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燕麦在高寒牧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燕麦品种天鹅的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部分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高寒牧区澳大利亚燕麦天鹅产量的优良农艺措施为施肥量79~109 kg/hm2,播种量87~110 kg/hm2、播种行距22~27 cm;种子产量的最优农艺措施配置为施肥量95~118 kg/hm2、播种量81~117 kg/hm2、播种行距22~28 cm。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省铁卜加高寒地区,在不施肥、不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行距(20,30,40cm)和播种量(67.5,101.1和135kg/hm2)对野生扁穗冰草生长、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扁穗冰草田建植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因素处理对鲜重、株高、茎叶比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行距20cm,播种量67.5kg/hm2处理下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大,分别为6 065.35和1 610.33kg/hm2。  相似文献   

3.
在岷县闾井开展以行距、播量和施肥量3处理、3水平、2重复的正交试验,研究岷山猫尾草种子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施肥、播量对猫尾草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岷山猫尾草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组合为:播种量7.5 kg/hm2,氮肥150 kg/hm2,行距40 cm。  相似文献   

4.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在高寒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的播种量、施肥量和种子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播种量、施肥量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对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种子产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最佳施肥量分别为48 ̄63kg/hm2和131 ̄218.7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在高寒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的播种量、施肥量和种子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播种量、施肥量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对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种子产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最佳施肥量分别为48~63 kg/hm2和131~218.7 kg/hm2.  相似文献   

6.
甘肃引黄灌区根据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通常在每年固定时期给水灌溉。本试验研究了甘肃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次数(2,3,4次)和磷酸二铵施用量(0,180,360,540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寻找该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合理灌溉次数和最佳施肥量。通过两年的研究发现,灌溉次数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溉次数增加反而降低种子产量,2次灌溉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较为适宜,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86和891kg/hm2;种子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用360kg/hm2肥量条件产量最高,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31和786kg/hm2;灌溉次数和施肥量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在2次和3次灌溉条件下,施肥量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在4次灌溉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3年,2次灌溉、36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757kg/hm2;在2014年,2次灌溉、54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19kg/hm2;苜蓿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结荚花序数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和0.835;2次灌溉、360kg/hm2磷酸二铵施肥条件为该地区较为经济、高效的灌溉和施肥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裸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早播(B1)时,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晚播;播种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P0.05),在播种量为360万株·hm-2(C4)水平下燕麦产量最高;施肥量对有效穗数、株高、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子对裸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施肥量播期品种播种量。根据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及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看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产量高;播种量在180万株·hm-2(C2)、270万株·hm-2(C3)或者360万株·hm-2(C4)水平时、施肥水平在600 kg·hm-2(D3)或者825 kg·hm-2(D4)时均有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成都平原地区种植裸燕麦时,以播期为11月1日,播种量为18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长江1号高羊茅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的种子生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以行距为45 cm、播种量11.2 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种子生产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施肥水平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燕麦种子高产的施肥量,为提高燕麦种子生产能力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施氮梯度范围,施氮对燕麦产量和品质影响作用明显,施氮水平与种子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896 8,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增加;而施氮水平与有效分蘖数、小穗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1),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施氮60 kg/hm2时燕麦种子产量为4358.5 kg/hm2,达到最高,施肥量继续增加,种子产量增幅下降,投入产出比降低.因此,从高产和高效角度综合考虑,生产中以收获燕麦种子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60 kg/hm2,而以生产饲草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长江1号高羊茅种子生产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长江1号高羊茅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的种子生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 平和管理条件下,以行距为45cm、播种量11.2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对川东鸭茅种子生产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东鸭茅种子生产最佳的行距为45 cm、播种量为11.2 kg/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对川东鸭茅种子生产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东鸭茅种子生产最佳的行距为45 cm、播种量为11.2 kg/hm2.  相似文献   

13.
播种量对秋播苜蓿越年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播种量从10.0~45.0 kg/hm2设8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对越年草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苜蓿越年草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10.0~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播种量超过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不再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陕西关中农区苜蓿播种量控制在15.0~35.0 kg/hm2,有利于提高其越年草产量.  相似文献   

14.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泉、通辽、绥化3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第2年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 cm,70 cm和90 cm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3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辽地区产量最高为1368.4 kg.hm-2,酒泉次之是1005.2 kg·hm-2,绥化最低为284.8 kg·hm-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m2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大麦对白三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控制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法白三叶(Trifoliun vepens L. cv.Haifa)是云南省草地建设与生态保护中的重要牧草品种.在进行种子生产时,苗期杂草危害十分严重.本文对保护作物大麦对白三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杂草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大麦能提高白三叶密度,有效地控制杂草.与不混播大麦对照相比,白三叶播种量6 kg/hm2、行距30 cm、混播大麦80 kg/hm2处理,白三叶密度提高27.1%,苗期和分枝期杂草干物质产量分别降低16.9%和52.2%,实际种子产量提高5.9%;白三叶播种量9 kg/hm2,行距40 cm、混播大麦80 kg/hm2处理,白三叶密度提高46.8%,苗期和分枝期杂草干物质产量分别降低16.9%和50.6%,实际种子产量降低4.8%.  相似文献   

16.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 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7.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威宁芜菁甘蓝标准化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4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对威宁芜菁甘蓝块根、茎叶产量、种子经济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尿素)和有机肥对芜菁甘蓝叶片产量影响较大,硫酸钾和过磷酸钙对芜菁甘蓝块根产量和总产量影响较大;块根最佳施肥量为:尿素749.6 kg/hm2、硫酸钾749.6 kg/hm2、过磷酸钙1 000 kg/hm2、有机肥22 489.2 kg/hm2,芜菁甘蓝的产量最高为:块根达70 536.0 kg/hm2,叶片19 009.5 kg/hm2,总产量89 545.5 kg/hm2;过磷酸钙对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芜菁甘蓝种子最佳施肥量为尿素749.6 kg/hm2、硫酸钾749.6 kg/hm2、过磷酸钙2 000 kg/hm2、有机肥22 489.2 kg/hm2,种子产量最高达1 797.5 kg/hm2;影响种子产量的经济性状是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种子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两种豆科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农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材料,进行牧草播种行距、播种量、施肥量三因素、三水平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是影响两种供试牧草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蒙农红豆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施肥量、播种行距;影响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行距、施肥量。蒙农红豆草牧草干草产量的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锄,播种量2.5kg/667m^2,施肥量5kg/667m^2;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cm,播种量0.4kg/667m^2,施肥量2.5kg/667m^2。  相似文献   

20.
行距和播量对麦宾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上,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行距与播量对麦宾草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显著,二者对种子产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0 cm行距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都显著高于15cm行距,30 kg/hm2播量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播量处理(P<0.05),播量为15 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以生产饲草为目的 ,麦宾草播种行距为30 cm、播量30 kg/hm2较为适宜;若收获种子,播量可减小到1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