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确定聚维酮碘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设置6个浓度梯度(14 mg/L、16 mg/L、18 mg/L、20 mg/L、23 mg/L、26 mg/L),在常温条件下用聚维酮碘原药对黄河鲤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黄河鲤鱼对聚维酮碘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都为18.8 mg/L,安全浓度为5.6 mg/L。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在常温条件下用五水硫酸铜和七水硫酸亚铁(5∶2)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分别设置0.30 mg/L、0.41 mg/L、0.57 mg/L、0.79 mg/L、1.09 mg/L、1.50 mg/L 6个浓度梯度(以铜离子浓度计)。结果表明:黄河鲤鱼对五水硫酸铜和七水硫酸亚铁(5∶2)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00 mg/L、0.75 mg/L、0.67 mg/L、0.63 mg/L,安全浓度为0.40 mg/L。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水产常用药物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发现,黑鲷幼鱼对敌百虫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13、0.85、0.54mg/l,敌百虫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14mg/l;黑鲷幼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07、6.43、6.25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1.60mg/l;1mg/l和2mg/l的高锰酸钾在30min内对黑鲷幼鱼的行为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硼砂对鲫鱼的毒性大小,试验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通过设置5个不同浓度组,连续观察96 h,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别计算出硼砂对鲫鱼的24,48,72,96小时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 250.78 mg/L,1 652.04 mg/L,1 445.98 mg/L,1 341.26 mg/L。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硼砂对鲫鱼的安全浓度(SC)为134.126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判定硼砂对鲫鱼的毒性级别为低毒;鲫鱼分别在0、安全浓度、1/3倍的96小时时半致死浓度(1/3 96 h LC_(50))、2/3倍的96小时时半致死浓度(2/3 96 h LC_(50))药物浓度下经过72 h染毒后,制作肠道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安全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鲫鱼肠道绒毛排列整齐,褶皱高度较高,安全浓度组鲫鱼绒毛高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部分绒毛出现断裂。1/396 h LC_(50)组与对照组相比,1/3 96 h LC_(50)组鲫鱼肠道绒毛出现糜烂状,没有清晰的轮廓。2/3 96 h LC_(50)组与对照组相比,鲫鱼肠道绒毛出现萎缩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结肠小袋纤毛虫对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和鲁哥氏液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机率单位法获得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和鲁哥氏液对结肠小袋纤毛虫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2h)分别是27.92mg/L、43.51×10-6、50.14×10-5,1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12h)分别是25.09mg/L、32.28×10-6和49.80×10-5。高锰酸钾是体外杀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敌害生物控制的实验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的敌害生物的控制进行实验室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漂白粉可有效控制敌害生物 ,4mg/ L有效氯即可杀灭沙蚕幼体和桡足类 ;划蝽对敌百虫较敏感 ,浓度为 0 .8mg/ L 时 ,1 2 h后全部致死 ;甲醛浓度为 0 .8m L/ L 时 ,1 2 h后全部致死划蝽 ;由小球藻配制的敌百虫液 ,浓度为 2 .0 mg/ L时 ,1 2 h后使划蝽全部致死 ,其杀死划蝽浓度明显高于由消毒海水配制的敌百虫液 ,说明小球藻液削弱敌百虫毒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体在不同硬度条件下Cu2+对孔雀鱼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以孔雀鱼为试验动物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硬度为5.88,11.76,23.52 mmol/L时,孔雀鱼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61,3.35,4.83 mg/L;48 h时LC50分别为1.58,1.74,2.17 mg/L;96 h时LC50分别为0.66,0.88,1.13 mg/L。可见随着水硬度增加,Cu2+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壳聚糖对水环境锌致罗非鱼急性毒性的影响,将54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组分3个重复,每重复90尾鱼.对照组按照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锌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组养殖水体中加入壳聚糖,同法进行锌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18.39±1.68) mg/L,试验组为(26.65±2.84) mg/L,差异显著;对照组96 h的LC50为(9.34±0.94) mg/L,试验组为(13.53±0.81) mg/L,差异显著.说明养殖水体中加入壳聚糖具有缓解锌致罗非鱼急性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鱼苗孵化用水经常会滋生桡足类,严重影响育苗的成活率。本文通过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敌百虫和伊维菌素对淡水常见桡足类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的急性毒性。根据预试验的结果,敌百虫浓度梯度设置为0.3、0.6、1.2、2.4、4.8 mg/L,伊维菌素浓度梯度设置为0.01、0.04、0.16、0.64、2.56μg/L。每个浓度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10只桡足类,试验在20℃光照培养箱中进行。结果表明,敌百虫对桡足类的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1.862、1.183 mg/L,而伊维菌素对桡足类的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404μg/L、0.1644μg/L。伊维菌素的毒性远远大于敌百虫,生产上选用伊维菌素效果更好。与此同时,敌百虫和伊维菌素对桡足类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432 mg/L、0.00816μg/L,可以为生物监测环境农药污染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斑马鱼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重金属铜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影响,得出24 h、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表明:重金属铜对斑马鱼24 h的LD50为0.2 536 mg/L,95%的可信限为0.1 927~0.3 336 mg/L,48 h的LD50为0.1 035 mg/L,95%的可信限为0.08 824~0.1 214 mg/L。  相似文献   

11.
四种抗菌药物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25℃条件下,选取来源一致、规格齐整、健康无病,体重4 g±0.2 g鲫鱼苗,用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痢菌净4种抗菌药对鲫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每种药物在不同时间对鲫鱼苗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求出4种药物相应的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4种药物对鲫鱼苗24 h的LC50分别为1 935.981、314.141、265.031、35.46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 863.621、154.231、177.05、130.53 mg/L;96 h的LC50分别为1 840.011、129.54、1 121.59、126.57 mg/L,SC分别为538.19、304.13、328.563、7.73 mg/L。表明培氟沙星、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对鲫鱼可安全使用,痢菌净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为(22±2)℃,pH值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甲醛、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甲醛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6.99、49.32、46.56、43.95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4.40 mg/L;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83.18、81.28、77.63、63.10 mg/L,SC为6.31mg/L。甲醛的安全质量浓度属于常规用量范围,可作为浸泡剂对白甲鱼进行病害防治;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属中毒药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在pH 8.85、水温23℃条件下,研究氨氮对草鱼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证明:毒性效应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平均氨氮TAN浓度为0.31、20.94、30.15、40.28、60.70、91.02、169.99、302.72 mg/L,分子氨NH3浓度为0.02、0.12、0.17、0.23、0.36、0.55、1.02、1.82 mg/L时,草鱼仔鱼96 h死亡率分别为0%、0%、10%、10%、25%、45%、60%、100%。氨氮半致死浓度为2.40 mg/L,对应非离子氨浓度为0.62 mg/L,氨氮安全浓度0.24 mg/L,对应非离子氨安全浓度为0.0615 mg/L。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结肠小袋纤毛虫对甲硝唑、氟苯尼考和血虫净(三氮咪)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机率单位法获得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甲硝唑、氟苯尼考对结肠小袋纤毛虫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2h)分别是457.8mg/L,1705mg/L,1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12h)分别是25.64mg/L、973.8mg/L。血虫净(三氮咪)12h和24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31.8mg/L、295.4mg/L。甲硝唑是杀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b~(2+)、Cd~(2+)、Hg~(2+) 3种金属离子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Pb~(2+)、Cd~(2+)、Hg~(2+)对褶皱臂尾轮虫具有急性毒性作用,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83 mg/L、2.07 mg/L、4.51μg/L。说明褶皱臂尾轮虫对Pb~(2+)的耐受性最强,对Hg~(2+)的耐受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进行敌百虫、甲醛和鳗菌净对西施舌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敌百虫、甲醛和鳗菌净对西施舌稚贝的24hLC50分别为26.75mg/L、54.25mg/L、1.47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27mg/L、0.54mg/L、0.01mg/L。本文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药物杀灭西施舌稚贝的敌害生物,以保证西施舌人工育苗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镉离子(Cd~(2+))对黄河鲤鱼肝胰脏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采用半静态染毒法,将黄河鲤鱼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156 9 mg/L(1组)、0.313 8 mg/L(2组)、0.627 5 mg/L(3组)、1.255 0 mg/L(4组)的Cd~(2+)溶液中,同时设置对照组,在染毒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时,分别测定黄河鲤鱼肝胰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SOD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24小时时被抑制,48小时时被诱导,72小时和96小时时又被抑制。CAT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24小时和48小时时被诱导,72小时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96小时时4组又被抑制。说明黄河鲤鱼肝胰脏组织SOD、CAT活性对环境胁迫具有较灵敏的早期预警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氟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的生态毒性效应,采用静态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不同浓度氟暴露对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氟离子溶液暴露下的中华圆田螺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症状,且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与暴露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氟对中华圆田螺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94.12、642.11、542.11、480.77 mg/L。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氟对中华圆田螺的安全浓度为48.08 mg/L。根据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氟对中华圆田螺的毒性为低毒。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铅对蟾蜍蝌蚪急性毒性效应,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水温21~23℃),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铅(Pb2+)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Pb2+对蟾蜍蝌蚪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时毒性死亡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446 1x+6.158 4,y=30.307x+14.188,y=32.833x+15.274,y=26.164x+14.264,y=12.368x+10.721;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54 0 mg/L、0.498 0 mg/L、0.486 5 mg/L、0.442 5 mg/L、0.344 7 mg/L。说明Pb2+不但对蝌蚪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使蝌蚪的身体畸形,表现为尾部弯折、鼻孔大增、头部和腹部膨大、皮肤透明等,并且不能直线游泳。  相似文献   

20.
氨氮对鲢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水温为(30±0.5)℃,pH(7.2±0.1),溶解氧5.0mg/L以上条件下,氨氮对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4±0.5g)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毒性与氨氮浓度和毒性时间呈正相关。氨氮对鲢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53、0.45、0.39、0.33mg/L,总氨氮氨浓度分别为33.61、28.54、24.73、20.92mg/L。非离子氨的安全浓度为0.033mg/L,总氨氮的安全浓度为2.092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