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010~2013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麻雀(Passer montanus)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野外鸟类监测工作提出建议。结果表明,麻雀数量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平原地区东部沿海丘陵地区西南高山地区。麻雀数量的动态变化:1~3月数量稳定,4月数量增长出现峰值,8月数量再次出现峰值,10月数量开始下降,11~12月稳定,推算得出浙江省麻雀繁殖期在4~9月。平均温度为0~10℃时,麻雀数量稳定;平均温度为10~20℃时,数量开始增加;平均温度为20~25℃时,数量有下降;平均温度为25~35℃时,数量又有增加。麻雀数量和天气因子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地理环境、温度和天气因子是影响麻雀数量变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数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分析了鸟类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揭示了环境变迁与鸟类的种群动态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环境变化对鸟类的数量及其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植被破坏、城乡建设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等是引起某些鸟类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而鸟类的种群动态也反映或预示了环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重庆地区环境变化与鸟类种群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数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分析了鸟类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揭示了环境变迁与鸟类的种群动态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环境变化对鸟类的数量及其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植被破坏、城乡建设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等是引起某些鸟类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而鸟类的种群动态也反映或预示了环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不同地区苹果园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采集标本,室内分类鉴定,明确了不同地区天敌昆虫资源,研究结果还表明,天敌昆虫在陕西不同地区的苹果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苹果园海拔高度的升高,果园天敌昆虫的种群及数量分布有逐渐减低的趋势,天敌昆虫的分布不仅与自然地理条件、植被等因素直接有关,而且与管理等人为影响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恩施南方红豆杉天然林的群落及种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恩施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种群和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52科88属100种;群落中高位芽植物52种,占绝对优势;地面芽植物较少;群落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种群数量较多,但种群结构不合理,处于更新层的幼苗和幼树总体上所占比例较大,在各样地分布不均,演替层的数量少;种群对坡向、海拔和坡度等生态因子具有选择性,阴坡、海拔870~890 m以及山地的中部和上中部更适合南方红豆杉生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雌株与雄株的分布比例大于或等于1时,种群结构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6.
潘红星  刘杰  涂朝勇  李容  朱东阳  刘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86-3387,3402
2009年11月~2010年4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雏鳳山及周边环境冬春两季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实体4 073只次,其中冬季2 003只次,春季2 070只次。结果表明,白颊在调查区均有分布,乔灌林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河道,其遇见率为37.167只次/(h.km),河道遇见率为12.615只次/(h.km),其他区域遇见率约为12.667~17.308只次/(h.km);春季数量略高于冬季,与生存和繁殖相关资源条件(食物、水分、隐蔽条件)较优越的生境其分布数量明显较多,干扰较大的公路沿线绿化林地有相当大的数量。最后,对此次调查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及其数量分布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城市及近郊开展鸟类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为了准确了解保护区大熊猫的生态生物学资料,并制订科学的保护管理对策,2005年4月-2006年4月利用间接推算和直接统计法对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与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大熊猫种群估计数量为16只,比第3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多3只;保护区存在1个野生大熊猫分布的高密度区:太白河-龙洞沟-海棠河区域;厚畛子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竹子开花,影响了太白山大熊猫种群分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楠木(Phoebe zhennan)种质资源,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湖北利川楠木群落进行了调查,记录了目的物种的分布状况、资源数量、生境条件等,分析了其群落特征以及不同因子对该楠木群落的影响,揭示了楠木群落与生存环境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2个调查样地中,沙溪乡的楠木数量多于毛坝镇,楠木种群结构更完整,发展潜力更好;总体来说,海拔、坡位对楠木种群个体数量影响较大,对胸径和高度影响较小,坡度对其影响较大,15°的坡度是楠木分布最为理想的坡度。样地群落是以楠木为优势树种的楠木林群落,也有少量润楠、宜昌润楠等。  相似文献   

9.
食蚜蝇是果园、农田、森林等生态系中的重要天敌类群,种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捕食能力强,对蚜虫有较大的控制作用。为了摸清食蚜蝇天敌资源,为食蚜蝇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1984年我们在天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食蚜蝇的种类、食性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采用路线调查方法,结合访问调查及繁育情况重点补充调查,于2011年2月~6月,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地点进行调查.在布设的37条样带185次路线调查中,共发现黑颈长尾雉52群次165只,同时发现巢穴2窝.通过调查,得知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在该区域有82群259只,平均分布密度为1.6只/km2,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南华片区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的资源本底及在该区域中的繁殖情况.同时,结合保护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永军  倪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0-18442
[目的]利用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方法]利用水浴法在表面活性剂辅助下制备表征纳米硒;将红色纳米硒用于小白菜补硒试验,并使用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本含硒量、回收率和稳定性,分析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的可行性。[结果]经过纳米硒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平均为5.326μg/g,比未经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提高了6倍多。试验回收率在97.84%~100.47%,样本在24 h内稳定,补硒效果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硒蔬菜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双胚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祎  李凤玲  刘洋  吴先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72-2974
综述了水稻双苗在胚胎学、细胞学及其产生的突变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