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该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出现多症状、持续性感染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呈世界性广泛流行。主要对用于该病的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更加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致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该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感染、繁殖障碍等,对畜牧业危害严重,是国际贸易中动物检疫的重要疫病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有利于该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目前,用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很多,论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IAT)、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多重PCR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RT-PCR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进行简要介绍,为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该病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不利于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疫苗研究及防控工作.为此,本文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猪瘟病毒的源头相同,主要借助胎盘、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该病常年都会发生。主要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特点、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不仅感染奶牛和黄牛,还会感染猪、鹿和羊等多种动物。猪感染BVDV会出现类似于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大庆市某猪场送检的病猪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感染导致的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牛生产性能下降,给全球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BV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其他牛源腹泻病毒病相似,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快速高效的BVDV诊断方法,及时采取措施阻断BVDV在牛群间、BVDV持续感染牛(persistently infected, PI)与健康牛之间传播,减少BVDV对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用于BVDV检测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荧光定量RT-PCR、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GIC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原捕获ELISA(AC-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等。近年一些新兴技术和优化的方法被应用于BVDV的检测,如抗体液相芯片技术、CRISPR-LwCas13a系统、双重纳米RT-PCR法等,均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等优点。作者从抗原、抗体两个方面总结了BVDV检测方法的研...  相似文献   

8.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引起感染猪严重腹泻与脱水,对仔猪有很高的致死率,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尤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养猪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症状与病理学诊断以及基于仪器设备的实验室诊断,如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中和试验、免疫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然而要确诊该病,必须结合各种检测手段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9.
正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粘膜病毒,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牛粘膜病毒在牛的体内迅速滋生,对牛的免疫力造成破坏,从而引发的一种以腹泻性为主的传染疾病。牛的分泌物与粪便是该病的传染源,该病具有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但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发病初期不易察觉,所以该病的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1症状诊断牛病毒性腹泻患牛,表现发热、腹泻、牛粘膜损伤、脚部损伤等症状,通常可以根据这些病症进行初步诊断,但实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类似的肠道传染病日益增多,以病理组织学观察和临床症状为主要指标的传统方法已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众多学者建立了大量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新方法。文章就主要免疫学技术(病毒中和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于纳米颗粒和DNA探针技术的超灵敏PCR方法)在TGE诊断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车争强 《兽医导刊》2016,(16):172-172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或消化道黏膜损坏为主的传染病。现就该病的病原特点和诊断防治方法作简明阐述。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间接Dot-PPA-ELISA检测猪细小病毒血清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PPV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我国各省市猪场猪细小病毒血清阳性率也很高。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高的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技术、银加强胶体金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这些方法技术条件要求高,难在基层推广应用。血清中和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操作较为简便,但准确率不高。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y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围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致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已经严重阻碍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类重要传染病,给世界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以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的国内外流行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防治概况,以期为我国防治该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5,(6)
为检测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5′端非编码区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一步法RT-PCR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 pg总RNA量,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病料和猪瘟细胞毒活疫苗样品结果显示,该一步法RT-PCR方法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猪瘟细胞毒活疫苗中污染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外源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黏膜脱落、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胎,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在许多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我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该病流行,并且有较高的感染率。携带BVDV的牛是牛源生物制品及生物活性材料的潜在污染源,给畜牧业生产及相关领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主要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学分类与分型、感染与流行情况、国内外现状及防控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与猪瘟病毒有同源性,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胎盘感染。该病常年均可发生,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牛呼吸道疾病病原不断增加,牛呼吸道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牛呼吸道综合征,其中有多种病毒、细菌及支原体参与疾病的发生.论文讨论了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等牛主要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分别从单一传染病的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讨论主要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又从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方面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多重诊断技术,为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黏膜病毒所致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牛慢性、急性和黏膜性感染,对牛、鹿、羊、马等产生严重的危害,严重阻碍我国乃至世界养殖业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现状及现有诊断技术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