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离和固定菊花嵌合花色性状,并探讨其花色变异机制。[方法]以紫红-黄色相嵌的菊花花色嵌合体‘su-07’为材料,通过花瓣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花色表型,分析花色嵌合体性状的稳定性和分离状况;同时,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检测不同花色花瓣的细胞内色素分布状况。[结果]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不同花色的花瓣均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分化形成不定芽,经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大田栽培,成功获得了性状稳定遗传的黄色株系;在紫红色花瓣和嵌合花瓣的表皮细胞中都观察到了黄色花色素的存在。[结论]分离的黄色性状来源于嵌合体花瓣的表皮细胞,而未能获得紫红色性状的再生植株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乙烯非敏感型花卉衰老相关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大丽花花瓣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花瓣衰老相关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结果]从大丽花透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花瓣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检测到44个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从中分离、鉴定了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hydrolase,XTH),其表达量随花瓣的衰老进程而持续增加,属于一种衰老相关蛋白质。以大丽花花瓣RNA为材料,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大丽花花瓣XTH基因的c DNA序列,其编码区序列全长882 bp,编码293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登录号HM053613.1,命名其为Dp XTH1)。聚类分析表明,Dp XTH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XTH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分离、鉴定的大丽花Dp XTH1属于植物XTH家族,其生物学功能与大丽花花瓣的衰老进程及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青  韩旭  陈媛媛  赵雪阳  吴迪  谈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11-17013,17021
[目的]探讨百合不同品种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西伯利亚"、"索邦"、"黄天霸"3个百合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一维凝胶电泳-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不同品种与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SDS-PAGE图谱显示,百合叶片中蛋白质组分最为丰富,其不同组分间的表达量差异也最大,花丝中差异最小,花瓣、花药、柱头、子房等介于两者之间;在3个百合品种之间,检测到6个蛋白质条带的表达量存在差异。质谱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条带共包含了28个蛋白质组分,分别参与叶绿素结合、光系统组成、光合碳固定、糖代谢、蛋白质合成与修饰(磷酸化、糖基化)等生理过程。[结论]上述差异蛋白质组分的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百合遗传特性的分子机理、挖掘其功能基因等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春燕  徐倩  赵春玲  张春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53-5954,6056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bl对大鼠神经细胞表达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大鼠神经细胞,将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加入5μg/ml Rb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药物作用20 min,裂解细胞,提取全细胞蛋白。双向电泳(2-DE)分离提取物,用ImageMaster2D Platinum v5.0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通过对2-DE图谱蛋白斑点的匹配及对比分析,试验组的2-DE图谱共检出蛋白斑点418个,其中226个为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经质谱鉴定,与Rbl作用相关的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包括:细胞色素P-450、光导素样蛋白,它们均属于磷酸化蛋白质。[结论]该研究表明Rbl对大鼠神经细胞的作用极有可能是通过相应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系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以菊花粉妆'粉色和其发生嵌合花色的花瓣为试材,研究了6-BA 和NAA 不同浓度配比对花瓣离体再生的 影响,建立了花瓣外植体的再生体系,观察分析了花色嵌合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菊花品种 粉妆'花瓣再生的最适配方为MS +6-BA2.0 mg/ L + NAA1.0 mg/ L,再生芽分化率达93.3%,单个外植体平均再生 不定芽数为10.0 个,采用1/2MS 培养基,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100.0%。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发生广泛变异,粉 色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呈现从白色到黄色多色变异,且粉色占的比例最高,但没有花色嵌合体出现;而嵌合花色的 花瓣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花色更为丰富,从白色到橙红色均有分布,且与亲本相同或相似的花色占的比例最高,部 分植株还可以保持花色嵌合性状,但嵌合的花色仅为白色与粉色的嵌合,嵌合花色形成率为4%;因此,菊花品种 粉妆'经过组织培养可以部分保持嵌合花色。   相似文献   

6.
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检测和分析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血浆蛋白,凝胶用硝酸银染色和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凝胶图谱分析后得到3个差异蛋白斑点,鉴定为2种蛋白质(结合珠蛋白前体和乳腺球蛋白)。结合珠蛋白前体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浆中表达量增加,可作为乳房炎诊断标记分子;而乳腺球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结论】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的血浆中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番荔枝花发育不同阶段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析相关信号通路,为揭示番荔枝花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番荔枝不同发育阶段的花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获得花芽(1 mm<花芽<2 mm)、花蕾(5 mm<花蕾<6 mm)、开花前期(花瓣轻微张开)及开花期(花瓣张开)等不同阶段表达丰度不同的蛋白点,利用MALDI-TOF-MS质谱鉴定技术分析相关差异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通过蛋白图谱比较分析发现,番荔枝花双向电泳图谱中的每张凝胶图谱中都可以检测到800多个重复蛋白点,其中在不同花发育阶段存在表达差异的有50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分析,并采用MASCOT软件在线检索,共检测到36个表达量相差2倍以上的蛋白点。36个蛋白质可分为7个主要的功能类别,这些功能类别包括:呼吸与能量代谢(11个蛋白质),蛋白合成与代谢(8个蛋白质),转录与翻译(3个蛋白质),胁迫与防御(2个蛋白质),细胞分化与增殖(3个蛋白质),次生物质代谢(8个蛋白质)和未知功能蛋白(1个蛋白质)。通过GO分析,发现36个已鉴定的蛋白,分别归属于20个分类(term)。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呼吸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中,3个蛋白(A07、C28、C42)随着花发育表达量不断下降,4个蛋白(A36、A37、B13、B29)表达则显著上升。在蛋白合成与代谢相关蛋白中,2个蛋白(A13和A22)在花发育的4个阶段都处于低水平表达,而另5个蛋白(B17、B20、A19、A21和C21)表达量显著上升。一个胁迫与防御相关蛋白(B32)在开花期,表达量达到最大值。2个细胞分化与增殖相关蛋白(B27和C57)表达量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5个次生物质代谢相关蛋白(A06、A29、A34、C100和C110)随着花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而蛋白质C79和D38在花蕾阶段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结论】通过比较番荔枝花发育4个阶段的蛋白图谱,发现36个蛋白具有不同的差异表达谱。其中呼吸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占最大比例,诸如两个ATP合酶α亚基和丙酮酸脱羧化同工酶,都在番荔枝花发育过程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表达,这可能与花发育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有关。此外,发掘了两个含有三角状五肽重复蛋白,其表达随着番荔枝花发育阶段的变化而改变,这些蛋白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能量代谢、次生代谢、蛋白质合成等生物过程可能都参与了对番荔枝开花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ABA和GA对苦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揭示外源ABA和GA对苦瓜种子蛋白质累积进程调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密瘤小果型苦瓜MC26为材料,在花后第5d分别用ABA和GA处理果实,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运用双向电泳分析苦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处理中,经ABA处理且花后22 d采收的苦瓜种子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条带数均最高,经GA处理且花后28 d采收的苦瓜种子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条带数均最低.经GA处理的苦瓜种子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而经ABA处理的苦瓜种子中低分子量(18~35 kD)蛋白表达量略高于对照.2-DE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经外源ABA和GA处理的苦瓜种子分别出现23和2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ABA处理上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3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0个;GA处理上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5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1个.选用表达量明显变化的19个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TOF 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出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涉及到胁迫响应、糖酵解、贮藏和未知蛋白等4个功能类别.[结论]ABA和GA处理的苦瓜种子贮藏蛋白的表达与对照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外源ABA和GA对苦瓜种子贮藏蛋白累积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白粉病不同抗病性葡萄蛋白质组构成的差异,找出白粉病感病蛋白和抗病蛋白。【方法】以抗病葡萄植株“6-12-4”和感病植株“6-12-2”为材料,在人工接种白粉菌后0(接种前),2,4 d取叶片样品,提取其总蛋白,通过双向电泳技术,找到不同抗病性葡萄接种白粉菌后不同时间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点,对其中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回收和纯化,并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从供试样品中共获得2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10个表达有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经质谱鉴定后有7个为阳性斑点,3个为阴性斑点。蛋白质肽质量指纹鉴定结果表明,7个阳性斑点中有2个是假定蛋白,2个是未命名蛋白,差异蛋白质点5411为33 ku光系统Ⅱ放氧复合体外周蛋白,差异蛋白质点5625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差异蛋白质点7121为病程相关蛋白PR10。【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与葡萄植株抗、感白粉病的特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以粉色郁金香品种Tulipafosteriana‘Albert heijn’为对照,研究其红色芽变品种‘上农早霞’开花过程中花色、色素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色素类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花色苷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Albert heijn’和‘上农早霞’花朵完全着色时花瓣中含花色苷及黄酮类,含少量叶绿素,不含类胡萝卜素。‘Albert heijn’花瓣中检测到矢车菊3-O-芸香糖苷和天竺葵3-O-芸香糖苷,以前者为主。‘上农早霞’花瓣中检测到天竺葵3-O-芸香糖苷、天竺葵3-O-乙酰芸香糖苷和天竺葵3-O-双糖苷,其中天竺葵3-O-乙酰芸香糖苷含量最高。花朵发育过程中2品种花瓣中各花色苷含量不断上升,‘上农早霞’总花色苷的含量及上升幅度显著高于‘Albert heijn’。花朵完全开放时‘上农早霞’花瓣中总花色苷含量为‘Albert heijn’总花色苷含量的3.1倍,此时‘Albert heijn’花瓣中矢车菊苷元衍生物含量占总花色苷含量的70.8%,而‘上农早霞’中天竺葵苷元衍生物含量占总花色苷含量的94.9%。‘上农早霞’与‘Albert heijn’花瓣中花色苷组成及含量差异是造成两者花色不同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及质谱技术对橡胶种子萌发后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种子萌发前后的2个蛋白质组在蛋白质总数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各自均检测到特异性蛋白质的存在。成熟干种子蛋白质组含有2个分子量约为36.5kDa和23kDa的蛋白质簇(pH4~7)以及一组碱性蛋白质(大约pH10),而已萌发种子蛋白质组中23kDa蛋白质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下降。已萌发种子蛋白质组中大约有60%的蛋白质与成熟干种子一致,其余40%则不相同或为其所独有。此外,本研究通过质谱分析从已检测到的蛋白点中鉴定出了3种在萌发种子蛋白质组中丰度有所下降的蛋白质,同时还发现了2种仅存在于成熟干种子蛋白质组中的蛋白质。前3种蛋白质包括1种推定的β-葡萄糖苷酶,淀粉分枝酶,以及1种MutT/nudix家族蛋白质,后2种蛋白质则分别为1种酸性植物凝集素和赤霉素20-氧化酶。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索2D—PAGE及质谱分析技术在巴西橡胶树蛋白质鉴定中的应用潜力,并根据蛋白质的变化动态藉以了解橡胶种子萌发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分析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两蜂种处女蜂王性成熟期蛋白表达差异。试验采用双向电泳法建立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处女蜂王性成熟期蛋白质表达谱,通过质谱分析与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差异蛋白。研究发现:在中华蜜蜂蜂王和意大利蜜蜂蜂王中分别检测到2 205、2 417个蛋白点,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点有168个。其中,在中华蜜蜂蜂王高度表达的蛋白点有90个;在意大利蜜蜂蜂王中高度表达的蛋白点有78个。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共鉴定了19个蛋白点,其中在中华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中上调表达的蛋白有副肌球蛋白、肌钙蛋白T、ATP合成酶以及丙酮酸脱氢酶等;在意大利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中上调表达的蛋白有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保幼激素酸甲基转移酶、肌钙蛋白以及气味结合蛋白19前体等。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体内存在大量蛋白表达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两蜂种蜜蜂行为生物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ZH-ct为ZH11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一株突变单株,具有较好的苗期耐冷性,通过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应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检测其低温处理后的差异蛋白表达,并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差异蛋白468个,对其中重复性好,表达量较高的14个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除2个没有检测到蛋白信号外,其余12个分别为光合作用、能量代谢、渗透压调节、过氧化物酶等功能蛋白,为下一步进行耐冷的分子基础及反向遗传学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检测了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寻找药物治疗目标,探讨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凝胶图谱中检测出15个差异蛋白斑点,串联质谱分析后有12个蛋白斑点可搜索到相应的结果,对应于10种蛋白质,主要涉及结合、运输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细胞、代谢及生物调节等生理过程。【结论】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表达差异蛋白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相关,对其分析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还可为揭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受精前和受精后(授粉前和授粉后120 h)子房蛋白质组的变化,为阐明猕猴桃属植物双受精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差异凝胶电泳(DIGE)、质谱(MALDI-TOF/TOF)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授粉前及授粉后120 h的子房形态及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授粉后120 h,子房中的胚囊已经完成了双受精;用DeCyder V 6.5软件分析,在授粉前、授粉后120 h的子房中共检测到约1 500个蛋白质点,其中55个有差异表达;质谱鉴定了差异2.0倍以上的蛋白质点13个,其中8个获得理想结果,分别属于6种蛋白质;在6种差异蛋白质中,其中5种在授粉后子房中表达上调,只有1种表达下调。【结论】根据软枣猕猴桃受精前后子房差异蛋白表达谱比较,获得了几种与双受精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分子。  相似文献   

16.
杨鹏  韩锦峰  黄晋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0):3929-3940
【目的】对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MB177(JB)雄性败育关键时期的花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造孢细胞时期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PDQuest8.0.1软件进行斑点检测,并经统计学分析确定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对这些差异蛋白质斑点进行LC-Chip-ESI-QTOF-MS质谱分析,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绿色植物,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PDQuest8.0.1软件分析表明,晋A不育系和保持系在花药发育的造孢细胞时期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的花蕾总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 525、1 540和1 554、1 540,这些蛋白质斑点的分子量分布在10-100 kD,等电点分布在3-10。经差异定量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共鉴定到15个在晋A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15个差异蛋白质斑点都得到了质谱特异峰图。对应的蛋白质H(+)-转运ATP合成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线粒体上的ATP酶亚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和UDP-D葡萄糖脱氢酶在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发育2个阶段均差异表达;膜联蛋白、S-甲酸谷胱甘肽水解酶、momilactone A 合成酶类似物、一个具有丙二烯氧化环化酶活性的未命名蛋白质和一个位于线粒体上的保守预测蛋白质仅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发育的造孢细胞时期差异表达;β-羟酰-ACP脱水酶、丙酮酸脱氢酶-α亚基以及与花粉发育相关的一个预测蛋白质仅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发育的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小孢子与绒毡层发育过程,它们的下调或上调表达可能造成发育与代谢过程的不协调性,产生不正常的小孢子和绒毡层提前解体,从而导致雄性不育。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和H(+)转运ATP合成酶基因的转录变化,它们在转录水平与蛋白质表达的趋势一致。【结论】晋A不育系的小孢子败育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茉莉酸合成途径损害、细胞内大量ROS积累、查尔酮合酶活性下降有关。雄性不育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体蛋白提取及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油体蛋白差异表达,为提高油菜含油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高低含油量油菜种子中分离油体,提取油体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后,分析油体蛋白质组的二维表达图谱.[结果]仅在高含油量品种种子油体蛋白质组中出现的蛋白点有3个;仅在低含油量油菜品种油体蛋白质组中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在两者中均出现、且表达量差异在两倍以上的蛋白点有16个.[结论]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油体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是有效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性状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与苦瓜苗期耐低温表达调控相关的蛋白,深入了解苦瓜抗低温机理,为下一步开展苦瓜耐低温分子基础研究及苦瓜耐低温育种打下基础.[方法]以耐冷型MC108和冷敏型MC6苦瓜品种为材料,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低温胁迫(8℃低温胁迫72 h)下苦瓜苗期叶片蛋白质差异变化.[结果]对2-DE图谱分析发现,冷敏型MC6和耐冷型MC108苦瓜品种间共存在8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9个蛋白点上调,36个蛋白点下调,2个新增蛋白点,5个消失蛋白点;对其中24个表达量变化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TOF/MS分析,经数据库搜索匹配,鉴定出5个未知蛋白和14个功能蛋白,这些蛋白涉及细胞防御、自由基清除、光合作用、基础代谢、蛋白降解等多个功能类别.[结论]在逆境胁迫下苦瓜可通过调节多种蛋白表达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PA-X蛋白的功能,采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筛选与鉴定与PA-X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构建PA-X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4T-PA-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并利用GST亲合树脂进行纯化得到GST-PA-X融合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将GST-PA-X和GST对照蛋白分别与A549细胞裂解液总蛋白进行体外孵育,得到的蛋白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后进行质谱检测分析.[结果]经GST pull-down筛选与质谱分析鉴定后得到39个高可信度的可能与PA-X互作的候选蛋白质.通过GO注释和KEGG等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RNA的代谢及加工、mRNA翻译及运输、多肽生物合成及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对其中评分最高的蛋白Hsp70-2与PA-X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验证,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Hsp70-2与PA-X可以在细胞浆中共定位.[结论]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筛选到39种与PA-X互作的候选蛋白,且经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候选蛋白Hsp70-2与PA-X存在共定位,为深入探讨PA-X在AIV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有效分析浅玫瑰色链霉菌菌体全蛋白质的方法,使用分离范围为p H 4~7的IPG胶条、2D clean-up试剂盒法纯化方法、80μg蛋白质上样量和银染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了低背景、高分辨率和重复率、无明显条纹的浅玫瑰色链霉菌全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通过Image Master2D Platinum7.0软件对壳聚糖诱导条件下浅玫瑰色链霉菌菌体总蛋白质的电泳图谱进行匹配分析,在诱导菌株图谱上有723±14个清晰可见的蛋白质点可供差异分析。与未诱导菌株的双向电泳图谱对比结果显示:18个蛋白质点在诱导菌株中差异表达,其中14个蛋白质点的表达量上调,4个蛋白质点的表达量下调,选取10个差异表达量在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延长因子Tu、RNA聚合酶、分子伴侣等蛋白在壳聚糖诱导下表达量增加,表明它们在浅玫瑰色链霉菌代谢壳聚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