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冬季恒温饮水装置和屋顶采光对提高肉牛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改善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的福利状况、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该研究采用恒温饮水装置和牛舍屋顶采光措施对肉牛每日体质量增加的影响及经济可行性。处理舍利用研制的拴系饲养恒温饮水装置为牛只提供20℃温水,对照舍牛只饮用4℃凉水;2栋牛舍结构样式完全相同,均设屋顶采光带。试验结果表明:恒温饮水试验处理舍与对照舍牛只每日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85和1.63kg/d,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舍屋顶采光使舍内接受太阳辐射热量为463.363MJ/d,并使南、北两侧的日平均辐射强度分别达到7和59W/m2,差异极显著(P<0.01);从上午10:00至下午15:00,处理舍南北侧平均温度分别为4.87、5.60℃,对照舍分别为4.92、6.04℃,均差异显著(P<0.05);2栋牛舍的南侧与南侧、北侧与北侧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南、北两侧的牛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64和1.84kg/d,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屋顶采光效果明显。恒温饮水装置与牛舍屋顶采光措施均能极显著提高冬季肉牛每日体质量增加,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2.
冬季肉牛加热饮水围栏育肥模式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冬季中国西北地区肉牛加热饮水条件下围栏育肥模式的适用性,该研究实测了加热水围栏育肥(平均饮水温度:(20.58±0.91)℃)和常温水舍内育肥(平均饮水温度:(7.20±1.70)℃)2种模式下的相关环境指标,并计算环境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THI)、风冷指数(Wind Chill Index, WCI)、综合气候指数(Comprehensive Climate Index, CCI)和冷应激指数(Cold Stress Index, CSI),探究两种育肥模式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水舍内育肥相比,加热水围栏育肥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风速显著升高(P<0.05)、THI、WCI和CCI显著降低(P<0.05),CSI显著升高(P<0.05)。此外,加热水围栏育肥肉牛的平均日增质量为(1.40±0.39)kg/d,显著高于常温水舍内育肥组的(1.14±0.47)kg/d(P<0.05),加热水围栏育肥肉牛的日采食质量与日增质量比为8.83±3.63,显著低于常温水舍内育肥组的12.11±6.34(P<0.05),且建筑成本较常温水舍内育肥降低37.78%。综上所述,冬季采用加热水围栏育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并节约建筑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冬季饮用温水对断奶仔兔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择180只47日龄断奶仔兔(初始体质量(1.2±0.1) kg)随机分为2组,温水组通过在冬季塑料薄膜封闭的开放舍饮水管道上安装伴热线恒温加热系统,为仔兔提供35.5 ℃的温水,对照为无加热系统的冷水组,水温为5.8 ℃。试验期48 d。结果表明:1)在舍内平均气温8.9 ℃情况下,与冷水组相比,温水组家兔在47~58和47~94日龄范围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显著提高15.11和1.94 kg/d(P<0.05)。2)饮用温水显著降低47~58日龄范围家兔平均料质量比(18.2%)及47~94日龄范围家兔的腹泻发生率(25.6%)(P<0.05)。显著下调了70日龄家兔空肠中甲状腺激素受体α和β(THRα和β)的表达量(P<0.05)。3)随着日龄的增加,饮用温水显著提高了82日龄家兔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 IgA)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含量(P<0.05),也显著提高了82日龄家兔盲肠菌属Roseburia的丰度,是58日龄的6.9倍(P<0.05)。因此,冬季开放舍安装恒温饮水系统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和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进而促进仔兔生长,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肉牛舍安装接力送风和饲粮中添加烟酸铬对肉牛生长性能、肉牛生理和牛舍环境的影响,研究了南方夏季安装接力送风机和饲粮添加铬对拴系敞篷饲养肉牛舍热环境及对肉牛日增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选取36头平均体质量为392.8 kg的西杂肉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处理1组牛舍安装风机,并在饲粮中添加烟酸铬;处理2安装风机,饲粮中不添加烟酸铬;处理3组不安装风机,但饲粮中添加烟酸铬;处理4(对照组)不安装风机,不添加烟酸铬。铬的添加量为800μg/kg,进行为期30 d生长试验。试验分别测定了牛舍的环境指标、肉牛生理指标和肉牛日增质量,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安装接力送风机牛舍14:00平均室温可降低1.9℃(P0.01),风速增加5.6倍(P0.01),降低温湿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THI)5.65%(P0.01);2饲粮添加铬降低热应激肉牛呼吸频率2.37次/min(P0.01),降低直肠温度0.18℃(P0.01),安装风机降低呼吸频率6.97次/min(P0.01),安装风机和饲粮添加铬对肉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无交互作用。3处理1组肉牛平均日增质量比处理2、处理3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4.16%(P0.05)、35.37%(P0.05)和79.03%(P0.05)。处理2组和处理3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了24.19%(P0.05)和32.26%(P0.05)。处理1组比对照组增加毛利8.72元/(头·d)。表明南方夏季肉牛舍安装风机和饲粮中添加铬800μg/kg均缓解了肉牛湿热应激,提高了平均日增质量和经济效益,二者结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的封闭牛舍降温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的降温方式在猪舍、禽舍应用广泛,但在肉牛舍应用较少,该试验对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在封闭肉牛舍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究,并与喷雾结合扰流风机在开放肉牛舍的降温效果进行比较。该试验选用栓系饲养平均体质量273.4 kg的锦江黄牛杂交牛作为试验牛。处理舍安装低压两级雾化喷雾,配合卷帘和风机进行纵向负压通风降温;对照舍安装高压喷雾,结合扰流风机进行降温。两舍喷雾降温系统运行30 d,对环境条件、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压两级喷雾在封闭牛舍纵向负压通风条件下喷雾与停止最佳时间均为5~10 min;经两舍喷雾系统降温后,处理舍的日平均温度为(30.4±0.1)℃,比对照舍和舍外分别降低了2.2、6.2℃(P<0.01),而相对湿度为89.7%±0.9%,较对照舍和舍外分别升高了11.3%、35.2%(P<0.01);处理舍试验牛的直肠温度为(38.28±0.03)℃,比对照舍低0.26℃(P<0.01);躺卧比为0.87±0.02,比对照舍高12%(P<0.01);日平均呼吸频率为(43±1)次/min,与对照舍没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日增质量为(1.38±0.23)kg/d,比对照舍高0.19 kg/d(P>0.05);处理舍售牛可获利1042.39元/(月·头),比对照舍高72.67元/(月·头)。可见封闭牛舍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降温效果显著,可改善牛舍环境,有效缓解肉牛热应激,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冷风机-风管对南方开放式牛舍的降温效果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为改善南方夏季开放式肉牛舍环境条件,该文设计湿帘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采用风管定点送风、孔口射流高速出风的模式,将冷风均匀送至肉牛活动区域进行局部降温。该研究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牛为试验对象,对环境、肉牛生理及增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在肉牛站立(1.3 m高度)和躺卧背部高度(0.7 m高度),与对照舍相比,处理舍的平均温度分别降低2.0和1.8℃,平均相对湿度皆增加10%,平均风速分别增加0.69和0.47 m/s(P0.01);试验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平均质量浓度比对照舍分别降低0.17和81 mg/m3,热负荷指数(heat load index,HLI)均值降低2.84(P0.01);试验牛的呼吸频率降低22次/min、直肠温度降低0.35℃、皮温降低1.04℃,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处理舍肉牛未出现患病情况,日增质量为0.92 kg/d;对照舍肉牛患病率高达47%,日增质量为0.54 kg/d,差异极显著(P0.01)。该研究表明在开放式牛舍中进行湿帘冷风机-纤维风管局部降温,有助于缓解肉牛热应激,应用于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下技术和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7.
封闭型牛舍风机喷淋降温和饲粮添加铬改善肉牛生长性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探索南方夏季缓解肉牛热应激的方法和措施,研究了安装接力送风机加喷淋降温和饲粮添加铬对封闭型房舍式小群饲养肉牛生产性能和牛舍热环境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选取28头平均体质量379.3kg的西杂肉牛,随机分成4组,试验1组牛舍安装风机加喷淋,并在饲粮中添加烟酸铬;试验2组安装风机加喷淋,饲粮中不添加烟酸铬;试验3组不安装风机加喷淋,但饲粮中添加烟酸铬;试验4组(对照组)不安装风机加喷淋,不添加烟酸铬。铬的添加量为800μg/kg,进行为期30 d生长试验。分别测定了牛舍的环境指标、肉牛生理指标和肉牛增质量,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安装接力送风机加喷淋系统牛舍14:00平均室温可降低1.84℃(P0.01),风速增加8.27倍(P0.01);2安装风机加喷淋降温降低肉牛呼吸频率4.93次/min(P0.01),饲粮添加铬降低直肠温度0.23℃(P0.01),安装风机加喷淋降温和饲粮添加铬对肉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无交互作用。31组肉牛平均日增质量比2组、3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37%(P0.05)、19.59%(P0.05)和34.02%(P0.05)。2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了24.71%(P0.05)。1组比对照组增加毛利4.44元/(头·d)。表明南方夏季肉牛舍安装风机加喷淋和饲粮中添加铬均缓解了肉牛热应激,提高了平均日增质量和经济效益,二者结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南方开放式肉牛舍夏季喷雾降温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养殖过程中的热应激,该试验采用喷雾联合悬挂式风机的降温措施对不同品种肉牛的降温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以西门塔尔杂交牛和锦江黄牛为试验品种,测定了环境、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日增质量等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喷雾运行阶段,处理舍空气温度平均可降低2.1℃(P<0.01),相对湿度增加5.8%(P<0.01),降低3.2℃的体感温度(P<0.01);对西门塔尔杂交牛,喷雾结合风机的降温方式可降低其12:00-18:00的平均直肠温度0.3℃和呼吸频率11次/min(P<0.01),有效解除热积聚状况,但对其日增质量无显著提高;对锦江黄牛,喷雾可以降低其呼吸频率14次/min(P<0.01),有效缓解其热应激,日增质量提高0.19kg/d(P<0.05),提高率为27.5%。  相似文献   

9.
饲养密度对饲养环境及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适宜肉牛生长的最佳饲养密度,提高肉牛场经济效益,该文研究了饲养密度对肉牛生产性能,行为活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选取体质量182~282 kg的杂交牛,在固定圈舍面积(18 m2)内分别饲养3、4、5、6、9头肉牛,对应占地面积为6.0、4.5、3.6、3.0、2.0 m2/头,饲养密度依次增加.由于肉牛体型较大,每个处理2个重复.结果显示,2.0 m2/头的试验组每头牛日采食量为11.90 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每头牛日增质量仅为1.09 kg;3.6 m2/头时,每头牛日采食量处于居中水平为10.96 kg,每头牛日增质量最佳,达到1.41 kg.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1056.38、1108.44、1172.65、1200.89、1398.19 mg/m3,呈上升趋势;占地面积为2.0 m2/头时,舍内氨气浓度最高达3.23 mg/m3,而6.0 m2/头时仅为1.13 mg/m3;不同处理组之间有害气体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 m2/头处理组1 d内站立时间(含打斗)为11.84 h,站立时间最长,脏污程度评分为2.09,体表最脏,3.6 m2/头试验组在打斗时间及体表清洁度方面均处于居中水平.综合上述指标,182~282 kg的每头牛适宜占地面积为3.6 m2,此时饲料转化率高,动物福利水平较好,利于农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南方夏季高温高湿热应激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降温方式对肉牛的降温效果。以江西省地方品种锦江黄牛为试验对象,试验分为3组,每组8头牛,试验1、2和3组分别为舍内通风组、舍内喷雾通风组和屋面喷淋通风组,3个组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50.38±24.54)、(247.93±24.54)和(250.00±24.02)kg(P0.05),试验于2014年7—8月进行。分别测定了环境温度、湿度,肉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日增质量等,结果表明:屋面喷淋运行期间(10:00—18:00),与1组相比,3组舍内距屋顶0、1、2和3 m处温度分别降低4.79(P0.01)、2.13、1.37和1.42℃;湿度分别增加9.66%(P0.01)、6.76%(P0.01)、2.66%和1.80%;在14:00时,距离地面高度1.5和0.5 m分别降低1.20(P0.05)和1.07℃;呼吸频率降低12次/min(P0.01);直肠温度差异不显著;日增质量提高0.19 kg/d,提高率为26.38%(P0.05)。喷雾运行期间14:00时,与1组相比,2组肉牛体感温度喷雾前后分别降低0.51和1.43℃(P0.05),在18:00分别下降0.70和1.60℃(P0.05);呼吸频率降低13次/min(P0.01);直肠温度差异不显著;日增质量提高0.08 kg/d,提高率为11.11%。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喷雾通风和屋面喷淋通风均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1.
水库低温水的生态影响及工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库低温水下泄对农业生态和水生生态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国内在高坝大库设计中多采用叠梁门表层取水结构来获取满足农作物的灌溉水温和鱼类生活史需求水温, 其运用的下泄水温调节效果多采用立面二维或垂向一维水温模型进行模拟。文中利用MIKE3软件建立研究水库的三维水温数学模型, 精确模拟水库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和单层进水口两种取水方案下的水库水温结构及下泄水温。预测结果表明叠梁门分层取水方案能有效地提高水库泄水温度, 3~9月出现的水库低温水温度比单层进水口提高2~4 ℃, 并在5月份就能达到鱼类产卵要求的18.4 ℃。叠梁门分层取水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库泄水温度, 最大程度减缓水库低温水下泄的生态影响,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较好协调, 叠梁门结构比较适合作为国内生态友好型大型水库工程建设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过鱼设施进口区域水温对集诱鱼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区水温分层与过鱼通道隔断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随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之一。过鱼效果是评估过鱼设施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于存在水温分层的高坝工程而言,过鱼设施进口附近存在的温差效应是否会对进口区域的集诱鱼效果产生影响是当前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该研究通过建立三维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与包含过鱼设施进口段和明渠河流段的物理模型,分别开展了水温水动力预测及实鱼过鱼试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温差效应对进口附近水动力条件影响甚微,影响区域主要取决于鱼道流量,而岸边水温量值则取决于温差的大小;增大明渠流量将增加上溯鱼类发现鱼道进口的难度;沿冷水区域上溯样本量占总样本的39%,沿温水区域上溯样本量占总样本的61%,由此可知,温水区域对洄游鱼类更具有吸引力;温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洄游鱼类发现鱼道进口并在进口区域聚集,与冷水区域相比,温水有效区域鱼进入鱼道进口的尝试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相关人员尝试采用改变水温调整洄游鱼类上溯路线,改善鱼道进口集诱鱼,进而提升鱼道过鱼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冠层温度的夏玉米水分胁迫指数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探讨并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华北地区夏玉米水分状况监测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模型。通过不同的田间试验处理和观测,得到了适合夏玉米的CWSI经验模型中的经验关系,且表现明显。该研究建立了不同生育阶段的经验模型,经过初步的检验和分析,认为这一模型是合理的,可以应用于田间的基于冠层温度信息的夏玉米水分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研究保水剂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温度和水分运动规律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保水剂后能够调节土壤温度的变化,提高土壤的保温性能,使土壤的昼夜温差减小;对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混剂土中的水分会向四周的干燥土壤扩散,其扩散距离是对照的2倍,而含水率仍在16%~19%之间,土壤中加入保水剂后,混剂土所保持的水分86.7%~88.4%为有效水(0~1.5MPa)。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混剂土的保温效果、抑制水分蒸发效果越好,土壤水分扩散相同的距离,混剂土的含水量越高,从而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井灌水稻区晒水池升温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井灌区井水灌溉水温低的特点,生产实际中需设晒水池来提高水温,以便防止井灌水稻冷水害的发生。通过太阳辐射——水体——土壤系统,对静水状态和动水状态下晒水池升温机理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静水情况下晒水池平衡水温的数学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数值算法;利用平衡水温的数学模型,通过解非奇次方程的方法,建立了晒水池内任意时刻各点水温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建三江垦区七星农场的晒水池实测水温加以验证,最大相对误差在9.6%以内,结果表明预测精度符合生产实际要求,这一数学模型为井灌区井水升温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冠层叶气温差的苹果园土壤水分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该研究于2003~2004年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观测得到苹果主要生长季节晴天14∶00时冠层叶温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空气温度数据及0~80 cm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 分析、建立以苹果树冠层叶气温差为指标的果园水分预报模型。该模型中,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和冠层叶气温差的相关系数为-0.819(n=50),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并利用2002年及2005年的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的观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二者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9137(n  相似文献   

17.
饮水是猪只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但饮水温度是养猪生产中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饮水温度不适宜将导致猪饮水不足和各种肠道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健康。有关不同饮水温度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同时现有恒温饮水装置主要用于奶牛饮水,并不适用于规模化猪场,也未在养猪产业内应用推广。为确定适宜断奶仔猪的饮水温度并实现冬季精准恒温饮水,该研究设计了一套利用温度传感器、温控仪等实现自动加热保温的恒温饮水装置,并分析饮水管路的热特性,确定了舍内空气温度、保温桶容积与饮水管路进水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基于该恒温饮水装置,对比研究了饮水温度分别为13、25、30 ℃时对断奶仔猪饮水量、生长性能、健康指标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5 ℃的饮水能显著提高仔猪的日饮水量(P<0.05)、饮水行为比例和活动行为比例(P<0.05)、频次(P<0.05),能提高仔猪的日增质量,降低料重比(P<0.05),降低断奶仔猪的发病率和腹泻率(P<0.05)。该研究结果以期为动物福利化养殖模式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冠层温度的夏玉米水分胁迫理论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该文探讨并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华北平原夏玉米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模型。通过对夏玉米的冠层最小阻力、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进行分生育阶段取值,得到了适合于夏玉米的水分胁迫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
本论文以半湿润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褐土)为供试土样,应用长期通气培养法,研究了湿度和温度对090cm土壤剖面不同土层(每30.cm为1土层)氮素矿化的影响。每层土壤设11.0、15.0、19.0、23.0、27.0%5个土壤水分等级和8.0、16.0、24.03、2.0、40.0℃5个温度等级,共25个处理,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期间分别在7、14、21、354、9、63和84.d取样测定矿化氮累积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累积量均随温度、水分含量升高而增加,各土层增幅的大小顺序为030.cm3060.cm6090.cm。030.cm土层矿化氮是090.cm土层可矿化氮的主体,其矿化氮占67.9%。不同土层土壤氮素矿化过程不同:在培养期间030.cm土层氮素矿化量与培养时间符合线性关系,而3060.cm和6090.cm土层符合对数函数;不同土层氮素矿化速率k与含水量w间为直线关系,相关系数r在0.93以上,030.cm土层的k值对温度反应最为敏感,其次为3060.cm土层,以6090cm土层反应最小。总体上看,在较高温度培养条件下,随温度增加,土层越深,矿化速率增加越慢;温度和水分对不同土层土壤氮素矿化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对030.cm土层,在高温情况下水分效果更加突出;而对3060cm和6090.cm土层,温度效应比水分效果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