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世代产量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l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l%;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8.01%;F3平均皮棉产量为1117.65kg/hm^2,比对照增产35.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3.30%.F1竞争优势最大,其次为F2,f3,F2,f3的衰退率与竞争优势一致,其平均优势衰退率分别下降了12.59%和17.62%.在试验材料中,农杂62的产量最高,F1竞争优势大,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大;H16的产量最低,F1竞争优势最小,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小.在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中,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962,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10和O.54273;F1,F2,F3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0.84119,0.13814,表明杂种的结铃优势强.  相似文献   

2.
特早熟高衣分棉花育种材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衣分棉花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育种材料。[方法]采用自然变异、连续选择的系选法,在天然杂交育种圃中选育出稳定的高衣分棉花品种。[结果]株行2008—3的籽棉产量为1705.5kg/hm2,皮棉产量为87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8%和34.9%,衣分高达51.1%。株行2008-6的籽棉产量为2595.0kg/hm2,皮棉产量为130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3.1%和102.3%,衣分为50.3%。株行2008—8的籽棉产量为2356.5kg/hm2,皮棉产量为114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3%和76.7%。衣分为48.4%。株行2008—10的籽棉产量为2458.5kg/hm2,皮棉产量为121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4.O%和88.4%,衣分为49.4%。品系49-26的籽棉产量为1350.0kg/hm2,皮棉产量为67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5.9%和50.0%,衣分为50.0%。品系47-7的籽棉产量为1285.5kg/hm2,皮棉产量为637.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8%和41.7%,衣分为49.6%。[结论]该研究为高衣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延边大学农学院玉米组选育的7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的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年的产比中增产的品种有5个,平均比对照增产0.3%~15.0%。其中表现突出的新品种有延农5和延农15,其产量分别为9447.6kg/hm^2和8561.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0%和2.5%。这2个品种在2000~2002年3年的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增产19.4%和10.6%,增产幅度比较大,且在不同年份的表现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得出,朝研229、朝研217生育期为166d,霞冠生育期为156d。霞冠、朝研229、朝研217抗早疫病、病毒病、膏枯痛比中杂9号(ck)强。朝研229折合产量为225000.0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58833.3kg/hm^2,增产35.41%;朝研217折合产量为201166.7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35000kg/hm^2,增产21.06%;霞冠折合产量为188333.3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22166.6kg/hm^2,增产13.34%。朝研229、朝研217、霞冠3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临洮县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龙 《甘肃农业》2013,(19):23-24
在临洮县洮阳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比试验表明,中晚熟品种澳玉320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6591.5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28.7%,居第一位;中晚熟品种登海3622,折合平均产量13506kg/hm^2,较对照增产4.76%,居第二位:中晚熟品种沈单16号(cK)折合平均产量12892.5kg/hm^2,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6.
免耕播种对麦茬夏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播种可以减少生产中劳动力和机械的投入,提高产投比。以不同类型的3个夏谷品种衡谷10号(常规品种)、冀谷31(抗除草剂品种)和张杂谷11号(杂交品种)为试材,在麦茬地进行免耕播种,以传统的旋耕条播为对照,比较2种播种方式下谷子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留苗密度相同时,3个谷子品种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对谷子株高、穗长、穗重、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不同;谷子品种相同时,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不同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差异较大。免耕播种时,衡谷10号和冀谷31均在留苗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剐达到了5380.20kg/hm^2和5680。35kg/hm^2,较同密度的CK增产68.13%%和5.77%;张杂谷11号在留苗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了5010.30kg/hm^2.较同密度的CK(旋耕播种该密度时产量最低,3260.10kg/hm^2)增产53.69%。夏谷常规品种免耕播种的产量高于传统的旋耕播种,但应适当加大留苗密度,留苗密度为75万株/hm^2较适宜;而杂交种免耕播种时应适当降低留苗密度,留苗密度为22.57万株/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产量情况 1999-2000年在所内和省内各适应区进行多点异地鉴定.平均产量为8771.8kg/hm^2,比对照合玉14平均增产15.9%;2002-200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381.7kg/hm^2。平均比对照克单8号增产12.58%;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520.7kg/hm^2,比克单8号平均增产14.3%。  相似文献   

8.
在湟中县进行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会-2、GFK69.1抗病性和抗逆性强,农艺性较好,产量分别为33150kg/hm^2、31050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青引5号产量27525kg/hm^2增加5625kg/hm^2、3525kg/hm^2,增产20.4%和12.8%,可作为湟中县马铃薯产业的首选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9.
黑河32号大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秆较强,较喜肥水、不炸荚、适应性广,两年区域试验12点次平均产量2269.7kg/hm^2,比对照增产8.5%,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1714.105kg/hm^2,比对照增产12.23%,高产栽培超过2800kg/hm^2。该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我旗迅速扩大,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种期对多样性混合间栽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播种期对多样性混合间栽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新香优63比本地糯稻早播6d的处理,2个品种成熟期一致,抗逆性最强,单产水平最高,分别达10943kg/hm^2、755kg/hm^2,共计11698kg/hm^2,比新香优63和本地糯稻同期播种的处理分别增产1962kg/hm^2、151kg/hm^2,共计增产2113kg/hm^2,增幅22.04%。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变,宿生年限对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公制支数无显著影响。【结论】陆地棉经宿生栽培产量显著提高,纤维品质性状基本不变;宿生陆地棉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应用前景好;宿生栽培应选择高产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2.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密1号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18 291.0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4.4%,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1%;强盛19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16 351.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0.1%,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3%。而且高密1号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适宜密植,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产量居第5位的强盛29号,无论是产量还是综合性状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及大面积推广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陕棉6192衣分较高为45%,单株结铃性较强,单株皮棉较多,皮棉产量高于对照中棉12为3.4%~37.94%;陕棉6192烂铃率、僵瓣率均较低,具有耐阴雨,抗烂铃特性;根系较深且发达,大旱之年不减产;因此,不同年份、不同气候、不同地区均能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密度与施钾量对转基因抗虫棉DPH37B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和施钾量的增加,DPH37B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但当密度超过37 500株/hm2、施钾量超过450 kg/hm2时,皮棉产量反而下降。试验还发现,适当的密度和施钾量能增加单株果枝数和果节数;密度和施钾量对纤维长度、衣分的影响较小,无明显规律,但对单铃重有影响。密度和施钾肥有互作现象,在密度30 000~37 500株/hm2和施钾量450 kg/hm2的水平下,DPH37B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用RB72-454和F134(CK)2个甘蔗品种,于2003~2005年在坝地和缓坡地进行吨糖田土试验示范,经新植和宿根研究结果表明:在用种量8 000芽/667m2、深沟双行种植、合理施肥和优化管理技术规范下,RB72-454坝地蔗糖分含量15.47%,产量8 616 kg/667m2,产糖量1 1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8.0%,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9.1%;坡地蔗糖分含量15.56%,产量7 808 kg/667m2,产糖量1 0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7.5%,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8.3%。RB72-454在坝地和坡地含糖量均达到1 t/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会宁县旱地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会宁县旱地条件下,进行了10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05052-14-6-7、05044-12-8生育期均为115 d,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表现早熟;出苗率分别为86%、89%;折合产量分别为2702.25、2828.5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0.45%和5.54%。且综合性状好、抗旱性强、抗倒伏,小麦熟性好、色泽好,建议推荐进入区域试验。05152-6-1-8生育期为117 d,出苗率84%,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建议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田林县农民种田长期过量施用或偏施单一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作物产量低、品质下降等状况,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N2P2K,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高达6500.40kg/hm^2,比对照增产2535.15kg/hm^2,增产率为63.93%;以处理N2P2K1经济效益最好,扣除化肥成本后,净收益是13122.60元/hm^2,比对照增收4002.45元/hm^2。说明在晚稻生产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益、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在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和秦州区中梁乡进行的山旱地早熟结球甘蓝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绿寇早生在2个试点平均产量为50 804.0 kg/hm2,较对照8398增产15.50%,球型指数为0.95、紧实度为0.76、净菜率为74.9%,综合表现早熟、抗病、高产,适宜天水市山地旱作栽培。绿丰产量为52 092.6 kg/hm2,较对照8398增产18.18%,生育期71 d,球型指数0.93、紧实度0.74、净菜率68.7%。可作为山旱地栽培的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