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花境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元素之一,今年,柳州园博园继芳香园花境后完成了主干道花境改造工作,此次花境建设具有巧选址、善立意、精设计三大特点,采用一个花境一个主题的方式进行设计,依托主要道路交口和主沿路绿地现有的绿化景观,利用低矮露地花灌木、多年生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及观赏草进行艺术造景,并配置园林小品,在色彩自然和谐、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业界对花境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统一概念需要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大家在探究花境的起源和概念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做花境的目的。营建花境是为丰富花园(绿地)中花卉,尤其是宿根花卉的种类和品种,多样化地展现花卉植物群体美。通过多年实践,我们形成的概念是,花境是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形式,用来丰富绿地色彩,一般从春季至夏秋均可观赏。花境应用多年生草花能连年生长开花,维持景观  相似文献   

3.
花境的设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境是花卉应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园林中从规则式到自然式构图的过渡形式,它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体现了中国园林创作的高艺术规范。所谓“花境”是人们参考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在林缘地  相似文献   

4.
花坛花境是城市美化的重要途径。通常花坛花境植物品种丰富、观赏性强,为城市筑起了一道色彩靓丽的风景线。北京传统的花坛花境植物种类相对单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开始较大规模引进国外品种,显著丰富了花坛花境植物的种类,提升了摆放、栽植的水平。但引进品种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在繁殖、栽培及应用等方面都不够理想,同时还有国外花卉企业在品种权等方面的约束限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城市节日色彩绚丽,四季鲜花不断,连云港市园林科研所进行了花坛、花境四季优良草花的筛选,并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进行"五一"草花促成栽培及夏、秋、冬花坛花卉的花期控制,极大地丰富了连云港市花坛、花境的花卉品种,弥补了连云港市冬、春花坛无花的欠缺。  相似文献   

6.
在花境从业者内有这样一句流行语:选对植物,花境成功了一半.细想起来,这句话很有道理.花境是以多年生草本花卉为主,搭配灌木、小乔木、观赏草、一二生草本花卉、蕨类等植物材料,设计、营建而成的植物景观.植物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花境作品主题的表达、花境景观的丰富度、花境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与景观的可持续性、花境日常维护的难易程度与维护成本,甚至影响到花境这一植物景观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的发挥.由此足见植物选择对于花境成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在刚刚闭幕的青岛世园会上,青岛美田园艺景观有限公司设计制作了专类花卉品种展示园区——三色堇专类园。该园位于青岛世园会花卉园东北角,占地1000多平方米,分为棚架立体展示区、休闲花艺区和地面栽植展示区三大区域。整个专类园运用花境式、平面式、廊架式、花球花箱式、屋顶式等立体园艺展示手法,充分展示了花卉的色彩与形态。墙垣花境利用金叶景天、佛甲草、红叶景天等耐寒耐旱的景天科植物,镶嵌于斑驳的石缝中,巧妙地掩饰了人工雕琢的痕迹。嫩绿色的观赏谷子、淡紫色的香彩雀、玫红色的长春花搭配其中,花境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亮丽清新。  相似文献   

8.
正花境作为一种贴近自然的植物配置形式,丰富了绿地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开始越来越多地用于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满足人们追求自然气息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特别是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了国际花境景观竞赛,也让花境走入了公众视野。为了制作本期专题记者采访了竞赛评委、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园林学院教授董丽,解读花境的景观特征、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认识花境     
花镜(border)一词源于英国,是指由花组成的境界。十九世纪曾风靡英国,其特点是突出植物的自然景观美,因此在欧美一些国家应用极为广泛。现代园林中的花境是指沿着一定边界种植花卉的一种自然式布置方式。花境应用于园林中,不仅可以增加自然景观,还可以起到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适用于公园、城市园林甚至现代家居庭院。  相似文献   

10.
<正>球宿根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适应性强、管理方便,在花坛花境应用、花海营造、庭园配植中应用日益广泛。4月11~13日,以"发展球宿花卉、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球宿根花卉研讨会在西安举办。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150多位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代表齐聚西安植物园,就百合、郁金香、朱顶红、  相似文献   

11.
花境在南京开发区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境是对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的营造,由若干个习性相容、色彩相衬、高矮有序、呈斑状分布的地被植物种群组成的人工仿效自然的植物群落。依据立地条件、设计意图的不同,花境又分为:林缘花境、墙基(篱前)花境、临水花境、岛状花境、路缘花境、岩石花境、专类花境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城市,环境美化更显得重要。居住环境仅仅用树木、草坪绿化还不够,还要用花卉装点,使人们在绿色中看到各种美丽的鲜花,其中草花的应用越来越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草本花卉在城市绿化中应用形式归纳起来有两种,即规则式布置和自然式布置。规则式布置有花坛、立体花坛、花坛群以及带状花坛,自然式布置有花境、花池或花台、花丛、活动花坛等。 一、规则式布置 1.花坛:是在一定种植床内栽植不同或相同种类的色彩鲜艳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花境这种花卉应用形式逐渐为人们接受和喜爱,花境设计中的主角——宿根花卉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宿根花卉有很多一、二年生花卉不具备的优点,如植株茂盛、立体感强、质感多样等。其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多年生,可以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从而大大降低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从花卉供应角度看,宿根花卉应用周期较长,可以减少一部分一、二年生花卉的生产,也就相应降低了水、电等能源和草炭等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这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型园林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上房园艺参加了2016唐山世园会国际花境景观竞赛,参展花境作品"石‘生’花垣"荣获"花境景观综合奖金奖"、"花境景观创新奖"。花境地块原地形平缓,有一定的坡度,总面积约350平方米。经过实地考察后,设计为沙地旱生和高地岩石景观元素结合的单面观赏花境,整体平面布局线条自然、流畅,以一条"龙"型墙垣式贯穿东西,将花境从南至北分为自然式沙生景观和几何式花格地景。几何花格汲取欧式园林整型元素,小巧的矮麦冬形成了几何花  相似文献   

15.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应用始见于隋唐,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芍药为具肉质根的宿根花卉,耐旱性强、适应性广,花色缤纷艳丽,可用作花境、花坛及自然式栽植,若与山石相配则更具特色。芍药除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外,在国际市场上的盆栽和鲜切花栽培供应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据荷兰花卉市场统计,在其他传统鲜切花面临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芍药切花近年来的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花卉产业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6.
风信子,别名洋水仙、五色水仙。为百合科风信子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多年生草本。花茎肉质,略高于叶,顶生总状花序,具小花5~15朵,多达20多朵。有紫红、粉红、黄、白、奶白、蓝等色。花具浓香。其植株低矮整齐,花序端庄,色彩绚丽,在光洁鲜嫩的绿叶衬托下,恬静典雅,适于布置花坛、花境或草坪边缘自然丛植。  相似文献   

17.
正150年前起源于英国的花境,早期只是一种围绕在花园边缘的种植带。直到18世纪,它也只是被用在私家花园中,植物也以草药、蔬菜、瓜果为主,直至19世纪中末期,被誉为"英国花园之父"的威廉·罗宾森极力倡导自然种植的理念,将灌木和球根花卉以风景的形式种植于花境中,这以后花境才开始大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北美植物区内,上房园艺设计和施工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旱溪花境",全长260米,运用丰富的新优植物和精致的造景手法,营造出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可持续性的自然式花境,形成了四季绚丽的景观。在这里,你能感受或温柔细腻,或清新雅致,或热情奔放的不同美丽。即便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花境以其明显的季相变化,丰富的色彩,良好的生态效益,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栽植和养护时,由于花境植物种类较多,差异较大,在景观维护上难度较大,需要养护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城市道路绿地花境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花境在城市道路景观营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掌握道路花境的植物材料及配置方式,采用实地踏勘的方法,对秦皇岛市18条城市道路绿地的花境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秦皇岛道路花境植物共57种,隶属于27科51属,其中分车带植物共16科26属30种,基础绿化带植物25科46属50种;(2)花境形式上,中央分车带主要是混合花境、宿根花境,基础绿化带1~2年生花境、宿根花境、灌木花境、混合花境等4种花境均有,以宿根花境和混合花境为主。目前,秦皇岛道路绿地花境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植物种类局限于常见的商品花卉、秋冬季相景观单调、植物种类结构不合理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引种驯化、强化地域特色,加大抗寒、抗逆品种的应用,优化花境植物种类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