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目前水稻的生长状况来看,水稻遭受着很多的病害,如果这些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对水稻的生长以及水稻的产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水稻的病害主要有水稻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要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就应该对水稻的病害进行综合的防治。一、水稻病害中的水稻立枯病及综合防治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病害中的其中一种病害。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我们进行了水稻专用型矮壮丰在水稻上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矮壮丰在水稻始穗期应用可明显降低水稻株高,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株高的降低使水稻植株的重心下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新沂市水稻倒伏问题,笔者进行了劲丰在水稻上施用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劲丰在水稻始穗期应用可明显降低水稻株高,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株高的降低使水稻植株的重心下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4.
寿县沿淮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寿县沿淮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包括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水稻钻心虫、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稻飞虱,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稻的品质以及水稻的产量受水稻倒伏的影响很大,通过对水稻矮化育种来提高水稻品种的抗倒性,使水稻产量增高,以此增加其经济系数。而如果想让水稻产量继续增加,就必须在其生物产量上下功夫,提高水稻生物产量的关键手段是提高水稻株高,但如此一来就会容易产生倒伏。所以矮化育种抗倒就成了水稻能够再提高产量的一个关键课题。出于对水稻各倒伏因素的处理方法考虑,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能对水稻倒伏产生重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也是水稻抗倒伏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育种选项。根据实际研究,我们测量了基部茎秆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水稻抗倒伏评价体系,有利于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对提高水稻抗倒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安庆市金太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水稻灌浆营养液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水稻喷施灌浆营养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灌浆营养液可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延缓水稻早衰,从而延长水稻灌浆时间及生育期,有利于水稻的充分灌浆;营养液能降低水稻的株高,缩短水稻的剑叶长度及穗长,促使水稻茎杆粗壮、叶片挺立,有利于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减少水稻倒伏的风险;可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和纯收入。因此,灌浆营养液可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的种植影响逐渐增大,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已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防治好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永吉县水稻生产应加强水稻生产的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水稻生产规划,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生产质量,使永吉县水稻生产走上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泛,并且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水稻病虫害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水稻种植人员,水稻病虫害不仅会影响我国水稻种植产量以及质量,因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关注水稻的病虫害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稻病虫害问题进行专业化的防治,以确保水稻的品质与产量。因而本文将从我国水稻病虫害的概述出发,分析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过程中的实施与推广,以便有助于提高现阶段水稻病虫害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水稻生产标准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生产是水稻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水稻标准化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探讨,以及对建立水稻标准化的意义进行梳理,并在回顾中国水稻标准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找出现阶段我国水稻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产中环节标准体系缺乏、水稻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及水稻标准体系仍不健全.提出构建现代水稻生产标准体系,以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稻作农业的发展,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断地更新换代。根据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特征特性及演变规律,本文把水稻品种分为5个世代(G)。第1代(1G)为高秆水稻,第2代(2G)为半矮秆水稻,第3代(3G)为亚种内杂交水稻,第4代(4G)为亚种间渗入水稻,第5代(5G)为亚种间杂交水稻。在5代水稻中,1G高秆水稻在20世纪60年代后被半矮秆水稻替代,之后基本没有大面积种植。2G半矮秆水稻、3G亚种内杂交水稻和4G亚种间渗入水稻从推广应用至今仍然在使用。5G亚种间杂交水稻即将面世。每一代水稻的出现,都是水稻品种的一次重大创新,都带来水稻育种和生产的变革。认识水稻世代的演变规律,对于把握水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糙米中重金属镉含量与水稻植株中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材,设置5个土壤镉浓度处理的盆栽试验,对水稻糙米中重金属镉的积累与水稻植株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分蘖期的重金属镉含量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出穗期,只有水稻茎秆中的镉含量与糙米的相关系数为显著相关;在水稻的成熟期,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镉含量的相关系数在土壤镉含量较低时都为显著相关,而在较高浓度时,只有水稻的茎秆与糙米镉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相关。[结论]水稻糙米中的镉含量只与水稻植株中的茎秆的镉含量有关联。选择茎镉含量低的水稻品种,可得到糙米对重金属镉低积累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早籼配米配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的食味,探讨早籼配米机理,采用混料设计法进行配米试验,并对得出的16大体上配米配方的米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3种,4种基米的配米中,4种基米的有最好和最稳定的食味;(2)晚籼米、糯稻质早籼米的食味,配米在拼配时要考虑其基米来源差异性,特别是香米作为基米有助于配米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稻品种(品系)对不同来源稻曲病菌株的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探讨了12份水稻材料对11个不同来源的稻曲病病菌抗性反应变化。结果表明:同一供试水稻品种对不同来源菌株的抗性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供试菌株对不同供试水稻品种的抗性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不同水稻品种与稻曲病菌株之间存在亲和性互作特性。同时,利用水稻头季稻和再生稻连续进行人工接种技术,建立了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鉴定和评价体系,可大大缩短抗性鉴定周期。  相似文献   

16.
对14个基因型水稻幼苗的叶片原始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经NO3^-诱导后的NRA以及添加NH4^ 后的NRA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早稻叶片NRA高于水稻,水稻呈现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的趋势。经NO3^-诱导后,所有供试基因型水稻叶片NRA均大幅度提高,提高幅度为早稻高于水稻、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NH4^ 的存在对绝大部分基因型水稻叶片NRA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对粳稻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杂交籼稻和早稻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陆稻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6个陆稻种质资源的四大主要性状(植株性状、谷粒类型、产量性状和耐旱性)进行了系统考察、模糊隶属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评判出其优劣顺序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旱稻297号>旱稻2号>旱稻9号>旱稻95树村104号>旱稻8号>旱稻95树村9号>旱稻44号>IRAT104>陆稻604>87641>陆稻4号,筛选出5个优异种质资源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  相似文献   

19.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测定了49个水稻品种(其中有45个黑稻育成品系和4个白米品种)的糙米和其中7个品种的精米的2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水稻品系间各元素的含量差异极大;黑米和白米间各元素的含量不尽相同,Se、Cu、Co、Pb元素白米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黑米中的含量,而Mg、Mn、P、K元素黑米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白米中的含量,其它元素差异不显著;所有元素糙米中的含量高于精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稻品种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对加工米粉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米粉丝加工中不同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对米粉丝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适合米粉丝加工用大米原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直链淀粉含量介于16.45%—29.64%的14个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分析评价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通过相关分析建立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与加工米粉丝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显著提高,但当其含量超过26.14%后,米粉丝的加工效果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米粉丝的劲道感、爽滑感、不粘牙、光泽以及综合感官品质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米粉丝的复水时间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其膨胀率、断条率以及损失率则与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米粉丝的硬度、咀嚼性、剪切力、拉伸长度、断裂力和破断功等质构特性指标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时,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及质构特性与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介于22.11%—25.45%的籼稻米原料加工的米粉丝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