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2.
寿国良 《蚕业科学》1993,19(2):65-69
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尼龙纱笼、玻璃缸饲养等方法,对桑蓝萤叶甲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诸暨地区桑蓝萤叶甲一年发生一代,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蛹期,3月—5月下旬为成虫期,4月—6月下旬为卵期,5月—9月下旬为幼虫生长活动期,10月以后为越冬幼虫休眠期。各虫态发生不整齐。幼虫经3个龄期老熟,钻入深土层筑土室越冬,并化蛹其中。成虫喜食嫩叶,具有假死习性;在原桑地分散产卵,完成生活史。在稀植、管理粗放的桑园中,一般虫口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沙葱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昊翔  周晓榕  庞保平  张卓然  包祥 《草地学报》2015,23(5):1106-1108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的生活史和主要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在锡林郭勒草原,沙葱萤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越冬卵最早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大量取食新鲜的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及野韭(Allium ramosum)等葱属植物。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随后进入越夏蛰伏期。8月下旬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产卵。  相似文献   

4.
栎粉舟蛾Femtoma ocypete(Bremer)是柞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辽宁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7月下旬到8月下旬均有幼虫孵出。幼虫经6个龄期,于9月中、下旬入土化蛹。防治方法:8月中旬往柞树上喷洒0.025%浓度的“杀虫灵”农药,能杀死各龄幼虫,防治效果为90%左右,七天后养蚕无害。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省丰县首次发现桑飞象为害桑树,并酿成严重灾害.此虫一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3—10厘米土层内化蛹,蛹期12—17天;4月中、下旬成虫出土上树取食桑芽和叶片,交尾后2—7天产卵在枝顶及春季剪梢口下段等处,每头雌成虫产卵44—205粒,卵期15—19天;初孵幼虫入土取食植物.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每亩喷雾150—200斤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mm之间的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d,幼虫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cm3。  相似文献   

7.
粗狭肋鳃金龟(Holotrichia scrobiculata Brenske)是蓝莓主要害虫,以幼虫在地下啃食根系为害。为掌握该虫在麻江的发生特点,探讨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采用定期定点调查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粗狭肋鳃金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幼虫孵化,12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作蛹室化蛹并在土中越冬。成虫于每晚6点至10点集中出土并转移至壳斗科植物上进行取食或生殖活动,出土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寿命22.50-24.40 d;晚上20:00-21:00为成虫交配高峰期,交配后4-7天开始产卵,卵期10-20 d,产卵高峰期为6月,单雌产卵量30-50粒,散产;7月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共3龄,历期219-252 d。此外,提出了黑光灯诱杀、人工采虫、冬季深耕翻土等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绒金龟甲(Serica orientalis)在兰州市的生活史、降水量对其田间消长动态的影响以及室内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黑绒金龟甲的卵期6~9 d,幼虫3龄,幼虫期为53~86 d,蛹期9~16 d,成虫期长达9个多月,即280 d;黑绒金龟甲在兰州一年发生1代,4月下旬入蛰成虫开始出土,5月中旬~6月下旬成虫交配产卵;5月下旬~7月上旬为幼虫危害时期,7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转入地下化蛹,8月中旬蛹开始羽化,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地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黑绒金龟甲卵在18℃以下不能孵化,22~30℃时卵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2~35℃卵的历期则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延长;其中,30℃时卵的孵化天数最短,为6.6 d;25℃时卵的孵化率最高,为95.00%,35℃时孵化率最低为21.25%。黑绒金龟甲的发生量与降水量有关,在每一个降水高峰期后,黑绒金龟甲的出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1人工捕捉在冬季天气寒冷时期(10℃以下),利用成虫群遇实发性震动而落的习性,可震落捕杀。此外,在3-5月间产卵盛期注意采摘卵块。2生物防治利用荔枝循的天敌平腹小蜂、跳小蜂、黑卵小蜂和荔枝椿象菌等控害作用,抑制其发生。3药剂防治3.1第一次喷药于2月下旬即气温16℃以上,成虫越冬后开始活动,尚未大量产卵前,根据监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我省一般在4月上、中旬,药剂可选用如叽敌百虫800-1000借液或高效灭百可3000倍液,每株用药液量8-10kg,注意喷湿树冠,最大限度消灭越冬成虫,减少虫口密度。3.2第二次喷药应选在卵盛孵期…  相似文献   

10.
1 栗瘿蜂以幼虫为害栗芽 ,使栗芽在春季不能抽生枝条 ,并在枝条上形成各种虫瘿 ,为害严重时 ,引起枝条枯死。以幼虫在栗芽原基中形成的虫室中越冬 ,3月中旬萌芽期开始活动取食。栗芽由于受刺激形成虫瘿 ,不能伸长 ,仅存少数萎缩叶 ,虫瘿内有数头幼虫。 5月上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成虫羽化 ,卵产在新梢栗芽上 ,每个芽产卵 1~ 10粒。卵期约 15天 ,幼虫孵化后即在芽内取食 ,10月份开始越冬。防治方法 :一是在 4月下旬前将虫瘿剪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二是 6月中旬左右 (成虫羽化盛期 ) ,喷施杀虫剂 ,可用 80 %敌敌畏乳油 10 0 0倍液 ,4 0 %乐果…  相似文献   

11.
化蛹地用喹硫磷、敌百虫药杀出土成虫,虫口减退率77.3—93%,成虫期用辛硫磷乐果在桑树上防治和用杀螟松、敌百虫在杂树上防治,均可取得93—100%的防治效果。生长幼虫壮龄苔藓取食期防治,以喹硫磷、辛硫磷效果最佳,室内防效100%,室外防效90%以上,而越冬幼虫的防治,则以辛硫磷、杀螟松较好。各种药剂浓度,除喹硫磷用200倍混沙药撒外,其余药剂均用1000倍液喷雾。综合治理措施是:采用异时(非蚕期)、异地(非桑地)、超前(产卵、为害前)防治策略和以成虫杂树为害期,壮龄幼虫苔藓取食期为重点、结合进行桑树为害期和越冬化蛹地的防治。在涪陵地区验正结果,使虫口密度由1986年123头/株,下降到1988年的73.3头/株,虫株桑叶损失率由1986年的34.78%下降到1988年的26.6%,两年取得经济效益530.01万元和社会效益1470万元。  相似文献   

12.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我省部分茶园茶黑毒蛾为害十分猖獗 ,曾多次出现大片茶园茶树被食光秃的情况。造成灾害的原因 ,主要是对茶黑毒蛾的为害特点了解不够 ,防治失时所致。1 发生为害主要特征茶黑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 5代 ,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初越冬卵开始孵化 ,4月下旬开始化蛹。各代幼虫的发生时间为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 ,7月上旬至八月上旬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 ,9月下旬至 1 1月中旬。成虫卵多产在茶树蓬面下方两侧老叶背面 ,也有少数产在枝干、杂草等上。各代的低龄 (一、二龄 )幼虫期仍群栖于原位置(叶…  相似文献   

13.
山东菏泽地区近几年柿举肢蛾为害日趋严重 ,以幼虫钻食柿果 ,致使幼果干枯 ,大果早熟变红、变软 ,造成大量落果 ,无法食用。一般年份虫果率即达4 5 %~ 6 5 % ,严重影响柿果产量和品质。柿举肢蛾在菏泽地区一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皮缝隙和根附近 5~ 10cm深的土中越冬 ,少数在树上干果或柿蒂上越冬。越冬代幼虫翌年 4月下旬化蛹 ,蛹期 19天左右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5月下旬第 1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幼果 ,6月为为害盛期 ,7月上旬出现第 1代成虫 ,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 2代幼虫 8月初开始为害柿果 ,直至…  相似文献   

14.
经3年的研究结果,危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是黑尾果蝇,被害果率达60%以上。该害虫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历期短。在室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饲养5代表明,黑尾果蝇世代历期4~7天,其中成虫1.5~2.5天,卵1~2天,幼虫0.6~0.7天,蛹1.1~2.1天。在杨梅果实进入第一高峰生长期开始,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以10∶10∶6∶3比例配制成诱饵,防治试验区每  相似文献   

15.
桔潜又称潜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只为害柑桔类果树,以山地果园发生严重。我县柑桔园以前仅零星发生,为害轻,近年有逐年为害加重的趋势,成为桔园的主要害虫。据对我县10余个果园调查,春梢被害率达15%~20%,严重者达50%以上,造成叶片枯萎大量脱落,树势衰弱,落花落果严重,减产20%~30%,果实品质下降。1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桔潜一年发生1代。成虫在树干树皮裂缝、地衣、苔藓内及树干周围土里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幼虫为害期,4月中下旬幼虫盛发,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羽…  相似文献   

16.
潼南县近年桑瘿蚊危害猖獗。据1991年观察调查:桑树株危害率100%,新梢止芯率60~80%,造成春叶减产30~35%,春茧减产48%。为防止桑瘿蚊再度成灾,于1992年3月建立了桑瘿蚊测报体系,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隔日在田间剥芽查虫,调查有虫芽数和100芽虫口数。4月8日为第1代幼虫的最大虫量日,占其50%虫量的调查日期为4月6日,定为幼虫孵化高峰期。根据四川桑瘿蚊第1代的世代经过29天左右,预报了第2代桑瘿蚊幼虫的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1~5日,并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推测出第2代桑瘿蚊发生量足以成灾。为此,及时组织了防治;又通过田间剥芽实查:证实了第2代桑瘿蚊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基本准确。药剂防治调查证明: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梢头,其防治效果因喷药次数而异,在孵化始盛期至高峰期只喷药1次者。为44.56%,连续喷药两次者为88.24%。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对其进行了饲养,并对各虫态的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卵的孵化率、各虫态的存活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的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为(4.65±0.04)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为(13.78±0.29)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的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为(8.65±0.03)d,初次产卵量为(1.94±0.06)粒,在15:00-18:00时间段的产卵量/小时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的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的孵化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本研究为脊胸露尾甲的生物学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发生规律柑桔花蕾蛆,又名花蛆、桔蕾瘿蚊。成虫似小蚊,在柑桔花蕾上产卵,以蛆状的幼虫为害花器官,受害花形似“灯笼”或“算盘子”,使其不能开花结果而减产。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者减产50%以上。花蕾蛆一年发生一代,部分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化蛹,3~4月柑桔花蕾开始露白时羽化为成虫出土,1~2天交尾,一般早、晚飞到柑桔花蕾上产卵,孵化为幼虫在花蕾中为害,约10天左右,便爬出花蕾弹跳入土或随落蕾入土作茧,翌年3月化蛹,继续为害柑桔花蕾。二、防治方法根据果园头年花蕾蛆的有无、当年春季的降雨量、土壤湿度和花蕾发育程度加以预测和防治。其关键是抓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到1981年间,哈萨克的三个地区,牛皮蝇幼虫中92—98%为牛皮蝇(Hyporerma bovis),其余的为纹皮蝇(H.Lineatum)。3月份牛皮蝇幼虫中三分之二为二期幼虫,三分之一为三期幼虫;而当时几乎所有的纹皮蝇幼虫都是三期幼虫。22—25%的母牛感染皮蝇,每头有4—10个虫瘤;20—35%的处女牛感染皮蝇,每头有2—4个虫瘤。敌百虫治疗的最佳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10日及9月15日至10月15日。  相似文献   

20.
1地老虎1.1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主要集中在田埂和沟渠堤坡的向阳面5~8厘米土中越冬,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30天。5~6月份危害最重。成虫昼伏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