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不论直播或移栽,凡越冬期只有4~5片绿叶的苗,都应列为迟发油菜。据田间苗情观察,有的绿叶嫩小,主要是迟播造成;有的叶大红黄,主要是老苗迟栽造成,有的株小叶红,新叶滞发,常是苗差、迟栽、干旱、渍涝、病虫害、缺肥、粗管等多方而因素造成。 迟发油菜主要表现为:苗热瘦弱,体内积累营养少,春后易抽早薹,而且薹细茎矮,总分枝和有效分枝数减少,导致角  相似文献   

2.
不论直播或移栽,凡越冬期只有4~5片绿叶的苗,都应列为迟发油菜。据田间苗情观察,有的绿叶嫩小,主要是迟播造成的;有的叶大红黄,主要是老苗迟栽造成的;有的株小叶红,新叶滞发,常是苗差、迟栽、干旱、渍涝、病虫害、缺肥、粗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迟发油菜主要表现为:苗势瘦弱,  相似文献   

3.
丰泉 《农技服务》1999,(1):18-19
<正> 不论直播或移栽,凡越冬期只有4~5片绿叶的苗,都应列为迟发油菜。据田间苗情观察,有的绿叶嫩小,主要是迟播造成;有的叶大红黄,主要是老苗迟栽造成;有的株小叶红,新叶滞发,常是苗差、迟栽、干旱、渍涝、病虫害、缺肥、粗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4.
丰泉 《农家科技》1998,(10):10-10
<正> 不论直播或移栽的油菜,凡是越冬期只有4~5片绿叶的,均应列为迟发油菜。据田间苗情观察:有的绿叶嫩小,主要是迟播造成;有的叶大红黄,主要是老苗迟栽造成;有的株小叶红、新叶滞发,常是苗差、迟栽、干旱、渍涝、病虫害、缺肥、粗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5.
油菜三类苗是指临冬期主茎总叶数小于 1 0片、绿叶数小于 8片的苗 ,是由于冬前茎叶生长缓慢、移栽迟和群体密度过大而形成的。通过适时早播、早栽 ,稀播壮苗、合理密植 ,推广稻田深沟窄垅板田移栽技术 ,精耕细作 ,重抓培管等措施 ,可减少或防止三类苗发生 ,提高稻茬油菜单产  相似文献   

6.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产量的一项技术改革。其指标为:11月底发蔸,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指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指数2.5以上;不抽薹,最大叶片长40—50厘米,宽15—17厘米。油菜秋发栽培增产.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冬前的光温资源.据测定.秋发型比冬发型油菜冬前光能利用率提高30%左右,绿叶数多2—3片.单株的有效分枝增加2个左右.千粒重增加5%左右。秋发油菜在栽培管理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生姜地迟播油菜品种和播种方式,建立种植模式,为罗平县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正常播种和推迟播种下品种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差异分析,通过推迟播种品种比较试验分析迟播油菜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间的相关性,开展迟播油菜移栽、点播、撒播比较试验研究适宜播种方式。[结果]生姜地迟播种植油菜,除每角粒数增加外,其余经济产量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生育期、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密切相关,产量与花期、植株高度、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呈正向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和每角粒数呈负向相关关系;杂交油菜品种较常规优质油菜品种具有较高的植株高度、有效分枝高度、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从而能获得更高的收获产量;采用撒播不定苗的方式播种生姜地迟播油菜,产量可达2346 kg/hm~2,纯收益5029.2元/hm~2。[结论]罗平生姜地于11月中旬迟播油菜,选用营养体健壮、生育期在150 d以内的云油杂15号等杂交油菜品种,控制用种量3kg/hm~2撒播,出苗后不间苗不定苗,收获密度约30万株/hm~2,产量2000~2500 kg/hm~2,最高纯收益可达5000元/hm~2,实现罗平坝子油菜连片规模化种植,对保持罗平油菜花旅游等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油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个油菜品种花器大小或多少与经济性状、主茎绿叶数、5cm和10cm长以上分枝数与有效分枝的变异和相关分析表明:花蕾的长与果长,每果粒数和花瓣宽,花瓣长与每果粒数,花瓣宽与每果粒数,着花密度与着果密度,主序蕾数与主序果数,主茎绿叶数、5cm和10cm长以上分枝数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期对这些性状的选择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直播油菜由于播种较迟,冬前有效生长期短,播种后气温相对较低,难以争取较多的临冬绿叶数,所以营养体较小,从而也就限制了春后的有效分枝数。直播油菜在越冬或早春遭受寒流侵袭,常常会发生冻害,由于其苗体小,冬前根系不发达,地上部生长幼嫩,冻害往往比移栽油菜严重。尤其是前茬水稻采用机械收割、秸秆全量或部分还田的田块,由于稻草覆盖较厚,油菜出土后一直生长于一个相对较为温暖的环境之中,虽具有幼苗生长快,能  相似文献   

10.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新品系20ZY0592(V1)、20ZY9389(V2)和品种华油杂62(V3)、华油杂9号(V4)为试验材料,设置30万株/hm2(D1)、60万株/hm2(D2)、90万株/hm2(D3)3个密度处理的裂区试验,于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角果期对试验材料消亡指数、单株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植会导致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内消亡指数、叶面积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油菜的消亡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组)、单株绿叶数和光合速率(组)之间的关系均符合组内正相关、组间负相关的规律;密植会导致根茎粗、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指标的下降以及有效分枝部位的上升;密植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产量的提升,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由此可知,合理密植能够提高油菜产量,但密植在增加了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也会导致消亡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并造成植株个体偏细及重心上升,进而增加倒伏的风险,在油菜高密栽培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8,(11)
正油菜大田移栽或直播间苗后,在冬季是发根长叶、壮大营养体的时期,田间管理得好,芽苗长得快,根茎粗、叶片多、养分积累得多,来年春发早,有效分枝多,结的角粒数也多,产量高。因此,及时加强油菜冬管,是夺取油菜丰产的重要基础。1.油菜越冬期的管理目标一是建立发达根系。油菜越冬时是"上闲下忙",地上部长势弱,营养物质主要供给根部而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稻茬油菜氮肥运筹和苔肥施用技术,研究了油菜氮肥运筹和苔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浙双3号"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探讨了该油菜品种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和苔肥施用时期。结果表明,基(苗)肥、腊肥、苔肥比例为5∶1∶4的氮肥运筹方式,能有效延迟花期1-2d,增加二次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提高产量;在苔肥施用上,虽然苔高25cm时施肥的处理比其他2个处理的一次分枝数少,但增加了二次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从而提高了最终产量。因此,从双因子综合效应看,如东地区"浙双3号"油菜品种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为5∶1∶4,苔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在苔高约25cm时。  相似文献   

13.
油菜育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油菜壮苗,是夺取油菜高产的关键。培育壮苗能提高油菜的抗寒能力和抗倒能力,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搭好高产苗架。油菜壮苗形态标准是:苗高20厘米~25厘米,绿叶数6片~7片,根颈粗,叶色深绿,叶肉厚,根系多,无病虫害。要达到油菜壮苗,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品种选择各地应根据本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油菜苔肥不同施用时期对高油油菜品种产量及其性状与籽粒含油量的影响,探讨了高油油菜品种苔肥的最佳施用时期。结果表明:早期施用苔肥、虽然二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但对单株有效角果数以及每角粒数、粒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产量与含油量形成。然而,后期施用苔肥,虽使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且每角粒数和粒重也有所增加,但抑制了主序、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形成,增加的二次分枝有效角的提高。结果还表明,苔肥施用时期对籽粒与含油量的效应总体上是一致的,果数以低效角果为主,从而影响了产量与品质通过苔肥的合理施用可兼顾综合提高油菜籽粒的产量与含油量。从综合效应看,嘉兴地区高油油菜品种的苔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应在2月24日至3月1日,即油菜苔高约5—10cm期。  相似文献   

15.
不同茶树品种(系)智能阳光温室大棚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优质茶苗的繁育进程和推广周期,为贵州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行了不同茶树品种(系)短穗智能温室大棚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都匀毛尖成苗率68.4%,株高51.8 cm,茎粗3.82 mm,分枝数0.8条;石阡苔茶成苗率为77.2%,株高41.3 cm,茎粗3.54 mm,分枝数1.16条;Gtx成苗率为77.8%,株高69.4 cm,茎粗4.75 mm,分枝数3.0;黔湄701成苗率为78.2%,株高80.0 cm,茎粗4.90 mm,分枝数1.63条;黔湄502成苗率为86.2%,株高61.1 cm,茎粗4.52 mm,分枝数3.89条.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系)间,茎粗、分枝、株高和成苗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金华地区油菜迟直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选用杂交油菜新品种越优1203,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0、135、180、225、270、315 kg/hm2)和6个播种量(3.00、4.50、6.00、7.50、9.00、10.5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播种量对越优1203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其在金华地区迟播适宜施氮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11月18日迟播越优1203,随着氮肥的增加,株高、茎粗、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一次分枝数、两次分枝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上升趋势,油菜大田实际产量显著增加,在315 kg/hm2施氮量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但与施氮量225、270 k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油菜密度逐渐增加,分枝部位高度逐渐升高,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分枝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均呈降低趋势,千粒重无显著变化,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播种量6.00 kg/hm2时最高。因此,在金华地区迟播越优1203,应适当增施氮肥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中双9号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低油菜中双9号的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180 kg,既有利于油菜春前绿叶数的增加、根颈的增粗、干物质的积累,也满足了油菜春后一次有效分枝、二次有效分枝对养分的需求,从而使油菜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在甘蓝型油菜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其生理效应及增产效果的研究表明:三叶期喷施10、25和50mg/L烯效唑能显著地抑制苗高,增加根颈粗、绿叶数和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根系活力以及乙烯释放量也显著增加.烯效唑还能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增加有效分枝数和每株角果数,10和25mg/L烯效唑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4%和8.5%.喷施烯效唑对油菜籽的品质无不良影响,对油菜生育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罗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小春经济作物,2012年播种面积增至4.35万h㎡。由于旱地油菜采取的是直播方式,播种量大,留苗多,加之近年来新选育品种的营养体较旺盛、植株较高,常常出现倒伏现象,如再遇到特殊气候如干旱、凌冻、霜冻、雪灾等,更是减产严重。而打苔对控制直播油菜株高、预防倒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油菜是无限花序,生长弹性和补偿空间较大,通过打苔可增加低位分枝、提高分枝结角数和千粒重,提高单株产量,同时,菜苔作蔬菜食用,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作火锅食用,味道更加鲜美。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稻茬油菜种植技术,特进行了氮肥运筹和苔肥施用对稻茬"宁杂1818"油菜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按照基(苗)肥∶腊肥∶薹肥=5∶1∶4施用能有效增加油菜一、二次分枝及单株有效角果数,且提高产量。于苔高10cm时施用苔肥,能增加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且产量最高。综合双因子分析,稻茬"宁杂1818"油菜在氮肥运筹为5∶1∶4、苔高10cm时施用苔肥时,每667m2产量最高,达281.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