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选育高油酸、高产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亲本CTWE为父本、高蔗糖亲本06-I8B4为母本搭配杂交组合,结合近红外分析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FAD2B/ FAD2A双突变高油酸小花生新品种花育662.该品种油酸含量82.11%,油亚比25.98,出米率高达79.7%.在2012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农场产量试验中,子仁产量5 132.4 kg·hm-2,略低于对照品种花育33号5 224.5kg·hm-2的产量水平,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本研究为加速高油酸花生育种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播期与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花生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普通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和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6号'为材料,设3个施氮水平:0、120、240?kg/hm2?(分别表示为N0、N120、N240);4个播期:4月3...  相似文献   

3.
胶东地区不同花生品种的养分吸收分配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我国花生种质资源丰富,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更新速度较快,且栽培方式、栽培条件各异,不同类型花生对养分的吸收、分配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明确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的胶东地区不同花生品种的养分需求特性,本研究分析比较了5个花生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该地区花生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以鲁花11、丰花5、花育25、潍花10和青花6为试材,在平度市白埠镇良种繁殖场进行试验,并分别于花生播种后50 d(开花期)、90 d(荚果膨大期)和125 d(收获期)取样,同时测定花生根系(包括果针)、茎枝、叶片、荚果等器官的干鲜重及氮、磷、钾含量,收获时测定花生荚果产量、百果重、单株荚果数、饱果率等指标。【结果】丰花5和花育25的荚果产量较高,平均为557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青花6和潍花10则相对较低,分别是丰花5的82.0%和84.5%。大粒丰花5及小粒青花6的饱果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花生品种各养分的累积分配特征及养分利用效应存在显著差异,鲁花11和花育25的N、P2O5、K2O累积量均较高,潍花10的3种养分累积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取样时期各花生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累积量均表现为NK2OP2O5。播后50 d,5个花生品种整株的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 28.29 kg/hm2、P2O56.03 kg/hm2和K2O 16.32 kg/hm2,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需求量的13.0%、15.2%和19.9%;N、P2O5、K2O累积速率最快的时期是播种后50 90 d,3种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 134.02 kg/hm2、P2O528.17 kg/hm2和K2O 72.35kg/hm2,分别占总需求量的61.7%、71.0%和79.6%;播种后90 125 d,各品种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分别降低为54.77 kg/hm2、5.45 kg/hm2和-6.60 kg/hm2,各占总需求量的25.2%、13.8%和-8.04%;生育前期养分主要累积在地上部,后期则大部分集中在荚果中,且整株花生的K2O可能会出现负吸收现象;潍花10荚果的N、P2O5、K2O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较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鲁花11和花育25为养分高效累积型品种,潍花10为养分生理利用高效率品种,丰花5为养分利用高效率品种;对于荚果养分分配系数较高的品种,尤其要重视营养生长期的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00127-2-2-3作母本、周麦22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2019 — 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43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87%。2021 — 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 91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4 cm,穗长8.0 cm,每穗粒数40.96 粒,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46.31 g,有效穗数570 万穗/hm2。具有抗条锈、稳产、抗倒伏、籽粒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天水渭河川道区及陇南麦区低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博优258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利用自选恢复系测258与不育系博A配组,于1998年晚造育成的感光型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10 cm左右,生长势强,茎杆粗壮,熟期转色好,抗逆性强,全生育期123 d。2000年和2001年参加广西晚造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博优258比对照博优桂99增产3.0%和3.2%,增产效果显著,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经多年多点生产试验,博优258表现高产、优质、多抗,产量一般7 500 kg/hm2,高产的达9 750 kg/hm2,至今累计推广面积29.26万hm2,已成为广西晚造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6.
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培育高产、高产油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系)栅048和沪油16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039,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油量高,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二年平均产油量1407.63kg/hm2,比对照增产15.86%;在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产油量1198.65kg/hm2,比对照增产3.50%;沪油039抗病性与对照相仿,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高油酸、高产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亲本CTWE为父本、高蔗糖亲本06-I8B4为母本搭配杂交组合,结合近红外分析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FAD2B/FAD2A双突变高油酸小花生新品种花育662。该品种油酸含量82.11%,油亚比25.98,出米率高达79.7%。在2012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农场产量试验中,子仁产量5 132.4 kg·hm-2,略低于对照品种花育33号5 224.5kg·hm-2的产量水平,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本研究为加速高油酸花生育种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60A与双低材料10843测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354A作母本,优良恢复系99R7与双低品系10848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恢复系83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0590在重庆市区中两年平均产量2234.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01%;在国家油菜区试中两年平均产量2588.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11%,两年平均产油量1103.55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81%。2010年被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德新油59。  相似文献   

9.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宽幅匀播技术与“3414”肥效试验相结合,应用于甘南高寒阴湿区青稞种植与示范推广中,推动该地区青稞种植产业发展。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以青稞甘青9号为指示品种,在宽幅匀播条件下研究了“3414”肥效试验对青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青稞产量与氮、磷、钾施量之间的肥效回归方程,以提高肥效,促进甘南高寒阴湿区青稞生产优质高产。结果表明,宽幅匀播条件下,甘青9号最佳产量为6 640.32 kg/hm2时,施肥量为N 36.34 kg/hm2、P2O5 55.86 kg/hm2、K2O 7.09 kg/hm2;最大产量为6 834.09 kg/hm2时,施肥量为N 80.66 kg/hm2、P2O5 62.31 kg/hm2、K2O 16.58 kg/hm2。肥效回归方程中施肥量与青稞产量拟合度显著,可应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2.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长江春1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重庆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99.08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5.49%;2009年在重庆市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65kg/hm2,比对照增产13.15%。2010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春性中熟、高蛋白(粗蛋白含量为47.62%)、高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外观商品性状优良,在重庆各区县皆可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油研9号、10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优质杂交油菜8个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优质杂交油菜的含油率、芥酸、硫甙、种子蛋白质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对油酸影响不显著。对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的影响因品种而显著程度不同。含油率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芥酸、花生烯酸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施氮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硫甙、亚油酸与施氮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施氮量间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各品质性状与施氮量间的相关性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相关显著程度不同。各品质性状间含油率与硫甙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与种子蛋白质、亚麻酸、花生烯酸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与种子蛋白质、花生烯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正相关。种子蛋白质与花生烯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相关的显著程度不同。在本试验的土壤肥力条件和施氮水平范围内,获得最高产量和油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10.kg/hm2和195.kg/hm2,且在获得高产时完全可保证油和饼粕的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4.
以大西洋为对照,对8个马铃薯品种在沿山冷凉区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为54 208.3 kg/hm2,比对照品种大西洋增产66.75%;兴佳2号次之,为50 616.7 kg/hm2,比对照增产55.70%;冀张薯12号排第3,为37 991.7 kg/hm2,比对照增产16.87%。折合产值以红芋最高,为41 193.28元/hm2,比对照增收9.24%;兴佳2号次之,产值40 493.36元/hm2,比对照增收7.38%;黑美人排第3,为39 637.90元/hm2,比对照增收5.11%。兴佳2号适宜山丹县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彩色马铃薯红芋和黑美人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蔗糖合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白沙1016和花育17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叶片蔗糖合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加施氮量花生叶片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蔗糖含量增加,过量施氮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下降,蔗糖含量降低,适量施氮有利于花生叶片蔗糖的合成。增施氮肥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主要是通过提高花生的生物产量而获得的,过多施氮经济系数降低,而导致荚果产量下降。适当增施氮肥提高花生产量,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有效结果数和荚果饱满程度而实现的。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对氮肥的响应不同,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较普通型花生品种的为低。本试验条件下,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为N 90 kg/hm2左右;普通型花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为N 13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谷子新品种陇谷14号是用9512-4-2-1-1作母本,陇谷10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谷子品种多点试验中,2 a平均产量4 317.3 kg/ hm2,较对照增产10.8%。陇谷14号含粗蛋白142.9 g/kg、粗脂肪55.7 g/kg、粗淀粉696.2 g/kg、赖氨酸2.9 g/kg。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27.29%,中抗谷子黑穗病。适宜甘肃省海拔1 900 m以下谷子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高油丰产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05-329A为母本,以恢复系05-334为父本配制的白菜型冬油菜三系杂交种。在2010 — 2012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391.00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产量2 168.25 kg/hm2)增产10.27%。该品种田间表现生长优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含量为46.3%,硫苷含量为179.63 μmol/g,含油率为45.34%。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类似生态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积累氮素来源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花生品种氮素积累来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花生品种的茎、叶片,果针、幼果,根的干物重均表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大花生品种花育17号的荚果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在施N 0~90 kg/hm2范围内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过多施氮(N 135 kg/hm2)荚果产量反而下降,说明两品种对氮肥的增产效应存在差异。两个花生品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吸收土壤氮和生物固氮量而增加,表明增施氮肥促进了花生植株对土壤氮的吸收和对大气氮的固定。在施氮量0~135 kg/hm2下,花生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在41.85%~48.63%之间,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0%~13.93%之间; 生物固氮的比例在41.25%~56.85%之间。吸收肥料氮的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固氮的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甘南青稞产业种源支撑基础,实现青稞新育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以青稞新品种甘青11号为试材,在甘南高寒阴湿区旱川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播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播量为192.0 kg/hm2时,甘青11号青稞折合产量最高,为3 720 kg/hm2;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播量分别为223.5、256.5 kg/hm2时,甘青11号青稞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580、3 510 kg/hm2。由此可见,在施肥水平为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播量为192.0~256.5 kg/hm2时,青稞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综合考虑,该施肥水平和播量为青稞在甘南高寒阴湿区种植适宜的肥料配比和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