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续2012年第6期20页) 1.水色水色是指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黏土以及胶状物等,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细胞藻类和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两方面,但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植物及底柄生物对水色的影响较大。养鱼先养水,优良水质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是“肥、活、嫩、爽”,养殖实践中常用水色及其变化加以判定。水色有“优良水色”和“危险水色”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鱼塘的水色有好有差。一般有经验的渔民都是根据鱼塘水色来判断和调节水质。一般水色呈现茶褐色或绿豆色是好水,说明水中浮游植物种类较多,特别是鱼喜食而易消化的藻类多,浮游动物也多。这种水色中,鱼类饵料生物丰富,说明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养鱼先养水。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水质的优劣可通过水色判断出来,绿水(蓝绿色或老绿色水)是主要危险水色之一,对水产养殖危害极大。主要特征绿水中蓝绿藻、隐球藻、粘球藻、微囊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能清楚看见水体中有颗粒状的藻类,晚上和早上沉于水底,太阳出来后上升至水体中上层。这种情况在山塘养殖中经常出现。一旦天气骤变,水质会急剧恶化,造成蓝绿藻等大量死亡,死亡后的蓝绿藻会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从而  相似文献   

4.
一、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15~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每10天左右换1次新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稍淡些,每7~10天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20~25厘米.夏季高温时池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5.
1 “养鱼先养水”是我国从事渔业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养水的基本功就是看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颗粒以及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水色还与水体透明度有直接关系,其中水体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是水体浮游生物中有不同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变化时,池水颜色亦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6.
费本武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32-232
本文阐述了精养池塘水质调控的重要性,提出养鱼重在养水的观点,并介绍了水色形成原理和几种根据水色判断水质的优劣及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高温期要定期调水以防止“倒藻” 养殖户一定要每天仔细观察水色变化,良好的水质是肥、活、嫩、爽,一般为黄绿色或黄褐色(茶色),而不良水色可分为酱油色、黑色、灰白色、墨绿色等,还有分层水色、悬浮颗粒多的水色。  相似文献   

8.
<正>养殖池的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的浮游生物来决定的,当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现将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介绍如下,希望对做好高温季节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1.浓绿水、墨绿色水。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当水温升高时,池塘四周(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鱼生活生长在水中,水体质量差,水质败坏和酸化都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罹病、浮头、泛池和死亡。因此养鱼,除了合理供给饵料外,还必须有好的水体。1.水体好坏的判断(1)测定 pH 值对鱼类安全的 pH 值范围是6~9,而最适于鱼类生长的 pH 值为7~8.5。如果 pH 值高于9.5或低于4.5,就会引起鱼类死亡。(2)看透明度水的肥瘦表现为水体的透明度,一般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的水为中等肥度水,适于鱼类生活生长;小于20厘米的水表明太肥,大于40厘米的水为瘦水,均不适宜于养鱼。(3)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及其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管理与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水质管理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该是由绿藻或硅藻占优势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养殖前期,即投苗1个月内,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水深保持在80~100厘米,基本不换水。中后期透明度控制在35~60厘米,采取  相似文献   

11.
1.水色呈黄绿色且清爽,为好水.该颜色说明水色浓淡适中,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  相似文献   

12.
梁久梅 《农家顾问》2008,(10):50-51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可先通过观察水色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颜色,组成水色物质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等,其中浮游植物对水色的影响较大。不同水色,相应水质各项理化指标不同。养殖鱼虾的活动、摄食、生长、病害流行情况等也不一样。水色的变化是养殖生产的晴雨表,通过观察水色,可  相似文献   

14.
一、合理施肥 施肥要"四看”,即看水、看天、看季节、看鱼类活动的情况.具体操作管理:主养肥水性鱼类的池塘,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一般7~10天施肥1次,7~9月份少施或停止施有机肥,改施化肥,4~6天施肥1次,具体施肥量以池水肥度、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等确定.一般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水色为茶褐、绿褐、黄绿、油青色为佳.鲢、鳙鱼每3~5天轻度浮头1次,为适度肥水.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要减少或停止施肥.天气闷热或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或鱼病暴发时,要少施或不施.一般施肥原则是少量多次,并要坚持巡塘制度,调整施肥量.  相似文献   

15.
一、池塘水质的判断方法池塘水质的好坏一般用“肥、活、嫩、爽”四个字来判断。“肥”表示水中有机物较多,浮游生物的种类多、数量大;“活”表示浮游生物繁殖旺盛,池塘水色经常发生变化;“爽”表示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水中的含氧量较高;“嫩”表示水色鲜嫩,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且细胞未老化。1.看水色。池塘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黄褐色水为主(包括姜黄、茶褐、红褐、褐中带绿);另一类以绿色为主(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绿中带褐)。两种都是肥型水质,但黄褐色水中所含鱼类易消化浮游生物较多,故较绿色水质好。2.看水华。水华是池塘…  相似文献   

16.
一、肥水判断 判断鱼池肥水是否适当,主要看水色,水质要符合"肥、活、嫩、爽"的特征."肥"是指水色较浓,透明度30厘米左右,浮游生物量丰富且易消化种类数量多."活"是指水色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而常有变化.藻类有趋光性,随光照强度的变化产生垂直或水平游动,日出后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在表层,之后又逐渐下沉分散,...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随机采集呈绿色、白色、茶色、黄色4种常见水色的青虾养殖池塘水样,测定水质p H值、氨氮、NO2-3项理化指标,开展青虾养殖池塘常见水色与水体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呈绿色、茶色水样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平均值低于阈值,超标水样比例较少,为优质水色,需要保持水色。呈白色和黄色水样氨氮平均值分别高于氨氮阈值1.86倍、3.74倍,超标水样比例显著高于绿色与茶色水样,为劣质水色,需要进行水质调优。  相似文献   

18.
⒈清水贮藏 选择不老不嫩的茭白,带二三张壳,去鞘后置于大水缸或水池中,放满清水后压上石块,以后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⒉明矾水贮藏 将经过挑选的质量好的茭白削去外壳(也可不削去外壳),分层铺在缸内或池中,直至距容器口15~20厘米处,然后用经消毒的竹片,呈“井”字形铺于茭白上,再压以石块,倒入浓度为1%~1.2%的明矾水,水高于茭白10~15厘米。三四天检查1次,及时清除水面泡沫。若泡沫过多,水色发黄,应重新换明矾水。 ⒊盐封贮藏 先在容器(缸、桶、等)底部铺上一层5厘米左右厚的食盐,经挑选后去鞘、带二三张壳的茭…  相似文献   

19.
4.水质调控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 40厘米,pH值控制在7.2 ~ 7.8.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升时,要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则适当追施肥料,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0 ~ 80公斤,另根据水质情况,施碳酸氢铵4~5公斤、磷肥2~3公斤.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衰.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水质好坏从两方面来判定:一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二是通过水色看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