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用改良CR2培养液探讨了牛磺酸(50μmol/L,100μmol/L)和颗粒细胞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分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的影响。试验一中,在培养液中添加牛磺酸(50μmol/L,100μmol/L)对牛受精卵的分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二中,添加颗粒细胞对牛受精卵的分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了牛早期胚胎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P<0.01);牛磺酸对牛受精卵的分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均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颗粒细胞可以促进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牛磺酸不能提高牛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1)成熟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丙酮酸钠剂量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极体排放率的影响;(2)培养基中葡萄糖、谷氨酰胺、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剂量对猪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同时探讨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 a)对猪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利用屠宰场猪卵巢卵母细胞,在含不同剂量葡萄糖 丙酮酸钠的成熟液中体外成熟44~48 h,计算其极体排放率(试验1),进行化学法孤雌激活后,在含不同剂量的葡萄糖 谷氨酰胺 牛磺酸 亚牛磺酸与不同浓度的EDTA-N a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计算孤雌激活胚的第48小时卵裂率和第168小时囊胚率(试验2)。结果表明:(1)葡萄糖 丙酮酸钠在1倍剂量(浓度分别为3.05 mm o l/L和0.91 mm o l/L)时,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核成熟率为(59.3±5.0)%,当其剂量加倍时,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核成熟率极显著下降(P<0.01),为(51.0±4.4)%;(2)随着EDTA-N a添加浓度的增加,猪孤雌激活胚的的囊胚发育率不断上升,添加浓度达到50μm o l/L时囊胚率最高(7.2±4.1)%,超过此浓度后囊胚率开始下降,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25-100μm o l/L)的EDTA-N a对猪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率具有有利作用(P<0.05),添加浓度达到200μm o l/L时其有利作用消失;(3)培养基中葡萄糖 氨基酸的剂量过高(葡萄糖、谷氨酰胺、牛磺酸、亚牛磺酸的浓度分别大于5.55,1.0,7.0,5.0 mm o l/L)对猪孤雌激活胚的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囊胚发育率有不利作用(P<0.05)。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适当浓度(25~100μm o l/L)的EDTA-N a对猪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具有促进作用;(2)培养基中能量基质剂量过高会抑制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3)培养基中能量基质 氨基酸的剂量过高会抑制猪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3.
山羊卵母细胞的显微受精及胚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胞质内精子注射(ICSI)构建山羊显微受精胚,在两种培养液(CR1aa和SOFaa)与颗粒细胞共培养条件下,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牛卵泡液(BFF)和胎牛血清(FBS),研究其对山羊卵母细胞显微受精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CR1aa培养液与颗粒细胞共培养条件下,添加10%BFF的ICSI胚的囊胚发育率最高(22.2%),显著高于添加5%(13.1%)和15%(2.7%)组。②在SOFaa培养液与颗粒细胞共培养条件下,添加10%BFF的ICSI胚的囊胚发育率(25.1%)显著高于添加5%(12.9%)和15%(3.0%)组。③在两种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BFF和10%FBS,ICSI胚的囊胚率分别为22.6%和26.9,5.8%和6.1%。表明:CR1aa和SOFaa两种培养液都适宜山羊的1CSI胚体外培养;在早期胚胎培养中,添加10%BFF可显著提高ICSI胚的囊胚发育率:添加10%BFF比添加10%FBS对提高早期胚胎培养质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培养基(NCSU23和SOF)和添加氨基酸对猪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以探明猪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最佳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氧(5%CO2的空气)或低氧环境(5%CO2:7%O2:88%N2)中,猪的孤雌发育胚胎培养在添加氨基酸的合成输卵管液(SOFaa)中其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NCSU23培养液;但培养液中添加氨基酸能显著提高卵裂率,培养后期去除氨基酸可减小氨基酸造成的不良影响。胚胎培养早期(前两天)添加氨基酸,不能提高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  相似文献   

5.
胚胎密闭培养是空间胚胎发育研究的基本条件,在胚胎密闭培养中,培养液适宜的氧含量对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种氧气比例不同的标准气和两个充气时长,对胚胎培养液进行标准气充气,研究标准气的氧气比例和培养液充气时间对密闭培养小鼠(Mus musculus)2-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胚胎密闭培养前,使用由5%O2,5%CO2,90%N2或7.5%O2,5%CO2,87.5%N2组成的高纯标准气对胚胎培养液分别充气120或150 min,以不充气密闭培养和常规微滴培养为对照组.在培养开始后24和48 h检测胚胎过氧化物;培养96和72 h时检测胚胎缺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培养72和96 h时统计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并进行囊胚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利用氧气比例为7.5%的标准气对胚胎培养液充气120 min组和充气150 min组的胚胎在培养24 h时能够检测出过氧化物累积;5%O2标准气充气120min,5%O2标准气充气150 min和7.5%O2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胚胎,在培养96 h时可检测到HIF-1α阳性,而不充气密闭培养组在培养48 h时即可检测到HIF-1α阳性;5%O2标准气充气120或150 min,7.5%O2标准气充气120或150 min时,密闭培养胚胎均能获得较理想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培养72 h时,5%O2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的囊胚发育率(92.63±0.89)%高于其他3个充气密闭培养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充气密闭培养组囊胚发育率(57.04±10.04)%显著低于各充气密闭培养组(P<0.05),微滴培养组囊胚发育率(98.67±1.33)%显著高于7.5%O2的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87.15±2.35)%,P<o.05).培养96 h时,各充气密闭培养组及微滴培养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不充气密闭培养组(P<0.05).各充气密闭培养组胚胎体外培养72h后,囊胚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96 h时,5%O2标准气充气120 min组密闭培养胚胎的囊胚细胞数(114.12±3.66)显著高于其他充气密闭培养组和不充气密闭培养组(P<0.05),与微滴组(110.56±5.24)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由5%O2,5% CO2和90%N2组成的标准气对胚胎培养液持续充气120~150min时,可较好地支持密闭培养小鼠2-细胞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并完成囊胚的孵化.本研究确定了小鼠2-细胞胚胎密闭培养适宜的标准气O2比例和充气时间,完善了胚胎密闭培养体系,为建立适宜于小鼠早期胚胎空间发育研究的密闭培养体系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系统的探索了培养液中的主要无机盐离子对早期牛胚胎在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的Na+/K+比显著影响牛胚胎在体外的发育,提高K+浓度有降低囊胚率的作用,最适的Na+/K+比为114/3.2;Ca2+和Mg2+同样为胚胎发育所必需,其最适浓度分别为2mmol/L和0.5mmol/L;培养液中添加2.88mg/L的Zn2+,其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0.025mg/L或0.25mg/L的Cu2+完全抑制囊胚发育。这表明Zn2+对早期牛胚胎在体外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u2+对早期牛胚胎在体外发育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牛去透明带卵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完善和简化“去透明带双半卵体细胞克隆牛技术”,探讨了生产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的特定阶段(17~20h间)采用分期分批显微盲吸法去核,去核率可高达95%以上;(2)一次同时将2枚去核后的半卵和1枚供核体细胞粘合在一起,可大大提高电击融合效率;(3)克隆重构胚在DMAP中激活时间从4h延长至16h仍有较高的卵裂率和囊胚率;(4)利用OPS法玻璃化冷冻保存牛体细胞克隆胚胎,解冻后胚胎可用率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慢速冷冻法;(5)利用改进后的体细胞核移植程序工厂化批量生产牛体细胞克隆胚胎,获得88.2%(2575/2920)卵裂率、41.6%(1215/2920)囊胚率、75.4%(916/1215)冻胚率,冷冻胚胎移植后30d妊娠率为28.1%(48/171)。结果说明,本研究的牛去透明带双半卵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可达到克隆胚胎批量生产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体外受精技术产业化生产牛胚胎的体系中,体外受精卵一开始就培养在已加入犊牛血清(FBS)的改良SOF液的实验组,其卵裂率(80.6%,253/314)和可冷冻胚胎率(20.8%,129/620)与在体外受精(IVF)3 d后才往胚胎培养体系中加入FBS的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应为83.4%,262/314和24.4%,151/620,P〉0.05);而囊胚率差异显著(分别为41.8%,259/620和 48.5%,301/620,P〈0.05).在IVF后第3天将培养体系中的未受精卵及发育迟缓的2-细胞阶段胚胎剔除与否的不同胚胎培养模式对其后囊胚的产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融合条件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研究主要探讨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的影响因素,以摸索出适合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电融合条件。结果显示:直流脉冲前施加2 .0 V交流电波能显著提高Φ<1 5 μm供体细胞的融合率及胚胎的卵裂率( P<0 .0 5 ) ,但对其存活率和囊胚率以及2 0 μm<Φ<3 0 μm供体细胞的融合率、胚胎的存活率、卵裂率及随后的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影响( P>0 .0 5 ) ;然而无论施加交流电与否,直径2 0~3 0 μm供体细胞的囊胚率均显著高于直径小于1 5 μm供体细胞的囊胚率( P<0 .0 5 )。注核操作液中添加聚乙烯醇( PVA)对重组胚的融合率和卵裂率没有显著影响( P>0 .0 5 ) ,但激活后重组胚的存活率( 95 .83 %)及囊胚发育率( 1 1 .3 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重组胚存活率( 74.77%)和囊胚率( 3 .75 %,P<0 .0 5 )。结果表明:( 1 )直流脉冲前施加2 .0 V交流电波能提高直径较小供体细胞的融合效果;( 2 )注核操作液中添加0 .1 %聚乙烯醇有利于提高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6-二甲氨基嘌呤对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 6-二甲氨基嘌呤 ( DMAP)对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2 4 ,2 6,2 8或 30 h后 ,先用含 7%乙醇的培养液激活处理 5min,然后在含 2 mmol/L DMAP的培养液中培养 3h,或直接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结果发现 ,经 2 mmol/L DMAP培养处理 3h的卵母细胞的激活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卵母细胞 ,特别是对于体外成熟 2 4 h和 2 6h的卵母细胞差异更为显著。如若在 DMAP处理的基础上同时加入 5μg/m L的细胞松驰素 ( CB) ,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囊胚发育率则得到进一步提高 ( 48.7%比 37.5% )。研究结果表明 ,DMAP和 CB对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孤雌发育有促进作用 ,并能降低卵龄所引起的激活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探讨精液的不同处理、抗菌素、受精液种类和咖啡因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精液中抗菌素添加与否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无显著影响,而且不添加抗菌素的受精液也无严重微生物污染;(2)用猪冷冻精液与新鲜精液进行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对早期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3)在受精液mTBM中添加5mmol/L咖啡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早期发育是最好的;(4)用mTBM进行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卵裂率明显高于用mBO进行体外受精的卵裂率,但其第8d囊胚率明显低千用mBO进行体外受精的,mTBM和mBO各有优势;(5)在洗精子液含有高浓度咖啡因(15mmol/L)的情况下,无咖啡因的受精液也可进行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并发育到囊胚阶段,在受精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0mmol/L)的咖啡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和第8d囊胚率都无显著影响,受精液中咖啡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第6d桑椹胚 囊胚率的影响因浓度而异.其中以添加5mmol/L为最佳,随着浓度上升效果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2.
将从屠宰母牛卵巢上采集的水牛和黄牛的卵母细胞经 2 0~ 2 4 h体外成熟培养后 ,分别用么拉水牛或奶牛精液进行种间和种内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培养到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结果表明 ,用黄牛精子受精水牛卵母细胞 (黄×水 )或用水牛精子受精黄牛卵母细胞 (水×黄 )的种间体外受精均有较高的卵裂率 (分别为 4 6.5%和 68.4 % )。但其体外囊胚发育率分别只有 3.5%和 8.7% ,显著低于种内受精组(水×水组为 1 9.9% ,黄×黄组为 2 8.0 % ,P<0 .0 5)。在受精后 2 0 h对受精卵进行固定、染色 ,发现种间受精的黄×水和水×黄组 ,分别有 36.8%和 75.0 %的受精卵形成有 1个以上原核 ,且这些受精激活卵中大部分含 2个原核以上 (分别为 80 .9%和 80 .0 % ) ,说明种间受精的精子已进入到卵母细胞内受精并形成了雄性原核。  相似文献   

13.
摘要:研究了牛体细胞核移植胚和孤雌胚在不同体外培养系统中的发育效果。结果显示:牛孤雌胚在培养液BECMaa+10%FBS中的囊胚发育率明显高于SOFaa+10%FBS或TCM199+10%FBS (16.5% ∶ 13.6% / 12.8%, P<0.05);而在SOFaa+10%FBS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后,牛孤雌囊胚的发育率显著提高(18.5% ∶12.8%, P<0.0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或胰岛素添加进无血清SOFaa(含GSH)中,可明显提高牛体细胞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8.7% / 9.3%∶5.5%, P<0.05),血清存在时,这两种生长因子无明显作用。依据上述结果及牛早期胚胎的代谢特征,以SOF为基础液合成两组培养液分两步培养牛胚胎,即先用胚胎培养液Ⅰ(SOFnaa+GSH+EDTA+insulin)培养72 h,然后换用胚胎培养液Ⅱ(SOFaa+GSH+5%FBS+葡萄糖+insulin)继续培养,与对照组(SOFaa+GSH+10%FBS一步培养)相比,牛孤雌胚和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都明显提高(22.3%∶18.5%; 15.0%∶11.7%, P<0.01),说明两步法培养体系更符合牛早期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代谢特征和营养需求,是一种适宜的牛胚胎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体细胞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在受精液中添加5%或10%的牛卵泡液(BFF)明显降低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分裂率(38.3%和40.4%比对照87.5%,P<0.001)和囊胚发育率(17.4%和8.3%比对照40.4%,P<0.001)。然而,在受精液中加入50%的内膜细胞受精条件液明显提高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囊胚发育率(43.1%比34.8%,P<0.05),虽然该处理对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分裂率无明显影响。在体外受精系统中加入颗粒细胞的受精条件液,新鲜的输卵管细胞,输卵管细胞的单层细胞或输卵管细胞的受精条件液对牛卵母细胞的分裂率及囊胚发育率均无明显影响。相反,新鲜输卵管细胞组获得较低的分裂率(81.7%)和囊胚发育率(32.2%)。这些结果表明:BFF对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具抑制作用,而内膜细胞的条件液则具促进效应。BFF的这种受精抑制因子可能来自血清而不是卵泡细胞。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我所现行的牛体外受精程序 ( IVF)应用于水牛体外受精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水牛卵巢生长卵泡少 ,平均仅可回收 5枚卵母细胞 ,只相当于黄牛 ( 14.3个 )的1/ 3。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为 51.7% ,体外受精卵裂率为 58.7% ,均极显著地低于黄牛(分别为 87.3%和 69.6% ,P<0 .0 1)。水牛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后 ,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速度较黄牛快 ,体外受精后的第 6d囊胚发育率占 36.4 % ,累计到第 7d时占 80 .7% ,极显著地高于黄牛 ( 57.6% ,P<0 .0 0 1)。水牛早期胚胎的体外囊胚发育率为 31.5% ,与黄牛的 ( 39.2 % )差异不显著 ;孵化囊胚率为 73.8% ,也与黄牛的相仿。实验结果表明 ,我所现行的牛 IVF程序应用于水牛的体外受精研究是有效、可行的 ,特别是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系统 ,已接近于黄牛的水平。但尚需设法提高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效果 ,以提高水牛体外受精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无血清培养系统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力的影响,分别以0.3%牛血清蛋白(BSA)(mV)、1%聚乙烯醇(PVA)(mV)和1%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TS)(VV)代替成熟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以添加5?S的OM为对照组,对来源于屠宰场的卵巢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进行体外培养。成熟率PVA添加组(50.00%)显著低于FBS组(83.23%)(P<0.01)、BSA组(71.19%)和ITS组(76.79%),与FBS组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卵母细胞用离子霉素联合6-DMAP激活,在SOFaa中进行孤雌胚培养,BSA、PVA、ITS及FBS各组的卵裂率依次为61.90%、46.97%、79.07%和83.58%,囊胚率分别为25.00%、19.70%、55.81%和60.45%。结果表明:在OM基础培养液中添加BSA或PVA,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明显低于添加FBS,且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添加ITS,卵母细胞成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孤雌胚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表明以ITS代替FBS,可用于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牛卵泡液(BF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的BFF,明显提高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囊胚发育率(45.1%比28.2%,P<0.05),虽然该处理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受精分裂率无明显影响(87.5%比87.5%)。然而,当BFF在成熟培养液中的浓度提高到40%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受精分裂率(68.6%)和囊胚发育率(16.6%)均明显下降(P<0.05)。来自不同大小卵泡(2~5mm,5.1~8mm和大于8mm)BFF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异,只是来自大于8mm卵泡的BFF将卵母细胞粘在一起,明显地降低成熟培养后的可用卵母细胞数。在成熟培养液中加入激素(2.5×103iu/L促性腺激素(HCG),50iu/L促乳素,0.05mg/L胰岛素、睾酮和雌二醇)对BFF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效果无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BFF可促进牛卵母细胞获得胚胎发育能力,BFF的这一作用与其来源的卵泡大小和激素的存在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8.
施巾帼  张伯林 《核农学报》1990,4(4):193-198
小麦合子期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敏感高峰出现在授粉后11—13小时。γ射线辐照杂合子可获得较高突变率,F_2M_2总突变频率比辐照干种子提高约2.6倍,有益突变频率提高37.5%,而且变异谱较宽。合子期内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与突变频率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合子敏感期是诱变的适宜时期。胚培养有效地提高了F_1M_1的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