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玉米小斑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小斑病菌对6种碳源、5种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麦芽糖、葡萄糖、淀粉、乳糖、甘露醇、蔗糖均可被玉米小斑病菌利用;其中淀粉、麦芽糖作为碳源时,菌落平均直径最大,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菌落平均直径最小,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以硫酸铵、硝酸钾、蛋白胨、氯化铵、尿素作为氮源时,氯化铵、蛋白胨最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尿素最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玉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白玉菇菌株XBG-05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及菌落长势,比较不同的碳源(果糖、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乙醇、甘露醇、甘油)、氮源(异亮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色氨酸、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蛋白胨、麦芽浸粉、酵母膏、牛肉膏和胰蛋白胨)、无机盐(硫酸镁、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叶酸)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激动素 (KT)、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氨基嘌呤(6-BA))对白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果。【结果】 白玉菇的碳源谱较宽,其中对蔗糖的利用效果最好,其次为麦芽糖和甘露糖;白玉菇对复合氮源的利用效果最好,对无机氮源和氨基酸的利用效果次之;磷酸二氢钾、叶酸、烟酸及2,4-D、IAA、KT对白玉菇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氯化钙、硫酸镁和6-BA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白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适量添加磷酸二氢钾、叶酸、烟酸和2,4-D、IAA、KT可以较好地促进白玉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黄裙竹荪营养生理学特性研究和菌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方法,以黄裙竹荪Dm-L1为供试菌株,比较果糖、甘露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红糖、葡萄糖共8种碳源和草酸铵、尿素、硫酸铵、酵母浸粉、蛋白胨共5种氮源培养基上黄裙竹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现,筛选出黄裙竹荪母种生长最适宜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8种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898 mm/d,果糖和葡萄糖次之,分别为0.828 mm/d和0.802 mm/d;三者间在菌丝生长势上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气生菌丝较为丰富、健壮、洁白、菌落完整且边缘整齐。5种氮源中,尿素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2.540 mm/d,且生长势表现健壮、浓密;硫酸铵次之,菌丝生长速度为1.598 mm/d,生长势表现与尿素培养基相同。结合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明,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分别是最适宜黄裙竹荪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4.
任桂梅  贺晓龙  路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47-2948,2951
M延-5是从陕北南泥湾野生浅黄色羊肚菌菌盖中分离筛选的菌株。用不同碳、氮源对其分别进行固体、液体培养。结果表明:最佳碳源,固体培养为葡萄糖,液体培养为麦芽糖;最佳氮源,固体培养为尿素,液体培养为蛋白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固体培养菌丝体长速,碳源中蔗糖显著快于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极显著快于乳糖和甘露醇;氮源中酵母粉显著快于尿素和硝酸钾,前3种极显著快于蛋白胨、硝酸铵和硫酸铵。液体培养菌丝体干重,碳源中麦芽糖、淀粉、葡萄糖极显著高于蔗糖、乳糖和甘露醇;氮源中蛋白胨、尿素、酵母粉极显著高于硝酸钾、硝酸铵和硫酸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以钉子菇菌株J-4为供试材料,以菌丝生长速率及气生菌丝的长势为指标,考察10种碳源及20种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钉子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0种碳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碳源有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28,2.76和2.04。在20种氮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氮源有牛肉膏、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6.432,5.440和5.436;钉子菇对复合氮源利用效果较好,对无机氮和氨基酸类氮源利用效果较差。【结论】钉子菇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  相似文献   

6.
不同碳氮源对平菇菌株新831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5种碳源和5种氮源对平菇菌株新831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有显著影响,表明该菌株同化不同碳氮源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新831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淀粉和CMCNa,蔗糖次之,麦芽糖最差;最适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NH4)2SO4次之,NaNO3较差,尿素最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对莱氏野村菌生长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果糖、木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氮源(酵母浸粉、尿素、牛肉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钾、硫酸铵、水解酪蛋白、胰蛋白胨、硝酸铵)、维生素(抗坏血酸、硫胺素、烟酸、吡哆醇、核黄素、生物素、泛酸)及不同碳氮比(5∶1,10∶1,15∶1,30∶1,60∶1,120∶1,240∶1,480∶1)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株菌落直径、菌丝干质量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适宜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氮源是水解酪蛋白,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生物素;有利于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氮源是酵母浸粉,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泛酸、核黄素和抗坏血酸;明显促进产孢量增加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水解酪蛋白,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硫胺素。【结论】明确了促进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落扩展、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氮源、维生素种类及碳氮比。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淀粉5种不同碳源对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菌球数量、菌球干重的测定和固体斜面培养菌丝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菌球数量最多是麦芽糖,其次是葡萄糖,最差是淀粉。固体斜面培养基从菌丝长势和速度来看,最好的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最差是淀粉。综合菌球的数量、菌球干重、菌丝的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栽培成本考虑,最好的碳源是蔗糖。  相似文献   

9.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LH-1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13种碳源、22种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汁乳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3种碳源中,以果糖为碳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8.31mm、8.37mm/d和41.87;在22种氮源中,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50.82mm、7.84mm/d和39.18;红汁乳菇对氨基酸及铵盐类物质利用较差。【结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11.
茶树菇对不同碳氮营养源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探讨茶树菇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结果表明,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其次是蔗糖、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麸皮。  相似文献   

12.
以‘白灵6号’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有较广的碳源谱,从生长速率来看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是最优的选择,从生长指数分析,果糖、葡糖糖和蔗糖菌丝生长效果较好,分别为16.43、12.34和12.02,结合市场价格,最佳碳源选择蔗糖.对菌落直径、长势评分、生长指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控制变量时,长势评分与菌落直径显著负相关,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变量分别为菌落长势评分和菌落直径时,菌落直径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菌落长势评分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长速率法,通过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对紫菀(Aster tataricus L.f.)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菀根腐病菌对不同碳源的吸收效果依次为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淀粉,即非还原糖还原糖,单糖二糖多糖,最适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蔗糖;对不同氮源的吸收效果依次为硝酸钾硝酸铵谷氨酸天门冬酰胺硝酸钠丙氨酸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即硝态氮和氨基酸尿素铵态氮,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6种碳源和6种氮源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有显著影响。病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乳糖次之;菌丝干重以果糖培养基上最大,乳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次之,无碳对照最低;产孢量以在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最高,乳糖次之,无碳对照最低。病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干重最大,硝酸铵次之,脲最慢;产孢量以在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高,硝酸铵、硫酸铵上次之,脲最低。脲和氯化铵对病菌生长和孢子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乌茸菌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的各种理化因子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乌茸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5-7,适当的散射光对真菌丝生长有利;以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作其碳源最适宜,其次是乳糖、淀粉;对5种氮源的利用是蛋白胨、酵母膏优于硫酸铵、硝酸及尿素;添加VB1、VC对其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达V901草菇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碳源有葡萄糖、纤维素、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但对草菇菌丝生长最有利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碳氮比是10∶1;最佳可溶性淀粉浓度是5.0%;钾对草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5。  相似文献   

17.
李玉中  王延英  滕涛  张光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671-2672,2840
[目的]探索不同碳氮源对少孢节丛孢生长及捕食线虫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菌株进行分离、接种与培养,观察、测定少孢节丛孢在含有葡萄糖、蔗糖、乳糖、可溶性淀粉4种碳源和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4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时的菌落形态、大小、稠密度、菌丝粗细及其捕食线虫的能力。[结果]碳源不同,少孢节丛孢的生长及捕食能力不同。4种碳源中,可溶性淀粉的效果最好,最适合少孢节丛孢的生长,且菌丝捕食线虫的能力最强。3种无机氮源对少孢节丛孢生长及捕食能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与有机氮源尿素的影响相比,差异较大。在含尿素的培养基中,少孢节丛孢生长速度最慢,但菌丝捕食线虫能力最强。[结论]碳源和氮源对少孢节丛孢的生长和捕食线虫能力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白僵菌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以含碳量8g.L-1的葡萄糖、含氮量0.29g.L-1的蛋白胨及无机盐为固体基础培养基,用蔗糖等3种碳源(酵母膏等4种氮源)分别等量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蛋白胨),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或麦芽糖对菌株B70、B72和B76的生长和产孢明显优于其它碳源,相对于无机氮源,有机氮更利于上述菌株孢子的形成。菌株B76在生物量和产孢上对氮源的利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硫酸铵显著促进菌丝的生长,而玉米浆更利于孢子形成,其生物量及产孢量分别为645.7mg.菌落-1和3.6×109孢子.菌落-1。菌株B246、B252在研究设定的碳氮营养条件下,产孢量明显低于其它菌株,但多糖类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或硝酸钠为氮源显著促进了菌株的生长,菌丝生长旺盛,以硝酸钠为氮源菌株B246、B252生物量最高,分别达1 188.6mg.菌落-1和1 180.5mg.菌落-1,表现出对碳氮源利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银后亮丝草(AglaonemacommutatumSchottcv.SilverQueen)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0~30℃,适宜pH4.5~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35℃。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D-果糖和麦芽糖优于D-葡萄糖、D-山梨醇、蔗糖、D-木糖和乳糖;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优于蛋白胨、硝酸铵和硫酸铵;碳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D-葡萄糖、乳糖和蔗糖优于其他碳源;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蛋白胨、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优于其他氮源。  相似文献   

20.
以蛹虫草斜面固体菌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碳源(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和4种氮源(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浸膏和柠檬酸氢二铵)对蛹虫草菌丝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种类;同时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蛹虫草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浓度为20 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适宜浓度为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