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烨  赵倩  高科江  邬思文  马云霞  赵杰  吕霜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80-3281,3285
[目的]探讨滇重楼(RHIZOMA POLYGONATI)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为确定其最佳采收年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15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不同。其中,3、4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较低;5、6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升高,但6年生的含量略低于5年生;7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骤升,且升幅最大。[结论]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不同,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需要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种子繁殖的七叶一枝花中的植株、根系、产量和皂苷含量与其生长年限的关系,探索七叶一枝花的最适宜采收年限,对1~8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植株生长、根系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测定;采用HPLC对不同年限七叶一枝花药材样品进行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3-O-β-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PGGR)、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Ⅰ、纤细薯蓣苷和重楼皂苷Ⅴ含量测定,用SPSS 22.0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随着年限的增长,七叶一枝花植株性状、根系性状、单株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种植后5年是七叶一枝花快速生长期,从种植后6年开始生长放缓,尤其在种植后7、8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中的重楼皂苷主要以偏诺皂苷为主;整体上,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总量和重楼总皂苷含量呈现一个大致"V"字形的变化趋势。从生长规律来讲,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在种植6年后可以采收;从质量角度来讲,并不是生长年限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华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的研究,为华重楼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生长期华重楼中4种皂苷总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从不同月份采集看,4—9月重楼皂苷含量呈升高趋势,8—9月含量最高,10月后开始下降。不同生长年份看,前期华重楼皂苷积累较慢,第5~6年重楼皂苷达到最高,之后有下降趋势。[结论]明确了华重楼重楼皂苷含量高的最佳采收期,即一年中8—9月是最佳采收期,以生长年限第5~6年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一年生、三年生和七年生北苍术为研究对象,从种植基地采集不同生长年限植株样品及种植区土样,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北苍术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和理化性状及其根茎中苍术素、β-桉叶醇和白术内酯Ⅰ含量,分析影响北苍术药用成分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表明,七年生北苍术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较一年生均显著下降,且土壤中锌、铜和铬元素含量均最高;而三年生北苍术中的苍术素、白术内酯Ⅰ和β-桉叶醇含量最高。土壤全钾含量对北苍术根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正向影响最大,重金属元素铬则与北苍术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表明,影响北苍术有效药用成分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钾,且三年生北苍术质量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北苍术人工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不同生长年限的云南重楼生长发育特性和皂苷含量变化规律。【方法】每年3-10月观察种子繁殖和根状茎切段繁殖的云南重楼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并定期取样分析,测定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及皂苷含量。【结果】1~2年生根状茎切段苗和1~4年生实生苗为营养生长期,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变化较大;实生苗第5年,根状茎切段苗第3年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开花结果后,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开花率、出苗时间、倒苗时间逐年趋向稳定。根状茎大小、生长量和皂苷含量随着生长年限逐年稳步增长。第8年的实生苗成年植株根状茎大小(L×D)为4.0~10 cm×2.5~7 cm,重量为15~60.0 g;根状茎切段苗成年植株大小(L×D)为4~10 cm×2.5~7 cm,重量为50~100 g。【结论】1~8年生长期间,云南重楼切段苗地下根茎生长量为实生苗的2倍以上,植株个体间生长量差异较大。根状茎切段苗第5年、实生苗第6年药用部位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可达药典标准,8年生云南重楼皂苷含量可达药典标准2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UPLC-PDA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及茎叶中重楼皂苷Ⅵ及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100mm,1.7μm);检测器:PDA;流动相:乙腈(A)-水(B);流速:0.4m L/min;线性梯度洗脱:0min~5min,40%A~47%A;柱温:35℃;检测波长:203nm;进样量:2μL。3个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中重楼皂苷Ⅵ含量分别为1.06%、1.19%和1.35%,茎叶中含量分别为0.019%、0.010%和0.002%;根茎中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0.91%、0.97%和1.12%,茎叶中含量分别为0.064%、0.049%和0.012%。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一般规律,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碱、皂苷、游离蒽醌等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叶片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在5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游离蒽醌的含量在6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曲线总体趋势逐渐下降,以5月最高,10月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一般规律,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 叶片不同 生长时期的生物碱、皂苷、游离蒽醌等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 明,夏蜡 梅叶片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 量、游离 蒽醌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在5月 和9月出现2 个峰值,游离蒽醌的含量在6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曲线总体趋势逐渐 下降, 以5月最高,10月最低。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年限三七根中皂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伟伟  王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07-1408,1651
[目的]测定不同年限三七根中皂苷的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文山产区的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索了不同种植年限样品中皂苷含量的变化情况。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25℃。[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皂苷含量也相对增加,最佳种植的年限为3~4年。[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不同年限三七根中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竹节参药材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和竹节参皂苷Ⅳ)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湖北恩施竹节参各主要成分含量与栽培年限之间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对不同生长年限的竹节参栽培品中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Ⅳ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2%乙酸铵溶液(32∶6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Ⅳ的含量分别在0.06~4.00、0.04~3.00、0.04~3.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 6、r2=0.999 4、r3=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1%、99.06%、101.12%,RSD分别为1.28%、1.63%、0.89%;竹节参中各主要成分含量随栽培年限变化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测定竹节参各主要成分的含量;通过监测竹节参各主要成分的累积规律,可为制定竹节参规范化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福建七叶一枝花的小苗、根、带柄叶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和HPLC法,开展组织培养及主效成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外植体类型,通过诱导培养基1/2MS+6-BA 2.0 mg•L-1+2,4-D 1.0 mg•L-1,均能成功诱导出愈伤或丛生芽,但不同外植体类型诱导率差异明显。以小苗诱导率显著最高,为58.33%;(2)不同增殖途径对组培的影响很大,愈伤组织途径的绝对生长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增殖率均显著高于丛生芽途径;(3)福建七叶一枝花组培过程中,产生的根、块茎、愈伤组织均含有重楼皂苷成分,根部的总皂苷含量达0.342%,愈伤组织达0.339%,块茎的总皂苷含量最高,达0.497%。3个部位的4种皂苷成分中,以重楼皂苷Ⅶ占绝对优势,其余3种皂苷含量极低或未检出。通过对福建七叶一枝花组织培养及皂苷含量测定,初步建立了福建七叶一枝花组织培养体系,证实了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次生代谢物的可行性,为生产福建七叶一枝花组培苗和次生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滇重楼药材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不同类型的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 Hand.-Mazz]药材产品根茎粗、根茎长、根茎鲜重、根茎干重和根茎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使用SPSS和DP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把滇重楼产品质量分成4个等级,并制定出了质量分级标准,具有生产实用性,可作为滇重楼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恩施地区3种重楼5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Hara]、啟良重楼(Paris qiliangiana H.Li,J.Yang&Y.H.Wang)、黑籽重楼(Paris thibetica Franch.)中重楼皂苷Ⅱ活性成分含量,建立气相色谱法(GC)检测方法,检测3种重楼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其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提取重楼皂苷Ⅱ,采用FID检测器,升温程序为0~3 min,60℃,3℃/min升至280℃,保持20 min;进样口温度310℃;载气为氮气(99.999%);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5μL,不分流。结果表明,GC检测得到重楼皂苷Ⅱ标准品的标准曲线为Y=0.845X+72.18,在浓度512.5~16 400.0 ng/μ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5。方法检出限为40.5 ng/μL,定量限为130.6 ng/μL。加标回收率为96.93%~98.33%,RSD为2.72%。GC检测发现七叶一枝花中重楼皂苷Ⅱ含量为0.104 mg/g,...  相似文献   

14.
评价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的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和皂苷类成分.采用实地调研考察,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重楼项下3种重楼皂苷,增加重楼皂苷Ⅰ、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H为指标,以课题组已经建立的ELSD-UPLC法测定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中6种皂苷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大理重楼除模式产地云南大理,在保山市腾冲市和贵州赫章县也发现了大理重楼的新分布,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少;独龙重楼只发现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野生资源蕴藏量更少; 2)二者尚未被《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或者各省级药材标准中,但是其根茎在云南、贵州等各地民间也作为重楼药材使用; 3) 10批大理重楼根茎皂苷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高于药典规定标准1倍多,主要含有重楼皂苷Ⅶ和重楼皂苷H; 4)在仅采集到的7批独龙重楼皂苷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达到药典规定标准,主要含有重楼皂苷Ⅰ和纤细偏诺皂苷,得出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资源均稀少结论,建议高度重视开展人工繁育与资源保护工作;大理重楼根茎主要成分为偏诺皂苷("宫血宁"有效成分),独龙重楼根茎主要成分为薯蓣皂苷("抗病毒颗粒"消炎、抗菌、抗病毒有效成分),可为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的省级药材标准建立和临床用药新药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桔梗的桔梗皂苷D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桔梗样品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桔梗样品中桔梗皂苷D含量差别较大;桔梗样品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与其生长年限呈正相关;以山东淄博3年生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桔梗样品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桔梗样品中桔梗皂苷D含量差别较大;桔梗样品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与其生长年限呈正相关;以山东淄博3年生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对分布在浙江省境内的桐庐、松阳、浦江、仙居等4个样地的长叶榧(Torreya jackii)1年生叶片中的鞣质、生物碱、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地长叶榧1年生叶片7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松阳的最高,仙居最低,其顺序为松阳>浦江>桐庐>仙居。不同样地长叶榧叶片的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总鞣质、总生物碱、总皂甙、总酚的含量以松阳的最高,总黄酮、游离蒽醌的含量以仙居的最高,总绿原酸的含量以浦江的最高。不同样地7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桐庐和浦江样地的地理位置最近,它们先聚在一起,再与其他样地相聚。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不同年限三七中皂苷含量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广西的三七质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广西靖西县不同生长年限三七不同部位(根、茎、叶)的皂苷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三七皂苷成分的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三七根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不断增加,茎部的各皂苷成分含量不断下降,叶部人参皂苷Rb1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人参皂苷Rg1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且检测不到三七皂苷R1。3年生三七药材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说明广西的三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天台县华项山青钱柳不同营养器官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和皂甙等6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各个营养器官中均含有这6种次生代谢产物,从总量来看,其高低顺序依次为:叶片>幼根>树皮>幼枝>老根>老枝>茎,且叶与幼根总含量较接近,其它器官含量较低;同一成分在青钱柳不同的营养器官中含量差别较大,鞣质、游离蒽醌的含量以幼根最高,生物碱、总黄酮、绿原酸、皂甙的含量是叶片最高,说明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由叶、幼根等代谢活动旺盛的器官合成;不同营养器官中6种次生代谢产物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TLC法鉴定了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方法测定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色谱柱:Alltima C18(4.6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1.0m 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载气流速:3.0m L/min。知母皂苷BⅡ在2.0μg~8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89%。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可作为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