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找出其变化规律,更好的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对诸气候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理指导当地农业生产;选用诸城市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诸城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0.383℃/10年),20世纪90年代后升温明显。各季平均气温亦呈现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年、夏季、秋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极端降水事件有所增加,干旱和洪涝可能趋于增加,加剧了农业灾害的发生;随着气温变暖,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加强预报,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利用菏泽市1964?2014年温度、降水、光照、相对湿度和当地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统计分析气候变化及农业气象灾情出现的概率。结果表明:菏泽市冬季气温升高比较明显,年降水量、秋季降水呈增多趋势,春、夏初降水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日照时间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使近2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10月份干旱发生次数较1990年以前有所增加,70%的年份出现干旱,严重影响秋播及冬小麦冬前生长;秋季连阴雨出现机率较1990年以前大,使秋作物贪青晚熟,从而影响冬小麦播种;近20年无霜期延长,终霜日提前及初霜日推迟,对菏泽市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干热风、大风出现次数减少,对农业生产威胁减轻。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东省齐河县1959~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气温、降水进行线性拟合,并对暴雨、冰雹、大风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该县近54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二者均呈整体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幅度比降水明显偏大,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冰雹和大风日数呈下降趋势,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所增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气候的对策,为今后齐河县粮食生产顺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盐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盐城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的变化表现为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降水略有减少,日照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讨论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一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为合理利用变化了的农业气候资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从而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昭觉县1971—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无霜期日数等气象资料,采用多项式拟合、累积距平、变差系数、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昭觉县44年年平均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年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8℃/10年;年降水量线性变化并不明显,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但强降水日数增多;年日照时数线性增多趋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出现突变现象。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持续上升,其中,春、秋2季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冬、春季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夏、秋季呈增多趋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春作物播种、出苗期延迟,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学芹  王琛 《农学学报》2015,5(10):103-108
为了给寿光日光温室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气象理论依据,对寿光市1959—2014年冬季气温、光照、风速、天气状况等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几个主要外部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寿光冬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低温日数减少,表明寿光冬季寒冷程度减弱,异常暖冬月和暖冬年的频繁发生,为寿光日光温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资源。冬季风速呈显著减小趋势,温室表面换热系数减小,减少了温室内外的热量交换和温室内热量的散失。寿光冬季日照时数和晴天日数减少、阴天和大雾日数的增加是发展日光温室的不利因素,但降雪日数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照时数减少对日光温室产生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寿光冬季发展日光温室的气象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设施农业生产期气候变化与灾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克  张巍  杨霄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336-338
为了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灾害的对策,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沈阳地区近40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阳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近40年来,沈阳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平均每天只有4.6h,对大棚生产不利,日照时数存在微弱的减少趋势;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 ℃/10年,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地区冬季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尤其冷冬年份大棚生产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复杂的影响,东北地区是国家商品粮食的重要生产地,探讨当地的气候变化对于作物生产具有指导意义。该文利用1961—2010年和龙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初终霜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终霜日变化明显提前;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