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几种酚酸类物质对山桃种子萌发后根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酚酸类化感物质对桃的化感效应强度,为桃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桃种子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几种常见酚酸类化感物质香草醛、苯甲酸、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对山桃种子萌发后主根长度、侧根发生数量等的影响。计算不同浓度化感效应的敏感指数SI,并以其绝对值为抑制效应,经转换为概率值后估计回归方程,测算抑制效应为0.5时对应的所需浓度SI0.5,即为该种物质对山桃的化感效应强度。【结果】香草醛、苯甲酸、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处理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0、10、0.1、10、10、0.1 mg·L-1时,即可对山桃种子萌发主根的长度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P0.01),对照清水处理的种子主根上侧根数量平均超过20条,不同化感物质在不同浓度处理下,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侧根数量减少。香草醛、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阿魏酸等物质对侧根数量的抑制效应较大,在低质量浓度1 mg·L-1时SI值就可以达到-0.2,而同样浓度下对应的主根SI值为-0.08~-0.15。主根长和侧根数量2种参试指标所得到的SI0.5浓度基本相同,说明2者均可作为酚酸类物质对山桃的化感效应强度评价指标。【结论】采用山桃种子萌发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作为测评指标,经综合比较,参试的几种酚酸类化感物质的SI0.5(即化感作用强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阿魏酸、苯甲醛、苯甲酸、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对羟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2.
不同石榴品种果实成熟期酚类物质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实酚类物质组分与含量的差异,【方法】以‘水晶甜’、‘红宝石’和‘绿宝石’3个不同果色表现型(白皮、红皮、绿皮)石榴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果皮、种子和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分与含量。【结果】各石榴品种果皮和种子中共检测到13种酚类物质,果汁中检测到12种,未检测到表儿茶素。不同品种同一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在果皮、种子和果汁中‘绿宝石’石榴多酚含量最高,‘水晶甜’果皮和果汁中多酚含量最低,‘红宝石’种子中多酚含量最低。各石榴品种不同部位多酚的总量均是果皮(5.957 mg·g-1)最高,主要成分为对羟基苯甲酸、表儿茶素和儿茶素;果汁(1.037 mg·g-1)次之,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和对羟基苯甲酸;种子(0.295 mg·g-1)含量最低,主要成分为根皮苷和儿茶素。【结论】石榴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藿香植株水提液的化感自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  李明  李龙明 《北方园艺》2021,(16):108-115
以广藿香组培驯化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广藿香根、茎、叶水提液对广藿香幼苗根系活力、总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广藿香根、茎、叶水提液中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阿魏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含量,及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对广藿香幼苗的化感作用,以期为广藿香连作障碍的机制及成因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广藿香根、茎、叶水提液对广藿香幼苗具有化感自毒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叶水提液的化感自毒作用最显著,其酚酸的种类和含量高于根和茎的.叶片水提液中酚酸含量为苯甲酸>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丁香酸>香草酸>绿原酸>肉桂酸.5种酚酸物质对广藿香的株高、根长、根数、鲜质量、叶面积、根系活力、总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影响,对叶片的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有升高的影响,作用均具有浓度效应.5种酚酸对广藿香幼苗的化感作用为肉桂酸>苯甲酸>阿魏酸>丁香酸>香草酸,广藿香的连作障碍与其器官的水溶性酚酸类自毒物质可能有密切关系,肉桂酸、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其主要的化感自毒物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10种酚酸物质的含量,并选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的酚酸物质验证其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cubense,Foc)4号生理小种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接种Foc4诱导后,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仅在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的含量在抗病品种中高于感病品种近2倍。在PDA培养基中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对Foc4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随着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表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物质与香蕉品种抗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4种提取方法提取番木瓜中的草酸,并优化了提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番木瓜中草酸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匀浆辅助提取,提取溶剂为0.2%磷酸水溶液,料液比为1∶7(g/mL),提取时间为2 min。番木瓜提取液经SA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HPLC检测,草酸在0.5~5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88.6%~90.5%,相对标准偏差为3.1%~5.8%;利用该方法对12个番木瓜样品中的草酸含量进行检测,得出草酸含量为17.2~69.0 mg/kg。因此,本文建立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番木瓜中草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酚酸类物质对嫁接伽师瓜植株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嫁接在云南黑籽南瓜砧木上的伽师甜瓜为试材,探讨香草酸、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为代表的酚酸类物质对嫁接伽师瓜植株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酚酸物质对嫁接伽师瓜植株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自根伽师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处理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香草酸比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3种酚酸物质对嫁接伽师瓜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保持较高水平,而对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显著低于处理。高浓度酚酸类物质使自根对照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若干锦橙品种果皮的酚类物质成分及含量,比较分析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评价各锦橙品种果皮中酚类物质抑菌效果。【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各锦橙品种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检测类黄酮和酚酸成分,并与标准品色谱图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通过DPPH、FRAP、ABTS 3种方法比较分析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对霉菌的抑制率。【结果】锦橙品种果皮中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蓬安100号’锦橙(PA),总酚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涪陵锦橙’(FL)。各锦橙品种锦橙皮中检测到的酚类物质成分共有14种,其中10种类黄酮中主要成分是橙皮苷、芸香柚皮苷、川陈皮素和香叶木素,橙皮苷和芸香柚皮苷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蓬安100号’锦橙(PA),川陈皮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北碚447’锦橙(BB),香叶木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铜水72-1’锦橙(TS)。4种酚酸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且没食子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涪陵锦橙’(FL)。用DPPH、FRAP、ABTS 3种方法测得各锦橙果皮酚类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活性,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品种是‘蓬安100号’(PA)。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提取物对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绿霉对不同浓度的提取物敏感性强于青霉。【结论】各锦橙品种中‘蓬安100号’(PA)锦橙果皮的抗氧化活性和抑霉菌效果最强,可为抗氧化和抑菌剂的研发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HAB-2菌株的分类地位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方法】根据β-甘露聚糖酶基因(gumG或ydhT)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克隆分子鉴定以及显微观察相结合手段,明确芽孢杆菌HAB-2分类地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硫酸铵饱和沉淀法、酸沉淀法对HAB-2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物质提取,检测抑菌活性,并对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测定,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平板对峙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成分对杧果炭疽病病原菌丝的影响;将HAB-2正丁醇提取物涂抹在接种杧果炭疽菌的杧果上,观察粗提物对杧果炭疽病的表面防效。【结果】HAB-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中正丁醇提取物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2.01±0.3)mm。正丁醇提取物在紫外线照射120 min后,抑菌活性为对照的93.64%;最适pH为5~6;经100℃处理后,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仍然为对照组的81.12%。正丁醇提取物可使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保护杧果果实;HAB-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结论】HAB-2菌株正丁醇提取物抑菌活性高,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农药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甜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测定及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甜瓜土壤中酚酸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变化,利用生防木霉菌降解特性,降解土壤中酚酸类物质,为缓解甜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连作甜瓜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兰素、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连作3年后7种酚酸的总量达245.39mg·kg~(-1)干土,显著高于未连作土壤;采用孢子菌悬液、PD菌悬液和麦麸发酵物3种不同的接种方式,测定木霉菌T23对甜瓜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降解作用,表明木霉菌T23能够有效降解土壤中积累的酚酸物质,其中麦麸发酵物降解率可达到25%以上,降解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和红细胞参数,研究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粉末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2、0.6 g·kg-1)、石油醚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2、6 g·kg-1)、乙酸乙酯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7、8.5 g·kg-1)、正丁醇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45、22.5 g·kg-1)和水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620、310 g·kg-1)对小鼠的止血活性。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粗毛纤孔菌粉末,乙酸乙酯、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出血时间极显著减少;粉末高、低剂量组,石油醚、乙酸乙酯、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凝血时间显著减少;粉末高、低剂量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极显著减少;粉末高、低剂量组,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减少;粉末、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浆凝血酶时间显著减少;粉末、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粗毛纤孔菌甲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极性萃取物。选用福林酚比色法、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试验测定不同极性萃取物总酚含量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和抗氧化能力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极性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多酚提取率最高,为(10.21±0.03)%;其次是正丁醇萃取物(4.85±0.18)%,甲醇萃取物(1.85±0.04)%,石油醚萃取物(1.07±0.02)%。1000μg·mL-1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98.17±0.60)%,其次是正丁醇萃取物(88.60±0.68)%,甲醇萃取物(50.62±1.32)%,石油醚萃取物(6.12±0.60)%。250μg·mL-1、500μg·mL-1、1000μg·mL-1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P<0.05)。  相似文献   

12.
依次用95%乙醇和蒸馏水提取山茶靛牛肝菌(Boletus pseudoregius)子实体,再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95%乙醇提取物,考察山茶靛牛肝菌子实体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和水提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抑制作用较弱,对人肠癌细胞SW620和人肝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95.7和195.4 μg/mL;正丁醇萃取物对K562、SW620和HepG-2的增殖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4.2、89.0和59.6 μg/mL;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物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人正常前列腺基质永生化细胞WPMY-1的增殖无抑制作用;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K562、SW620和HepG-2肿瘤细胞和WPMY-1正常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氯仿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水提物对以上3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对正常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苹果树皮中没食子酸、儿茶酚、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表儿茶素、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根皮苷、槲皮素、根皮素12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选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150 mm×4.6 mm i.d,5μm),以甲醇和1%乙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VWD检测器,在各种酚类物质的最优吸收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得到12种酚类化合物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3RSN)分别为0.02、0.02、0.03、0.01、0.02、0.03、0.01、0.01、0.03、0.03、0.05和0.01 mg.L-1。色谱测定方法和包含样品处理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56.54%~98.83%和90.95%~100.90%。【结论】整个提取和分析测定流程简便、快速、准确,适合苹果树皮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确定‘七月鲜’苹果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该品种不同着色度果实为试材,通过室内测定研究了果实主要组成成分在果实发育过程的变化动态。【结果】结果表明,绿熟、商熟、完熟3种成熟度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差异不明显,随果实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单宁含量、果皮花青苷含量显著升高,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果实呼吸速率在绿熟期和完熟期较低,商熟期达到最高。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醇类、醛类、酮类、萜烯类和苯类;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醇、苯乙烯、3-甲基-4-羰基戊酸、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结论】‘七月鲜’属"酯香型"品种,商熟期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深入了解费约果叶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抗氧化特性,指导提取活性成分的最佳时期,【方法】以费约果叶片为材料,采用甲醇超声波辅助法对其嫩叶和成熟叶片类黄酮和多酚进行提取,并采用铁还原抗氧化力、过氧化氢清除能力以及自由基(O2-和DDPH.)清除能力等方法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结果显示,费约果成熟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嫩叶,唯一的含量最高,为62.92μg.g-1。成熟叶中的多酚含量、铁还原抗氧化力、过氧化氢清除能力以及自由基(O2-和DDPH.)清除能力均低于嫩叶。【结论】研究结果说明,费约果成熟叶片可作为提取类黄酮的有效资源,而提取多酚可从费约果嫩叶着手。  相似文献   

16.
肥料种类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糖酸含量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优化肥料类型组合和用量、确定果实品质最佳的采收期,【方法】以5年生‘黄金梨’为材料,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肥料类型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果实糖、有机酸组分含量和风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总酸及苹果酸、酒石酸含量,而施用鸡粪+草炭或堆肥+生物菌肥与单施农家堆肥相比效果不明显。采样期间(9月14日—10月10日),不同肥料类型处理‘黄金梨’果实总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及风味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总酸和苹果酸、酒石酸含量则先降低后增加,9月28日采样时总糖及各糖分含量最高,总酸及有机酸组分含量最低,糖酸比和风味指数最大,且以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两个处理效果最好。【结论】综合分析,‘黄金梨’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风味;9月28日左右是北京地区黄金梨果实采收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3个系列的同源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西瓜为材料,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随着果实的发育(授粉后10~30 d)番茄红素的含量不断升高;二倍体西瓜果实前期发育较快,番茄红素从授粉后15 d开始有明显积累,授粉后20~30 d积累速度很快,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果实发育较晚,番茄红素在授粉后20 d开始明显积累,授粉后25~30 d迅速积累,含量超过二倍体。【结论】二倍体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开始积累时间较多倍体早,而多倍体后期生长势很强,番茄红素迅速积累,最终含量可超过二倍体。  相似文献   

18.
山葡萄花序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山葡萄花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以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花序为试材,通过对蛋白质提取方法、裂解液成分、胶条pH梯度的改进,建立了适于山葡萄花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结果】采用酚提取法提取花序蛋白质,用含有硫脲和DTT的裂解液Ⅱ裂解,选用17 cm pH 4~7的IPG胶条在适宜的双向电泳条件下分离,可以获得分辨率高、背景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可以检测出1 088个清晰的蛋白点。【结论】酚提取法适于山葡萄花序蛋白质的提取,硫脲和DTT可增强花序蛋白质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明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土层中氮、磷、钾的分布特征,【方法】2009年对重庆忠县30个紫色土柑橘园和江西省赣南地区3个县(市)24个红壤柑橘园不同土层的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不同土壤剖面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从上往下逐渐降低。在紫色土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5.76%;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79.41%;有效钾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4.18%。在红壤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10~3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46.12%;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0 cm土层内,占累积总量的76.78%;有效钾主要累积在3~2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0.56%。【结论】氮肥撒施后在土壤中移动能力较强,而磷肥在土壤中难于移动,钾肥介于氮肥和磷肥之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柑橘抑霉唑硫酸盐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果法对抑霉唑硫酸盐在柑橘中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品中的抑霉唑硫酸盐用甲醇提取,液液分配去除杂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当添加水平为0.10~5.0 mg.kg-1时,添加回收率为73%~91%,相对标准偏差为1.5%~5.8%,最低检测浓度为0.10 mg.kg-1。抑霉唑硫酸盐在柑橘全果和橘皮中的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63 d和60 d。【结论】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精确度、准确度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抑霉唑硫酸盐在柑橘上降解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