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  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  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  kg/hm2、330  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  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相似文献   

2.
免耕啤酒大麦的优质高产栽培 ,其关键性措施是科学施好穗肥 ,有利稳定穗粒数 ,增加千粒重 ,控制蛋白质含量 ,提高粒重和发芽率 ,增加经济效益。1 免耕啤酒大麦生长发育特点免耕啤酒大麦 ,返青拔节至孕穗抽穗阶段 ,是植株根、茎、叶、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是啤酒大麦一生中吸肥量最多的时期。免耕麦春后高峰苗出现较早 ,在返青拔节期间要相应提高土壤供氮水平 ,才能获得足穗大穗。由于免耕麦的基、苗肥大多施在表土层或浅土层 ,表土层供氮能力较强 ,苗至越冬和返青初期 ,植株长势旺盛 ,而施在表层的肥料挥发快 ,流失多 ,在拔节前后土壤供氮…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在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中减施化肥对土壤供氮与春小麦吸氮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耕层土壤矿质态氮累积与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120~180 kg·hm-2时,土壤矿质态氮累积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最高为102.58 kg·hm-2和294.92 kg·hm-2,与常规施氮量(240 kg·hm-2)相比,氮素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及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38.97%、29.23%、136.35%,氮肥偏生产力和依存率降低至41.2 kg·kg-1和68.35%;籽粒产量增加3.54%~15.66%。可见,适量减氮有利于耕层土壤氮素矿化,促进氮向籽粒转移,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籽粒产量。(2)从常规施磷量(120 kg·hm-2)减施至48~96 kg·hm-2时,土壤矿质态氮累积量和植株氮累积量均升高,最高为98.61 kg·hm-2和242.79 kg·hm...  相似文献   

4.
丽水茶园土壤肥力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丽水市名茶及普通茶相应茶园土壤养分指标、茶叶品质指标,并运用dps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秋茶品质最关键的土壤养分指标是速效氮含量,它与5个茶叶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它与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呈线性相关。春茶品质主要受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丽水市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这是该地区茶叶具有较高品质的主要原因。应保持有机肥、氮肥适量施用,配施钾磷肥,促进茶叶产量及品质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类型有机肥在麦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设置T1(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T2(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有机肥A 1 500kg·hm~(-2)深翻还田)、T3(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有机肥B 1 500kg·hm~(-2)深翻还田)3个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类型有机肥对冬小麦越冬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冬小麦植株养分积累量以及冬小麦产量和当季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矿质态氮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植株氮和钾的积累量、冬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磷的积累量均显著提高;冬小麦实际产量和当季相对净收益亦均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7.5%和22.0%。T3处理冬小麦越冬期土壤微生物量碳、越冬期和孕穗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各生育期土壤矿质态氮和越冬期土壤速效钾、各生育期植株氮和钾的积累量、孕穗期和成熟期植株磷的积累量亦均显著提高;冬小麦实际产量提高10.3%,达显著水平,但其当季经济效益并未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施用两种有机肥对不同指标的影响,以T2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土壤干旱下玉米叶片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玉米植株叶片在土壤干旱下可迅速大量累积游离脯氮酸,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与叶片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随着叶片水势的降低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逐渐增多。干旱下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可能作为植株适应干旱,增强抗旱性的方式之一,对植株的生存适应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不能最终决定品种的抗旱性,不宜直接将之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池栽试验,以潮土和砂姜黑土为对象,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土壤类型速效养分变化及玉米苗期养分吸收分配的特征。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导致两类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下降,随着淹水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增大;土壤速效磷含量呈倒抛物线型,在淹水3 d达最低值;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潮土速效钾含量呈曲线上升趋势,砂姜黑土速效钾含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玉米养分及干物质的累积量和产量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降低,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降低21.37%~72.22%、22.00%~42.10%和11.71%~60.36%;干物质的累积量下降37.49%~57.17%;玉米产量下降9.05%~30.15%,砂姜黑土的下降幅度大于潮土。淹水减少了叶片和茎秆的养分及干物质累积量,增加了茎秆中的养分和干物质分配比例,平均增加25.95%和43.34%。  相似文献   

8.
取广东省花生主产区6种代表性土壤进行花生硼,钼耗竭试验,研究花生吸硼、吸钼特性及土壤有效硼、钼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栽种次数增加,花生植株吸硼量显著下降,土壤有效硼含量表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耗竭过程中,植株的吸钼量和土壤有效钼(Tamm’s态钼)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土壤PH值表现极显著上升,土壤有效硼、钼含量变化与植株吸硼、吸钼量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硒水平下两种大豆对土壤中硒吸收积累的生育期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硒水平两大豆品种对土壤中硒吸收累积的生育期动态。结果表明,大豆植株硒累积量与干物质累积量是同步的。大豆植株硒含量在生育早期高于生育后期。植株硒含量主要受土壤硒水平影响,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低硒水平下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程度较高,而高硒水平下植株吸收的土壤硒向生殖器官的迁移程度较高。因此,土壤硒对于大豆的生物有效性与植株硒水平是土壤—作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根吸收的硒向地上部转移后仍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而生殖生长时期则不同,在高硒水平下植株硒主要向子粒富集,低硒土壤中则主要集中于营养体。不过,以同一硒水平土壤的大豆根的吸收能力和硒的累积量没有差异,但子粒总硒累积量来说,两种大豆在低硒土壤中差异明显,而高硒土壤中没有差异,这可能涉及不同品种硒转运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调控对土壤供氮特征及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基施、基施加追施、速效氮缓释氮配施3种氮肥调控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植株氮累积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增施氮肥土壤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生育前期硝态氮含量高,成熟期低;而基施加追施和速效氮缓释氮配施两种处理,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低,成熟期维持较高的水平。与氮肥基施相比,成熟期速效氮缓释氮配施处理中,氮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而在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荚果产量、氮农学效率和氮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因此,速效氮控释氮配施处理可以维持花生生育后期耕层土壤的氮素供应,显著提高花生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花生硼营养研究概况,阐述了花生需硼量与我国土壤供硼水平,硼在花生植株各部位的吸收分布及对生长发育和籽仁品质的影响,施硼与其它营养元素及根瘤菌的关系,土壤速效硼含量与施硼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了解小麦生产环节中土壤-作物-大气三者之间的氮素循环系统对于获取高产、优质小麦是很必要的。本文旨在确定氮素的循环并观察土壤和大气氮素的吸收与排放所造成的氮素盈亏的影响,确定植株体内氮素的转运数量。在测取土壤、植株和小气候中氮素数据的同时,还确定了这三者间的氮素转运状况。测定发现,在营养生长初期,植株氮含量达到最大;其后,直到成熟,尽管植株从土壤中持续吸收氮,但植株氮含量仍呈下降趋势。从叶片向籽粒运转的总氮量要比从茎秆转运的多而且转运的也早。同位素全氮研究表明:籽粒中约有一半氮素来自开花后叶片中和茎中,另一半则来自土壤。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有机质矿化氮所占的百分率越来越大。施肥之后及衰老期间,氮以挥发态氨的形式从植株逸出。作者观察到:开花前当土壤氮暂时不能被利用时,植株可从大气中吸收氨;植株逸出氨损失的氮量约占施氮量的21%;在土壤氮不能被利用期间,植株从大气中吸收的氨中的氮量相当于施入氮量的1%。  相似文献   

13.
磷肥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及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两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磷肥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以及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磷肥或施磷量较低(75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施磷量为150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含量基本维持平衡;施磷量为300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在0~40 cm土壤积累明显。施磷肥可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量,施磷量超过150 kg/hm2干物质量增加不明显。玉米植株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对玉米植株磷素养分的分配影响不大,但可显著促进氮素向子粒的转运,氮素在子粒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施磷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施磷量为150 kg/hm2可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并获得高产,是该区玉米的适宜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两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在减氮20%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增效氮肥对玉米产量、氮素回收率与损失率、氨挥发及土壤无机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减氮施用稳定性氮肥、硅酸盐包膜尿素、肥包肥不影响玉米子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氨挥发量分别下降35.6%、43.0%和39.9%;氮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43.8%、42.4%和44.6%,明显高于常规氮肥处理的35.8%,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施用脲甲醛氮肥损失率较高,减氮施用后造成减产,不适合本研究所在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两个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当施氮量高于200kg/hm2时玉米产量不再增加,高氮处理地上部分秸秆生物量出现下降趋势。0~1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氮素输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影响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植株氮积累量存在差异。密植型玉米先玉335总吸氮量高于平展型玉米辽单28,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也显著低于后者。不同氮肥水平的氮肥利用率为28.38%~35.33%,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最低。本试验条件下,中氮处理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综合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累积情况,确定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不同钾肥对风沙土钾素动态变化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帅  张迪迪  刘烁然  朱希茹  应飞宇  高强 《玉米科学》2020,28(1):160-164,17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常规氯化钾、常规硫酸钾、晶体氯化钾和硫酸钾镁4种不同钾肥对风沙土钾素动态变化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钾肥的施入均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包括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缓效钾及沸硝酸钾的含量。除土壤缓效钾含量在施肥后15 d达到峰值外,其他形态钾含量在施肥后12 d达到峰值。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双峰"波动趋势,土壤缓效钾和沸硝酸钾含量波动较小。4种钾肥处理显著影响玉米6叶期植株的生长,对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和含量无显著影响。植株吸钾量和钾肥回收利用率以硫酸钾处理最高。4种钾肥均能保证玉米生育期内的钾素需求,综合植株钾素吸收与利用状况考虑,常规硫酸钾的效果略优于其他3种钾肥。  相似文献   

17.
滤泥农用改土及对大麦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壤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滤泥农用对红壤有性状的影响及其对大麦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较强的红壤施用一定量的滤泥能中和土壤活性酸,使土壤pH(H2O)趋于中性,明显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改善土壤的速效养分状况,并能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施用一定量的滤泥能使大麦的生育期提早,促进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增加分蘖数和有效分蘖率,从而提高大麦的生物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大麦不适应酸性高的土壤.接近中性或中性土壤(盐提pH值为5.5-6.5,水浸pH值为6.8-7.5)有助于大麦的生长和发育.酸性高的土壤会抑制大麦根系的生长,阻碍氮和灰分的吸收,延缓其在植株根和地上部器官内的合成过程,破环植株的醣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导致大麦产量下降,影响籽粒品质.虽然大麦植株可从土壤中摄取少量的镁素(每公顷的氧化镁摄取量为10-14公斤),但在一些土壤内有效镁含量低的试验中,给大麦施用镁肥仍有良好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黑土养分释放特性及大麦吸收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黑龙江省黑土大麦主产区设肥料试验,以研究黑土养分释放特性及大麦吸收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 120、P2O590、K2O 90 kg/hm2,全部磷钾肥+70%N作基肥,30%N作分蘖肥为黑龙江省大麦优化施肥的最佳处理;速效养分在分蘖期到灌浆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到灌浆期养分含量达到最高值,到了成熟期,各种速效养分的释放量都达到最低值;植株吸收的养分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值,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素吸收类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等6类,以探明影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原因。结果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后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吸氮量对总吸氮量影响显著大于抽穗后吸氮量;3)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单穗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单位面积穗数无优势,单穗吸氮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单位面积穗数;4)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播抽历期、全生育期较长,群体与个体吸氮强度大,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生育期;5)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植株含氮率无优势,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植株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大是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吸氮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因素;6)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各器官(根、茎鞘叶、穗)吸氮量均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茎鞘叶吸氮量大,抽穗后氮从茎鞘叶向穗部转移多,成熟期穗部吸氮量大,有利于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氮素累积量。表明:1)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总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44倍,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2)氮素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