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棉花生育的积温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麦棉套作移栽、春棉直播和夏播棉三类棉田棉株生长的观测,利用生理时间建立了中等水肥条件下棉株的株高、果枝、现蕾、开花、吐絮、脱落等参数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系统可根据有效积温预测不同种植方式下棉株的生育动态,有助于指导棉花栽培和害虫治理。  相似文献   

2.
作物生育模型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生长发育模型指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的定量模拟,是对作物生理过程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抽象概括。通过对国内外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的总结和整理,分析不同阶段代表性作物生长发育模型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了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赵艳霞  秦军  周秀骥 《棉花学报》2005,17(5):280-284
通过将遥感信息(叶面积指数LAI)与棉花模型结合,建立了遥感-棉花反演模型,用以反演棉花模型所需的初始数据和参数,解决模式在从单点扩展到区域应用时缺少初始输入的问题。反演的参数为播种期、种植密度、生育期施氮量和灌溉量。通过对反演模型检验,初步确定反演模型是正确的。另外,在区域上初步应用的结果表明,反演的参数和模拟的产量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COSIM模型的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新疆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试验资料,对棉花模型COSIM进行参数调试及有效性验证,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水平。利用COSIM模型45年连续模拟结果及2004年不同播种期的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开花期和子棉产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提出: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较多年平均的减少量和开花期较多年平均的推迟日数是定量评估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的指标。通过检验,延迟型冷害指标对严重气候减产年的拟合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5.
CottonPlus模型在黄淮海棉区的验证--以河北曲周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茹  邱建军  肖荧南 《棉花学报》2001,13(3):161-166
利用1996~1998年在河北曲周实验站进行的实验,对CottonPlus棉花模拟模型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校正品种参数和土壤参数,CottonPlus模型基本上可以模拟黄淮海棉区中熟品种中棉所12、中早熟品种国试6号和早熟品种中棉所16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滴灌与漫灌棉花生长发育特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路  龙朝宇  柯艳 《作物杂志》2008,24(1):97-99
通过对基本条件类似且相邻的滴灌与漫灌棉田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不同时期群体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蕾铃消长规律的动态变化调查比较,揭示了在滴灌与漫灌两种灌溉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结铃特性、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疆不同积温条件下棉花生育进程及生长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北疆玛河流域棉田为例,通过分期播种的方式调控积温,分析了不同积温下棉花的生育进程,并利用植物生长解析法研究了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相对生长率以及群体生长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积温水平下棉花群体生长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完成各生育阶段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的,而活动积温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较生育期天数而言波动性小;不同积温水平下的棉花结铃盛期至吐絮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最为明显;群体生长率(CGR)和叶面积指数(LAI)之间具有一元二次函数的关系,由此可以确定棉花的最适宜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8.
棉花的生育特性与种子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棉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是多年生灌木,经过驯化培育,在温带演变成一年生半木本植物,形成了与一般大田农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本文全面分析了棉花的生育特性及其对种子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充分利用棉花的生育特性,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对津巴布韦国家自然生态状况、小麦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翻整地、桔秆还田、适期适量播种、培育壮苗、优化群体、科学灌水、病虫草鸟害防治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COTGROW的建立 Ⅱ 发育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COTGROW是一个可用于栽培管理的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它考虑了棉花的碳素平衡、发育与形态发生、水分平衡、氮素平衡、磷和钾的吸收及中国的常规栽培措施。本文对其中的棉花发育和形态发生部分进行了描述,并利用在河南安阳进行的田间试验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株高、单株主茎节数和果枝数、叶面积指数等。  相似文献   

11.
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CGS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太阳辐射、气温为驱动变量,建立了棉花生长发育与形态发生及产量形成的动态模拟模型(CGSM)。模型通过太阳辐射能利用率的变化,逐日模拟出棉田当日生产的净生物量,并分配到各个器官分别生长,从而可得到各所需时间的单位面积总干重、茎枝总重、总叶重、蕾花铃总重和叶面积系数等;根据棉花生长所经历的温度,可模拟株高、主茎叶数、果枝数、果节和蕾铃发生与分布并可在计算机上显示出生长期内任意时刻的彩色棉株图。经检验证明,本模型基本上能较准确地模拟高产棉花的生长发育动态,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COTGROW: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COTGROW模型是应用作物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外同类模型的经验,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棉花生产管理的实际,研制完成的一个融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及常规栽培管理为一体的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的核心部分由碳素平衡、发育与形态发生、水分平衡、氨六平衡、栽培措施和输入与输出等模块构成,可根据土壤和气候数据模拟播种期、密度、地膜覆盖、去早蕾、打顶、喷缩节安、喷乙烯利、灌溉和施肥等单个或组合措施条件下的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还可模拟2m上层内各上层的土壤水分状况、氮素状况及植株各部分的含氮量和最终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利用模型模拟不同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措施的产量拟合指数都在0.85以上;模拟安阳1985年至1994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量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模型还需要在其他类型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高光谱数据对新疆北方地区不同生育时期滴灌棉花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估测,建立生长时序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方法】以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施氮水平和生育时期棉花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对应的光谱反射率,分析了12种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构建了滴灌棉花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棉花的4个生育时期(现蕾期、盛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中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与Vogelmann红边指数1的相关系数都高,分别是0.944、0.907、0.895、0.930;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精度高于单指数线性模型,其决定系数都大于0.8,且均方根误差(RMSE)都较小。现蕾期模型(y=82.509x_1+89.937x_2-94.438)精度最好。【结论】针对不同生育时期建立的模型均可对棉花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估测,其中现蕾期模型监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长类型的棉花不同果枝产量贡献率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4-2005年对湖南省华容县、安乡县、大通湖区和澧县的杂交抗虫棉生长状况进行大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生长发育类型棉花果枝产量构成的特点和产量贡献率,构建了基于不同生长发育类型的棉花果枝产量贡献率分布的指数递减曲线、右偏态、左偏态和正态单峰曲线,以及双峰曲线和波动曲线6个模拟模型。2006-2009年在四县以及湖南农业大学进行了模型校验的小区试验,根据多年多点小区试验数据对不同果枝产量贡献率分布的模拟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使得模型与生长类型匹配较好,各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良好,RMSE值较小,在0.3419~0.7092之间,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三因子回归最优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人工控制水分条件下棉花高产优质的施纯氮量、密度、灌溉定额等三项农艺措施间的关系,建立了总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与三项主要农艺措施的函数模型;通过数学模拟筛选出了每公顷产皮棉1875公斤,霜前皮棉1650公斤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GOSSYM模拟模型在黄淮海棉区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0年(正常年型)中国衣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的试验资料,对GOSSYM进行了较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模型品种参数,GOSSYM基本上可以模拟中熟品种中棉所12、中早熟品种中棉所17、早熟品种中棉所16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过程,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GOSSYM模型进行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对影响地膜棉花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施氮肥量、化控量及果枝数等5项关键性的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通过3年的研究和多点信息反馈示范试验,建立了地膜棉花产量形成的农艺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响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信息反馈示范试验表明,运用优化栽培组合方案其增产幅度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油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2002—2005年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借鉴R/WCSODS思路,建立油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包括油菜发育期、叶龄、干物质、叶面积及分枝数动态模型,并确定参数、检验与验证。例如,中双9号与中油杂2号在武汉和芜湖生育期观察值与模拟值平均绝对误差-0.9~-0.3 d,相关系数0.9996~0.9997,差值标准误2.2~2.3 d,最大绝对误差4 d。干物质与叶面积指数实测值与模拟值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3 g·m-2和-0.1043,差值标准误分别为59.13 g·m-2和0.1506,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6和0.9583,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98.8 g·m-2和-0.27。油菜发育期和叶龄模型以温、光为主要驱动因子,油菜生长发育全过程划分为播种至出苗、出苗至抽薹、抽薹至初花以及初花至成熟4个生育阶段,精度较高,适用性好,通用性强,更符合管理要求且易掌握;春化模型同时考虑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品种,更为全面;油菜群体动态模拟模型初步考虑了绿色茎与角果光合;讨论了油菜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棉花产量遥感预测的L-Y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LAI动态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叶面积指数—产量(L-Y)模型,以期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实现对棉花产量定量遥感预测。模型建立以小区控制和大田生产试验数据为基础,以农学原理为背景,采用数学推演方法,具简单、灵活、普适性强等特点。检验结果表明,用便携式光谱辐射计测定棉花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以棉花全生育期LAI动态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和近地高光谱遥感参数模型监测的多时相LAI,可很好地定量预测棉花产量,估算误差约为5.44%,RMSE达到116.2 kg·hm-2,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36,达极显著水平。L-Y模型为棉花卫星遥感估产提供了参考模型,对其他作物使用动态生长信息提高遥感估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诊断指标及优化调控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诊断的主要指标及群体优化调控途径。描述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有 :高产群体光合速率与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协调的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和成铃率以及适宜 LAI条件下的铃叶比等。水、肥调控和化学调控技术对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建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