改良牛。电话:(0537:)7323797。▲供西门马头山羊、西塔尔牛、夏洛莱牛、小尾寒羊。电话:(0537)6785988。▲供纯种波尔山羊、小尾寒羊、肉牛犊。电话:(05二‘7)67025 18。▲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电话:(0537)6786939。▲供夏洛莱羊、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电话:(05二乡7)7360502。▲供波尔山羊、西门塔尔牛、改良肉牛、鲁西黄牛.、小尾寒羊、荷斯坦奶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电话:131767609科。▲供鲁…  相似文献   

17.
夏洛莱肉牛引入新疆已有50余年的历史,为了验证新疆夏洛莱牛在塔额垦区的适应性,更好的开发利用新疆夏洛莱肉牛的种质资源,通过对新疆夏洛莱体尺和体重的测定和分析,以达到为新疆夏洛莱的选育和综合评价提供基础,推进新疆夏洛莱牛对哈萨克牛群体选育效果的目的。本试验方法: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导入夏洛莱外血培育后代新疆夏洛莱母牛567头进行了群体体重、体长、管围、胸围、体高等性状的调查。并与报道的西门塔尔牛与哈萨克牛杂交后代(简称西杂牛)、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的杂交后代(褐杂牛)做比较分析。采用excel(2019)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导入夏洛莱外血培育的新疆夏洛莱牛体重、胸围、体高、体长均明显优于哈萨克牛;出生到3周岁之间,新疆夏洛莱牛在胸围和体重方面比西杂牛和褐杂牛有明显的优势。结论:新疆夏洛莱肉牛经过改良和选育,其生长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今后应积极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强本品种的保护、选育和利用,构建地方特色肉用牛选育体系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个品种肉牛的部分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机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各30头和中国西门塔尔牛28头,均为3岁的阉牛。依中国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对三个品种牛的大理石花纹、肉色和脂肪颜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大理石花纹平均得分分别为1.967、2.650、2.446;肉色平均得分分别为4.443、4.083、4.161;脂肪颜色平均得分分别为1.137、1.167、1.232。试验表明,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的大理石花纹显著优于安格斯牛(P〈0.05),而中国西门塔尔牛与海福特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牛的肉色和脂肪颜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架子牛指未经育肥或不够屠宰体况的牛,通常12月龄以上的牛都可称为架子牛.快速育肥架子牛是特指断奶后犊牛,采用强度育肥方式,集中育肥3~6个月,达到理想体重和膘情时进行屠宰. 1 架子牛的选择 1.1 品种 应该选择生产性能、育肥和肉用性能好的品种,如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草原红牛、延边牛和延黄牛等优质肉牛及其与本地品种的杂交后代,具有优良遗传特性、饲养周期短、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等优点,养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昭乌达肉牛新品种育种是选择内蒙古赤峰本地蒙古牛与西门塔尔牛的杂交一代,组建育种核心群,进一步进行级进杂交,通过3代以上杂种肉牛的整群选育,横交固定,培育出的新品种。为了比较昭乌达肉牛与本地蒙古牛的生产性能,抽测了赤峰市辖区内40头本地蒙古牛、105头昭乌达肉牛在育种中不同代数西蒙杂交牛的初生、6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阶段杂交牛与本地蒙古牛相比,其改良后代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有提高,其中F3代各项指标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蒙古牛。并且各生长阶段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等指标随着杂种后代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