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兆标 《福建农业》2013,(11):29-30
我省内陆山区温泉资源丰富,水源好,水质清新,溶解氧高,经过几年试验,养殖花鳗鲡取得成功。2008年4月起在清流县余朋乡太山村利用当地温泉池塘,经过改造建成鳗鲡精养池塘145亩,开展花鳗鲡养殖试验。从2008年4月3日投苗24万尾,2010年4月投苗7万尾,目前经过盘池确认已出塘175吨。  相似文献   

2.
蒙古鲌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在上海全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蒙古鲌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以蒙古鲌为主体鱼,配养花和鲫的高效养殖模式为放养蒙古鲌22 500尾/hm2,花2 250尾/hm2,鲫7 500尾/hm2。到年底起捕蒙古鲌成鱼11 523.3 kg/hm2(平均规格550.7 g/尾),花905.6 kg/hm2,鲫2 135.6 kg/hm2,鲢544.4 kg/hm2,鳙211.1 kg/hm2,饲料系数1.47,单位产值258 453.3元/hm2,单位效益46 230元/hm2,投入产出比1.00∶1.22,蒙古鲌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对水产新品种开发,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与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花鳗鲡的养殖技术,主要从水质调节、投喂管理、养殖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花鳗鲡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碳源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养殖系统内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12个室内水泥池(3.0 m×5.0 m×1.2 m)中进行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立体综合养殖试验,试验设置A(花鳗鲡单养)、B(花鳗鲡—罗非鱼—蕹菜)、C(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玉米淀粉)、D(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木薯淀粉)4组,其中,A、B组为非生物絮团组,C、D组为生物絮团组。试验期间不换水,仅投喂花鳗鲡商品饲料,两种淀粉的添加量为花鳗鲡实际摄食量的75%,此时碳氮比为12,试验共进行78 d。结果表明:养殖水质方面,到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在总氮、总磷、三态氮方面均显著低于单养组(P0.05);养殖期间,各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变化剧烈,无明显规律,叶绿素a含量随养殖水温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含量随生物絮团形成量起伏变化;絮体体积形成量与总悬浮颗粒(TSS)变化规律一致;试验结束时,D组絮团蛋白质含量最高(23.68%),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 (P0.05);絮团组C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31.43%、14.14%,D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28.04%、13.69%,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18.43%,9.23%)和B(19.91%,8.42%);生物絮团组(C、D)在花鳗鲡生物量、终末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P0.05),在饵料系数方面显著低于花鳗鲡单养组(A)(P0.05),但絮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养殖组(B、C、D)在花鳗鲡生长性能方面均优于花鳗鲡单养组(A)。研究表明,在花鳗鲡综合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能够显著改善养殖水环境,提升花鳗鲡生长性能及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田田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6):142-144,148
提出了把生态学理念应用到欧洲鳗鲡养殖管理中的思路,即通过调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因子,建立多样性水体生物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养殖水体自净和生态防病抗病能力,实现少换水、少用药、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养殖效果.试验共投白仔苗961 188尾,经过280 d的养殖,共收获鳗鱼54 890 kg,平均59 g/尾,成活率97.8...  相似文献   

6.
鳗鲡循环水高密度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欧洲鳗鲡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0 522尾平均体重为55.6 g(18P)的欧洲鳗鲡养殖159 d,成活率达99.7%,总重由584.6 kg增加到1478.0 kg,均重达143.2 g(7.0P),养殖密度从13.0 kg/m3提高到32.8 kg/m3,共投饵1 263.2 kg,鳗鲡增重893.4 kg,饵料效率达70.7%。采用添加营养液和低负载预培养生物膜,使鳗鲡进入系统后水质平稳变化,降低了养殖初期因水质变化剧烈而发生事故的风险。试验阶段养殖池水体氨氮0.03~1.28 mg/L、亚硝态氮0.02~0.75 mg/L、硝态氮1.21~99.60 mg/L,溶氧控制在5~7 mg/L、pH以碳酸氢钠调节稳定在7.0~7.7、水温在23.8~32.4℃间,系统的日换水量在5%内,各水质指标均处于鳗鲡适宜范围内。养殖期间发生2次指环虫病害,利用中草药和无残留药物进行防治,效果良好。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鳗鲡,创造最适的水环境理化条件,在快速生产绿色安全水产品的同时有效节水和减少污水排放。研究亮点:国内首次中试规模(养殖水体45 m3),高密度(32.8 kg/m3)进行了欧洲鳗鲡的循环水养殖试验。养殖试验时间达159 d,鳗鲡达到了商品规格。在中试规模条件下,联合运用预培养生物膜和低负载培养生物膜的方法快速构建了具有稳定硝化功能的生物过滤器。首次比较了不同日换水率条件下,循环水养殖欧洲鳗鲡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唇[鱼骨]与花[鱼骨]网箱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唇[鱼骨]和花[鱼骨]进行了池塘网箱养殖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放养平均规格38.7g/尾和39.1吕/尾的一冬龄唇[鱼骨]和花[鱼骨]冬片鱼种,放养密度0.98kg/m^2,投喂饲料粗蛋白38%-40%的配合饲料,经240d养殖期,唇[鱼骨]平均规格达到226.8吕/尾、花[鱼骨]平均规格219.8g/尾;试验结果经两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t=2.23〉to.05=2.02,唇[鱼骨]与花[鱼骨]的体重增长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池塘修建、河蟹放养规格、时间、密度、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宁夏银川地区池塘养殖河蟹技术,试验养殖的河蟹产量达6 393.0 kg/hm2、平均135.3 g/只,经济效益达18 840元/hm2,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鲈不同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花鲈养殖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鱼养殖产业之一,对该行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该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评估了不同养殖模式下花鲈养殖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养殖模式下花鲈单位产量总成本最低。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为16.69元/kg,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1.48元/kg,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6.62元/kg。在成本结构方面,可变成本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其余成本项目根据养殖模式而产生差异。在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中,池塘养殖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普通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的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基于此,建议池塘养殖主产区加强产业集群程度,延伸产业链。网箱养殖户应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应通过对花鲈苗种质量和养殖环境的有效监管为养殖生产者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引进5000尾15g/尾的宝石鲈鱼种,通过强化培育至98g/尾,采用80:20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进行商品鱼养殖。经153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54g/尾,2134.4m2池塘共生产宝石鲈2478kg,平均亩产774kg,共实现毛利37175元,每亩收益上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青虾池塘2茬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青虾、似刺鳊鮈的生物学特性,遵循"空间互补、饲料互惠、效益互促"的原则,开展青虾池塘混养似刺鳊鮈技术探讨,旨在优化青虾池塘养殖模式,也为保护、开发、利用似刺鳊鮈资源寻求适宜的方法。通过养殖试验,总结了青虾与似刺鳊鮈池塘混养技术,具体包括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水草种移植、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等方面内容,以期对提升青虾池塘养殖效益、调优水产养殖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推广似刺鳊鮈池塘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学习与观察,初步了解了上海农场规范的养殖模式。本次试验选取了上海农场二区二号鱼塘作为分析的对象,池塘面积4 hm2。异育银鲫(以下简称银鲫)放养规格为50 g/尾,总量为7 500 kg;鲢鱼为400 g/尾,总量为1 440 kg;鳙鱼为500 g/尾,总量为1 200kg。上海农场规范化的养殖模式体现在饲料投喂、水质调节、集中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总体成本控制得较低。规范的养殖模式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水质调节的费用,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总体上提高了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内蒙古正大饲料公司生产的082号鲫鱼配合饲料在呼和浩特市桃花乡渔场3口池塘进行了团头鲂的养殖试验,经过60d饲养,单养池塘平均规格达185g/尾,200g/尾;成活率分别为93%,94%;混养池塘平均规格达240g/尾,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14.
<正>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俗名:鲈鳗、花鳗,英文名:Marbled eel,濒危等级:濒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福建省仙游县于2006年起引进试养,原是为海南、广东客户土池养殖代培黑仔苗,后逐渐在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进行少量成鳗养殖。2007年少量试养成鳗成功,2008年开始较大规模养殖。经过几年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已基本掌握花鳗鲡养殖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  相似文献   

15.
进行池塘小体积网箱生态养殖黄鳝试验,每个试验池塘放置固定式网箱3排、48只,规格3 m×2 m×2 m,每箱投放鳝种6 kg(约1 kg/m2),平均规格29.6 g/尾,采取人工投喂鲜活鱼(虾、蚌、螺等)浆、配合专用饲料的方式,经过近5个月的精心饲养,经捕捞测产显示:共产鳝鱼1 613 kg,平均产量2.7 kg/m2,实现总销售收入80 650元,效益52 440元/hm2。实践证明,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是一项适宜在丰县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推广的高效渔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养殖斑鳜技术水平低、产量低的问题,试验从池塘选择、地质、苗种选择、养殖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入手,总结出了养殖成活率可达近90%,平均尾重0.42kg,产量高的池塘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适量添加黄霉素对池塘养殖建鲤的生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在60 d的试验周期中,选用约55 g重的建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饲料中黄霉素不同添加水平对池塘养殖建鲤的生长效果、肌肉成分及体型特征的影响。[结果]当饲料中黄霉素添加量为2、48、mg/kg时,建鲤生长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建鲤成活率,黄霉素添加量为2 mg/kg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添加量为48、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黄霉素不同添加水平对建鲤肌肉成分和体型特征无显著性影响。当黄霉素添加量为4 mg/kg时,与其他各组相比,建鲤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成活率最高。[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建鲤饲料中黄霉素适宜的添加量为4 mg/kg。  相似文献   

18.
草鱼池塘集约化养殖模式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池塘主养草鱼不同搭配种类和比例的放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投喂相同的草鱼配合饲料。试验结果为1#塘生产草鱼9754kg,鲤鱼1500kg,异育银鲫492.5kg,鲢鱼、鳙鱼共1383kg,平均每666.7m~2鱼产量1312.95kg,利润4786.40元,饲料系数1.70,投入产出比为1:1.70。2#塘生产草鱼4482.2kg,鳙鱼1760kg,平均每666.7m~2鱼产量624.22kg,利润-55.02元,饲料系数1.24,投入产出比为1:0.98。试验表明:合理的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草鱼成功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瓦氏雅罗鱼在苏打盐碱地上的成鱼养殖技术,成鱼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及处理、成鱼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这三个方面。池塘选择及处理从池塘选择、清塘消毒和施肥培养饵料这三方面概括;成鱼养殖包括鱼种投放、饲料投饲和疾病防治;日常管理从池塘管理、水质调控等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花鳗鲡的养殖效益.[方法]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探讨不同温度对花鳗鲡日增重、摄食率及特定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规格为(197.62±7.98) g/ind的花鳗鲡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29.5℃,在适温范围内的最大日增重为1.831 g/d,最大摄食率为0.738%/d,最大特定生长率为0.831.规格为(451.49±12.78) g/ind的花鳗鲡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 ~29.5℃,在适温度范围内的最大日增重为2.860 g/d,最大摄食率为0.659%/d,最大特定生长率为0.588.[结论]花鳗鲡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8.5 ~2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