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池塘培育鳡鱼亲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又称黄鲇、水老虎等,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鳡鱼人工养殖试验,目前4龄种鱼己达15~18千克,雌、雄鱼经人工催产可顺利挤出成熟卵子和精子,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俗称横鲇或横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生活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体的中上层。鳡鱼行动敏捷,游泳快速,是自幼鱼至成鱼专门捕食其他鱼类的江河洄游性凶猛鱼类。鳡鱼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生长快速,肉味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在我国湖北、云南等省,商品鳡鱼的售价在40元/千克以上,在江浙一带,将鳡鱼腌制,做成“鳡鱼干”,其品质和价格均高于“青鱼干”。  相似文献   

3.
鳡鱼,生活在水库中上层,是一种凶猛鱼类。新安江水库中的鳡鱼,由于获得水库中十分丰富的饵料,生长很迅速。二、三龄的鳡鱼体重可达10~20斤左右。已捕获的最大个体重116斤。自水库建成以来,对鳡鱼的捕捞能力较低,性成熟的鳡鱼每年游往安徽上游产卵场产卵繁殖,致使群体不断扩大,已成为发展水库渔业中的严重问题。我们从1973年开始,在鳡鱼产卵季节用聚乙烯单层鳡鱼刺网(少数尼龙刺网)进行了捕鳡鱼的试验,两年来,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共捕获产卵鳡鱼近55,000斤,最大个体重84斤,平均每尾重23斤。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鳡鱼人工养殖技术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鳡鱼(Elopichthys bamusa)(图见彩中插2)俗称黄钻,黄颊鱼,竿鱼,大口鳡等。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是江河、湖泊中的大型经济鱼类。在我国南北各大水系皆有分布。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白细嫩刺少等优点。目前3~4千克以上的大鳡鱼,在各地的冬季市场上,每千克售价高达40-60元,远高于普通鱼类。故经济价值高,开发养殖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水库鳡鱼的种群生态学及其自然增殖率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春 《淡水渔业》1976,(11):15-22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Rich.)已成为我国许多水库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凶猛性鱼类,某些水库中的鳡鱼已泛滥成灾,演替为优势种群之一,人们称它“霸王鱼”。如何大量歼灭鳡鱼,并控制其自然增殖,已成为水库渔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将当年鳡鱼养成商品规格、成活率90%以上的养殖结果,探讨了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鳡鱼的池塘养殖可用专养和与河蟹的混养二种模式,前期需投喂活鱼苗,后期用鱼块.在鳡鱼体长5 cm左右时进行食性转化较为适宜.养殖的关键技术为食性的转化和及时分养.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不同饲料、不同水质培育鳡鱼夏花鱼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培育前期的饲料应以豆浆为主,在鱼苗长至15~20 mm时,逐渐过渡到粉状饲料;鳡鱼在鱼苗阶段就能摄食活鱼苗,用活鱼苗作为培育饲料时,容易造成个体相差悬殊而相互残杀,影响成活率;水质不同主要会影响鳡鱼不同生长期的生长速度,对成活率的影响不甚明显;鳡鱼夏花塘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以内、池塘的面积不超过6亩时,鱼种规格整齐,成活率可达76.7%。  相似文献   

8.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2005年~2006年在3口面积分别为2000m2、4000m2、6667m2的池塘中进行鳡鱼的主养、混养试验。采用麦鲮、鲢鳙作饵,经过130d~190d的饲养,其当年养殖平均个体重650g,最大个体达到1580g,主养成活率85%,混养成活率高达92.5%~95.8%。试验证明:在饵料鱼生产稳定且来源广泛的地区,主养和混养鳡鱼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张君 《河北渔业》2016,(1):47-48
正鳡鱼俗称横鱼、水老虎,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是以捕食小型鱼虾为食的凶猛性野生鱼类。由于其生长快、病害少,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欢。随着鳡鱼养殖热潮的升温,鳡鱼的亲鱼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都有待突破。湖北省丹江口市水产局把《鳡鱼的人工驯养繁育技术》作为地方科技攻关项目,从2008年开始,笔者一直参与该项目的实施。下面主要谈谈笔者这几年对鳡鱼亲鱼驯养  相似文献   

10.
吴林 《科学养鱼》2012,(8):41+93
鳡鱼又称黄鲇、水老虎。我们于2011年在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进行了池塘主养鳡鱼试验,并成功地将200克/尾左右的鱼种当年养成平均规格1.523千克/尾、最大规格达2.46千克/尾的商品鱼,成活率91%。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雅罗鱼亚科鱼类(鳡鱼、草鱼及赤眼鳟)的ISSR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ISSR引物对同为雅罗鱼亚科鱼类的鳡鱼、草鱼及赤眼鳟进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ISSR)的遗传分析.试验发现:(1)3种鱼类的种间遗传相似度以鳡鱼与草鱼之间最高(0.7157),鳡鱼与赤眼鳟之间最低(0.3041);遗传分化系数(Gst)>0.9,且鳡鱼与草鱼的遗传分化系数最大(0.9806);UPGMA系统树显示3种鱼类分为2支,鳡鱼与草鱼首先聚在一起,最后与赤眼鳟聚类.(2)3个引物均具有种的特异性扩增带.其中引物ISSR8扩增的1550 bp和760 bp带,引物ISSR62扩增的700 bp带,引物ISSR76扩增的790 bp带为赤眼鳟的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2000 bp和1875 bp带,引物ISSR62扩增的1380 bp带,引物ISSR76扩增的1240 bp与520 bp带为鳡鱼与草鱼的共有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1190 bp带为鳡鱼与赤眼鳟的共有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1340 bp与1000 bp,引物ISSR76扩增的2000 bp带为草鱼与赤眼鳟的共有特异性谱带.结果表明,鳡鱼、草鱼及赤眼鳟的遗传差异显著,分类地位至少在种的水平上,这与3种鱼的形态分类在属的水平是一致的,同时揭示了鳡鱼与草鱼的亲缘关系较赤眼鳟与二者的亲缘关系近;找到了3个引物共17条ISSR种内特异性标记和种间共享标记,可用于分子辅助分类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2.
大鱼吃小鱼     
在资本主义国家,大鱼吃小鱼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这已经成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一句口头禅。自然界,确实也存在大鱼吃小鱼的事实。其一,凶猛鱼类专门捕食小型鱼类及各种幼鱼。常见鳡鱼、乌鳢、鳜鱼和鲌鱼,他们各自捕食方法不一样。鳡鱼进行追捕。乌鳢多是隐藏水草丛里,注视周围动静,看准附近有其他鱼类活动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冲上去将猎物捕获。鳜鱼守洞。鲌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1974,(10):4-7
鳡鱼,生活在水库中上层,是一种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14.
<正>肠道排空速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肠道排出体外的速率。生产中鳡已可以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因此,研究鳡摄食人工饲料后肠道排空速率对于评价鳡对人工饵料的消耗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以得出养殖鳡鱼的科学投喂频率。此外,鳡肠道排空速率的测定还能丰富鳡消化生理的理论知识,为鳡摄食人工饵料后消化运动的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以国产蒸汽鱼粉(蛋白含量60.2%)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试验饲料粗蛋白为42.05%,粗脂肪为8.12%,试验饲料的具体配比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渔业科技产业》2005,(3):40-41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成功解决了鳡鱼人工繁殖技术难题,这种日渐稀少的名贵食用鱼类从此可以从养殖塘里进入到百姓的餐桌。  相似文献   

16.
<正>鳡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广温型品种,适合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养殖。为了更好地摸索养殖经验,2014年我们进行了鳡鱼的池塘养殖成鱼试验,经过一年时间取得了亩产1200.3千克、亩利润9990元的好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4口池塘,面积共计60亩,池深在2.5米。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  相似文献   

17.
鳡鱼Elopichthysbambusa(Richardson ) ,隶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又名竿鱼、横鱼。在自然条件下生活在湖泊、江河等天然水体的中上层,是大型水体的重要经济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随着人工繁殖的成功和池塘养殖试验、推广,实现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可能,而病原体的寄生和感染也必将呈增加趋势,因此鱼病防治和防病药物选择将成为下一步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鲢鱼对几种水产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探索该品种鱼种阶段的最佳用药途径和使用剂量,为鳃鱼的规模养殖和鱼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鱼的捕捞方法(一) 流刺网鳡鱼是新安江水库数量较多、个体最大的凶猛鱼类,一般体重15~25公斤,大的60多公斤。鳡鱼的个体犬,挣扎力强,网具的设计和装配要适应这一特点,网目要大,网线要粗,水平缩结系数略小。鳡鱼流刺网网线用0025/3×12的聚乙烯线或210D/3×2的锦纶线或用0.25毫米的聚乙烯单丝72支单股线,编结两片网目大小不同的网片,采用不同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市民吃上绿色、无公害放心鱼,道外区于2000年开始试验、推广养殖绿色、无公害鱼类。绿色无公害鱼类是指用绿色颗粒饲料驯化吃食鱼类,严格控制水质,保证鱼类生活、生长的生态环境在无污染的范围内,养殖期间使用的药品,各项指标控制在无公害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中下游鳡鱼苗的发生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地区鳡资源状况, 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2006年在西江肇庆江段, 通过弶网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珠江中下游鳡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2006年珠江中下游鳡繁殖期跨度105 d, 鳡鱼苗集中出现在5—7月, 占鱼苗总量的0.29%。鳡鱼苗发育至眼黑期至卵黄吸尽期, 体全长(8.89?0.25) mm。鳡鱼苗密度和鱼苗总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表现为晚上密度一般高于白天。鳡鱼苗密度与水温、上游干支流的径流量、水位的相关分析和交互协方差函数分析表明: 鳡鱼苗密度与官良水文站的径流量和水位呈显着相关关系(P<0.05, n=126), 罗定江是影响珠江中下游鳡鱼苗发生的主要河流之一。推测罗定江下游、罗定江口至梧州江段可能为珠江中下游鳡鱼的主要产卵场分布区域, 该区域鳡鱼产卵规模占珠江中下游鳡鱼苗总量的4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