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77 kg左右的三元杂交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0%亮氨酸+1.37%L-丙氨酸(亮氨酸组)、1.00%谷氨酸+1.44%L-丙氨酸(谷氨酸组)、1.00%亮氨酸+1.0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饲喂60 d后屠宰采集肌肉样品,检测其中脂肪酸含量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背最长肌中,亮氨酸组C18∶2n-6和C20∶1含量显著增加(P0.05),C18∶0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组C14∶0和C16∶0含量显著降低(P0.05),C17∶0和C18∶2n-6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股二头肌中,亮氨酸组C16∶0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组C18∶2n-6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背最长肌中脂肪酸转运蛋白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脂肪酸转运蛋白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和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中脂蛋白脂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或1.00%谷氨酸可调控肥育猪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壳寡糖(COS)对黄河鲤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70尾体重为(35±2)g、体长为(11.2±0.5)cm的健康黄河鲤鱼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添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不含壳寡糖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添加组分别饲喂含0.2%、0.4%、0.6%、0.8%、1.0%壳寡糖的饲料,饲喂8周后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壳寡糖提高了黄河鲤鱼幼鱼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含量,降低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各添加组T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组最高,0.6%组和0.8%组显著高于0.2%组和0.4%组(P<0.05);GLB含量仅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LB含量0.6%组最高,除0.2%组外其他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0.6%组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母代饲粮添加角黄素(CX)和25-羟基胆钙化醇(25-OH-D_3)对子代鸭的抗氧化性能和磷酸钙代谢的影响,开展了如下三项实验:樱桃谷种鸭(38周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加CX(6mg/kg)和25-OH-D_3(0.069mg/kg),饲喂32周。实验1、2和3用的子代鸭是分别由54、62和70周龄的种母鸭孵化所得。实验1和2的子代鸭在育雏期(1-14天)和育肥期(15-35天)采用NRC(1994)标准的维生素添加量饲喂,实验3的子代鸭在育雏期(1-14天)和育肥期(15-35天)阶段采用高于NRC标准的维生素添加量饲喂。高于NRC需要的维生素添加量中的所有维生素含量都高,但生物素除外。在实验1中,母代添加CX和25-OH-D_3可显著增加(P0.05)脚胫着色和胫骨灰分含量,1日龄子代鸭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有降低的趋势(P0.1),同时使脚胫着色增加(P0.05)并降低(P=0.05)肝脏蛋白质羰基,14日龄子代鸭的肝脏总蛋白含量增加(P0.05),肝脏蛋白质羰基减少(P=0.05),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加(P0.1)。在实验2中,母代添加CX和25-OH-D_3可显著增加(P0.05)脚胫着色和肝脏T-AOC活性,降低(P0.05)1日龄子代鸭肝脏蛋白羰基,但可增加(P0.05)14日龄后代鸭的血清磷酸盐水平。在实验3中,母代添加CX和25-OH-D_3增加了14日龄和35日龄子代鸭的幼体脚胫着色(P0.05),同时肝脏T-SOD和胫骨灰分有增加的趋势(P0.1),降低了(P0.1)1日龄的子代鸭肝丙二醛。由此得出,子代饲粮采用高维生素方案可以部分防止母代CX衍生物漂白子代脚胫着色,母代的CX-和25-OH-D_3衍生的效应受母代年龄和子代饲粮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用40只5月龄的杂交绵羊(萨福克×小尾寒羊),随机分为2组,包被尿素组饲喂A日粮(2%包被尿素)、组合组饲喂B日粮(2%包被尿素+0.2%益生素)。研究益生素对杂交绵羊的生长性能、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益生素对绵羊的总增重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但组合组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要高于包被尿素组;②添加益生素对绵羊的碱性磷酸酶值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组合组碱性磷酸酶高峰值要低于包被尿素组;③饲喂后2h即10:30,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包被尿素组显著高于组合组(P<0.05),饲喂6h以后各个组别逐渐接近并趋于正常值;④饲喂后3h,组合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值显著低于包被尿素组(P<0.05),饲喂7h以后,各组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⑤饲喂后各组之间尿素氮差异不显著(P>0.05),但组合组血液中的尿素氮达到高峰的时间要长于包被尿素组。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向日葵饼的饲料价值,用它代替鸡饲料中的大豆饼,饲喂蛋用种鸡大雏,进行了两组试验。一组为12~20周龄(实验1),另一组为8~20周龄(实验2)。在实验1中,采用两种向日葵饼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8%和34%)。结果表明,两种向日葵饼饲料中,即便添加赖氨酸,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亮氨酸的日粮对生长大鼠生长性能、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和瘦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4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添加3%L-亮氨酸的试验日粮和添加2.04%L-丙氨酸的对照日粮,试验期为12 d。试验第12天,所有大鼠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L-[ring-2H5]苯丙氨酸注射液。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亮氨酸对大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饲喂试验日粮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蛋白质分解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但仅腓肠肌蛋白质合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之,长期饲喂添加L-亮氨酸的日粮可以提高生长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并可显著调节生长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种类合成氨基酸对培育品种鲁莱猪生长猪氮平衡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用平均体重为(35.00±1.05)kg的健康鲁莱阉公猪4头,回肠末端手术安装简单T型瘘管。对照组饲喂高蛋白质水平(粗蛋白为16.50%,可消化赖氨酸为0.78%)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蛋氨酸的低蛋白质水平(粗蛋白为13.50%,可消化赖氨酸为0.78%)日粮。结果表明:低蛋白添加3种合成氨基酸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尿氮排出量显著低于高蛋白组(P0.05),与其他低蛋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蛋白日粮添加3种合成氨基酸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采用低蛋白(粗蛋白为13.50%)并同时添加适量合成氨基酸日粮饲喂鲁莱猪,可以显著降低粪氮和尿氮的排出,对氮利用率和回肠末端总氨基酸消化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对梅花鹿仔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日粮中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对梅花鹿的影响提供参考。将24头健康的梅花鹿仔鹿,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Ⅰ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7.60%的日粮,Ⅱ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4.37%的日粮并添加0.3%赖氨酸,Ⅲ组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7.60%的日粮并添加0.3%赖氨酸。为了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在试验结束时采血。结果表明:Ⅲ组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除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外,梅花鹿仔鹿各组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O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Ⅱ组含量最低,除亮氨酸(Leu)外Ⅰ组含量最高。结果显示,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除对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有影响外,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影响;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7.60%,赖氨酸添加量为0.3%时,Ⅲ组血清中游离氨基酸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苏氨酸(Thr)、脯氨酸(Pro)、蛋氨酸(Met)含量与Ⅰ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范围内日粮蛋白水平为14.37%时,赖氨酸适宜添加量在1.06%~1.36%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缓解霉变饲料对小鼠平均日增重和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18~22 g昆明小鼠130只,随机分为13组。分别饲喂添加0、10%、20%、30%霉变玉米面和0、0.1%、0.3%、0.5%GOD的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不同霉变玉米添加量的饲料饲喂小鼠60 d,与试验对照组比较,0.3%GOD能显著或极显著改善小鼠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2)添加10%霉变玉米面,0.3%和0.5%GOD组与试验对照组比较,极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增加了乳酸杆菌数量(P<0.01);添加20%霉变玉米面,饲喂60 d时,3种不同浓度的GOD极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数量(P<0.01),提高了乳酸杆菌数量(P<0.01);添加30%霉变玉米面,3种不同浓度的GOD显著或极显著减少了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0.05或P<0.01),0.3%GOD效果较好,饲喂60 d时,0.3%和0.5%的GOD添加量极显著提高了肠道乳酸杆菌数量(P<0.01)。结果提示,GOD能够缓解霉变饲料对小鼠生长造成的影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于67.77μg/kg时,添加0.3%的GO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中链脂肪(MCT)对AA肉仔鸡脂肪代谢的影响。选择96羽28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羽;A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大豆油4.00%),B组、C组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用1.00%、2.00%和3.00%中链脂肪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大豆油(用玉米粉平衡能量水平)的饲粮,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用1.00%、2.00%和3.00%中链脂肪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大豆油可提高肉鸡平均日增质量、胸肌脂肪含量和腿肌脂肪含量,增加皮下脂肪厚度,降低腹脂率及肝脂肪含量;其中添加量为2.00%和3.00%时可显著增加皮下脂肪厚度(P0.05),添加量为1.00%时可显著降低腹脂率及肝脂肪含量(P0.05),表明中链脂肪可影响AA肉仔鸡体内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饲喂绿茶粉对固始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分组饲喂方式,并利用酶法测定固始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的绿茶粉饲喂10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固始鸡蛋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中添加0.6%、0.8%的绿茶粉饲喂10周后,固始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饲喂12周后各组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用添加绿茶粉的日粮饲喂固始鸡确实能降低固始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但添加剂量、饲喂周期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对肉鸡屠体成分的影响,进行了下面两组试验。实验1:以6种饲料为试样:1、以粗蛋白质(CP)20%的玉米—大豆粕为基础饲料,2、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8%的赖氨酸,或添加0.28%的赖氨酸+0.3%的 DL 蛋氨基的饲料,3、添加3.43%甘氨酸的 CP 含量24%的玉米—大豆粕饲料,4、在饲料3中添加0.28%的赖氨酸+0.3%的蛋氨酸的饲料,5、CP24%的玉米—大豆粕饲料,6、在饲料5中添加0.2%的蛋氨酸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喂4~7周龄的肉鸡,饲喂时间为4周。然后测定7周龄肉鸡屠体的脂肪含量与腹脂量。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14.8~18.6℃、盐度(29±1)PSU下,用120 L的蓝色塑钢水箱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配制XOS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015%、0.030%、0.045%、0.060%和0.075%的6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6.80±1.05)g的仿刺参幼参75 d。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个水箱,每个水箱放养45头幼参。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幼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饲料中XOS添加水平(X)与仿刺参幼参SGR(Y)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51.68 X2+13.302 X+0.860 7(R2=0.927 5),得出XOS添加量为0.044%时SGR最高。饲料中添加XOS对仿刺参幼参的成活率(SR)和出皮率(GBW R)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XOS提高了仿刺参幼参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但仅0.03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030%~0.060%的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和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以0.045%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最高,以0.060%组体腔液中SOD活力最大。饲喂30 d时,饲料中添加0.030%~0.075%的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活力(P0.05),而饲喂60 d时,除0.045%组外,其他各组体腔液中AKP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0.030%~0.060%的XOS可提高仿刺参幼参肠道消化酶活力,增强其免疫力,从而促进仿刺参幼参生长;仿刺参饲料中XOS的最适添加量为0.044%,建议XOS投喂时间在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SDPP)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对照组)、1%(D1)、2%(D2)、3%(D3)、4%(D4)和5%(D5)的SDPP,配制6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39.2±0.1)g的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表明:添加SDPP能够显著提高实验鱼的增质量(P0.05),但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鱼脏体比、肠体比与肠长比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SDPP对实验鱼的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鱼血清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均随SDPP添加量的增多而升高,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含量不受SDPP添加量的影响。综上可得,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SAS NLIN回归分析,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中SDPP的适宜添加量为0.083%,SDPP替代5%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促生长效果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枣渣在肥育肉牛日粮中的添加效果,试验选择体况相近的黑安格斯去势公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6%和9%枣渣,试验期为67 d,对肉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和肥育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日粮干物质(DM)和无氮浸出物(NFE)表观消化率随枣渣的添加而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消化率也呈升高的趋势;血糖、总蛋白、尿素氮、三酰甘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血液生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变化(P0.05),但3%、6%枣渣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随枣渣的添加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改善(P0.05),3%和6%枣渣组饲料利用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说明枣渣用于肉牛育肥日粮有益于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其添加量以占日粮干物质的6%为宜。  相似文献   

16.
《当代畜牧》2007,(11):29-31
试验选用90只1日龄(平均体重42克)的健康白羽肉仔鸡,完全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每个组设3个重复,试验组每个重复7只鸡(公母混群)。Ⅰ为对照组(每个重复9只鸡),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甘草药渣,甘草药渣的添加量分别为3%、4%、5%,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量为3%的甘草药渣组能显著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P<0.05);能显著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P<0.05),而添加不同水平的甘草渣各组都降低了饲粮中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P<0.0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比例缓释尿素添加对黄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性状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明确缓释尿素在黄牛日粮中的最佳补充比例和对动物机体影响。选定20头海南黄牛,平均体重为122.75 kg,分为4组,按照干物质基础设定4个水平的缓释尿素补充量:无添加组(对照组)、0.25%添加组(处理Ⅰ)、0.50%添加组(处理Ⅱ)和0.75%添加组(处理Ⅲ),以混合日粮方式投喂,饲养90 d。试验结果显示,生长性能方面,在0.5%添加组中,尽管采食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表现了最高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在0.75%添加组中,明显降低了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瘤胃发酵性状方面,缓释尿素的添加对4个处理组中的瘤胃发酵性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显著提升了瘤胃液pH(P<0.05),降低了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血清指标方面,饲喂前,随缓释尿素添加量的增加血清尿素浓度逐渐降低(P<0.05),总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而在饲喂后,显著提升了血尿素含量和白蛋白含量(P<0.05)。综上,在海南黄牛日粮中补充0.5%缓释尿素可以显著提升生...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5):50-5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32头健康杂交(广西本地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泌乳水牛,按产奶量、泌乳期等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的精料分别添加4%的葵花籽油(葵花籽油组)、4%茶油(茶油组),2%的葵花籽油+2%的茶油(混合组)。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精料饲喂量4%的葵花籽油、茶油及其组合显著降低了奶水牛瘤胃液中NH3-N的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乙酸/丙酸(P0.05),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对奶水牛瘤胃液p H、乙酸、丙酸、丁酸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奶水牛饲粮中添加精料饲喂量4%水平的葵花籽油、茶油及其组合,提高了瘤胃液中cis9-C18:1、trans11-C18:1、C18:2、C18:0的含量,其中葵花籽油和茶油混合添加组的cis9-C18:1、trans11-C18:1、C18:2、C18:0含量均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葵花籽油组、茶油组和混合组中瘤胃液的UFA/SFA均比对照组提高,混合添加组在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占饱和脂肪酸的效果最好;单独添加葵花籽油的试验组可以显著提高瘤胃液中cis9-C18:1的浓度(P0.05),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奶水牛瘤胃液中C16:0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奶水牛饲粮中添加精料饲喂量4%水平的葵花籽油、茶油及其组合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提高了瘤胃液UFA/SFA。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牦牛日粮中双低油菜籽不同添加量对其空肠和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各酶活性间的关系,试验采用年龄、性别和体况基本一致的生长期健康阉牦牛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添加油菜籽为21.75%(H组)、10%(M组)和0%(L组)的精饲料日粮,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单头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油菜籽添加量对空肠食糜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LS)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胰蛋白酶(TRS)活性H组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H组较M组及L组分别高51.30%、45.08%;(2)不同油菜籽添加量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H组的AMS和CLS活性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AMS活性分别较M组和L组高75.26%、72.22%,CLS活性分别较M组和L组高68.73%、52.48%;(3)由相关性可知,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中,AMS与CLS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盲肠食糜消化酶活性中,AMS、LPS、TRS、CLS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喹乙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乙醇(Olaquindox)首先由德国拜耳药厂合成。我国于1981年由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研制成功。喹乙醇属喹(口恶)啉类衍生物,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合成后最初主要用作猪、犊牛的生长促进剂,近年来推广用作家禽生长促进剂。国内生产的许多鸡、鸭、猪等饲料均用喹乙醇作为添加药物之一,合适的添加剂量为25~35ppm,过高可能引起中毒。由于饲料中添加量过大或混合不均匀,近年国内已有不少饲喂含喹乙醇过高饲料引起禽中毒的报道。1991年12月,广东省某县养鸭专业户的鸭饲喂新购进该县饲料厂生产的鸭饲料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