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揭示枸杞果实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系统进行CO2浓度升高处理(800±20μmol·mol-1),以自然环境CO2浓度(400±20μmol·mol-1)为对照,处理60天后收集幼果期、青果期、转色期、红果期的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测定其糖组分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1) CO2浓度升高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过程中半乳糖、蔗糖和总糖的积累,红果期半乳糖、果糖、蔗糖、总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升35.71%、23.18%、19.57%和12.23%(P<0.05)。2) 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发育期根、茎、叶和果实组织中苹果酸合成酶(LbMS)、中性转化酶(LbAI)、蔗糖磷酸合成酶(LbSPS)及蔗糖合成酶(LbS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α-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科学和高效地对两种彗星兰进行繁育工作,开展了叶片厚度、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昼夜净CO2吸收动态和可滴定酸含量检测,探索该两物种应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响应。结果表明:长距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的叶片厚度为1.07 mm、δ13C值为-17.24‰;拟长距彗星兰(A.sororium)的叶片厚度为0.58 mm、δ13C值为-27.74‰;长距彗星兰仅在暗期吸收CO2并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其净CO2吸收速率也逐渐降低;拟长距彗星兰在未干旱条件下主要在昼期吸收CO2,但在干旱处理后的第2~5天暗期净CO2吸收速率转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加;长距彗星兰的早晚可滴定酸含量差值由未干旱的47 mmol·g-1降低至干旱胁迫的22 mmol·g-1,而拟长距彗星兰的由39 mmol·g-1增加至60 mmol·g<...  相似文献   

3.
以3年生的山楂海棠幼苗为研究对象,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参数,旨在为山楂海棠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A)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峰值出现在08:00和16:00,08:00光合能力最强;11:00蒸腾速率(E)最大;09:00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05:00光能利用效率(QUE)最大;08:00气孔导度(GSW)最大,14:00最小;胞间CO2浓度(Ci)曲线呈U型,14:00最小,05:00最大;光合有效辐射(QIN)在1 249.420μmol·m-2·s-1时达到饱和光强;CO2浓度在1 082.800μmol·mol-1时达到饱和CO2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东北温带次生林长期CO2通量与地面碳过程及其不确定性,为提升森林碳通量测算精度提供方法支撑。【方法】选择帽儿山站典型天然次生林,基于2008—2018年涡动协方差(EC)法连续监测的CO2通量、2008—2019年清单法测算的地面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以及土壤呼吸监测数据,评估2种方法测算CO2通量的不确定性来源,并比较二者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1) EC法测算的11年间平均CO2净交换量(NEE)为-1.57±0.64t·hm-2 a-1,总初级生产力(GPP)为13.56±1.48 t·hm-2 a-1,生态系统呼吸通量(Re)为12.00±1.38 t·hm-2 a-1,三者不确定性分别为0.47、0.90和1.37 t·hm-2 a-1,相对不确定性分别为29.9%、6.6%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海拔对核桃碳和氮代谢的影响,评估不同海拔范围核桃生长与环境气候因子的关系。【方法】以青藏高原东南部不同海拔(2 500~3 868 m)样地的核桃Juglans regia L.为材料,测定了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稳定氮同位素组成(δ15N)和碳氮含量及其比值,进行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核桃叶片δ13C值在-27.06‰~-30.03‰之间,平均值为-28.45‰;δ15N值在2.35‰~7.41‰之间,平均值为5.35‰。随海拔的升高,δ13C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C∶N值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碳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δ15N、单位面积氮含量和单位质量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拐点在海拔3 100 m。δ15N与单位面积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1),而δ13C与碳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 0.01)。逐步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杨树光合作用和碳氮分配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探讨气候变化下杨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长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群众杨当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开顶式生长室内模拟研究了空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分别比室外大气升高200μmol mol-1和2℃)及其共同作用下的功能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器官间干物质和碳氮分配的响应,并探讨了苗期群众杨对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1)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群众杨叶片气孔密度降低,蒸腾速率减弱,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潜力和氮利用效率增加,并通过叶肉组织增厚、叶和根碳氮比增加、比叶重增大以及根冠比增加等途径维持单位叶面积氮含量、瞬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不变,而单位质量暗呼吸速率降低,并使单株总干质量和总碳量显著增加。2)增温2℃下的群众杨叶气孔密度显著增加,但瞬时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变化不显著,株高和单株总氮量略低,器官间的干物质和碳氮分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小叶鼠李叶片的光、氮、水资源利用效率(RUEs)在较长时间尺度(季节)上的变化特征,分析环境变化对RUEs季节动态的影响、叶片功能性状与RUEs的关系以及不同RUEs间的权衡关系。【方法】2021年6—10月,在北京密云山区,以当地林下优势灌木小叶鼠李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参数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原位观测,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小叶鼠李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同时测量其叶片功能性状,结合观测的环境因子数据,分析小叶鼠李叶片内禀水分利用效率(WUEi)、氮利用效率(NUE)和光利用效率(LUE)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RUEs间的权衡关系。【结果】1)小叶鼠李在生长期内WUEi、NUE、LUE的最大值分别为107.3μmol·mol-1、18.35μmol·g-1s-1、0.087 mol·mol-1,其季节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91%、39.12%、12.6%。2)在生长季中期,土壤相对可利用含水量充足的湿润条件下(RE...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发竹林气象因子采集系统,分析雷竹林CO2浓度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雷竹林CO2浓度反演模型(简称GA-BP模型),为竹林碳储量、竹林增汇、竹林固碳能力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微气象学相关原理、方法及森林碳通量动态感知的需求,设计基于嵌入式的森林碳通量数据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以成熟雷竹林为监测对象,进行为期2个月(2019年10—11月)的气象数据监测;在此基础上,提出GA-BP模型。【结果】根据GA-BP模型和BP模型反演的结果可知:GA-BP模型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86,比BP模型的R2(0.79)提高了0.07;平均绝对误差为8.12 mg·m-3,比BP神经网络下降2.79 mg·m-3。GA-BP模型相较于BP网络具有更稳定的反演性能和更高的反演精度。【结论】可以利用竹林气象因子采集系统获取相关气象数据;基于CO2浓度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提...  相似文献   

9.
以5年生盆栽泰顺杜鹃Rhododendron taishunense和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为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于2021年8月下旬晴天6:00—18:00测定85%遮荫和全光照下泰顺杜鹃和鹿角杜鹃的光合特性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种光环境下的泰顺杜鹃和鹿角杜鹃的Pn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6:00—10:00时,泰顺杜鹃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遮荫下的,到了12:00—16:00时则相反,全光照下的Pn比遮荫下的小,18:00时遮荫的泰顺杜鹃接受到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只有3.8μmol CO2·m-2·s-1,Pn降为-0.4μmol CO2·m-2·s-1,PAR大于1 154μmol CO2·m-2·s-1后泰顺杜鹃需要适当的遮荫;除了18:00时,鹿角杜鹃全光照的Pn都大于遮荫下的,也比全光照泰顺杜鹃的...  相似文献   

10.
PM10和PM2.5是大气雾霾重要来源。为探究绿化针叶树种滞尘能力,本研究以冀西北张家口市油松、侧柏、白皮松、青杄4种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月份之间叶片滞纳PM10和PM2.5差异。结果显示:(1)针叶树种PM10滞纳量在1.89~2.64μg·cm-2之间,PM2.5滞纳量在0.63~0.80μg·cm-2之间,其中,油松PM10和PM2.5滞纳量均最大,青杄均最小,不同树种之间均无明显差异。(2)10月PM2.5和PM10滞纳量均最大(1.40μg·cm-2、4.43μg·cm-2),8月均最小(0.41μg·cm-2、1.12μg·cm-2),10月份平均滞纳量显著均大于其他月份。(3)每公顷每年PM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钙添加对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碱土过程中土壤CO2排放和土壤碳库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与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鸡粪(BM)以及水稻秸秆+鸡粪(SM)的基础上,以氢氧化钙和硅酸钙作为钙源,按照等钙量原则,分别设置了6种处理:不施用硅酸钙和氢氧化钙(CK)、施用12.4 g·kg-1硅酸钙(Ca1)、施用24.8 g·kg-1硅酸钙(Ca2)、施用7.9 g·kg-1氢氧化钙(Ca3)、施用15.8 g·kg-1氢氧化钙(Ca4)以及施用12.4 g·kg-1硅酸钙+7.9 g·kg-1氢氧化钙(Ca5),进行1个月的培养试验。【结果】培养期间外源钙的添加能显著降低CO2累积排放;有机物料的施用会导致土壤有机碳(SOC)的损失,外源钙的添加不会显著影响SOC矿化但会导致土壤无机碳(SIC)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弥补SOC的损失,增加土壤的总碳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雌雄异株山鸡椒为研究材料,分析雌雄植株在生殖生长过程中水分及氮素利用策略的性别特异性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雌雄异株植物资源分配动态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雌雄植株在开花后105~165天共5个时期叶片养分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稳定氮同位素组成(δ15N),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雌雄株叶片δ13C平均值分别为-29. 38‰和-28. 08‰。性别和发育时期对雌雄株叶片δ13C值影响均显著,5个时期雌株δ13C值均显著低于雄株;且随发育进程雌雄植株δ13C值均不断下降。2)雌雄株叶片δ15N平均值分别为1. 90‰和2. 95‰。性别和发育时期对雌雄株叶片δ15N值均有极显著影响,开花后105~150天(即雌株果实中精油及柠檬醛含量快速积累期)雌株δ15N值显著低于雄株;随着发育进程,雌雄株叶片δ15N值均表现出双峰变化趋势,双峰出现在开花后105天和135天,雌株叶片δ15N在开花后120天达到最低值,雄株叶片在开花后165天时达到最低值。3)雌雄株叶片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9. 44%和49. 28%。开花后105天和120天,雌株叶片C含量高于雄株叶片C含量,开花后135~165天(果实精油快速积累期到稳定期),雌株叶片C含量低于雄株。雄株叶片C含量随发育进程显著升高,而雌株叶片C含量在不同时期无显著差异。4)雌雄株叶片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 71%和1. 51%。性别对N含量影响显著,雄株叶片N含量均低于雌株(除开花后135天)。5)雌雄株叶片C/N平均值分别为29. 15和33. 72。性别对叶片碳氮比影响显著,雌株C/N值在不同发育时期均小于雄株,但发育时期对其无显著影响;随着发育时期推进,雄株C/N值下降程度高于雌株。6)雌雄植株叶片δ13C与N含量以及δ13C与δ15N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山鸡椒雌雄植株在养分含量、水分及氮素利用策略存在差异,且在开花后105~165天表现出动态变化规律。雌株水分利用效率低于雄株,从果实精油及柠檬醛含量快速积累期到稳定期,雌株水分利用效率不断下降;雌株氮利用低于雄株,且随着植株发育,雌雄株叶片氮素利用效率均表现出双峰变化趋势;雄株叶片氮含量低于雌株,分配更多的氮素至花芽以保证花粉形成;果实精油快速积累期到稳定期,雌株叶片碳含量低于雄株,为果实及种子的形成提供更多的碳元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量化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探明环境因子对碳通量组分的调控作用,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估的准确性,为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因子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密云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法(EC)测定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同时对空气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水分(SWC)等环境要素进行原位连续监测,分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2021年累积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为315 g·m-2,呼吸强度(RE)为291 g·m-2,净生产力(NEP)为24 g·m-2。GEP和RE在生长季(4—10月)较高,非生长季接近0 g·m-2。日GEP、RE和NEP最大值分别为4.7、3.3和3.1 g·m-2。月最大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季呈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月。在生长季和生长旺期,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沉降对不同森林类型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应对N沉降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亚热带高海拔季风气候区高山栎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定4个N施氮水平:对照(CK, 0 g·m-2·a-1)、低氮(LN,10 g·m-2·a-1)、中氮(MN, 20 g·m-2·a-1)、高氮(HN, 25 g·m-2·a-1),测定施N18个月后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1)4种林分类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细菌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常绿阔叶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高山栎林;不同施N浓度会造成细菌多样性变化,即随着施N浓度增加,细菌多样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不同施N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优势门均由酸杆菌门(29.10%~44.46%)、变形菌门(25.22%~37.50%)、放线菌门(9.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土沉香树干填充CO2诱导结香过程与抗逆防御反应,阐明外源CO2诱导下树体结香效应及生理防御机制。【方法】以11年生土沉香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即每隔7天(T1)和15天(T2)充气1次、树干打孔(CK1)和不作任何处理(CK2),持续处理3个月。充气开始后第30、60、90、120、150天钻取木芯,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处理结束后7和10个月取样观察木质部细胞内含物变化,测定结香范围及醇溶性提取物和沉香四醇含量。【结果】1)土沉香树干填充CO2可加速木质部射线薄壁细胞和导管内淀粉的转化,侵填体随诱导时间增长而增多;T1处理结束后10个月时,射线薄壁细胞和导管被完全堵塞;2)与CK1和CK2相比,CO2处理下木质部变色范围增大,其中T1处理变色范围最大,纵向变色长度26.45 cm、横向变色宽度4.17 cm、径向变色深度9.87 cm;3)随诱导时间增长,T1和T2处理结香区的醇溶性提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樟子松幼苗在不同氮添加下的具体表现,以此确定最佳的氮添加量,进而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方法】以辽宁省铁岭县一年生樟子松幼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设置为未施加氮,试验组设置四种氮添加量,即10 g·株-1(T1)、20 g·株-1(T2)、30 g·株-1(T3)、40 g·株-1(T4),分析不同氮添加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1、T2、T3、T4处理均能够提升樟子松幼苗的苗高、新梢、地茎以及主根长,其中T3处理的樟子松幼苗苗高、新梢、地茎以及主根长最大;与对照组相比,T1、T2、T3、T4处理均能够提升樟子松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光催化氧化法被认为是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氧化钛(TiO2)作为经典光催化半导体,因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害的优点被广泛关注,但由于TiO2的吸附能力低、聚集倾向强,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旨在解决TiO2吸附能力弱、易团聚使其比表面积减小的问题。【方法】以杨木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在其表面负载二氧化钛制备得到TiO2/木材复合材料,探讨不同TiO2溶液浓度对TiO2/木材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结果】与不同基底对比,木材的多孔结构及丰富的官能团能使TiO2与木材间具有更好的结合力,使其具有优越的机械稳定性。锚定在木材上的TiO2以锐钛矿型为主并带有少量的金红石型。随着TiO2溶液浓度的增大,TiO2/木材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配置制备的TiO2溶液浓度为0.1 mol/L时,尺寸大...  相似文献   

18.
以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在各个月份存在差异;(2)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成熟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82μmol·s-1·m-2~5.88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50.6%,中龄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52μmol·s-1·m-2~3.52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48.5%;(3)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4)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土壤CO_2释放率的Q10值分别为3.2和2.6,峨眉冷杉成熟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指数要大于中龄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3个宁夏枸杞品种形态特征和营养组分积累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培育高抗性优良枸杞品种以及经济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顶气室(OTC)模拟控制系统,对3个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7号’、‘宁杞10号’)分别进行CO2浓度(e CO2)和温度(e T)升高处理。在果实发育的幼果期(YF,处理60天)、青果期(GF,处理70天)、转色期(CF,处理80天)和红果期(RF,处理90天)采集果实,测定其形态特征和营养组分含量。【结果】1)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杞1号’果实转色期纵、横径及红果期横径和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宁杞7号’青果期纵径和转色期横径显著增加,‘宁杞10号’幼果期横径和转色期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在温度升高处理下,‘宁杞1号’果实转色期和红果期纵径以及红果期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宁杞7号’青果期和转色期纵径、转色期和红果期横径和单果质量也显著增加,‘宁杞10号’单果质量显著增加(P<0.05)。2...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杉木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增殖系数、生长量和光合特性参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增殖系数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作用大小均为蓝光>红光>绿光,蓝光和红光对增殖系数的影响显著(P<0.05),蓝光对Fv/Fm的影响显著(P<0.05);增殖系数随各光质的光强增大而增大,Fv/Fm随蓝光和红光光强增大而增大、随绿光光强增大而减小;红光和蓝光、红光和绿光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增殖系数和Fv/Fm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增殖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红光20.0μmol·m-2·s-1、绿光2.1μmol·m-2·s-1、蓝光30.0μmol·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