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对国家未来发展和青年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将素质教育思想融入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思维带动思政教育发展,以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建立起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动态互动,由此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基于该模式,思创融合的具体途径应建立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的基础上。第一课堂即高校思政课课堂,要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第二课堂则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和高校思政类活动。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外语类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遵循外语类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采用“一二三五”工作模式进行教育实践,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要求思政教师能够不断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明确思政教学要求,提升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在本文之中,我们从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出发,探究了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农村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消极思想,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对高校思政教师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政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人们的思政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间接性、渗透性的思政教育手段,能够在无形之中引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道德价值理念的有效践行。基于此,本文以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的意义,并重点探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方略。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中基础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及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将简要论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缺失及重要性,并指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渗透路径。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95后大学生具有文化多元、自我意识凸显及逆商有待提高等特点。研究结合95后大学生基本特征及思政教育目标,通过对孟子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核心理念进行剖析,阐述大学生人格养成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挖掘孟子人格思想在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及其价值,探讨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中国梦",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就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与民族的脊梁。因此,我们应该把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去,让大学生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并通过思政教育手段来把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进而与国家梦想和民族梦想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大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用网络教育平台辅助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重要的载体和有效手段,思政教育平台的应用能够以丰富有趣的方式深化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政水平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理念较为传统、思政教育内容供给不足、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提出高校应从更新建设理念、优化建设思路、加强内容建设、提升建设水平四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以此提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就是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美来美化人类自身,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高校美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美化学生心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风尚,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美育过程对思想教育的意义   我国美育的积极倡导者蔡元培明确指出:“人人都有感情,而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转弱为强,转薄而…  相似文献   

10.
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各个组成部分。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对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助力大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搭建参与体验平台、从内容着手寻求生命教育突破口、生命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效联动等方式有效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话语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思政课程以及教育方式都在经受很大的挑战,话语内容与交际方式的影响着思政教育成效。鉴于此,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时代性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通过构筑多元话语体系、构建多方互动的话语对话机制、加强对话思维的创新和提高师生话语对话素养等措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3.
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价值重大,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88-289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也就是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而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思政教育赋予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本文分析高职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意义,探索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种类型的教育,无论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都有别于传统高等院校,而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构建也应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高校。本文即以构建职业性思政教育体系为角度,从思政教育目标的职业性、思政教育队伍的职业性、思政教育内容的职业性、思政教育过程的职业性、思政教育方法的职业性等方面探究职业教育理念下的思政教育,以培养职业教育理念下具备坚定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群体差异性,大学生代际特征随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由于不同时代大学生的代际特征不同,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也应当根据不同的代际特征进行变革。"95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理想信念等方面同以往的任何时代学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和新的任务,本文分析了"95后"大学生所呈现的代际特征,针对性的提出了思政教育的新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魏钰 《河南农业》2023,(33):31-33
“四史”教育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重大命题,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把“四史”教育融入学校顶层设计、渗入校园文化、嵌入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镶入学术交流、植入师资队伍,厚积大学生史学素养,促进大学生强化“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贡献青春与力量。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育由于存在种种弊端已远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时代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美育的特质恰恰与这一需要相吻合。因此,教育改革意味着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伴随教育美育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教育中,家风家训具有比较强大的教化力量,拥有特别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和做事风格,在大学生的成长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优秀的家风家训能够带给大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原始开端,但现阶段,对于优秀的家风家训在大学的思政教育中地位较为地下,大学未曾给予重视,在实践教学中也未曾运用家风家训内容进行教导,因此现阶段的大学生对于思政理解较差,所以大学应该看重家风家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建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家风家训融合的新教学体系,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以此来提升我国的思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农村大学生生命教育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向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问题与新形势,高校思政需要更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时机,切实推进生命价值实现,净化学生心灵,构建生命课程体系,关心学生生活,进行心理疏导,规避身边伤害,以推进生命教育,实现一代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同步并上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