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苹果幼树生理特性和水分生产率对水肥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半干旱地区苹果幼树水肥精准管理模式,研究了苹果幼树生理特性和水分生产率对不同水肥的响应机制,试验设置4个灌水水平,其灌水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5%~85%(W1)、65%~75%(W2)、55%~65%(W3)、45%~55%(W4)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即高肥:0.6-0.6-0.2 g/kg干土(F1)、中肥:0.4-0.4-0.2 g/kg干土(F2)、低肥:0.2-0.2-0.2 g/kg干土(F3)。结果表明:苹果叶片相对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以及叶绿素SPAD值均可以反映土壤水分的亏缺状况;叶片脯氨酸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为F1W4和F3W1处理(F1W4比F3W1增加440.8%),丙二醛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为F3W4和F1W1处理(F3W4比F1W1增加167%);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出现在F2W2处理,与F1W1相比,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分别减小了18.8%、29.1%、23.2%,但WUE却增加了14.2%;水分生产率(CWP)最大值也基本上出现在F2W2处理,与F1W1相比,虽然其干物质质量减少了5.2%,但耗水量却减少了16.4%,CWP增加了13.4%;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水分生产率,F2W2处理为节水、节肥的最佳水肥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在不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对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及苹果生长的影响,从而得到适应该地区的苹果灌溉制度,试验设置了低水(W1)2 700 m~3/hm~2、中水(W2)3 450 m~3/hm~2、高水(W3)4 200 m~3/hm~2;低肥(F1)555 kg/hm~2、中肥(F2)675 kg/hm~2、高肥(F3)795 kg/hm~2,共9个组合处理。结果表明在各次灌水后土壤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各层土壤含水量同期相应增大,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围绕60%田间持水量发生变化,在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在8.6%~28.7%之间变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当施肥量相同灌水量不同时各个处理之间的叶绿素相差不大,当灌水量相同施肥量不同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叶绿素呈增加趋势。苹果的产量会随着灌水量与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肥量对苹果的产量较灌水量的影响大。基于苹果的产量与品质,综合得出5~6年生新红星苹果在平水年型(P=50%)下水肥一体化滴灌灌溉制度为最优为T5处理,在该处理下新红星苹果产量为6 237~8 318.85 kg/hm~2,作物水分生产率为1.21~1.60 kg/m~3。  相似文献   

3.
水肥供应对榆林沙土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大田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水肥供应对滴灌施肥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60%ETc)、W2(80%ETc)和W3(100%ETc)以及3个施肥水平(以氮、磷、钾施肥量计)F1(100-40-150 kg/hm~2)、F2(175-60-225 kg/hm~2)和F3(250-80-300 kg/hm~2),共9个处理,分析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氮、磷、钾施用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肥量均对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肥料偏生产力(PFP)、不同块茎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马铃薯生长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水(W3)处理更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但W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W1和W2处理,W1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W2和W3处理高5.83%和13.05%;生长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产量在高水中肥(W3F2)处理获得,为59 394.98 kg/hm~2,且F2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大于F1和F3处理。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适宜的灌水量和氮、磷、钾施用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还能获得较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产量和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W3F2处理(100%ETc,175-60-225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青海高寒干旱区露地作物生产的应用效果,以辣椒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了4个灌水下限W1(85%θ)、W2(70%θ)、W3(55%θ)和W4(40%θ)以及3个施肥水平F1(低肥)、F2(中肥)、F3(高肥),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同一灌水条件下,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提高辣椒株高、茎粗和产量,但过高的施肥量不利于辣椒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施肥条件下,提高灌水下限可以显著增加辣椒产量;综合考虑,辣椒最优灌溉制度组合为W1F2,其节水节肥效果显著且最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半干旱区苹果树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进行了滴灌条件下北方半干旱地区水肥耦合效应对苹果幼树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的试验,灌水设4个水平,施肥设3个水平,其中灌水处理为田间持水率的75%~90%(W1)、65%~80%(W2)、55%~70%(W3)和45%~60%(W4),施肥处理为N、P2O5、K2O与风干土质量比分别为0.9、0.3、0.3g/kg(F1),0.6、0.3、0.3g/kg(F2),0.3、0.3、0.3g/kg(F3)。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苹果幼树各生育期植株生长量、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最大值均出现在F1W2处理,最小值均出现在F3W4处理,植株生长量和叶面积在萌芽开花期、新梢生长期、坐果膨大期和成熟期较F1W1处理分别增加了6.9%、6.2%、11.0%、2.7%和9.3%、5.8%、5.0%、3.3%,生长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物的生理特性。随着苹果幼树的生长,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苹果幼树叶片SPAD的影响越来越大,苹果幼树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在F1W2处理下水分生产率均达到最大值(2.43kg/m3),且与F1W1处理相比增加了14.6%,耗水量却减少了12.2%。苹果幼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F1W1处理,F1W2处理与其相比分别降低了4.2%、9.7%和4.2%,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最大值也出现在F1W2处理。综上,F1W2水肥处理为最佳的水肥耦合模式,是最佳的灌溉和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温室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早熟葡萄品种"6-12"为研究对象,在陕北风沙区开展了不同水肥处理田间试验。灌水设置高水W1(3 810 m3/hm2)、中水W2(3 045m3/hm2)、低水W3(2 280 m3/hm2) 3个水平,施肥设置高肥F1(930 kg/hm2)、中肥F2(840 kg/hm2)、低肥F3(750 kg/hm2)3个水平,完全组合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均大于施肥量的影响,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显著;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受到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水肥用量有利于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提高,但过高的水肥供给会带来明显的负效应。建立了灌水量和施肥量与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之间的函数模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水肥用量与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综合考虑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大小,得出适宜本地区温室葡萄栽培的水肥用量为:灌水量2 784~3 462 m3/hm2,施肥量784~893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滴灌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6 a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在宁夏红寺堡区开展了不同水肥处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1(1 500 m~3/hm~2)、中水W2(3 000 m~3/hm~2)以及高水W3(4 500 m~3/hm~2),设置3个施肥水平:低肥F1(450 kg/hm~2)、中肥F2(840kg/hm~2)以及高肥F3(1 050 kg/hm~2),共计9个处理,研究不同水肥模式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水肥耦合能显著促进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果实外观以及营养物质的量,W3F3处理显著促进了新稍生长,水肥耦合能显著促进SPAD值的增加,但对NDVI值影响并不显著。施肥处理能促进果实纵径的生长,但对果实横径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处理果形指数处于0.99~1.05之间,CIRG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W3F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显著,为41.53%,果实产量最高为7.02 t/hm~2。W2F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最高为22.27%,W1F2处理可滴定酸最高为0.74%。W3F1处理可溶性糖最高为20.32%,W2F2处理糖酸比最大。W3F3处理花色苷量最大为4.66 mg/g。随灌水和施肥量的增大,酿酒葡萄果皮总酚量整体上呈降低趋势,W1F1处理总酚量最大为71.53mg/g。Vc量与水肥耦合各处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3F3处理最高为9.23 mg/g。【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W3F3处理葡萄植株生长、光合效率提高、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还可显著提高葡萄含糖量,降低果实含酸量,提高果实Vc量,有利于提高糖酸比,葡萄品质最佳。试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品质的影响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 a生"6-12"葡萄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水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品质的影响,并得出葡萄获得最佳品质时对应的水肥组合。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W1F1与传统沟灌处理CK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并且可以实现节水36.5%、节肥16.7%。滴灌施肥条件下,除果实Vc含量外,水肥交互作用对其余各项品质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W1、W2灌水水平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果实纵径和单粒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同灌水水平下,果形指数和红色葡萄果实颜色指数CIRG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果实横径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W2F3达到最大;在同一灌水水平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固酸比、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均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果实Vc含量影响均不显著。通过对不同处理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得出滴灌处理中水低肥W2F3即灌水量3 045 m3/hm2、施肥量750 kg/hm2时果实综合品质最优,是提高温室葡萄果实品质的有效灌水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河套灌区中下游畦灌条件下盐渍化农田向日葵增产的适宜灌溉量与施肥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平180、195、210 mm(分别记为W1、W2、W3)和3个施肥水平450、525、600 kg/hm2(分别记为N1、N2、N3),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盐渍化农田向日葵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施肥可显著影响向日葵的株高与叶面积指数,高水高肥(W3N3)处理与中水中肥(W2N2)处理更有利于促进向日葵株高生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高水高肥(W3N3)处理可显著促进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向日葵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对于增产而言,高水高肥(W3N3)、中水中肥(W2N2)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17.60%、14.78%;对于提高灌溉水分生产率而言,中水中肥(W2N2)、低水低肥(W1N1)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5.95%、6.37%,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经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寻优,初步得到适宜河套灌区中下游盐渍化农田向日葵较优的水肥管理措施为中水中肥处理,即灌水量195 mm(春灌120 mm,现蕾期75 mm),施肥量525 kg/hm2(基肥磷酸二铵225 kg/hm2,追肥尿素3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水肥耦合对设施葡萄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设施葡萄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便得到符合当地葡萄生长的最优的水肥组合,以扎娜葡萄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灌水施肥水平。灌水水平设置为3个水平(低水W_1、中水W_2、高水W_3,灌溉量分别为0.5ET_0、0.75ET_0、ET_0),施肥水平设置为3个水平(低肥F_1、中肥F_2、高肥F_3,总施肥量分别为450、675、900kg/hm~2),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探索适合设施葡萄生长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效应对产量及品质产生了显著性影响(P0.01),且灌水量对产量、品质的影响大于施肥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有利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计算机建模寻优,考虑葡萄产量、品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等指标因素,得到适合本地区温室葡萄最优水肥用量即灌水量为2844~3355m~3/hm~2,施肥量为588~830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滴灌辣椒不同再生水比例和不同追肥量的最优组合.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水质(W3为再生水,W2为再生水:自来水=1:1,W1为自来水)和不同追肥定额(F1为60 kg/(hm2·次),F2为90 kg/(hm2·次),F3为120 kg/(hm2·次))对辣椒生长、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鑫  刘晶晶  张小帅 《农业工程》2021,11(11):67-71
以“绿剑”架豆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与肥力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2个灌溉水平和4个施肥水平,并以当地灌溉施肥习惯设置为对照,共计9个处理,探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冀西北高原日光温室架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水平相同时,架豆产量随肥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W1F3产量达到最高,与当地灌溉施肥习惯(CK)相比,产量提高3-42%,优质率提高2-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00%,同时节水44-05%,节肥37-00%;架豆果实的粗蛋白和VC含量随肥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灌溉和施肥水平两因子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架豆果实的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在研究区域内,建议架豆生产中使用如下水肥制度:苗期灌水1次,灌水定额150 m3/hm2,不施肥;抽蔓期灌水施肥1次,灌水定额180 m3/hm2,施用复合肥180 kg/hm2;初花期进行蹲苗;结荚期灌水9次,灌水定额180 m3/hm2,灌水周期6 d,随水施肥3次,每次施用高钾复合肥180 kg/hm2及硝酸钙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施肥时机对稻田肥料分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肥耦合灌溉方式下最佳的灌溉施肥时机。【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撒施(CK)、灌水0~2 h内灌液体肥(T1)、灌水2~4 h内灌液体肥(T2)和灌水4~6 h内灌液体肥料(T3),研究了不同施肥时机对稻田肥料分布均匀性、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施肥量与灌水量条件下,T1处理在肥料分布均匀度、分蘖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均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肥后第3天CK田间氨态氮和硝态氮量达到最高,而其他水肥耦合处理均为第1天氨态氮和硝态氮量最高且在肥料分布均匀度方面较CK高5.63%~21.65%;孕穗期后各处理株高比CK增加6.37%~6.53%;在分蘖数和干物质量方面,T1处理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1.25%~23.17%和5.75%~8.48%;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T1处理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3.73%~17.46%和14.15%~17.47%。【结论】从肥料分布均匀度与增产节水效益方面考虑,灌水0~2 h是最佳的施肥时机。  相似文献   

14.
水肥耦合对棉花产量、收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棉花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影响,并运用多元二次回归与归一化及3种不同目标值组合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满足多目标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滴灌水肥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50、F200、F250、F300、F350)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水肥耦合效应明显,60%ETC灌水水平显著抑制籽棉产量并降低净收益,100%ETC灌水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和净收益,但水分利用效率低于60%ETC灌水水平。2012年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300-120-60 kg/hm2(N-P2O5-K2O)时籽棉产量最高,但净收益并未增加,2 a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250-100-50 kg/hm2(N-P2O5-K2O)时的净收益最高。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合方式均可用于水肥多目标优化,其中乘法组合方式2 a水肥投入量差异更小且各目标值变化也更小,2012年灌水量92%ETC、施肥量278-111-56 kg/hm2(N-P2O5-K2O)以及2013年灌水量90%ETC、施肥量268-107-53 kg/hm2(N-P2O5-K2O)可作为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水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适合豫北灌溉区玉米的高产高效和节水增效的水氮运筹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了为期3 a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灌0水(A1),灌2水(A2)和灌3水(A3);2个氮肥运筹:B1:基肥(70%)+小喇叭口期(20%)+灌浆期(10%),B2:基肥(60%)+小喇叭口期(25%)+灌浆期(15...  相似文献   

16.
水稻水肥调控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为揭示间歇灌溉模式下不同缓释肥施肥水平对水稻生产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以水稻品种荃早优丝苗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6-9月开展了淹水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两种灌溉模式以及传统肥N1和缓释肥N2不同施肥水平[F(0.5)、F(0.75)、F(1)、F(1.25)、F(1.5)]互作条件下的水稻种植桶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叶绿素SPAD终值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缓释肥条件下,植株株高、叶绿素SPAD值整体上在一定范围与施肥水平呈正相关,间歇灌溉模式下,N2F(1.5)处理与N2F(1)、N2F(0.75)处理差异显著,N2F(1.5)水平比N2F(1)、N2F(0.75)分别显著高出71%、91%。不同水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淹灌缓释肥W1N2F(1)处理产量最高可达18 170.29 kg/hm2,间歇灌溉传统肥W2N1F(1)处理次之,为17 826.86 kg/hm2。不同缓释肥施肥水平下淹灌模式产量比间歇灌溉平均高6.43%。传统肥条件下,间歇灌溉比淹灌产量高3.7%,缓释肥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水稻种植施用缓释肥时,淹水灌溉模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寒香蜜’葡萄为试材,开展田间膜下滴灌施肥试验,探讨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其中,灌水量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180(W1)、270(W2)、360(W3)、450 mm(W4);施肥量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N 150 kg/hm~2+P_2O_5120 kg/hm~2+K_2O 165 kg/hm~2(F1)、N 225 kg/hm~2+P_2O_5180 kg/hm~2+K_2O248 kg/hm~2(F2)、N 300 kg/hm~2+P_2O_5240 kg/hm~2+K_2O 330 kg/hm~2(F3)、N 450 kg/hm~2+P_2O_5360 kg/hm~2+K_2O495 kg/hm~2(F4),共计1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量为W2(270 mm)及施肥量为F2(N 225 kg/hm~2+P_2O_5180 kg/hm~2+K_2O 248 kg/hm~2)的组合处理下,葡萄新梢生长效果较好,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处于较高水平,于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着色期分别达到3.28、3.77、3.65、3.53 mg/g;F3W4处理果形指数最高,但除F1W1和F1W2处理外,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此外,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表明,虽然F2W2处理对应的葡萄果实产量并不是最高,但其与产量最高的F2W3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且F2W2处理果实品质较理想,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19.64%,果实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果实硬度也较优,分别为17.00%和0.71 kg/cm~2。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2W2水肥组合对稳定葡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水肥供应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通过日光温室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1.00E(W1),0.75E(W2),0.50E(W3)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F):320-160-320 kg/hm2(F1)、240-120-240 kg/hm2(F2)、160-80-160 kg/hm2(F3),当地灌水施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番茄株高受灌水和施肥影响显著(除58 d外),随灌水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水肥交互作用仅对28,38 d株高产生显著影响.茎粗在48 d后受施肥影响显著,在W1水平下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低肥低水利于番茄根冠比提高.灌水对植株Fv/Fm和ΦPSⅡ影响显著,施肥对Fv/Fm(除56 d外)及79 d后的ΦPSⅡ影响极显著,而水肥交互仅对93 d Fv/Fm影响显著;植株Fv/Fm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在79 d时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ΦPSⅡ在79 d后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除处理W3F2).综合分析,番茄株高、茎粗及植株Fv/Fm与ΦPSⅡ在处理W1F1下总体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