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服务"三农"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采用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1961—2012年降水、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结果表明: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5—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734 mm/10年;农业需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931 mm/10年;缺水为67.5 mm。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气候湿润度在下降。中旱、重旱几率为28.8%,并以5月和9月最为严重。因此,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引进人工影响天气先进技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搜集整理江西省49种地方志中有关气象灾害的记录,制定了旱涝等级判断标准;采用模糊分类法,评判每条记录所反映的旱涝等级,构建了鄱阳湖流域在公元481950年的旱涝灾害代用资料序列;将洪涝、干旱灾害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个等级,对旱涝等级序列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洪涝发生频率高于干旱,约"三年一涝、四年一旱";在旱、涝资料序列中均以中度等级频率最高,其次是重度等级,以轻度等级频率最低,且旱涝序列均呈偏态分布的特征;赣江下游在不同时期均为洪涝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环鄱阳湖区则为干旱灾害频率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糊分类法构建鄱阳湖流域旱涝文献代用资料序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搜集整理江西省49种地方志中有关气象灾害的记录,制定了旱涝等级判断标准;采用模糊分类法,评判每条记录所反映的旱涝等级,构建了鄱阳湖流域在公元48~1950年的旱涝灾害代用资料序列;将洪涝、干旱灾害各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个等级,对旱涝等级序列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洪涝发生频率高于干旱,约"三年一涝、四年一旱";在旱、涝资料序列中均以中度等级频率最高,其次是重度等级,以轻度等级频率最低,且旱涝序列均呈偏态分布的特征;赣江下游在不同时期均为洪涝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环鄱阳湖区则为干旱灾害频率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因而旱涝灾害频繁。仅据公元1951—1980年30年间的资料统计,我国共发生气象灾害748次。其中干旱231次,雨涝175次,冻害79次,台风210次,干热风53次。它们分别占灾害总次数的30.9%、23.4%、10.6%、28.1%和7.1%。结果表明,在上述气象灾害中以旱灾次数居首。自公元1951—1980年30年间我国严重的旱灾曾有2次。它们分别出现于1965和1972年,这两次干旱,根据文献的资料统计,全国的受旱面积  相似文献   

5.
利用辽阳气象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变化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有出现旱灾的趋势;运用Z指数法对辽阳市的旱涝等级进行评定。利用湿润系数分析得出该区夏季气候较湿润,春季大气比较旱;各季降水量分配不均、蒸发量大、温度高是造成辽阳市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区冬小麦灌浆结实期阴雨寡照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7年四川盆区113个气象站点资料和盆区24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农业气象观测站生育期资料,将四川盆区小麦种植区分为5个片区,在分析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与灌浆结实期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确定冬小麦灌浆结实期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间、连阴雨时间为指标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低温阴雨寡照致灾综合指数(F)。选取代表站点,划分等级阈值,确定小麦灌浆结实期连阴雨灾情为轻、中、重3个等级,且各个致灾等级的阈值分别为0.45F0.70、0.70≤F0.87、F≥0.87。通过计算各站点不同等级连阴雨发生的频率,统计分析冬小麦灌浆结实期阴雨寡照轻、中、重度灾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区大部分地区发生连阴雨的概率在30%左右,东南地区的概率较高,西北地区的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川省4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2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早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四川省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评估模型,并利用1994—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站代表点的水稻千粒质量、四川灾害大典对灾害记录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和高温持续日数是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高温热害评估计算模型,其准确率较高,可以用来定量评价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程度。据此确定的高温热害评价指标:高温热害指数Y0.35时,发生重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率10%;在0.25Y≤0.35时,发生中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10%;0.1≤Y≤0.25时,发生轻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渭河平原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为区域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旱涝灾害史料,重建渭河平原2 205年(BC193-AD2012年)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通过绘制旱涝灾害等级图谱,统计不同时间段灾害的分布及持续性规律,并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结合小波分析法探究旱涝灾害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结果】2 205年内渭河平原共有796年发生了各类洪涝灾害,旱灾发生总频次为480年,高于涝灾的316年,且旱涝交替现象明显,但近200年旱灾的发生频率有所下降,涝灾则呈上升趋势;2 205年中连旱灾害发生总频率高于连涝灾害,但连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在近300年有增强趋势;旱涝灾害序列可划分为2个干旱期和2个洪涝期,且干旱期的最长持续时间为997年,远高于洪涝期的484年;旱涝灾害在全时间尺度上,存在24年、67~76年、92年和178~198年的显著周期。【结论】渭河平原2 205年的历史中,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且旱涝灾害序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9.
杨秀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496-4498
利用铜仁市10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部分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两种单项指标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发生在该地区极为罕见的特大旱灾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干旱影响范围和干旱强度均突破了该地区气象历史纪录,其中该地区夏季气象干旱程度大部评估为中度等级,局地达重度干旱;该地区秋季气象干旱程度东部达到中度到重旱等级,西部仅为轻旱,东部秋旱明显重于西部;冬季干旱最重,达到特重干旱等级,主要受前期夏秋连旱的持续叠加影响和高温累积。该地区西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是农业干旱等级偏高、灾情远远大于东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商丘市7个气候站196—2017年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站冬小麦发育期定点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遥感监测资料、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采取对比统计分析法,结合冬小麦生长气象指标,分析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冬小麦生长动态监测信息和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制定商丘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规程,制作冬小麦气象服务专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及防灾减灾对策,实现农业气象服务智能化,以期更好地为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精准化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黔东北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指标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黔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旱灾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这次干旱影响范围和干旱强度均突破该地区气象历史纪录。其中夏季气象干旱程度地区大部评估为中度等级,局部达重度干旱;秋季气象干旱程度地区东部达中度至重旱等级,西部仅为轻旱,东部秋旱明显重于西部;冬季干旱最重,达到特重干旱等级。由结果可知,采用单项指标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旱情基本相等,在应用时应结合黔东北地区的环境因素,从而得出较准确的评判结果,快速指导抗旱决策,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山东地区农作物旱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的旱涝受灾、成灾面积资料和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主要农作物旱涝灾害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农作物旱涝灾害发生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平均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5.34%和11.70%,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占总灾害面积6成以上;旱涝灾害面积呈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旱灾面积2003年之后显著减少。干旱灾害区域影响较大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和果树,涝灾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是花生、蔬菜和果树。山东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47.6 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62.1%。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速率为28.1 mm/10a,降水偏少和偏多年与农作物旱涝灾害年份基本对应。【结论】山东中部、西部和山东半岛东北部区域,农作物干旱成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系数超过-0.4,涝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程度和显著相关区域范围均小于旱灾。  相似文献   

13.
旱涝灾害是安徽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安徽省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对降低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基于安徽省2000—2017年旱涝受灾面积数据、降水数据,利用M-K突变检验、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旱涝受灾情况以及降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受灾面积年际变化较大,且干旱受灾面积要高于洪涝受灾面积;旱涝受灾情况分别在2013年和2007年存在明显的突变,通过突变前后区域受灾情况对比可知,旱灾受灾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洪涝受灾率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长江下游区以及长江-东南诸河区呈上升趋势;旱灾受灾面积整体都有下降趋势,南方地区下降趋势尤其显著,洪灾受灾面积南方呈上升趋势,北方呈下降趋势,且旱涝受灾面积的升降趋势与降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3个极端降水指数中,强降水日数与旱涝受灾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五莲县旱涝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五莲县40年的降水资料和旱灾涝灾资料分析,找出五莲县旱涝出现的规律,并分析旱涝指标与旱涝灾害的对应性和旱涝的原因,以期为防灾减灾、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齐河县1959—2010年的降水气象资料和旱涝灾害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了旱涝灾害的演变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灾减灾、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纸坊沟流域1955—2010年的历史降水资料统计,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对该时期流域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发生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农业干旱具有季节性、持续性和频繁性,同时有一定的周期性,以单季旱发最频繁,其中春旱发生的频率为35.6%,夏旱发生频率为37.5%,秋旱发生频率为35.7%。  相似文献   

17.
冀鲁豫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宗  张超  赵春雷  刘晶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58-4161,4164
分别以冬小麦年生育期降水量平均值加减若干倍样本方差的方法界定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在以气象产量减产率大于等于3%为标准界定冬小麦受灾年份的基础上,计算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旱年的平均减产率,分析了冀鲁豫冬小麦不同旱灾强度的频率分布规律。根据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区域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有灌溉条件下的冀鲁豫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技术方法,以旱年平均减产率、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等因子为指标,采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叠加分析功能,对冀鲁豫冬麦区干旱灾害造成的冬小麦减产风险进行了区划和评估,实现了不同气候年景下和不同风险区冬小麦减产情况的风险评估,给出了冬小麦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旱涝灾害对濮阳夏玉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翀  李汉浸 《农学学报》2014,4(2):21-24
濮阳市夏玉米生育期间,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为了研究濮阳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旱、涝等气象灾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旱、涝灾害的预防措施,对濮阳1953—2012年近60年干旱、涝灾等气象灾害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程度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危害较大,往往会影响到夏玉米产量的丰、欠。濮阳1953—2012年60年间玉米产量典型气候欠年共19年,其中受干旱影响而减产的年份有12年,受涝灾影响的年份有7年。结论认为,濮阳夏玉米“旱、涝”灾害的缓解防御技术主要是对灾害的“避、抗、减、补”。不但要选优质品种,还应采用适时早播种、垄作栽培、中耕松土等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以便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加光照时数,从而减少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旱涝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防御,为确保夏玉米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疆1978—2014年洪涝、旱灾、风雹灾及冷冻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粮食作物单产有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新疆地区37年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单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灾害灾情总体呈受灾面积大、成灾率高、波动幅度大的特点,干旱灾和风雹灾危害较大,冷冻灾和洪涝灾其次;所有作物与干旱灾受灾面积关联度最大,冬小麦、春小麦和玉米与冷冻灾受灾面积关联度最小,而棉花和甜菜与洪涝灾受灾面积关联度最小;干旱和风雹是影响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对长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了观测,并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分析了长春地区冬小麦期间的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冬前生长期至越冬期,返青至拔节期,抽穗灌浆至成熟期的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因此,应根据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在不同阶段适时进行人工调控土壤水分,以满足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吉林省冬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