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98年,我国东北地区和山东等地先后引进芬兰优质种蓝狐,广泛开展人工授精以改良我国蓝狐皮的品质。经过几年的育种工作,改良蓝狐的体重达10~15kg,公蓝狐体长达80cm以上,母蓝狐体长达  相似文献   

2.
难产在母狐分娩过程中时有发生,尤其在规模化大型养狐场占有一定的比例。常规的剖腹产手术可使难产母狐完成分娩,以致挽救母兽和仔兽的生命,减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探讨母狐剖腹产的实用性及对翌年繁殖的影响,对哈尔滨华隆蓝狐育种有限公司2015年从芬兰引进的种蓝狐母狐,分娩期实施剖腹产的12只难产母狐追踪观察,并对其2016年的繁殖状况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妊娠的803只母狐有12只超过预产期2~3 d,出现难产征兆,难产率1.49%;对此12只母狐实施剖腹产,成功率100%。12只剖腹产母狐翌年全部发情,发情率100%;其中有6只受孕并正常产仔,未出现难产,产仔率50%。母狐、仔狐未见异常。说明对于难产母狐实施剖腹产手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且一半的剖腹产母狐翌年可正常繁殖。  相似文献   

3.
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组,51头)、烯丙孕素组(A组,51头)、烯丙孕素+PMSG+Gn RH组(APG组,50头),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发情集中度、配种率、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结果表明:在发情率和配种率上,APG组(84%、100%)和A组(92.16%与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70.59%)(P0.05),且APG组、A组的发情集中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妊娠率上,对照组(62.75%)极显著低于APG组(90%)和A组(88.24%)(P0.01);在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上,APG组(13.40、12.75)和A组(12.65、12.0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8、10.35)(P0.05)。综上可知,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备母猪,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配种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种母猪的饲养管理、促进母猪发情与配种、防止死胎和流产、增加产仔数和初生重、减少仔猪发病数、提高断奶窝重和养猪效益,应对种母猪加强饲养管理: 1营养需要 空怀、妊娠母猪日粮营养要求:粗蛋白15%、消化能2900卡,赖氨酸0.8%.维生素A、D、E对母楮繁殖性能影响很大,应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对北极狐母狐繁殖性能及腹泻的影响。选择健康、精神状态良好的北极狐母狐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200 mg/kg+150 mg/kg、200 mg/kg+300 mg/kg、400 mg/kg+150 mg/kg、400 mg/kg+300 mg/kg。试验期185 d。结果表明,试验组Ⅰ、试验组Ⅲ、试验组Ⅳ母狐全群开始发情时间比对照组短20 d;试验组Ⅰ、试验组Ⅳ母狐配种时间比对照组短20 d;试验组Ⅰ母狐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平均初生窝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4.84%、13.31%(P<0.05);试验组Ⅰ母狐的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北极狐母狐日粮中添加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缩短发情配种时间,提高受配率和受胎率,增加产仔数,改善初生体重和初生体重均匀度,降低流产率,减少腹泻,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添加量为200 mg/kg+15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1母猪饲料空怀母猪料:母猪要求膘情达7~8成膘,则仔猪断奶后母猪7~10d即可正常发情配种,而且配准率和受胎率均较高。营养要求为每千克配合饲料消化能10.4MJ;粗蛋白质水平为12%~13%;钙0.7%、磷0.5%;适量饲喂青绿饲料或补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促进母猪的发情、排卵和受胎。妊娠期母猪料:前期与空怀母猪,应注意日粮的全价性,日喂量2kg。妊娠后期,尤其是最后20多  相似文献   

7.
1.选好小母猪“好种出好苗”,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留仔猪品种要纯,杂种猪不能留作种用(三元杂交利用时例外)。奶头多、整齐成对,以便有足够的奶头喂养多产的仔猪。2.适龄配种配种过早,头胎产仔少而弱,而且影响本身的发育,对以后的繁殖不利。配种过迟,增加饲养成本,母猪利用率低。适龄配种时间:小型早熟品种母猪在8—9月龄、体重50—(?)0kg;大型培育品种及杂交母猪在9—10月龄、体重70—90kg。3.适时配种适时配种,能减少空怀,提高受胎率。本地母猪发情持续3—5天,配种时间宜在发情开始后2—3天;培育品种母猪发情持续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本实验对加系长白和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开始(配种当天,74头)和结束(妊娠110 d,217头)时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18.0 mm的后备母猪总产仔数13.62头、活产仔数12.32头,显著高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 mm和>18.0 mm的母猪;后备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度为12.6~15.5 mm时,其总产仔数(13.14头)、初生窝重(14.93 kg)及初生个体重(1.37 kg),均高于其他3个组(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随妊娠110 d后备母猪背膘厚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当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18.0 mm时,其哺乳期背膘损失达4.11 mm,且9.0~12.5 mm组和12.6~15.5 mm组的背膘损失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9.
(接2011年10期《新饲料》第59页)16控制母猪空怀的管理措施利用公猪检查母猪配种21d后发情状况,接下来每头配种母猪还要进行另外两次空怀检查:①配种30d,当繁殖群母猪配种后31.5d(28d~35d)时进行超声波检查;②配种90d,当繁殖群母猪配种后92.5d(89d~96d)时,通过直观观察判断母猪是否空怀。配种后30d和90d检查时挑出的空怀母猪移至配种区并标记为空怀(﹣)。在DSR1(每日记录表1)中记录空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1)
研究对2013年8月从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引进的60头丹系长白母猪进行扩群选育,并持续开展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68.37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1.20 mm,30~100 kg料重比为2.5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71.71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2.23 mm,30~100 kg料重比为2.60。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母猪受胎率为94.02%,配种分娩率为88.79%,窝产仔数14.27头,窝产活仔数12.23头,初生窝重17.71 kg,断奶窝重70.09 kg。屠宰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2.57%,瘦肉率为61.44%,肉色3.75,大理石纹2.25,失水率为6.21%。试验结果可为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褪黑激素对蓝狐毛皮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42只成年母蓝狐(A组)和16只母幼狐(C组)埋植褪黑激素,研究褪黑激素处理后蓝狐的毛皮生长速度和母狐发情率及受胎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皮下埋植16mg或24mgMLT可使A组和C组的毛皮成熟时间比对照组(B组)提前44d和29d;埋植MLT对A组和C组的生殖器官发育有影响,A组和C组的发情率分别为35.0%和12.5%,极显著(P〈0.01)的低于对照组的91.7%;A组和C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0%和0,极显著(P〈0.01)的低于C组的81.8%。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银狐繁殖速度,试验将30只成年雌性银狐随机分成2组,第1组为试验组,第2组为对照组;试验组母狐肌肉注射PGF2α0.3 mg/kg,24 h后再肌肉注射PMSG 30 IU/kg,待母狐允许爬跨后肌肉注射HCG 10 IU/kg;对照组母狐按常规方式饲养管理.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狐发情率达到100%,对照组母狐发情率只有93.3%,差异显著(P<0.05);联合用药后母狐的妊娠期变短,试验组母狐平均妊娠天数为50.6 d,对照组为51.7 d,试验组较对照组提前了近26 h;联合用药后母狐的产仔数也有所提高,试验组平均窝产仔数高达6.1±0.8只,对照组为4.6±0.5只,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银狐繁殖速度,试验将30只成年雌性银狐随机分成2组,第1组为试验组,第2组为对照组;试验组母狐肌肉注射PGF2α0.3 mg/kg,24 h后再肌肉注射PMSG 30 IU/kg,待母狐允许爬跨后肌肉注射HCG 10 IU/kg;对照组母狐按常规方式饲养管理.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狐发情率达到100%,对照组母狐发情率只有93.3%,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对生猪养殖的大力扶持使得规模化的大型养猪场不断出现,养殖效益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猪场的经营管理中,母猪的繁殖性能尤为重要,也关系着猪场的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饲喂模式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个处理,每个处理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模式,怀孕85~94日龄饲喂3.5 kg妊娠母猪饲料;怀孕95~115日龄饲喂3.8 kg哺乳母猪饲料;分娩当天饲喂1.5 kg哺乳母猪饲料;试验组,配种~怀孕94日龄饲喂2.2 kg妊娠母猪前中期饲料;怀孕95~108日龄饲喂3.8 kg妊娠母猪后期饲料;怀孕109~112日龄饲喂3.2 kg围产母猪饲料;怀孕113日龄饲喂2.5 kg围产母猪饲料;怀孕114日龄饲喂2.0 kg围产母猪饲料;怀孕115日龄饲喂1.5 kg围产母猪饲料;分娩当天饲喂1.0 kg围产母猪饲料。结果表明:(1)对照组与试验组(不同饲喂模式)饲喂的母猪,仔猪初生窝重、初生活仔数、20 d窝重、20 d窝头数均为差异显著。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提高27.32%,初生活仔数显著提高20.45%,20 d窝重显著提高72.42%,20 d窝头数显著提高49.92%。(2)试验组仔猪28 d断奶窝重显著提高57.85%,仔猪28d断奶头数显著提高47.23%,断奶后10 d窝重显著提高51.81%,断奶后10 d头数显著提高45.57%。(3)试验组断奶后7 d发情母猪日均采食量显著提高7.53%,断奶后母猪发情天数显著降低23.62%。试验组饲喂模式,在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母猪配种初期做到了合理限饲,规范减料、加料,同时有效解决了母猪便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所用材料来源于湖北省原种猪场2001年3月-2005年10月份期间的共351窝美系大白后备母猪的测定、配种、繁殖材料。以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分成4组,观察其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对其首胎繁殖性能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在种猪体况正常的情况下,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对首胎窝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首胎断奶后的发情间隔等繁殖力性状差异不显著(P〉O.05),首胎母猪配种成功率与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无关。表明对于种猪背膘厚的选择不会带来种猪繁殖性能的下降。这与王爱国等(2002)报道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3):18-22
为筛选能够提高辽宁绒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的最适日粮锰水平,研究选择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34.16±0.90)kg的2.5岁母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基础饲粮一致,锰补饲量分别是0、20、40、60 mg/kg DM,测定母羊空怀期(发情配种前)、妊娠1个月(第30 d)和妊娠4个月(第120 d)血清激素指标。结果显示,空怀期,补饲20 mg/kg DM锰组的F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空怀期,补饲锰组的LH含量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妊娠4个月,补饲60 mg/kg DM锰组血清LH含量显著高于补饲20 mg/kg DM锰组和基础饲粮组(P<0.05)。空怀期,补饲20、60 mg/kg DM锰组血清PROG含量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妊娠1个月,补饲20 mg/kg DM锰组血清PROG含量显著高于40 mg/kg DM锰组(P<0.05)。空怀期和妊娠4个月,补饲20 mg/kg DM锰组血清MT含量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妊娠1个月,补饲锰组的血清MT含量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空怀期,补饲20 mg/kg DM锰组的血清PRL含量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妊娠1个月,补饲锰组的血清PRL含量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空怀期和妊娠4个月,补饲40、60 mg/kg DM锰组血清E_2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妊娠1个月,补饲锰组的血清E2含量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结果说明,空怀期补饲锰20 mg/kg DM(日粮锰水平59.84 mg/kg DM),妊娠期补饲锰60 mg/kg DM(日粮锰水平99.84 mg/kg DM)对提高辽宁绒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南斯拉夫养猪经营者研究了母猪初配年龄,记录表明,首次配种的最佳时间是在7~8月龄之间.还发现,青年母猪初配超过8月龄,开始出现较多的繁殖问题,例如,头胎仔猪断奶到发情的间隔延长,少数母猪发情征状不明显,甚至不发情.最近,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畜牧研究所用瑞典长白青年母猪在6月龄(体重88kg)、7月龄(95kg)及8月龄(102kg)时首次配种.重点比较了头3个分娩期的平均每窝产活仔数和断奶头数.结果7月龄  相似文献   

18.
家养母野猪的妊娠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家养母野猪妊娠后 ,怀孕期为 1 1 4d左右。一般配种后未怀孕而 1~ 2个月呈隐性发情 (不明显 )的情况易被养殖户所忽视 ,因此 ,应早期对母野猪受精与否作出诊断 ,及时采取补配措施 ,防止空怀 ,以提高饲养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根据发情规律判断母野猪发情周期平均 2 1d左右。在正常情况下 ,妊娠后就不再发情。因此 ,可从母野猪配种后的 1 8d开始注意观察 ,如果 1周左右不见其发情 ,就可初步判断母野猪已妊娠。2 外部观察判断母野猪妊娠后贪睡觉 ,食欲旺 ,易上膘 ,皮毛光滑 ,性情温和 ,行动稳 ,夹尾走 ,阴门紧缩 (阴门下联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19.
搞好配种,减少空怀,提高配种受胎率,这是加快狐狸繁殖,提高繁殖力和养狐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推动养狐业的发展,笔者现将狐狸的配种技术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生殖特点银黑狐和蓝狐都属于季节性发情、自发性排卵动物,每年繁殖一次,在整个发情期内,可连续交配2~4次,并每次出现“锁结”现象。银狐每年1~3月份为配种期,孕期为50天左右,每胎产3~6只。蓝狐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配种期,孕期2个月左右,每胎产8~12只。幼狐一般9~10月龄性成熟。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种狐、皮狐均不能群居。2发情鉴定发情鉴定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奶牛业经济效益,利用模式化配种方案以期找到一种经济、高效和合理的配种方法。随机选择产后45 d以上的空怀奶牛105头,分为4组,分别用4种不同的激素处理方案(PG方案;生源+PG+生源方案;促排3号+PG+促排3号方案;促排3号+PG方案)模式化配种。结果表明:PG处理后,奶牛同期发情率较高,情期受胎率可达45.45%;生源+PG+生源方案和促排3号+PG+促排3号方案处理后,奶牛发情率较低,但排卵率较高,受胎率达到40%左右。说明模式化配种方案可以达到预期的妊娠结果,适宜在奶牛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