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牡丹是我国独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多年来牡丹江市园林管理处分别引进菏泽牡丹、洛阳牡丹和兰州紫斑牡丹进行了引种栽培。本文主要从引种牡丹产地自然条件、成活状况及越冬防寒等方面对三产地牡丹进行观察、研究,为北方城市引种栽培牡丹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滇中地区引种牡丹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中原牡丹品种、甘肃紫斑牡丹品种和丽江牡丹品种在引种地的枝条实存率、成花率、休眠芽萌动情况等生长发育表现,结合滇中气候特点和各品系的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确认在本地区具有的引种生态潜力。建议在滇中地区引种丽江紫、脂红等牡丹品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盆栽牡丹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从荷泽、洛阳、宁国引种的30个品种300株牡丹进行盆栽试验。3年试验结果表明,盆栽的荷泽、宁国牡丹在苏州地区已能够正常生长开花。选用的基质疏松、透气、肥沃,适宜牡丹生长。在栽培过程中,需要采取抗高温高湿、施肥、避免“秋发”等技术措施。最后筛选出适于在苏州地区盆栽的牡丹品种16个。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中原牡丹品种、甘肃紫斑牡丹品种和丽江牡丹品种在引种地的枝条实存率、成花率、休眠芽萌动情况等生长发育表现 ,结合滇中气候特点和各品系的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分析 ,确认在本地区具有的引种生态潜力。建议在滇中地区引种丽江紫、脂红等牡丹品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保康紫斑’牡丹生长适应性及结籽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保康紫斑’牡丹为材料,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引种栽培的‘保康紫斑’牡丹的生长指标、花性状指标及果荚大小、种子百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结籽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紫斑’牡丹在不同地区引种种植都能生长,但若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进行人工栽培,最好选择中高海拔地区(1200 ~2600 m)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前人在贵州省其他地区引种油用牡丹的栽培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了在黔南州引种油用牡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后期有效地推广油用牡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武定狮子山公园引种牡丹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中地区引种牡丹主要受夏秋多雨和冬季温和两个生态因子的制约,通过对武定狮子山公园从山东引种的5个牡丹品种的栽培试验,研究其生长发育的综合适应表现,并对它们的异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的成功取决于品种的抗性和成花能力。测试的5个品种中,脂红适应性最好,乌龙捧盛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观赏价值较高,深得人民喜爱。在本溪地区从未有过大规模引种栽培牡丹的历史,在民间虽偶有栽培,但在本溪园林绿化中却较少应用。为了提高本溪地区园林绿化水平和景观质量,满足人们观赏牡丹的需要,本溪市园林管理处从2007年起进行牡丹引种栽培试验,现已建成了牡丹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中详细阐述了牡丹在本溪地区栽培和养护管理的技术要点和经验教训,可为在本溪以及北方寒冷地区园林绿化中推广及应用牡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邹平县2014~2017年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在当地引种栽培表现良好,经济效益可观,可在砂石山区或砂质壤土地区推广发展。基于4年的栽培管理实践,从园地选择整理、建园栽植、地下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籽采收等方面,提出砂石山地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通过试验证明,加以配套的越冬栽培技术,牡丹完全可以在牡丹江地区安全越冬,而且在本地的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开花,最佳引种时间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多年来引种栽植的二百余个牡丹优良品种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措施以及冬季防寒保护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牡丹在寒冷地区的引种栽植、异地保护及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牡丹与芍药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芍药都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牡丹是落叶灌木,芍药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经过长期栽培,成为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和药用(食用)植物。牡丹、芍药花形相似,花大而艳丽,是优美的园林花卉植物,深受人们的欢迎,因此在全国广大地区得到广泛栽培。我区栽培还不够广泛。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旅游林业的发展,对牡丹、芍药的苗木和切花需求量逐年增多,因此我们开展了牡丹、芍药的引种、育种栽培工作。1牡丹引种和育种1.1引种引进了兰州紫斑牡丹和荷泽牡丹,在乌鲁木齐和玛纳斯地区立地条件下,生长良好。引种紫斑牡丹6大色系3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
在朝阳地区通过对引自山东菏泽的油用牡丹进行栽培越冬试验,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定植后的第2年和第3年已正常开花结实,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392 kg hm~(-2)和738 kg hm~(-2),生长发育良好;油用牡丹耐寒抗旱能力较强,在比引种地纬度高6°、年平均气温低6.7℃、年降水量少140 mm的朝阳地区引种栽培初获成功;油用牡丹在辽宁朝阳地区可实现露天越冬,无须采取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油用牡丹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发展油用牡丹上有独特的优势。试验从土壤处理、种苗处理和栽植时间3个要素入手,从洛阳和荷泽两地引种凤丹牡丹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其适生性,总结了引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利用Arc-GIS 9.3软件,分别从海拔、降雨量、坡度、坡向等因子角度结合凤丹牡丹适生条件,经过评价模型建立、因子标准化、专家打分确定因子权重对凤丹牡丹在重庆地区的栽植做适应性评价,并就不同因子制作适宜分级图。结果表明,海拔因子、坡度因子和年均温度因子的评价结果类似,凤丹牡丹在渝东南和渝东北的适应性较高;而降雨量因子和土壤酸碱度因子的适宜分级图有一定的相似性。各因子权重分配后得出凤丹牡丹在渝地区适应性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北的城口、巫溪、巫山和奉节一带以及南川地区。这与实际的引种栽植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沈阳市目前灌木树种应用较少的现状,在制定引种原则基础上,从北京等地引种蓝叶忍冬、紫斑牡丹、猬实等20种灌木进行栽培研究,通过室外观测、抗寒生理实验、繁殖实验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了解灌木引种后的栽培技术及如何进行引种灌木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拓展牡丹在常州乃至江苏地区的应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常州地区牡丹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适应性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常州地区有江南牡丹、中原牡丹、西南牡丹和日本牡丹4个品种群,共74个牡丹品种,以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为主,占比达78.38%。江南牡丹中白玉楼适应性最好,为唯一的1个Ⅰ级品种。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在常州地区适应性总体较好,尤其是日本牡丹,品种Ⅱ级、Ⅲ级率高达90.91%。未来在引种及品种选育时应以耐湿热、强抗性为主要方向,兼顾早中晚花期、花色、花型和花香。特别是"白玉楼""锦绣球""春柳""香玉""绿幕隐玉""赛雪塔""太平红""鲁荷红""卷叶红""今紫""黄冠""雪塔""月宫珠光""岛锦""富士之峰""霓虹幻彩"等16个品种,建议在常州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高含油量牡丹品种“丹凤1号”良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四川地区发展的高含油量的油用牡丹品种,以紫斑、赵粉、凤丹等6个引种牡丹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单株果荚数、出籽率等丰产指标,牡丹籽含油率和籽油有效成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结果表明,凤丹为四川地区表现最好的油用牡丹品种。2014年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品种认定为良种,并命名为"丹凤1号"。"丹凤1号"平均含油率36.5%,单株产籽量(干)203.16g,每公顷产量可达3 900kg。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牡丹品种引种的适应性,对初步筛选出的8个名优牡丹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开花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个牡丹引种品种适生性良好,能够正常地分蘖,各引进品种的花型和花色等表型表现基本与原产地相当,均能维持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进一步对引种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的8个牡丹引种品种的各项得分均在10分以上,且综合评分均较高(≥70分),说明引进品种的适应性均较好,开花品质均较高,可从中筛选出引种适应性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的引种驯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紫斑牡丹在东北地区的引种情况及引种后的物候表现、品种表现及防寒措施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紫斑牡丹引种东北地区后总体物候期延迟,花期普遍缩短,但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应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以保证东北地区成功引种紫斑牡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