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常农粳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农粳3号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二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适合无为县种植的单晚粳稻新品种,2014年在无为县开展了单晚粳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常农粳8号、常农粳7号性状表现突出,稻曲病、稻瘟病发生轻,可作为无为县水稻主推品种扩大面积示范验证;嘉优2号、宁粳3号已通过审定,可作为无为县水稻主推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早熟晚粳水稻品种常农粳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5月20日、5月30日、6月9日、6月19日、6月29日)处理,研究迟播对常农粳7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常农粳7号的全生育期缩短,生长量变小,株高、主茎穗长、倒一节间长和剑叶长逐渐减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亦依次减少,导致产量逐步下降。由此表明,播期5月20日和5月30日对常农粳7号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而常农粳7号最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苏粳8号(原名苏3—28,组合为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性为产量高、米质优、食味较佳、生育期适宜,适宜太湖稻区及周边地区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用肥,合理灌溉,防病治虫,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5.
以早熟晚粳品种常农粳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Ⅰ:5月20日、Ⅱ:5月30日、Ⅲ:6月9日、Ⅳ:6月19日和Ⅴ:6月29日)处理,研究迟播对常农粳7号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常农粳7号的全生育期缩短,生长量变小,株高、主茎穗长、倒一节间长和剑叶长逐渐减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亦依次减少,导致产量逐步下降。试验表明,播期Ⅰ和Ⅱ对常农粳7号产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常农粳7号最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常农粳3号"原名"96-32",由江苏常熟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两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系常熟市农科所1989年采用“84G091/秀水04//武育粳2号”复交后,对F1、F2连续非温室加代,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系1994年开始在生产上试种,并参加各级试验,多年实践证明“常农粳2号”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早、适应性好等特点,深受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自1996年试 种至1999年省内外已累计种植约51.1万亩。该品种200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8.
优质粳稻常农粳8号选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农粳8号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H07-37/武运粳2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类型新品种。介绍优质粳稻常农粳8号的选育经过,介绍其示范种植结果、品种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常农粳8号的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引种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优质水稻品种12个,在浙江北部长兴县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常农粳11号、宁香粳9号、秀水香1号、润香3号和嘉禾香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比较适合浙北稻麦(油菜)轮作区生产主体对品种高产优质的不同需求,其中以常农粳11号和宁香粳9号最佳。软香2号、润香8号、嘉禾香1号、润香3号等品种米质较优,较符合浙北稻区生产主体开展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生产,其中以软香2号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由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2000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区域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优质。为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笔者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5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农粳5号具有株高适中、分蘖中等、抗逆性强、熟色佳、穗型大、产量高等优点。对常农粳5号进行直播栽培技术的探索,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水肥管理、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朱大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02-103,148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的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对引进的11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以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抗性表现等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产量水平排在前4位的品种分别为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28%以上,全生育期在146~148d,较对照品种增减幅度在1d.由于2020年的气候异常,多数参试品种的综合抗性一般,其中以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常农粳151等品种的抗性表现相对突出.根据此次展示试验结果,建议在庐江地区推广应用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等4个品种作单季晚粳种植.  相似文献   

13.
常农粳6号是2011年江苏审定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协调,表现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千粒重高,一般产量水平为9 000 kg/hm2。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其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农民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粳稻品种常农粳151、武运粳31、上农粳2号和华粳40为供试品种,采用软盘旱育方式育秧,以280万/hm~2大密度抛栽,以期筛选双季晚稻软盘旱育抛栽适宜品种。结果表明,优质品种常农粳151采用软盘旱育抛栽可以实现安全生产,产量为6.77t/hm~2,适宜于庐江地区双晚生产;上农粳2号全生育期132d,较常规品种提前齐穗,成熟度好,双晚生产安全性较高;传统对照品种武运粳31,生育期138d,产量构成均衡,产量表现较好,产量为7.45t/hm~2。因此,常农粳151、武运粳31和上农粳2号均适宜在庐江地区种植,可以作为"早稻机插+晚稻抛栽"周年生产模式的晚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如皋市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比较了17个水稻品种的田间种植表现。结果表明:1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在154~164d,以南粳3908、宁粳8号、常农粳10号、镇糯20号、南粳5055较长;株高在89~115cm,以常农粳10号、淮稻20和宁粳8号较高;有效穗数在307.95~406.8万/hm2,以华粳8号、南粳5055和淮粳1309较多;穗总粒数在101.5~148.1粒,以淮稻20、丰粳3227和镇糯20号较多;结实率在90.1%~97.2%,以盐粳13号、宁粳8号和淮稻18号较高;千粒重在24.6~29.5g,以宁粳8号、扬粳805和南粳3908较重;产量在9 320~11 280kg/hm2,以镇糯20号、宁粳7号和宁粳8号较高。综合比较表明,南粳5055、南粳3908、宁粳8号、宁粳7号和镇糯20号田间表现较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如皋市及相应生态条件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京市高淳区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镇稻11号和常农粳7号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均为157 d。其次为武育粳23,镇稻14生育期最短,其他参试品种基本相仿。除镇稻14实收产量低于对照镇稻11外,镇稻15、武运粳24、武育粳23、常农粳7号、澄糯218和镇稻19均表现较对照镇稻11增产。其中武育粳23产量最高,为8 830.5 kg/hm2,较对照增产6.65%。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安徽省庐江县直播种植的单季晚稻新品种,于2022年选择武运粳31号、镇糯19号、镇稻18号、镇稻21号、南粳3908、镇糯29、浙沣糯188、隆两优华占、巡粳168、常农粳151、当粳8号、甬优538共12个水稻品种开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镇糯29号产量高(分别为9 625.3、9 841.6 kg/hm2)、米质佳(分别达到二级、一级稻米标准)、成熟期适中,适合在庐江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常农粳8号在氮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呈抛物线状态。在氮肥总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肥料运筹方法,研究常农粳8号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肥时间、施用量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紧密,穗肥施用过迟过多,会使结实率、千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进新品种常农粳四号进行试验及大面积生产的调查,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常农粳四号高产的主要指标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对引进的8个优质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农粳2号、武运粳30、常农粳151、华粳8号4个品种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产量表现好,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