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3年生的山楂海棠幼苗为研究对象,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参数,旨在为山楂海棠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A)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峰值出现在08:00和16:00,08:00光合能力最强;11:00蒸腾速率(E)最大;09:00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05:00光能利用效率(QUE)最大;08:00气孔导度(GSW)最大,14:00最小;胞间CO2浓度(Ci)曲线呈U型,14:00最小,05:00最大;光合有效辐射(QIN)在1 249.420μmol·m-2·s-1时达到饱和光强;CO2浓度在1 082.800μmol·mol-1时达到饱和CO2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北落叶松群落叶性状间的权衡及叶化学性状、结构性状与光合性状间的关系,为林业经营管理优化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北京百花山落叶松群落木本植物包括优势种华北落叶松、3种落叶阔叶乔木(白蜡、黄檗和五角枫)、2种灌木(胡枝子和绣线菊)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8月测定分析叶片的8个光合性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饱和光强(Isat)、暗呼吸速率(Rd)、饱和胞间CO2浓度(Cisat)、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2个化学性状:碳氮比(C∶N)、氮磷比(N∶P),3个结构性状:叶厚(LT)、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叶性状之间的权衡及化学性状和结构性状对光合性状的影响。【结果】1)种间变异最大的性状为PNUE和SLA,其为反映光合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氮添加对杨树叶片光合特性、各器官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探讨过量氮添加下杨树的生理生态过程响应机制,为未来氮沉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黑青杂交杨中‘金杨7号’扦插苗为材料,以NH4NO3为氮源,设置CK(0 g·plant-1 a-1)、N3(3 g·plant-1 a-1)、N6(6 g·plant-1 a-1)、N9(9 g·plant-1 a-1)4个氮添加梯度,连续2年测定氮添加后其功能叶光合特性、器官间生物量、碳同化物和氮分配的变化,并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同化物分配的调控过程。【结果】1)连续2年氮添加后,中金杨幼苗叶氮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变小变密,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降低。2)中低剂量氮添加下顶梢叶片光合作用显著受到库限制,侧枝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高氮处理下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环境因子对兴安落叶松原始林生态系统CO2浓度及其δ13C动态的影响,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过程,为模拟和预测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互馈机制以及科学评估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对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不同物候期、不同高度的CO2浓度及其δ13C进行连续高频观测,并分析环境因子与CO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1)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不同高度的CO2浓度在生长季和日尺度上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展叶期(522.34μmol·mol-1)和凌晨(782.81μmol·mol-1),谷值分别出现在落叶期(406.07μmol·mol-1)和中午(379.72μmol·mol-1);δ13C变化趋势与CO2浓度相反;2)CO2浓度随垂直高度升高而减小,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揭示枸杞果实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系统进行CO2浓度升高处理(800±20μmol·mol-1),以自然环境CO2浓度(400±20μmol·mol-1)为对照,处理60天后收集幼果期、青果期、转色期、红果期的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测定其糖组分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1) CO2浓度升高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过程中半乳糖、蔗糖和总糖的积累,红果期半乳糖、果糖、蔗糖、总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升35.71%、23.18%、19.57%和12.23%(P<0.05)。2) 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发育期根、茎、叶和果实组织中苹果酸合成酶(LbMS)、中性转化酶(LbAI)、蔗糖磷酸合成酶(LbSPS)及蔗糖合成酶(LbS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α-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勃氏甜龙竹新品种‘曼歇1号’的光合荧光特性,探究引种和截顶矮化栽培对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为我国北方地区就地生产以就地供应鲜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曼歇1号’勃氏甜龙竹的叶片和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叶片光合日变化曲线、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多个光合生理指标;使用H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分析茎秆和叶片的荧光特性;采用浸泡法检测叶片和茎秆的光合色素含量;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荧光、光合色素和环境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曼歇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不对称的双峰型,9:00时出现主峰值;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趋同,均呈双峰型;叶面温度日变化曲线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蒸腾速率小,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因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12:00时出现“午休”现象。2)‘曼歇1号’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7.05μmol·m-2·s-1,初始量子效率为0.04;CO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杨树光合作用和碳氮分配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探讨气候变化下杨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我国北方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长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群众杨当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开顶式生长室内模拟研究了空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分别比室外大气升高200μmol mol-1和2℃)及其共同作用下的功能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器官间干物质和碳氮分配的响应,并探讨了苗期群众杨对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1)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群众杨叶片气孔密度降低,蒸腾速率减弱,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光合潜力和氮利用效率增加,并通过叶肉组织增厚、叶和根碳氮比增加、比叶重增大以及根冠比增加等途径维持单位叶面积氮含量、瞬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不变,而单位质量暗呼吸速率降低,并使单株总干质量和总碳量显著增加。2)增温2℃下的群众杨叶气孔密度显著增加,但瞬时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变化不显著,株高和单株总氮量略低,器官间的干物质和碳氮分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氮添加对油茶幼苗养分积累和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等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探究氮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机理及其与碳、磷等互作关系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可为油茶苗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1(N0,CK)、5 mmol·L-1(N1)、10 mmol·L-1(N2)、15 mmol·L-1(N3)、20 mmol·L-1(N4)共5个氮浓度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油茶苗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氮磷钾元素含量,计算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元素化学计量比。【结果】氮添加显著提升油茶体内N素含量,各器官N含量均在N3水平下达到峰值。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C、P含量和叶片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C和茎部C、P、K含量保持不变。中高浓度氮素(N3、N4)能促进油茶苗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N4处理促进作用最大。氮浓度处理改变了养分的分配格局,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养分占比下降,叶片养分比例升高。氮添加降低了N素利用效率,对P、K利用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樟子松幼苗在不同氮添加下的具体表现,以此确定最佳的氮添加量,进而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方法】以辽宁省铁岭县一年生樟子松幼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设置为未施加氮,试验组设置四种氮添加量,即10 g·株-1(T1)、20 g·株-1(T2)、30 g·株-1(T3)、40 g·株-1(T4),分析不同氮添加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1、T2、T3、T4处理均能够提升樟子松幼苗的苗高、新梢、地茎以及主根长,其中T3处理的樟子松幼苗苗高、新梢、地茎以及主根长最大;与对照组相比,T1、T2、T3、T4处理均能够提升樟子松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深对芦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设置20cm,40cm,60cm,80cm等4种水深条件,采用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不同水深条件下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光响应过程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水深对芦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阐明芦苇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对水深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明确芦苇维持较高光合生产力的水深范围。结果表明: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对水深和光强(PAR)显的阈值响应。一定范围内,Pn值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水深达到60cm时,同一光强下芦苇的Pn值较大。PAR小于1600μmol·m-2·s-1时,Tr随PAR上升一直上升。当PAR达到1600μmol·m-2·s-1左右时,Tr出现最大值。芦苇在广泛的水深范围内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光强为200μmol·m-2·s-1左右时,4个水深梯度下,芦苇的水分利用效率都会达到最大值。当光强小于50μmol·m-2·s-1时,随着PAR的增高,LUE急剧上升;当光强在20-50μmol·m-2·s-1之间时,LUE达到最大值。当水深为60cm左右时,芦苇叶片各项光合生理指标都有较高的值。当水深处于此范围内时,对芦苇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挖掘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单株及茶用型文冠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潍坊、宁夏吴忠和辽宁大连的共495株文冠果样树叶片的10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山东潍坊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682.135~2 935.579μg·g-1;宁夏吴忠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267.897~4 899.386μg·g-1;辽宁大连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703.787~2 878.085μg·g-1。三产地黄酮类成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山东潍坊(1 451.666μg·g-1)>辽宁大连(1 425.822μg·g-1)>宁夏吴忠(1 235.374μg·g-1)。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总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山东潍坊文冠果叶...  相似文献   

12.
王立鹏 《防护林科技》2024,(2):12-14+18
为了解施肥对早酥红梨光合特性的影响,以6年生早酥红梨树为试验材料,进行N(0、400和800 g·株-1)、P2O5(0、300、600和900 g·株-1)、K2O(0、100和200 g·株-1)不同配比施肥,测定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指标,研究N、P和K配比施肥对早酥红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N、P和K配比施肥均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不施肥增加7.18%~38.86%;较高的N(≥400 g·株-1)、K(200 g·株-1)施用量处理后,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有了明显的提高,各指标的施肥效应表现为N>K。当N、P和K配比用量分别为800、900和200 g·株-1时,可有效提高早酥红梨的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可在当地梨树栽植的施肥管理过...  相似文献   

13.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山核桃良种育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5个山核桃品种(系)嫁接苗为研究对象,2021年12月采集山核桃穗条,于2022年4月嫁接,同年7月使用光合测定分析仪测定嫁接苗的光合参数,使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不同品种(系)间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指标,并进行了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5个山核桃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EW)、光化学猝灭系数(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最大光合效率(Fv/Fm)、成活率、苗高及叶片数量等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n与Tr、实际光合效率(Y)极显著正相关,与Ci、气孔导度(Gs)、Fv/Fm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木麻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以NH4NO3作为氮肥,分析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施氮处理木麻黄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盐害正常生长的对照处理相比,在2~10 g·L-1 NaCl处理下幼苗遭受了不同程度盐害,盐害率为4.3%~100%,耐盐阈值6 g·L-1。在6 g·L-1 NaCl处理下,添加0.25~1 g·L1 NH4NO3显著降低了幼苗盐害率,其中以0.75 g·L1 NH4NO3处理下盐害率最低,较未施氮处理降低了52.3%。NH4NO3明显降低了叶片中Na+浓度,而Cl-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大,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减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杉木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增殖系数、生长量和光合特性参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增殖系数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作用大小均为蓝光>红光>绿光,蓝光和红光对增殖系数的影响显著(P<0.05),蓝光对Fv/Fm的影响显著(P<0.05);增殖系数随各光质的光强增大而增大,Fv/Fm随蓝光和红光光强增大而增大、随绿光光强增大而减小;红光和蓝光、红光和绿光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增殖系数和Fv/Fm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增殖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红光20.0μmol·m-2·s-1、绿光2.1μmol·m-2·s-1、蓝光30.0μmol·m-2·s...  相似文献   

17.
以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在各个月份存在差异;(2)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成熟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82μmol·s-1·m-2~5.88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50.6%,中龄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52μmol·s-1·m-2~3.52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48.5%;(3)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4)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土壤CO_2释放率的Q10值分别为3.2和2.6,峨眉冷杉成熟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指数要大于中龄林。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舒兰市人工造林的蒙古栎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和高氮(HN,100 kg·hm-2·a-1) 3种氮浓度处理,模拟自然氮沉降,揭示蒙古栎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随氮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蒙古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LN处理下,蒙古栎幼苗的苗高和地径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8.68%和23.34%,叶绿素相对含量较CK升高了13.17%。在HN处理下,蒙古栎幼苗叶片的气孔导度(Gs)较LN处理下降了37.81%,最大羧化速率与最大电子传递速率较CK及LN处理均显著下降(P<0.05)。说明LN处理提升了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Pn,从而促进了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幼苗的光合生产力(G);而HN处理则引起Gs的下降,削弱光系统电子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5年生盆栽泰顺杜鹃Rhododendron taishunense和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为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于2021年8月下旬晴天6:00—18:00测定85%遮荫和全光照下泰顺杜鹃和鹿角杜鹃的光合特性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种光环境下的泰顺杜鹃和鹿角杜鹃的Pn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6:00—10:00时,泰顺杜鹃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遮荫下的,到了12:00—16:00时则相反,全光照下的Pn比遮荫下的小,18:00时遮荫的泰顺杜鹃接受到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只有3.8μmol CO2·m-2·s-1,Pn降为-0.4μmol CO2·m-2·s-1,PAR大于1 154μmol CO2·m-2·s-1后泰顺杜鹃需要适当的遮荫;除了18:00时,鹿角杜鹃全光照的Pn都大于遮荫下的,也比全光照泰顺杜鹃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氮(N)、磷(P)和钾(K)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影响闽楠叶片光合特性、内含物含量,酶活性及植株养分吸收量,揭示施肥调控光合碳固定机制,为闽楠壮苗培育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不同N、P和K施肥处理对闽楠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片内含物及相应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筛选最佳的氮磷钾施肥方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施肥调控光合碳固定途径。【结果】1) N、P、K施肥提高闽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能力,抑制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叶片淀粉含量,促进碳固定。在光合碳固定中,叶片酸性磷酸酶、水分利用效率和淀粉含量是调控的关键点。2) N元素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叶绿素a含量,增强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碳固定。3) P元素提高叶绿素b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保护细胞完整性,提高碳同化效率,但对于光合产物碳代谢无显著影响。4) K元素提高叶绿素a和b含量,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气孔CO2和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