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Y型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为神经外科280例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与抢救。结果留置3~7d者248例,32例留置失败。有11例出现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9%。结论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方便了各种抢救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与维护。方法对83例行颈内静脉穿刺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静脉输液港的临床使用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维护间隔时间长,护理方便。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终身留置,提高和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静脉输入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但静脉输液过程会给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带来一定的不适和心理压力.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使患者在输液治疗时充满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加速疾病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术是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基本技能之一 ,是临床输液、输血、给药等重要途径。及时、准确、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 ,能否“一针见血” ,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本文就我室 986例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其对策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病例1993年 8月~ 1999年 8月静脉穿刺一次未成功患者共986例 ,其中男 5 62例 ,女 42 4例 ;年龄在 2 8d~ 3岁者 5 3 6例 ,4~ 14岁 179例 ,15~ 60岁 71例 ,70~ 80岁 2 0 0例。2 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2 .1 患者惊恐与害怕心理患者对疼痛敏感 ,特别是小朋友患者产生惊恐害怕心理。2 .2…  相似文献   

5.
谈输液速度     
谈输液速度李瑛随着对危重病人抢救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抢救技术的进步,在静脉输液的种类、总输入量、单位时间液入量(即输液速度)等方面也都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临床上对输液速度的调控则显得尤为重要。输液速度过快,可突然扩充血容量,造成急性心衰及肺水肿,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制订防范措施,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得到满意护理。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30起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有:技术水平(23.3%)、环境差(20.0%)、服务态度差(16.7%)、候诊时间长(16.7%)等问题。结论要最大限度提高输液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除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提高服务意识、改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善输液环境及配置,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鼻饲是经鼻腔插入胃内的特制的胃管输送流食、匀浆饮食或口服药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或长期昏迷或吞咽困难的病人而他们的胃肠道功能正常。这是临床上常用的营养输入途径,它可减少静脉输液量,保护胃肠道功能,促进康复,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临床上因食物团致肠道梗阻较为多见,而鼻饲物致食管食糜梗阻较为少见。我科于2007年12月护理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鼻饲中并发食管食糜梗阻,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69例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在置港后、出院后对输液港能够进行自我观察和护理。结果 69例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有5例冲管不畅,经对症处理能继续使用,64例导管维护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行植入式输液港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永久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一项非常严格、非常专业化的技术操作。临床上,输液速度往往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的种类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对输液知识不了解或一知半解者不可随意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酿出祸端。  相似文献   

10.
浅谈“4M1E”法在提高静脉输液技术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4M1E“法,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静脉输液技术水平提高的各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加以实施。在临床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管理上应用“4M1E“法,不但能使静脉输液操作管理更加有序,保证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而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且提高了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助于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脉渠道补充液体和药物治疗、抢救老年患者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老年患者输液时,由于年龄的增加,各脏器生理功能的减退,易发生心脏负担增加过度难以承受的情况或易发生热原反应。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我们对200例70岁以上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现将其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影响患者输液满意度的因素,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量表)设计问卷,对2013年9-11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46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有效问卷422份,调查对象的满意度总得分为(3.58±0.82)分,整体满意度为58.8%(248/422)。门诊输液治疗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操作、服务态度、健康教育、输液室环境、输液流程及时间。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输液前护士对患者姓名的核对",满意率为89.6%;最低的项目为"输液等待时间",满意率仅为35.1%。结论改善输液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6例行静脉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静脉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规范化静脉护理管理。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观察组护理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问题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护理规范化意识,化解医患矛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实施门诊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2010年1~12月)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d0.01)。结论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艳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302-303
目前,健康教育已被普通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输液室是门诊的治疗窗口,主要承担门诊输液、治疗工作。近几年来,我科开展健康教育虽取得一定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为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护理、患者和环境三方面。现将影响因素及对策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犬病诊治当中,对静脉输液疗法进行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10月宠物医院收治的可采用静脉输液疗法的患犬26例,明确其具体症状,找准输液位置及方法,遵循输液原则,确定输液剂型、输液量、输液速度,并对相关事项加以注意。结果:静脉输液治疗之后,26例患犬中,21例患犬经静脉输液治疗后康复痊愈,4例患犬出现并发症,1例患犬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在犬病诊疗当中,对于静脉输液疗法的应用,应当对疾病病理生理学变化进行了解和熟悉,对药品的禁忌、使用方法、作用、功能、特点进行掌握,从而提高静脉输液疗法治愈犬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发展的又一突破。同浅静脉留置针相比,除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优点外,并能延长留置时间,提高安全性能,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我科自2000年3月开始使用PICC,至今已成功使用6例,取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8~68岁。其中乳腺癌2例,胃癌1例,肝癌2例,肺癌脑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因病情需要每日行静脉输液,分别给予抗生素治疗、化疗、TPN及疼痛治疗,其中1例每日行脱水治疗4次。全部使用美国B-C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规格为4-5french单腔导管。穿刺部位全部使用肘正中静脉,留置时间2~5个月。其中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2例治疗结束后带管出院,其余患者正在继续接受治疗。无1例感染、出血、外漏外渗等情况发生。 2 使用方法 2.1 选择合适的静脉,准确测量插入长度:患者平卧上臂外展90度,测量肘正中静脉即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量至第三肋间隙的长度。 2.2 无菌区域的准备:打开无菌穿刺包,戴上手套,用无菌包内的碘酒、酒精棉签对穿刺点消毒后,铺上孔巾及治疗巾。 2.3 导管的准备:以导管的导管圆盘为起点,用无菌包内的软尺准确测量患者实际所须的导管长度,再将导管内的针芯退至此长度,用无菌剪刀水平剪断套管,注意不要剪断针芯。用5mml生理盐水注射器冲洗导管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位固定在婴幼儿静脉穿刺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行输液治疗的婴幼儿肺炎60例,患儿年龄1个月~3岁,采取自身前后对照,静脉输液开始3 d为对照组,输液后3 d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体位固定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随意体位进行输液。结果实验组、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3.3%、74.4%,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3.3%、76.6%,护士对穿刺有信心者分别为96.7%、7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体位固定是一种简便实用、能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置管中的监护,置管后的观察及综合性护理。结果: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病情好转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成功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手背静脉穿刺的选择与疼痛程度的比较李巧勤(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特别在静脉给药和输液时尤以手背静脉使用的频率最高。根据作者多年来的工作体验,穿刺手背静脉时,患者对各条静脉似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为探讨手背各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