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采用6-BA处理蝴蝶兰,研究6-BA对蝴蝶兰催花的影响,为蝴蝶兰花期调控提供依据,同时为不易催花品种的成花诱导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凤凰蝴蝶兰成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空调催花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BA 0(CK)、5、10、15、20、25、30 mg/L等6个浓度,每隔10 d进行喷施处理,喷施部位为蝴蝶兰自上向下第2、3、4叶片节部位,期间测定蝴蝶兰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CAT、POD活性,调查抽梗率、双梗率、花梗长度、处理到抽梗天数、花朵直径和花蕾数等指标。【结果】25 mg/L 6-BA处理蝴蝶兰后30 d抽梗率为80.00%,清水对照植株抽梗率仅11.76%,10~30 mg/L 6-BA处理后40 d抽梗率超过90.00%、处理后50 d全部抽梗;25~30 mg/L 6-BA处理到抽梗天数为29 d,显著低于清水处理的44 d。花芽未抽出时,蝴蝶兰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花芽抽出时,蝴蝶兰叶片CAT、POD活性逐渐下降。【结论】6-BA喷施处理蝴蝶兰的最适宜浓度是25 mg/L,在较短时间内抽梗率达到最高,为低温替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蝴蝶兰双梗品种甜格格成苗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与肥水处理对蝴蝶兰生长及开花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促进蝴蝶兰开花的适宜温度及肥水培育方案,为蝴蝶兰花期促控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促进蝴蝶兰成熟苗花芽分化发育的关键因素是温度,肥水的影响较小。不同低温处理模式对蝴蝶兰甜格格的催花进程及花发育影响差异显著。24℃/18℃处理下蝴蝶兰花芽形成和发育最好;20℃/18℃处理下花芽形成很好但发育不佳,整体开花进程较慢;昼间高温阻碍蝴蝶兰花芽形成,28℃/20℃处理下蝴蝶兰未能形成花芽,植株营养生长良好。最佳低温及肥水处理模式为采用夜温18℃、昼温24℃进行低温处理,同时施用花多多1号肥,在此处理中蝴蝶兰花发育进程快,低温处理20 d开始抽梗,70 d开始现蕾,94 d开花,98 d进入盛花期;花梗发育质量良好,抽梗率为100.00%,双梗率为85.71%,平均花梗长37.27 cm,花梗侧分枝率14.29%,侧分枝长8.95 cm;开花整齐度高,现蕾率达100.00%,开花率61.90%,花蕾数10.10个/株,花朵数2.00个/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宜蝴蝶兰抽梗的温度,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难催花品种及低温替代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凤凰’蝴蝶兰袋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 5个温度处理,分别为 29/22、26/19、23/16、20/13、17/10 ℃(日 / 夜),每个处理温差均为 7 ℃,昼夜光周期10 h/14 h,相对湿度 75%。【结果】26/19 ℃处理后蝴蝶兰抽梗时间最早,处理后 30 d 抽梗,抽梗率为 100%,抽梗指数为 14.86;23/16 ℃处理后 36 d 抽梗,抽梗率达 100%,抽梗指数为 2.41;20/13 ℃处理后 40 d 抽梗,抽梗率为 95%,抽梗指数为 1.13。20~26 ℃处理抽梗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抽梗后显著下降。抽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结论】蝴蝶兰最适抽梗温度为 26/19 ℃;29/22 ℃处理未抽出花序轴,表明高温条件下蝴蝶兰不能诱导开花;17/10 ℃处理引起低温伤害,培育一段时间后转移到较高温度可以抽出花梗,但花梗质量偏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克服夏季蝴蝶兰生产催花降温难度大、效果差、费用高的问题。【方法】以5个品种蝴蝶兰为试验材料,设置植物工厂与传统温室两种催花生产方式,测定蝴蝶兰抽梗时间、抽梗率、花苞数、始花时间,并比较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结果】采用植物工厂催花后转移到温室中生长开花的生产方式,可以缩短蝴蝶兰生长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结论】构建的植物工厂蝴蝶兰催花与生产的技术体系,可广泛应用于未来蝴蝶兰规模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遮光水平(遮光率分别为0、30%、50%、70%、90%),研究遮光率对叶柄芋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叶面积以及芋梗长度、鲜重、粗纤维含量、粗蛋白含量和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0%遮光率处理的叶柄芋植株最高,叶面积最大,叶柄数最多,产量比对照显著提高76.27%,芋梗粗纤维含量比对照提高30.88%;30%遮光率处理的叶柄芋分蘖数最多,比对照增加60.00%;90%遮光率处理的叶柄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单株产量最低,比对照显著降低62.93%,但芋梗总糖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可选择郁闭度接近70%的胶园林下间作叶柄芋;若以繁育种苗为主,则选择30%遮光率为佳.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调控蝴蝶兰花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浓度 5、10、2 0、40mg/L多效唑处理的蝴蝶兰初花期分别比对照提前 14、10、16、13d ,相应地盛花期 (以 5 0 %植株花开 )也都提前 10d以上。 4个浓度处理均使蝴蝶兰营养生长减缓 ,最终花箭高度降低 ,其中以 2 0和 40mg/L影响最大 ;但对花径、花朵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17个蝴蝶兰品种在广州和林芝两地种植的株高、株幅、叶数、花色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两地间同一品种的花色一致,且抽梗率和开花率两地间差异不显著;与林芝地区相比,各品种的花枝长、花朵数和花径在广州表现更好,分别平均多出21.0 cm、3.1朵和1.7 cm,但花梗数表现稍差,比林芝平均少0.2个;就始花期而言,两地间除个别品种一致外,在广州平均比林芝早10~60 d;冬、春季节,林芝的气温比广州低很多,蝴蝶兰容易发生冻害,应加强保温.  相似文献   

8.
以6个品种微型双梗蝴蝶兰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幼苗期、生长期、孕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等5个不同时期,观测其叶片数、叶长、叶宽、株高、茎粗、茎长、花冠茎、花梗长、单梗花蕾数及单梗花朵数等植物学形态指标,并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长势最优、盆栽观赏价值最高的品种为毕加索、扭机哈尼和金蝶.  相似文献   

9.
夜温调控对高山越夏蝴蝶兰催花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蝴蝶兰催花效果,在杭州市临安区海拔900 m的高山基地连栋大棚内增设空调装置,进行了夜温调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天,采用(17±1)℃夜温处理的红花品种大辣椒蝴蝶兰花茎抽发率、花苞数量分别为91.0%、11.8个,比对照分别提高68.5%、55.6%,而花茎高度为45.9 cm,比对照缩短16.2%。与对照相比,通过夜温调控,每棚(667 m2)可增加收入26 148元,即增收1.22元·株-1。  相似文献   

10.
光照对路易斯安娜鸢尾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可促进鸢尾植株花茎的径向生长,使其花期提前。其中Acadia Miss的花期较对照提前56 d,Cherry up和Pegaletta分别比对照提前51和50 d;补光情况下,花茎数、花朵数及开花时长均较对照多,上述3个品种的开花时间分别比对照延长7,3和14 d。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温度对蝴蝶兰生殖生长的影响,以‘0448’、‘空港盛世’和‘枫叶’3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采用叶绿素荧光测量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温度处理下蝴蝶兰抽花梗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花芽分化需要经历春化作用,26/18℃(日/夜)处理可使3个品种在1个月内启动花芽分化,而29/21℃(日/夜)处理的对照组均无抽梗。(2)低温处理导致Fv/Fm降低,Fo增高,叶绿素荧光参数能敏感地反映低温引起植株光合机构变化的情况,可间接地作为快速鉴定蝴蝶兰花芽分化进程的指标,预测蝴蝶兰的抽梗期和花期。  相似文献   

12.
长胜青梗松花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胜65天青梗松花菜和长胜80天青梗松花菜属耐热性强的早中熟松花菜品种,在松溪县种植表现为整齐性较好,适应性强,商品性佳,品质细嫩,营养丰富,市场反应好,产量高,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6.8%、20.76%,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该文对长胜青梗松花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以"格兰蒂"为试材,研究了小拱棚、小拱棚加地膜覆盖(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及对绿芦笋早春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方式均显著提高地温,促进芦笋提前萌芽出笋,其中以小拱棚增加地温和促进提早萌芽的效应最大。小拱棚和双膜覆盖可提高气温4℃~14℃,使芦笋生长速度加快,采笋期提前10d左右,早期产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小拱棚覆盖对绿芦笋的一级笋率无显著影响,而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的弯笋率比对照增加,一级笋率比对照降低。  相似文献   

14.
蝴蝶兰夏季空调温室反季节促成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蝴蝶兰夏季反季节促成栽培的温室设施设备要求和日常环境调控方法。指出苗龄足的满天红容易抽生花梗;PL-145前期不抽梗,中期抽梗后整齐度差;而多年生苗活力差,不易抽梗;苗龄足、生理发育成熟、活力强的蝴蝶兰开花品质较高,因此在夏季反季节栽培蝴蝶兰中应加强品种选择和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N、P、K水平和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N对叶片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含N高的植株叶片数较多;P在花芽分化中起主要作用,增施磷肥可促进花芽分化;K和N有利于花茎伸长,它们对花茎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2) 蝴蝶兰抽出花序形成花蕾后使用激素对植株喷雾和花芽分化前使用溶有激素的羊毛脂涂抹蝴蝶兰茎基部都能使蝴蝶兰提前开花。用100 mg/L和150~200mg/L GA3喷雾抽出花序形成花蕾后植株分别使蝴蝶兰提前开花11d和17d,用150~200mg/L GA3羊毛脂涂抹蝴蝶兰茎基部能使蝴蝶兰提前开花10~12d。(3)在使用GA3时加入等量的IBA或IAA可减少花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以中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冬作早熟马铃薯抗旱防寒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双膜覆盖栽培可比未覆膜对照增温3~5℃,土壤湿度提高5~9百分点。不同栽培模式出苗时间差异较大,覆膜栽培能提早出苗,且出苗整齐度比较一致。其中,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最早,较对照提早了11 d,比黑膜覆盖栽培提早了5 d;植株长势也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且收获时间提早了11~17 d,生育期缩短了6~9 d。另外,双膜覆盖栽培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比未覆膜对照增产和增效23.9%和42.5%;黑膜覆盖栽培次之,分别比对照增产和增效18.4%和40.4%,但二者之间经济增效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起垄后采用黑膜覆盖避开晚霜时间播种,栽培简单省力,能有效累积地温、防寒保湿,促进马铃薯提早出苗,有效延长早熟马铃薯的生长期,使早熟马铃薯能在早稻播种前充分、快速地生长,增产增效明显,可作为冬作早熟马铃薯抗旱防寒高效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6种不同方法对细梗香草3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方法对细梗香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赤霉素(CA3)处理能明显促进细梗香草3个品种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和发芽势达最高,分别为94.78%和74.55%;不同品种种子间发芽情况也存在差异,A3平均发芽率最高,为88.33%,A2平均发芽率最低,为45.33%。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分处理对蝴蝶兰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龙(Phalaenopsis Red Dragon)、火鸟(Phalaenopsis Sogo Beach)2个蝴蝶兰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蝴蝶兰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水量为150 m L/盆时对红龙抽花梗的效果最好,整齐度最高,而随着浇水量增加,花梗平均长度有递减趋势;浇水量为100 m L/盆时的开花持续时间最长,达到135 d。火鸟抽梗整齐度最高的是浇水量为200 m L/盆的处理,且它的开花持续时间最长,达到170 d。火鸟双花梗率随浇水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花梗1和花梗2的平均长度则随浇水量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另外,红龙和火鸟花径的大小、花朵的间距都随浇水量增加而减小,而火鸟的花径宽度、花朵间距都较红龙小。  相似文献   

19.
艾朵蝴蝶兰是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自行选育的蝴蝶兰新品种。2004-2012年经过不断选育和试验,于2013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粤审花2013007)。艾朵蝴蝶兰花色为纯黄色,表现与对照品种新原美人相比,株型更紧凑,双梗率更高,花型圆整,花色更纯更鲜黄、不易褪色,花期更长。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作者介绍了艾朵蝴蝶兰的选育过程和品种特性,提出了兰苗种植周期的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保护地黄瓜病害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对比试验探讨了高畦畦面、畦沟地膜全覆盖(Ⅰ),高畦畦面地膜覆盖、畦沟不覆盖(Ⅱ),高畦畦面、畦沟地膜全不覆盖(CK)三种处理方式对兰州市红古区大棚春夏早熟黄瓜四种病害的发生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Ⅰ、Ⅱ两种处理的四种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试验小区的产量各为102.24 t/hm2和80.745 t/hm2,比对照71.16 t/hm2分别增产30.4 %、21 %;且发病较晚,缓苗时间比对照(7~10 d)可分别少2~3 d和1~2 d;产品的上市时间也可分别提前10 d和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