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奶牛场乳尿素氮(MUN)水平,试验采用SPSS 22.0软件对5个规模养殖场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中的MUN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牛群月MUN监测变化范围为9.2~20.3 mg/d L;牛群年平均MUN水平与年平均泌乳天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0;牛群MUN水平春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2016年6月份,牛群内各泌乳阶段MUN水平低于推荐值。说明北京地区部分牛场MUN水平较推荐值低,需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某大型奶牛场500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98 882条DHI测定日记录中的MUN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牛场MUN含量为(12.30±0.01)mg/dL,不同年度、测试季节、产犊季节、泌乳月和胎次对MUN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2013年MU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年;夏季测定的MUN含量较高,冬季较低;冬季产犊的奶牛乳中MU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个季节,夏秋两季产犊的MUN含量最低;第7、8泌乳月的MUN含量最高,第1个泌乳月的MUN含量最低,且差异显著;各胎次间MUN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第三胎的MUN含量最高,第一胎最低。该结果可指导牧场重点关注夏冬两季、泌乳前期及冬季产犊奶牛乳中的MUN含量。此外,各胎次间乳中的MUN含量也应区别对待,并根据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奶牛日粮配方,以期提高牧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李鹏 《中国奶牛》2011,(22):11-14
本文利用34组国内外报道的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浓度和尿氮排泄量的实测数据,对目前提出的部分利用MUN估测尿氮排泄量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hai(2005)提出的模型[UN(g/d):10.1×MUN(mg/dL)+47.3]预测效果较好(P〉0.05)。划分MUN浓度范围分别建立模型可能会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此外,根据34组数据做简单回归:UN(g/d)=12.78×MUN(mg/d1)+28.15(n=34,R2=0.59)。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MUN)、氮(N)消化及血液尿素氮(BUN)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16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能量相近,CP水平分别为12. 72%、13. 52%、14. 43%和15. 37%。试验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15 d,后5 d为样品收集期。奶样收集3 d,同时收集粪便,每期最后1 d晨饲前空腹采集血样。每天测量产奶量和干物质摄入量。结果: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 05),除了MUN随着饲粮CP水平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以外,其他乳成分影响不显著(P>0. 05),高蛋白质水平组MUN明显高于低蛋白组(P<0. 05)。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氮的摄入量明显增加(P<0. 05),同时N的排泄量和消化率也不断增加,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BUN和MUN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蛋白质组的BUN明显高于低蛋白质组(P<0. 05),而对其他血液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能够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MUN、BUN的变化,且两者变化趋势一致,而对产奶量、N消化率影响不明显,MUN可以代替BUN成为检测奶牛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300头中国荷斯坦牛2009~2010年2358次DHI测定日记录乳中尿素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中MUN平均为14.24±5.0mg/100mL,不同年份、季节对乳中MUN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泌乳月对MUN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产犊季节和胎次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2009年MUN值显著高于2010年MUN值,春季MUN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季,冬季MUN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三季。  相似文献   

6.
正牛奶尿素氮是乳蛋白的一部分,在评价奶牛日粮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需要量、日粮能氮平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牛奶尿素氮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为合理配制奶牛日粮和科学地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牛奶尿素氮(MilkUreaNitrogen,MUN)是指尿素在牛奶中的浓度,单位常用mg/dL表示。饲喂NRC推荐的日粮奶牛MUN一般在10~16mg/d L范围之内,荷斯坦牛的平均MUN值是15.5mg/d L(Johnson等,2003)。MUN过高或过低都反映了奶牛的代谢紊乱,并可引发奶牛的繁殖障碍等问题,从而影响奶牛有效生产性能的发挥。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就将MUN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影响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的环境及生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MUN)的影响因素及夏季热应激相关指标对MUN的影响,实测北京地区7个牛场2016年7、8月的荷斯坦牛直肠温度和体况评分(BCS),收集北京地区68个牛场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环境和生理因素,以及4%乳脂校正乳(FCM)、乳蛋白量和体细胞分(SCS)对MUN全年测定值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夏季MUN随BCS和直肠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据测定月份和产犊季节对MUN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MUN水平偏低,夏季普遍较高,春季产犊的牛MUN高于其他产犊季节;泌乳121~180 d MUN水平最高;MUN随胎次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SCS、FCM和乳蛋白率分别与MUN夏季测定值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BCS对夏季MUN影响显著(P0.05),但直肠温度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利用产犊季节和测定月份可以预估群体MUN的水平,夏季则可通过奶牛体况变化及泌乳性能预测个体MUN,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管控夏季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共收集10316条DHI记录并分析了奶牛胎次和泌乳天数对牛奶尿素氮(MUN)含量的影响以及MUN值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胎次间MUN值有差异.泌乳天数在90~120d时,MUN值最高;在90~120d以前,MUN值随泌乳天数的增加而升高;在90~120d以后,MUN值大体上随泌乳天数的增加而降低.MUN值和4%标准乳产量(FCM)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Y=-0.002X2+0.133X+16.88,R=0.963,P<0.001),FCM在33.3kg/d时MUN值最大;MUN值和乳蛋白含量呈二次曲线相关(Y=-0.933X2+5.862X+10.01,R=0.819,P=0.012),乳蛋白含量在3.14%时,MUN值最大:MUN值随乳脂含量的升高而降低(Y=-0.249X2+0.827X+19.59,R=0.974,P<0.001);MUN值随体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加(Y=0.001X+18.94,R=0.838,P=0.005).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8):86-88
为检测在高温环境中不同防腐剂对乳尿素氮和β-羟丁酸的影响,在40℃高温环境保存牛奶7 d,通过Bentley红外线方法检测乳尿素氮及β-羟丁酸的含量变化,并与德国进口防腐剂比较。结果显示: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专用防腐剂与进口防腐剂对尿素氮(MUN)、β-羟丁酸(BHBA)含量影响较小,能满足夏季DHI检测要求。重铬酸钾对MUN、BHBA含量检测影响较大,不适用于DHI检测。  相似文献   

10.
建立牛乳中15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检测的方法。本方法用丙酮及石油醚提取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用RTX-1701毛细管柱进行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ECD)测定,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牛乳中加标平均回收率范围为60.6%~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4.3%~10.8%,该方法检出限为0.0020~0.009 5 mg/kg。  相似文献   

11.
尿素细菌生长产生的脲酶分解了原料奶中的尿素,导致乳尿素氮(MUN)含量的降低。为了保证原料奶在运输过程中MUN含量的稳定,需要在原料奶中添加防腐剂。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13%~0.50%的苯甲酸钠,能够在1d内维持MUN含量的稳定;添加浓度为0.04%~0.08%的布罗波尔,能够在3d内维持MUN含量的稳定;添加浓度为0.08%~0.30%的重铬酸钾,能够在7d内维持MUN含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免疫Balb/c小鼠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m Ab),并以此为基础建立SEA和SEB的ELISA检测方法,用于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SEA双抗体夹心法ELISA的曲线范围是1~16μg/L,相关系数R2=0.9996,检测牛乳的检测限是0.431μg/L,加标4μg/L和10μg/L,准确度分别为89.18%和97.62%。SEB双抗体夹心法ELISA的曲线范围是0.5~8μg/L,相关系数R2=0.9998,检测牛乳的检测限是0.335μg/L,加标4μg/L和10μg/L,准确度分别为107.83%和89.88%。  相似文献   

13.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牛乳中喹氧灵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乙腈作为提取剂,借助分散固相萃取(填料为C18和N-丙基乙二胺)作为净化手段,经Agilent HP-5MS色谱柱分离,通过基质匹配外标法校正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在0.0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7,样品基质在3个添加水平(5、10、20μg/kg)下的回收率为83.2%~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2.1%~4.3%,定量限为5μg/kg;该方法步骤简单、可靠、稳定,可以推广应用于牛乳中喹氧灵含量的测定;采用该方法对75个奶户牛乳中喹氧灵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均小于国家限量值。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荷斯坦牛DHI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奶牛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尿素氮(MUN)、体细胞数(SCC)及产奶量(DMY)的变化规律,本试验收集并分析了2014~2016年东海奶牛场荷斯坦牛的DHI记录。结果表明,该场奶牛的MFP、MPP在8月份最低,分别为3.81%、3.11%;在1月份最高,分别为4.60%和3.52%。泌乳天数在61~120d时,DMY普遍较高,最高可达38.84kg,在101~200d时,MUN达到最高值16.21mg/m L。不同季节的SCC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得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管理,在奶牛泌乳期调整日粮结构,适当增加夏季日粮中粗蛋白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来提高牛奶产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乳尿素氮估测奶牛尿氮排泄量的两个模型(模型1,UN=17.64×MUN;模型2,UN=10.068×MUN+47.29)的差异显著性,并利用24篇有关文献中泌乳奶牛乳尿素氮含量和尿氮排泄量的数据进行了残差图分析,评价了上述两个模型的准确性情况。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均不能准确估计奶牛的尿氮排泄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新疆石河子地区牛奶尿素氮(MUN)适宜范围和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阈值,本研究统计分析了石河子下野地片区和莫索湾片区牛场2019-2020年MUN数据,通过曲线估计确定了石河子地区适宜的MUN范围是9.36~14.40mg/dL,确定了石河子地区牛场的MUN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阈值是14.69mg/dL。  相似文献   

18.
乳中尿素氮(MUN)检测对奶牛生产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中尿素氮(MUN)由于能准确地反应奶牛的蛋白质营养状况,近年来成为一种常用的检测指标。本文重点介绍了MUN的形成过程、标准浓度、与UN和BUN的关系以及MUN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免疫Balb/c小鼠,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m Ab),并以此为基础建立SEA胶体金检测方法,通过胶体金读数仪进行牛乳样品中SEA的定量分析。SEA胶体金试纸方法检测限为0.339μg/L,定量限为0.844μg/L,线性范围为1~16μg/L,相关系数R2=0.9933。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胶体金检测法与ELISA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鸡血浆中氨苄西林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氨苄西林在鸡血浆中残留消除规律。本试验将鸡血浆经乙腈提取、饱和二氯甲烷萃取,在酸性条件下与水杨醛沸水浴衍生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测定鸡血浆中氨苄西林的检测限为1.0ng/mL(S/N=3)、定量限为2.5ng/mL(S/N=10);血浆样品中氨苄西林的平均回收率在82.46%~88.72%范围内,相对标准差在3.65%~5.10%范围内;试验组鸡分别以60、120mg/kg体重的剂量内服AMP,1次/d,连续5d,给药期间血浆中AMP浓度呈上升趋势,在给药第5d时AMP浓度达到峰值;休药第1d时,AMP浓度急剧下降,到休药第3d,AMP浓度低于检测限(1.0ng/mL)。表明氨苄西林在鸡血浆中的浓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