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酱用番茄棉铃虫性信息素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酱用番茄棉铃虫诱虫效果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频振杀虫灯诱蛾量稍高于棉铃虫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棉铃虫性诱剂对阜康市番茄棉铃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为酱用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调查性诱剂诱捕器对棉铃虫诱杀效果,可降低番茄棉铃虫蛀果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2.
从棉铃虫蛹的越冬方式、棉铃虫蛹的越冬温度以及棉铃虫越冬几个阶段的特点,探讨了秋耕和冬灌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并对博州秋耕冬灌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是我区制约棉花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棉田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棉铃虫危害保证棉花丰收,多年来,我们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结合棉铃虫危害特点,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选育抗虫棉等方面分析了棉铃虫,提出了适合我区的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我区棉铃虫防治,减少其对棉花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棉铃虫的体重和发育历期,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了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棉中抗310与对照常规棉泗棉3号相比能明显地抑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棉铃虫幼虫的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和棉铃虫齿唇姬蜂均能有效的控制棉铃虫,且当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共同作用时,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任一单因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一生的许多生活习性,多数对棉铃虫自身的繁衍和生长发育有利,而对农业生产不利。只有掌握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开展综合防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棉铃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才能达到控制棉铃虫危害的目的。一、幼虫阶段1.初孵幼虫具有取食自身卵壳的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药剂对棉铃虫繁育能力的影响,为安全有效的控制棉铃虫危害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饲喂法处理棉铃虫成虫,对其产卵量、卵孵化率、实验前后成虫体重差、成虫寿命进行测定.[结果]甲氨蝶呤抑制棉铃虫产卵量效果优于紫杉醇,0.02;甲氨蝶呤处理的棉铃虫单雌产卵量(104粒)最低,比对照降低了72.48;;紫杉醇抑制卵孵化效果好于甲氨蝶呤,0.5;紫杉醇处理的卵孵化率为11.43;,平均校正不育卵率(89.19;)达到最高.甲氨蝶呤处理对雌虫的寿命比对照缩短l~2d.紫杉醇对棉铃虫雄虫有增重作用,而甲氨蝶呤对棉铃虫雌虫有减重作用.[结论]甲氨蝶呤和紫杉醇对棉铃虫繁育能力均有弱化作用,0.02;甲氨蝶呤弱化棉铃虫单雌产卵量效果最好,0.5;紫杉醇抑制卵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棉铃虫的寄主植物之一,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棉田幼虫及卵量,而且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棉田棉铃虫的基本情况,方便棉农及时防治。笔者结合兵团植保工程研究计划,持续对该地区棉铃虫在玉米诱集带上发生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调查、监测,将该地区近10年诱集带棉铃虫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建立和完善南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体系。一、棉铃虫卵量、幼虫数及蛾量调查方法1.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①棉田中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选择可以代  相似文献   

9.
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就是利用其强烈的引诱性和高度的选择性,来专项诱杀棉铃虫雄性成虫,造成棉铃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轻棉铃虫对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模拟试验以及人工辅助试验 ,探讨了雨水、天敌、作物布局和棉花生育期以及防治措施等对淮南地区第 2代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雨对棉铃虫卵有较强的冲刷作用 ,小雨淋湿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以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对棉铃虫蛹均有致命的打击 ;棉田四周面积较大的玉米作物是棉铃虫的主要食物源 ,棉花迟播迟栽对第 2代棉铃虫幼虫的钻蛀极为不利 ;天敌的捕食与寄生对第 2代棉铃虫种群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 ,而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则会削弱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抗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3对陆地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抗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色素腺体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棉铃虫的抗药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对棉铃虫体内的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取食无色素腺体棉的棉铃虫体内的两种解毒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取食于相应的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的棉铃虫。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的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与饲料中的棉酚含量成负相关,而与棉铃虫的抗药性成正相关.棉铃虫体内的2种解毒酶活力随所取食饲料中的棉酚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棉酚含量超过0.3%时,棉铃虫体内的两种解毒酶活力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成虫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雌蛾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 ,柠檬醛、苯乙醛、β -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均能引起棉铃虫雌蛾产生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 ,但以柠檬醛引起的反应最强 ;棉铃虫雌蛾对茴香醛不产生显著的反应 ;桉叶素能屏蔽棉铃虫雌蛾对气味的反应。棉铃虫雌蛾对苯乙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强度与苯乙醛的剂量成正相关 ,对 β -石竹烯的反应强度与剂量无相关性。讨论了这些化合物在棉铃虫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玉米棉铃虫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是河西走廊东部玉米主要害虫之一,气象因素对其种群消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1999-2008年棉铃虫发生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对棉铃虫危害程度和其种群消长动态的分析,采用主成分方法对棉铃虫发生动态进行模拟,建立了棉铃虫危害特征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准确率78%~89%,订正模型准确率提高10%以上。模型预测时效超前、效果好,且具有动态特征,可用于研究区域棉铃虫发生程度的监测、预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 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在我省各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因而,搞好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及时指导大田防治,对发展我省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省地域辽阔,生态、气象条件复杂,导致棉铃虫的发生在地区间有较大差异,给棉铃虫的测报带来一定困难。在棉铃虫发生区域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很难根据不同区域的发生特点进行区域性预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棉铃虫的预报水平,1986—1988年我们利用各地棉铃虫发生期,发生量以及气象条件、棉花生产水平等历史资料,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棉铃虫发生区域划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棉花棉酚含量与抗虫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自身抗虫性是建立综合防治的基础,对于延缓害虫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极其重要.棉田调查显示,不同棉属对棉铃虫抗性程度存在差异,其长绒棉抗性较好.通过不同棉属棉酚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危害关系研究,表明棉酚含量与抗虫性呈正相关,含棉酚高的长绒棉对棉铃虫抑制作用明显.通过棉酚对棉铃虫剂量效应研究,表明棉酚对棉铃虫不同发育阶段都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棉酚对幼龄棉铃虫EC50为0.205;,且随棉酚剂量增加,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增大;幼虫历期延长;蛹重逐渐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不育卵增多,繁殖力下降;使其种群数量很快降低.可见含棉酚高的长绒棉是一种很好抗虫种质资源 ,其棉酚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抑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预测预报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的成虫观测方法、查卵方法、发生期和发生量的短期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第5代棉铃虫的测报方法和转Bt基因抗虫棉田间棉铃虫的监测方法,建立了棉铃虫预测预报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频振式杀虫灯等几种诱杀方式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找出对棉铃虫成虫经济、简便、有效的诱杀方法,为大田防治棉铃虫提供科学依据,农六师农业技术推广站安排芳草湖四场生产办针对几种诱杀方式,对棉铃虫成虫诱杀效能进行评价,现将试验示范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垦区历史上数度棉铃虫大量发生,对棉花为害严重.针对此情况,近年库尔勒垦区对棉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治关键技术作探讨. 1库尔勒垦区棉铃虫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澧阳平原棉区近年来棉铃虫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重点介绍了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方法,认为棉铃虫防治必须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有机结合起来,以减少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早棉晋棉26号抗虫性大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说明:①晋棉26号对二代棉铃虫抗性极强,在棉铃虫中度发生和大发生年份,不喷药或仅喷药1次,可将棉铃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②晋棉26号对三代棉铃虫仍有较强抗性,虽然抗性有所下降,但在中度以上发生年份,仅喷楷防治2-4次,可将棉铃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