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浅析红松杈干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杈干是指红松的主梢顶芽失去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茎粗长相似的主干。从红松结实的特性、杈干的均等性、结实对顶端优势的诱导分化及光照对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红松杈干的原因,为今后红松林的综合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红松林杈干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地影响到树木生长、材质与结实。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杈干是在主梢生长点受害后,在同轮有两个相近或相等的枝条,且强于其余侧枝的情况下形成。这一发现为控制杈干的发生培育利用红松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主梢顶芽枯死或失去是导致杈干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松梢象甲危害主梢的发生规律与条件,基本排除了人工林现阶段结实、冻害导致主梢顶芽凋萎枯死的可能性,并对不同类型杈干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人工红松杈干类型识别与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红松林杈干的形成与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红松林杈干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地影响到树木生长,材质与结实。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杈干是主梢生长点受害后,在同轮有两个相近或相等的枝条,且强于其余侧枝的情况下形成,这一发现为控制杈干的发生培育利用红松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主梢顶芽枯死或失去是导致杈干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松梢象甲危害主梢的发生规律与条件,基本排除了人工林现阶段结实、冻害导致主梢顶芽凋萎枯死的可能性,瘩对不同类型杈干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人工红松杈干类型识别与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调查,分析了林木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分杈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结实量均高于林分平均值,利用这一规律,对红松人工林进行去头修剪,人为促进林木分杈,以提高红松结实量。结果表明,对林分密度适宜的林分去头修剪后,可明显增加林分的结实量,最高可提高186.8%,经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7.
红松分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松(Pinus koraiensis)分杈现象出现在原始林的上层林冠中是不足为奇的,但分杈现象出现在20多年生的人工林中,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天然林分杈部位一般都在主干10—20米高处,而人工林的分杈部位多在主干5—7米处。因此,红松人工林的分杈对出材率的影响是很大的。据我们1984年对伊春林区的部分红松人工林林分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9—29年生的红松人工林的分杈率平均为20%左右,最高达到95%以上,尚未分杈或分杈率仅在5%以下的林分是为数不多的,红松分杈现象十分普遍。对红松分杈原因,近年来林学界曾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人工红松林杈干是以天然林杈干为依据提出的。研究摸出了天然红松林杈干发生规律 ,确定了红松杈干标准 ,划分了杈干的类型。通过林分结构、虫害发生与杈干相关研究 ,提出以林分密度、混交等营林措施调控枝梢结构为主 ,化学防除主梢虫害相结合的杈干综合控制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红松结实分杈是生理自然现象 ,分杈要有相等或相近对称同轮侧枝条件。通过各林龄当年轮生侧枝相等或相近对称枝组发生株率 ,认定 3 5年生以上人工红松林可作截头 ,促进杈干培育多主轴结实枝 ,其中 2 5 %~ 3 0 %强竞争枝要在截头时同时剪去才能促进结实并丰产  相似文献   

10.
红松生长结实与分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东山区部分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林木早期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 ,早期分杈林木的单株材积比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大 2 7.1% ,分杈树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是林分的平均单株结实量的 3.76倍。林木早期分杈有利于增加结实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红松林杈干是以天然林杈干为依据提出的。研究摸出了天然红松林杈干发生规律,确定了红松杈干标准,划分了杈干的类型。通过林分结构、虫害发生与杈干相关研究,提出以林分密度,混交等营林措施6调控权梢结构为主,化学防除主梢虫害相结合的杈干综合控制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红松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但在东北林区红松林木树干分杈现象比较严重,据在五营、带岭一带调查,原始林中分杈木约占90%,而且基本上是多岐分杈;红松人工林中分杈木也占9-90%(见表1)。立木分杈对红松之干形、材种出材率以及培育大径材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弄清红松分杈原因,找出解决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红松分杈的原因,不少林业工作者曾做过探索。多数人认为是结实、虫害、气候或环境条件影响所致,亦有称之为“树冠更替”的。通过五年的研究,作者认为分杈并不是红松生长的正常现象,而是不利的环境因子作用于它的具有特殊形态的顶芽和顶梢的结果。现浅撰成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红松结实分杈是生理自然现象,分杈要有相等或相近对称同轮侧枝条件。通过各林龄当年轮生侧枝相等或相近对称枝组发生株率,认定35年生以上人工红松林可作截头,促进杈干培育多主轴结实枝,其中25%-30%强竞争枝要在截头时同时剪去才能促进结实并丰产。  相似文献   

14.
对辽东山区部分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林木早期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分杈林木的单株材积比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大27.1%,分杈树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是林分的平均单株结实量的3.76%,林木早期分杈有利于增加结实量和促进林木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15.
红松分杈现象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海龙  张金虎  王龙 《森林工程》2015,(2):46-50,56
为了解掌握红松分杈现象研究现状,以便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综述红松分杈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杈与密度关系、分杈及树体调控与结实关系、红松分杈在其培育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早期研究是把分杈作为一种影响木材培育的不良现象而进行的,研究集中在分杈原因与预防措施方面,近年来才关注分杈对生长及结实的影响、分杈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个别研究深入到分杈的生理机制,并有人工截顶促杈研究;韩国对种子园母树截顶促杈的研究比较系统。这些研究结果有一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红松种子园、坚果专用林和果材兼用林定向培育技术建立上,未来应加强从发育生物学、营养生理学、生殖生物学和系统人工调控技术等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6.
红松具有分杈的习性。据观察,产生分杈的原因是多种的,如由双顶芽引起的分杈,或由同年的顶芽和侧芽引起的分杈,或因受病虫害、冻害和机械损伤而引起的分杈,但主要原因是因生理成熟引起的。因为红松达到生理成熟时,主枝顶芽下方开始开花结实,结实的特点是轮状排列数个或十几个不等。这样使水分、养分大部分集中在果实上,使顶芽生长受到抑制。另外,为了适应大球果的生长,达到生理负荷的应力要求,果枝横(径)向生长大于纵(高)向生长。这样连续结实的结果,就使顶芽生长衰弱。这时位于果实下方的第一轮侧枝却迅速生长起来,进一步影响顶芽生长,使之逐步枯萎,从而造成红松主干分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杈干与分杈、红松开花结实连续性、授粉与结果枝间比例关系的研究 ,提出了生理性杈干早、果位中上位、果位排列与果枝近 3a基径比例等为红松球果优树性状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8.
红松开花结实习性与球果优树选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杈干与分杈、红松开花结实连续性、授粉与结果枝间比例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生理性杈干早、果位中上位、果位排列与果枝近3a基径比例等红松球果优状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9.
红松杈干现象是培育人工红松过程中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本文通过对人工红松分杈树干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分杈虽会导致材质下降,但却能增加立木材积和林分蓄积。在人工红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过程中应增加一定比例的分杈样木,以便更精确地反映林分状况。  相似文献   

20.
关于红松林树干分杈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林树干分杈不仅在天然林中非常普遍,而且在人工林中,亦日益严重。近年来,由于小兴安岭等地,成片红松林分杈严重,干形弯曲,失去其经营价值,损失严重,因而引起重视。为了弄清红松林木的分杈规律及分杈原因,作者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地区,对天然和人工红松林进行了反复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一、环境条件对红松树干分杈的影响 (一) 坡向与红松树干分杈的关系 1.红松天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