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林农是补偿实施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持久性。安徽省集体林区承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2003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集体林区林农对森林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4个:林农对补偿额度的评价、林农家庭年林业收入、补偿是否改善林农生活水平以及没有补偿时林农生活水平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高林农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检验CVM评价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理论效度,为CVM评估中国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适用性提供有效证据与调研方案。【方法】在有效性改进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回归模型对CVM评价森林景区的理论效度进行详细探讨。【结果】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每年人均游憩价值为37.930元,总游憩价值为18 016.750万元,由于森林景区游憩价值构成相对单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明显低于大型风景名胜区。2)CVM评价森林景区的理论效度良好,检验结果与经济学理论基本一致,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合理解释。无论剔除样本选择偏差时的支付意愿还是全样本的支付金额均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由于存在奉承偏差,游客的支付金额比支付意愿更容易受到游客和评价对象特征的约束。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较高的生活水平使得城市居民有较多的可供选择的高质量游憩替代品,导致对森林公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较低。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的边际支付意愿表现最为强烈,同时边际支付金额也处于最高值,可能是最为真实支付意愿。退休人员由于受到收入限制,其边际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相对其他人员均为负数;游客距离森林公园越远,对森林公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越低。【结论】从理论效度来说,在有效性改进的基础上,可以将CVM引入到森林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中,但CVM其他效度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3.
基于CITYgreen的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量化城市森林所产生的效益是使城市植被发挥最大效益的一个重要前提.综合了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过程,介绍了美国林业署开发的C ITY green模型的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模块,并综述了该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模型在我国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效益现实补偿费的计量--以川西九龙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质上是消除生态效益"外部性",将"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手段.合理的补偿标准可以使资源配置最优,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现实补偿费的计量理论方法,指出合理补偿是以现阶段人们的支付意愿为标准.并以川西九龙县森林(公益林)为例,计算出2002年现实补偿费为31.589亿元,平均补偿1.745万元·hm2,不足理论补偿标准的1/3.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福州河南新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价值法计算支付意愿值,并利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9.12%的受访者有支付意愿,人均支付金额为71.25元(1次性支付).(2)对城市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的了解程度、居住时长、平均每天在公共...  相似文献   

6.
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及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及评价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状况, 并对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浅议清原县森林生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效益是森林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森林的生态效益,对于森林资源的珍惜保护、开发利用、生态补偿的实施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辽宁省清原县为研究对象,计算森林生态效益及分析评价,希望能对其他地区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起到一些借鉴。综合评价森林多种生态效益为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法律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牡丹江市居民对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情况,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方法,探讨公众对生态服务收费的态度、支付意愿情况及影响公众支付意愿的因素,并得出影响居民参与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因素为居民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最后提出的相应建议对于解决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区居民的接受意愿及程度是国家公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的399份有效问卷为基础,采用logit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支付与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同类型国家公园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明确和政策的施行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作为受益者和受偿者,对国家公园治理的支付意愿至少为每人每年95元,受偿意愿至少为每人每年2018元。同时对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公园了解程度以及政策宣传力度等正向影响支付意愿,反向影响受偿意愿;年龄则是反向影响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因此要加强当地居民生态环境教育和政策宣传力度,改革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逐步完善国家公园相关法规及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由于森林类型的多样性、生态效益的广泛性、管理体制的分割性以及政府财政资金的制约,使目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具有局部性、临时性、过渡性的特点.对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及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适合云南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出了改进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与力度,实施差异性的区域发展政策,实行森林生态效益分类补偿,建立市场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税费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5年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益,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性,更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青海省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贵州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调数据,利用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对贵州天保工程区620.7万hm2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0~2006年间贵州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环境、固碳释氧、森林旅游等五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4230.39亿元,年平均创造价值2,032.91亿元;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占比重看,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环境、森林旅游所产生的价值分别占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的51.31%、20.97%、17.29%、10.32%和0.02%。  相似文献   

13.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效益补偿现状的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经验 ,促进保护生态环境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原则、途径以及补偿标准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建立 ,不仅为森林资源管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更重要的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承认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濮阳市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6年濮阳市城市林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借鉴有关评价森林生态效益的方法,选取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的6个方面,即吸收CO2、释放O2、净化环境、旅游休闲、野生动物保护和节能减排,初步估算出濮阳市城市森林生态功能效益年总价值约为29.51亿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内外的评价指标,对会泽县森林的公益(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达11.0亿元,占综合效益的92.1%,直接经济效益0.94亿元,占综合效益的7.9%,而木材收益只相当于综合效益的3.9%;森林的公益效益相当于同年直接经济效益的11.65倍,是该县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3.6%,农业生产总值的2.47倍;森林的综合效益是近20年县财政造林投入的106倍.充分说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的28.29万hm2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74.85亿元/a;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占比重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森林防护、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  相似文献   

17.
运用价值循环理论分析河南省不同类别森林生产的价值循环特点,探求当前情况下不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得出了对生态类森林必须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才能保障其不断扩大再生产,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才能使不同类型的森林生产实现价值的完全循环.测算出河南省当前生态类森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360元/a.hm2.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forests around the Kushiro marsh using data from choice experiments (CE). CE is one of the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techniques and asks individuals to pick from a set of resource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The total sample surveyed was 845. Conditional logit and conditional probit models analyzed the CE data for five management plans of the wetl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average willingness to pay is 137 dollars / year / household and the aggregate willingness to pay is 301 million dollars / year, when all the land around the wetland (151,361 ha) is protected for the ecosystem. (2) Cost benefi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ptimal protection area is Q4 (91,361 ha). This means that it is important in terms of social welfare to protect not only the wetland itself, but also the forest around the wetland.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10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各学者从内容和制度层面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界定,总结了基于价值制定补偿标准的理论研究,包括补偿营林成本、补偿营林成本和利润以及补偿林木经济损失3种观点,并汇总了各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总结了基于效益补偿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补偿标准的计量、分类补偿、分阶段补偿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眉 《绿色大世界》2012,(3):226-229
以昆明市公益林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昆明市506户家庭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昆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年经济价值为1.92×108元。最后将评估结果运用于昆明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应介于生产者成本支出额和消费者对公益林生态效益意愿支付额之间。基于消费者的生态需求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补偿标准的上限是政府预算约束条件:W×P≤V+F,政府应在此范围内根据具体财力情况制定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