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化学预处理对牧草酶解糖化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凤芹  孙启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12-11014
[目的]研究化学预处理对高丹草、沙打旺、御谷和紫花苜蓿酶解糖化发酵效果的影响,评价4种牧草的能源性。[方法]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预处理牧草,测定处理前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以及不同发酵时间后的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结果]预处理后,牧草的纤维素含量上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下降。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体系(pH=4.8)中,经1.0%(W/V)稀酸预处理后,4种牧草的乙醇提取浓度均最高。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均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发酵后24和48h达到高峰。[结论]预处理促进了紫花苜蓿、高丹草、御谷、沙打旺的酶解糖化发酵,4种牧草的能源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液化糖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化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糖化酶量>糖化时间>糖化pH值>糖化温度。根据各因素的水平K值大小,确定了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最佳液化工艺条件,即:料水比为1∶2.3,液化温度105℃,液化酶用量为10 U/g木薯粉,液化时间为2 h;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pH值4.5,60℃时加入糖化酶150 U/g木薯粉后,直接将醪液冷却至33℃进行发酵,即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在该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酒精终浓度可达16.9%(V/V)。[结论]该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100 L的放大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酶水解及丁醇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碱浸泡法和氨水浸泡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预处理方法以及温度、酶用量、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对玉米秸秆酶水解的影响,得出最佳酶解条件,并利用最佳条件下的水解液进行丁醇发酵。[结果]碱法预处理玉米秸秆能有效地提高酶的水解效率。玉米秸秆经过预处理后的最佳酶水解工艺条件为:pH值4.5~5.0,温度50℃,底物浓度3.33%,酶用量950U/g秸秆。利用秸秆水解液进行丁醇发酵后,溶剂(丁醇、丙酮、乙醇)的产率比值为10.O:1.5:1.0,与传统发酵(6:3:1)相比,提高了丁醇所占的比值。[结论]该研究为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验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木薯粉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糖化酶活力及糖化规律,并比较了同步糖化发酵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的发酵效果。[结果]在40~65℃范围内,糖化酶的活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高于65℃时,酶活力开始降低。60℃时糖化效果最好,0.5h糖化率为48.2%,8h醪液中葡萄糖含量达27.5%,已完全糖化。发酵前4h,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和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的发酵速度差别不大,4h后同步糖化工艺的产酒精速度明显优于先糖化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中残还原糖、残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发酵效率达90.3%。[结论]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的效果优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5.
采用加压热水对毛白杨进行预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预处理时间对木材及其酶解后微结构的影响,分析预处理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加压热水预处理后,毛白杨木材结构变得松散,结晶度增大,可以有效去除木质素和降解半纤维素,增加纤维素的可及度,提高酶解效率和还原糖的产量;加压热水预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预处理时间为50 min时,预处理后毛白杨酶解糖转化率可达47%。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探索其有关酶学性质。[方法]从腐败蚕蛹中采用稀释平板分离蛋白高效分解菌,经初筛和复筛后进行酶学性质试验,测定其酶活力,蚕蛹采用固体发酵后,测定其中小分子蛋白含量。[结果]获得1株较高效分解蚕蛹蛋白的细菌,其酶液作用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8.0和55℃,蚕蛹粉经该菌株发酵后中小分子蛋白含量高达15.09%,比未发酵的对照提高了95.72%。[结论]初步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  相似文献   

7.
用糖蜜水解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糖蜜水解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的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硫酸对糖蜜进行水解,再用糖蜜水解液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考察糖蜜水解pH值、水解温度及保温时间对糖蜜水解程度的影响。[结果]在糖蜜锤度30°Bx,pH值2.4,水解温度125℃,保温时间40 min时糖蜜中蔗糖转化率可达95.0%。[结论]利用糖蜜水解液(占总糖比例20%)对木薯粉调浆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发酵醪在发酵过程的流动性显著增加,发酵成熟醪酒精浓度为15.5%,达到浓醪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油料作物秸秆酶解效率,对大豆秸秆进行微波预处理,然后进行超声辅助酶解.经扫描电镜分析,大豆秸秆的致密结构经微波预处理后,得以明显破坏,可以更利于被纤维素酶水解.采用正交实验对微波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大豆秸秆最优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400 W,辐射时间40 min,辐射温度60℃.经微波预处理、超声辅助酶解条件优化后,水解7 h酶解率达到11.06%,与常规条件酶解48 h的酶解率(11.77%)基本相当,酶解效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豆生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大豆酶解液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为原料,以大豆酶水解后的酶解液为基本培养基,添加味精厂生产的糖化液、无机盐等生产细菌纤维素,通过试验研究接种量、大豆酶解液的添加量、糖化液的添加量、温度、pH值、培养基的厚度、发酵周期等对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大豆酶水解液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大豆酶解液7%~10%,糖化液15%~25%,接种量3%-4%,温度28~32℃,发酵起始pH值3.5~4.0,培养基深度0.8—1.6em,发酵周期6—7d。[结论]利用大豆酶解液和味精厂生产的糖化液生产细菌纤维素,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朱萍  严萍  周河治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71-15973
[目的]研究根霉Yc1以豆渣为原料经液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方法对根霉Yc1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霉Yc1发酵产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麸皮5.00%,豆渣粉3.00%,ZnCl2 0.03%,MgSO。0.15%,Na:HPO4 0.05%;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初始pH值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60ml,摇瓶转速180r/min。在优化条件下培养60h,纤溶酶的发酵效价可达176.2U/ml,比优化前提高92.3U/ml。[结论]以豆渣为主要原料所产的纤溶酶可能成为一种安全、低毒的溶栓剂,其生产成本低,可为大豆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唐楚颖  马春燕  陆豫  余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10-19312
[目的]对绿色木霉降解木薯秆产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先用绿色木霉初步降解经预处理的木薯秆,再用纤维素酶水解木薯秆,接着采用响应曲面(RSM)结合单因素试验法优化绿色木霉糖化木薯秆的摇瓶发酵条件。[结果]绿色木霉糖化木薯秆最佳工艺为:接种量11 ml孢子悬浮液,装液量100 ml,初始pH 4.6,发酵时间84 h,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摇瓶瓶口包裹12层纱布。在此条件下,得到最佳产糖量3.06 mg/g木薯秆,比优化前提高了76%。[结论]虽然目前绿色木霉发酵产糖量与纤维素酶水解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微生物发酵糖化法成本更低廉,操作更简便,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α-淀粉酶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后对厌氧消化产气和产甲烷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用不同α-淀粉酶添加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底物浓度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考察经过预处理后的生活垃圾再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对产气和产甲烷情况的影响。[结果]通过α-淀粉酶预处理后比不经过任何处理的效果更显著,且得到利用α-淀粉酶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来强化厌氧消化的适宜条件为:酶用量100U/gVS、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1h、底物浓度为8%。[结论]试验为进一步优化厌氧消化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木薯渣制备乙醇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锋  张全  姚秀清  关浩  佟明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88-10589,10608
[目的]对木薯渣水解糖发酵制乙醇的再利用过程进行考察。[方法]以木薯渣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研究木薯渣中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糖分开发酵或共同发酵制乙醇的过程。[结果]原料中纤维素含量为34.70%,半纤维素含量为9.70%,淀粉含量为15.35%;采用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较同步糖化分开发酵工艺,乙醇相对于原料的产率高,可达到28.04%。[结论]该研究可为木薯渣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挤压膨化木薯粉生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挤压膨化技术应用于木薯燃料酒精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木薯挤压膨化后用于酒精发酵,通过L18(36)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结果表明,当料水比为1∶2、糖化酶用量100U/g、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45min、酵母接种量0.1%和发酵温度30℃时,酒精体积分数达16.61%,与传统酒精发酵工艺相比,酒精体积分数提高了22.76%。[结论]挤压膨化技术和高浓度酒精发酵技术相结合可以推进木薯燃料酒精行业的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秸秆预处理对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效提高秸秆利用率。[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洗涤剂预处理对秸秆酸水解液发酵产乳酸的影响。[结果]未经处理的秸秆,米根霉利用其酸水解液发酵,在发酵36h时,乳酸含量最高为1.98g/L,糖酸转化率为5.36%,而采用中性及碱性洗涤剂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均能够提高米根霉转化秸秆水解液为乳酸的转化率,其中2%皂粉预处理效果最好,其秸秆酸水解液发酵36h,产乳酸量为8.68g/L,发酵60h,乳酸含量达到最高10.64 g/L,糖酸转化率为43.02%。[结论]皂粉处理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秸秆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找到一种木薯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通过优化现有工艺,提高木薯乙醇的出酒率;同时对酒精废醪液进行沼气发酵,达到资源化利用的效果。[结果]通过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及对各工段进行优化,最终出酒率比现有工艺提高约2个百分点。酒精废醪液发酵产生的沼气能替代酒精生产中的一部分煤,产生的沼液、沼渣可做有机肥,节约成本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结论]木薯通过发酵产乙醇,产生的废醪液再进行沼气发酵是一种较好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玉米芯酸解液的制备方法,寻找培养基组分的较佳组合。[方法]以产物丁醇浓度为指标,比较4种不同玉米芯酸解液制备方法。[结果]稀硫酸处理玉米芯后,用Ca(OH)2调节pH,经XAD-4树脂、活性炭处理,可得到13.71 g/L丁醇;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酸解液中主要还原糖是葡萄糖和木糖,经发酵分析可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相同利用;经单因素分析,培养基组分较佳组合为:100%玉米芯水解液中,需加入2 g/L的FeSO4,30 g/L的黄豆饼粉,得到丁醇的最高浓度为19.2 g/L。[结论]玉米芯酸解液可用于丁醇发酵,但需去除有毒物。  相似文献   

18.
高振  江凌  朱丽英  林明  李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02-16306
[目的]研究纤维床固定化酪丁酸梭菌发酵木薯渣水解液生产丁酸的可行性。[方法]以酪丁酸梭菌为生产菌株,初步优化了木薯渣的水解条件,并开展了纤维床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发酵木薯渣水解液生产丁酸的研究。[结果]加压条件下,稀酸水解木薯渣的总还原糖得率达到0.56 g/g。酪丁酸梭菌能有效利用葡萄糖、木糖进行单糖或混合糖发酵生产丁酸;固定化补料流加发酵有利于提高丁酸的产量和得率,降低副产物乙酸的产量和得率;以木薯渣水解液用于固定化批次发酵生产丁酸时,丁酸的产量和得率均较高,分别为(23.20±1.32)g/L和(0.44±0.01)g/g。[结论]木薯渣水解液对丁酸生产菌的生长和代谢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酵各参数指标均能达到利用葡萄糖时的同等水平,可作为未来微生物发酵工业化生产丁酸的廉价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