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定聚维酮碘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设置6个浓度梯度(14 mg/L、16 mg/L、18 mg/L、20 mg/L、23 mg/L、26 mg/L),在常温条件下用聚维酮碘原药对黄河鲤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黄河鲤鱼对聚维酮碘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都为18.8 mg/L,安全浓度为5.6 mg/L。  相似文献   

2.
敌百虫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研究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敌百虫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浓度,在常温条件下用80%的敌百虫(生产制品)对黄河鲤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分别设置6个浓度梯度:500 mg/L、601 mg/L、721 mg/L、866 mg/L、1 041 mg/L、1 250 mg/L,观察不同时间的半致死浓度并计算安全浓度。结果表明:黄河鲤鱼对敌百虫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18.7 mg/L、774.7 mg/L、719.8 mg/L、719.8 mg/L;安全浓度为208.10 mg/L。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水产常用药物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发现,黑鲷幼鱼对敌百虫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13、0.85、0.54mg/l,敌百虫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14mg/l;黑鲷幼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07、6.43、6.25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1.60mg/l;1mg/l和2mg/l的高锰酸钾在30min内对黑鲷幼鱼的行为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镉离子(Cd~(2+))对黄河鲤鱼肝胰脏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采用半静态染毒法,将黄河鲤鱼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156 9 mg/L(1组)、0.313 8 mg/L(2组)、0.627 5 mg/L(3组)、1.255 0 mg/L(4组)的Cd~(2+)溶液中,同时设置对照组,在染毒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时,分别测定黄河鲤鱼肝胰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SOD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24小时时被抑制,48小时时被诱导,72小时和96小时时又被抑制。CAT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24小时和48小时时被诱导,72小时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96小时时4组又被抑制。说明黄河鲤鱼肝胰脏组织SOD、CAT活性对环境胁迫具有较灵敏的早期预警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种药物对虹鳟鱼苗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虹鳟鱼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冷水性鱼类 ,随着养殖的发展 ,虹鳟鱼的病害也日益严重 ,生产上因使用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当而造成虹鳟鱼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虹鳟鱼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资料 ,文章对虹鳟鱼苗进行了 4种常用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虹鳟鱼苗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孔雀石绿 (现已禁用 ) >高锰酸钾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溴氯海因 ,4种药物对虹鳟鱼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0 2 5mg/L,0 .2 1 7mg/L,0 .574mg/L,0 .82 7mg/L。溴氯海因对虹鳟的安全浓度远高于常用治疗浓度 ( 0 .3 mg/L ) ,是虹鳟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虹鳟的安全浓度为略低于常用治疗浓度 ( 0 .7mg/L) ,是治疗浓度的 82 % ,故使用时要准确掌握用量 ;高锰酸钾和孔雀石绿对虹鳟的安全浓度远低于常用治疗浓度 (分别为 2 mg/L和 0 .1 mg/L ) ,所以不宜作为虹鳟鱼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强氯杀星、强力消毒粉、净水消毒清、卫康、顶点、金碘、速特、拜洁、高锰酸钾(KMnO4)、硫酸铜、硫酸锌、过硫酸钾、硫酸亚铁、氯化钠14种水产药物对东北林蛙蝌蚪毒性胁迫研究,试验在常温、静水条件下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KMnO4对东北林蛙蝌蚪24,48,72,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97,2.684,1.512,1.098 mg/L,安全浓度(SC)为0.534 mg/L。KMnO4对东北林蛙蝌蚪属于中毒类药物(1.0 mg/L96小时LC5010.0 mg/L),KMnO4对东北林蛙蝌蚪不同时间的LC50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东北林蛙蝌蚪在卫康(1.0 mg/L)、顶点(0.1 mg/L)、强氯杀星(1.0 mg/L)、速特(0.1 mg/L)和硫酸铜(1.0 mg/L)溶液中24小时、48小时和96小时时的死亡率较高,东北林蛙蝌蚪在强力消毒粉(18.0 mg/L)、净水消毒清(18.0 mg/L)、金碘(500.0 mg/L)、硫酸锌(20.0 mg/L)、氯化钠(100.0 mg/L)、过硫酸钾(100.0 mg/L)和硫酸亚铁(100.0 mg/L)溶液中24小时、48小时和96小时时的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铅对蟾蜍蝌蚪急性毒性效应,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水温21~23℃),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铅(Pb2+)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Pb2+对蟾蜍蝌蚪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时毒性死亡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446 1x+6.158 4,y=30.307x+14.188,y=32.833x+15.274,y=26.164x+14.264,y=12.368x+10.721;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54 0 mg/L、0.498 0 mg/L、0.486 5 mg/L、0.442 5 mg/L、0.344 7 mg/L。说明Pb2+不但对蝌蚪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使蝌蚪的身体畸形,表现为尾部弯折、鼻孔大增、头部和腹部膨大、皮肤透明等,并且不能直线游泳。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为(22±2)℃,p H值为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浓度与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浓度效应,即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随之升高;随着试验时间的增长,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3、0.57、0.51、0.46mg/L,安全浓度为0.05mg/L。说明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属极高毒药物,因此建议在白甲鱼的实际生产中,少用或慎用硫酸铜。  相似文献   

9.
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高锰酸钾、硫酸铜、二氧化氯、氧化钙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态毒理试验法对其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药物对黄尾鲴幼鱼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62 mg/L、0.16 mg/L、0.93 mg/L、28.11 mg/L。说明这四种鱼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氧化钙。  相似文献   

10.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青虾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法测试Cu^2+、Pb^2+和Ag^+对青虾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结果表明:Cu^2+、Ag^+对青虾的毒性作用强,Pb^2+对青虾的毒性作用弱。青虾对3种重金属的敏感性的大小依次为硝酸银〉硫酸铜〉醋酸铅。Ag^+、Cu^2+、和Pb^2+对的青虾96h的LC50分别是0.17mg/L、0.70mg/L、122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17mg/L、0.07mg/L、12.2mg/L。  相似文献   

11.
低浓度铅染毒对黄河鲤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健康活泼的黄河鲤鱼作为试验用动物,研究铅暴露30 d对黄河鲤鱼血清SOD、MDA、GSH-Px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毒铅浓度的增加,黄河鲤鱼血清中SOD、MDA、GSH-Px酶活性都有先增后降的趋势,0.1 mg/L试验组酶含量到达峰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随后酶含量降低;0.3 mg/L组血清GSH-PX含量和0.5 mg/L组血清SOD、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斑石鲷是海水养殖鱼类新品种,对其病害的研究较少。2014年7月和2015年5月国内某斑石鲷育苗场暴发卵鞭虫病,导致幼鱼大量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安全、有效地防治该病,开展了硫酸铜对斑石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以及对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杀灭实验。在水温23~25℃、盐度30、体积20L的养殖海水中,采用静水试验法,对平均全长4cm的健康斑石鲷幼鱼进行硫酸铜急性毒性实验,得出CuSO_4·5H_2O对斑石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2.22mg/L;用浓度为0.10~0.70mg/L的CuSO_4·5H_2O无菌海水溶液,在25℃恒温条件下处理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涡孢子和包囊体,结果发现0.4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杀灭涡孢子,0.7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抑制包囊体的分裂。因此,在防治斑石鲷幼鱼卵鞭虫病时,CuSO_4·5H_2O的安全有效使用浓度为0.70~2.22mg/L。该研究为育苗生产中有效防治斑石鲷卵鞭虫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杭州动物园淡水饲养的海豹 (6只 )首次发现感染了半眉虫 (Hemiophrys) ,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和杯体虫 (Apiosoma)等纤毛虫。病海豹表现为离群独居、漂浮水面、流泪眨眼、食欲减退、感染区被毛脱落并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采用浓度 0 .55mg/ kg硫酸铜加浓度0 .2 mg/ kg硫酸亚铁合剂 ,内池药浴 1 2 h后 ,转外池 (0 .3mg/ kg硫酸铜 )饲养 ,隔日一次 ,疗程为 1 4天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镧长期暴露对鲤鱼的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鲤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0、0.01、0.1、2.5 mg/L)的La3+溶液中4个月,研究其对鲤鱼血液抗氧化性、红细胞(RBC)微核率和血细胞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1、2 mg/L组血液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0.01、0.1 mg/L组血液中丙二醛含量(MDA)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5 mg/L组SOD活性被显著抑制,2、5 mg/L组MDA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0.01、0.1 mg/L组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La3+处理组红细胞数、0.01 mg/L组白细胞数(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 mg/L组白细胞数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氧化塘处理污水的影响因素,本试验设计了一种人工氧化塘模型,从溶氧量、活性污泥面积与数量等参数优化其净污效果,通过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氨氮、悬浮物(SS)等指标,评估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通氧时间为4h(溶解氧为10mg/L)时,溶解氧浓度与污水体积比为2.6∶1(10mg/L∶3.85L)、淤泥面积与污水体积比为5.67∶1(21.83m2∶3.85L)的处理条件下,水体BOD5为41.7mg/L,总磷为3.3mg/L,氨氮为20.9mg/L,悬浮物为43.5,pH值为8.0,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排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硼砂对鲫鱼的毒性大小,试验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通过设置5个不同浓度组,连续观察96 h,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别计算出硼砂对鲫鱼的24,48,72,96小时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 250.78 mg/L,1 652.04 mg/L,1 445.98 mg/L,1 341.26 mg/L。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硼砂对鲫鱼的安全浓度(SC)为134.126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判定硼砂对鲫鱼的毒性级别为低毒;鲫鱼分别在0、安全浓度、1/3倍的96小时时半致死浓度(1/3 96 h LC_(50))、2/3倍的96小时时半致死浓度(2/3 96 h LC_(50))药物浓度下经过72 h染毒后,制作肠道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安全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鲫鱼肠道绒毛排列整齐,褶皱高度较高,安全浓度组鲫鱼绒毛高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部分绒毛出现断裂。1/396 h LC_(50)组与对照组相比,1/3 96 h LC_(50)组鲫鱼肠道绒毛出现糜烂状,没有清晰的轮廓。2/3 96 h LC_(50)组与对照组相比,鲫鱼肠道绒毛出现萎缩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水体在不同硬度条件下Cu2+对孔雀鱼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以孔雀鱼为试验动物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硬度为5.88,11.76,23.52 mmol/L时,孔雀鱼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61,3.35,4.83 mg/L;48 h时LC50分别为1.58,1.74,2.17 mg/L;96 h时LC50分别为0.66,0.88,1.13 mg/L。可见随着水硬度增加,Cu2+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重金属离子Cu~(~(2+))和Hg~(2+)对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以及共存时对其联合毒性的影响,试验在常温下,水的p H值为6.8~7.3时,观察和记录Cu~(2+)和Hg~(2+)各个浓度下蝌蚪的死亡数,并计算出不同时间下Cu~(2+)和Hg~(2+)的半致死浓度以及两种离子并存时的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铜离子在24,48,72,96小时对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621 6,0.494 4,0.429 3,0.362 5 mg/L。汞离子在24,48,72,96小时对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88 3,0.200 2,0.172 7,0.144 0 mg/L。铜离子和汞离子共存时在24,48,72,96小时对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42 0/0.117 4,0.238 5/0.068 8,0.208 6/0.056 7,0.173 4/0.044 2 mg/L。根据Marking的相加指数法求得在24,48,72,96小时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044,0.211,0.228,0.273,AI值都大于零。说明铜离子、汞离子对蟾蜍蝌蚪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铜离子和汞离子对蟾蜍蝌蚪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3 6,0.001 4 mg/L。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氨氮对于鲤鱼养殖中的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选取健康均匀的黄河鲤分为4组,设置氨氮浓度分别为0.071、0.143、0.284mg/L的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进行毒性试验,试验处理14 d后取样测定氨氮对鲤鱼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影响.低剂量的氨氮提高了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的活性,而对于脂肪酶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噻唑锌是一种新型的杂环类杀菌剂。配制20%噻唑锌悬浮剂4个浓度梯度100X(2000mg/L)、50X(4000mg/L)、25X(8000mg/L)、12.5X(16000mg/L)和CK(清水对照),采用添食毒叶法对3~5龄期家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配制3个浓度梯度100X(2000mg/L)、200X(1000mg/L)、400X(500Mg/L)和CK(清水对照)进行田间用药,观察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0%噻唑锌比推荐浓度高出20倍(即8000mg/L)时才出现家蚕急性中毒症状;田间使用比推荐浓度高出1倍、2倍、4倍浓度对桑树和家蚕都比较安全,属低毒型杀菌剂,是一种可在桑树上推广使用的新型广普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