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甘蔗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显坤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64-20066,20069
甘蔗螟虫是危害甘蔗的重要害虫,对甘蔗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有效防治甘蔗螟虫一直是甘蔗植保领域中最重要的难题。简述了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大防治技术,并对各种防治技术的当前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蔗螟虫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陆献 《吉林农业》2012,(2):121-122
龙州县甘蔗种植面积很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糖业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为了实现节本增效、高产高糖和促进甘蔗产业发展目的,本文就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做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年产糖150万t,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各蔗区种植业结构大幅度调整,使我省旱地甘蔗面积增至80%以上,而旱地蔗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完全靠雨水滋养,加之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要实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陇川县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摸清了陇川县危害甘蔗的虫害主要有甘蔗金龟子、白蚁、螟虫、蓟马、绵蚜,病害主要有褐条病、黄斑病。这些病虫害具有发生面积大、危害重、难防治的特点,给蔗农、蔗糖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甘蔗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引进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成虫、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螟虫、噻虫嗪防治蓟马和蚜虫、吡唑醚菌酯防治褐条病和黄斑病进行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眼下,正是甘蔗生长的旺盛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广西扶绥县全面部署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全县打响第四代甘蔗螟虫"歼灭战",确保全年甘蔗生产增产丰收。截至9月上旬,该县已发放诱杀器4万多只,性诱剂芯片16.5万片,迷向管60多万支;制糖企业已预付防治药物220t,生产释放赤眼蜂40万片。为确保今年甘蔗的增产丰收,扶绥县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在全县范围筑起"三道防线",严防今年第四代螟虫对甘蔗生产造成的危害。该县糖业局"早检查、早落实、早实施",及  相似文献   

6.
黄群  黄晓明 《中国农垦》2013,(10):22-23
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12/2013榨季甘蔗产量7500多万吨,产业规模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位。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率只有43.2%,甘蔗收割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成为影响糖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南宁市气候灾害空间分布及甘蔗的生理生态指标需求,借助HJ-1 CCD卫星遥感图像、基础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南宁市甘蔗气候产量预测模型,对南宁市甘蔗总产量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南宁市蔗区分布受干旱灾害影响范围较广,2010年处于重度干旱区域内的甘蔗种植面积为346.20 km2,占总蔗区的18.88%;受霜冻灾害影响面积较为局限,处于重度霜冻影响下的蔗区面积仅为67.1 km2,占总蔗区的3.75%.南宁市2010年甘蔗气候产量为884.46万t.验证数据表明该气候产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湛江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3.33万hm~2,每年因螟虫为害造成的综合损失超20亿。本文以丰收公司为例,对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规模、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生物防治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提出甘蔗螟虫生物防治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甘蔗螟虫是常见的甘蔗害虫之一,其幼虫的危害会造成甘蔗大量减产.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农药防控甘蔗螟虫,造成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螟虫抗药性增加,严重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综述了甘蔗螟虫生态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了甘蔗螟虫物理调控、性诱、生物制剂和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该模式替代农药防控甘蔗螟虫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出了全方位、全时空的甘蔗螟虫生态防控模式,以期为甘蔗螟虫防控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勐海县甘蔗生产发展较快 ,成为县财政及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支柱。 1999年全县甘蔗产量达 86万 t,糖厂超负荷生产 ,榨季提早和延长造成经济效益低。为使甘蔗种植面积、甘蔗总产量和糖厂生产规模能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效益 ,我们提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蔗区主要甘蔗螟虫种类及甘蔗螟虫在甘蔗生长周期内的田间危害情况。根据国内外对甘蔗螟虫防治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绿色防治技术集成及利用研究进展,指出甘蔗螟虫各单项防治措施效果的优缺点。提出各单项防治措施的研究方向:加大抗螟虫甘蔗品种的选育工作;加大田间试验以验证生物防治的实际防治效果,并挑选出适合大规模田间防治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剂;筛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研究基于雌虫的诱杀技术和引诱剂;加强甘蔗螟虫行为及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并将各单项防治技术有机结合,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甘蔗螟虫防控技术体系等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正>据报道,巴西2018年种植了全球第1批转基因甘蔗,种植面积约400公顷。该转基因甘蔗是巴西甘蔗技术中心(Centro de Tecnologia Canavieira, CTC)的研发产品,于2017年6月获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的批准种植。1.对抗螟虫。巴西转基因甘蔗主要用于控制对甘蔗危害最大的甘蔗螟虫。甘蔗螟虫在巴西是一种广泛传播的害虫,每年造成损失约达50亿雷亚尔(约13亿美元)。该转基因甘蔗转入了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4.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湛江地区甘蔗螟虫为害情况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的原因为 :(1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2 )植期的多样性 ;(3)种植行距过密 ;(4 )气候条件适于螟虫害大发生。提出应在甘蔗螟虫预测预报基础上 ,综合采用防治措施 ,如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条螟的性诱剂迷向防治  相似文献   

15.
合浦县甘蔗间套种花生深沟保水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浦县是广西甘蔗、花生的主产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甘蔗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7万亩。近几年,合浦县农业局组织精干技术力量,对两者有机结合栽培,即甘蔗间套技术进行积极的探索,先后进行了甘蔗间套红薯、花生、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江北区甬江街道充分发挥近郊区位优势,于2000年从外地引入紫皮甘蔗在该镇压赛村试种0.2hm2,当年获益0.93万元,次年扩大到1.53hm2,以后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种植收益稳定在3.75万元/hm2以上,也探索出了一整套系统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1认真做好栽植前准备1.1轮作甘蔗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土壤养分消耗多,长期连作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甘蔗产量。因此,种植甘蔗提倡隔年轮作,无条件的至少2年轮作一次,但应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以鸭泥、兔粪为佳,不宜施用猪泥。1.2冬耕蔗地要选择土层深厚、水利条件好的田块,在晚稻…  相似文献   

17.
甘蔗螟虫是金光蔗区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甘蔗苗期受害造成枯心,甘蔗后期受害造成螟害节或枯梢死尾,使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发生为害是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准确的预测预报是有效防治害虫的重要前提.金光农场自2009年始至今,适时开展螟虫性诱剂预测预报工作,根据测报数据动态变化,联合多项甘蔗螟虫防治措施进行全场螟虫综合防治,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8.
螟虫是目前甘蔗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生产中片面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对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防治螟虫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面对化学防治产生的农药残留和土壤退化等问题。因此,将单一的化学防治防治方法转变为绿色综合防治,将是未来甘蔗螟虫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据悉,自去冬以来海南省已新种甘蔗2.67万hm2,预计下榨季全省甘蔗总面积可达6.67万hm2左右,比上榨季增加15%以上。今年海南省糖蔗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的首要原因是近年来糖蔗种植比较效益较高,蔗农收入逐年增加,调动了蔗农种植糖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甘蔗螟虫种类繁多,世代重叠,每年发生5~6代.叶面喷药防治后枯心率仍较高,对甘蔗产量影响较大.采用根部施放辛硫磷颗粒剂,实现甘蔗螟虫高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