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浙江省水产品总量的海洋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淡水养殖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浙江省水产品总量影响最大的是海洋捕捞产量,其次是海水养殖产量、淡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为保障浙江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亚麻纤维遗传相关性,对11个亚麻品种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全麻率和纤维产量4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进品种DIANE纤维产量最高,纤维和原茎产量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64,原茎产量在纤维物质积累中占主要成分,因此在纤维育种中注意原茎产量的选育同时要注意适当兼顾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构建了水稻产量差定量化研究模型,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稻、晚稻的潜在产量、高产试验产量、品种区试产量和大田平均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其中大田平均产量与品种区试产量间的产量差(GV)分别为2 024、1 455和1 835kg/hm2;与高产试验产量间的产量差(GE)分别为3 864、5 196和4 601kg/hm2;与潜在产量间的产量差(GM)为9 990、15 135和13 246kg/hm2,区内水稻产量提升空间较大。早稻、中稻、晚稻不同层次产量差在各省份间的分布差异很大;同一省内,同一层次产量差在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间的表现也不同。但从整个区域来看,GV:早稻>晚稻>中稻,GE和GM均为:中稻>晚稻>早稻。因此,发展双季稻,恢复双季稻的面积是短期内提升该区水稻总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选取7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对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存在差异,镇麦168的生物产量居首位,达到1656.3 g/m2,但其收获指数仅为0.45,导致其籽粒产量不高;宁麦13的生物产量较高,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均为最高。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与生物产量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5.
春播早熟区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对春播早熟区谷子产量构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重、生物学产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主茎粗、穗长与单株产量也呈正相关;主茎长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但影响不大。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穗重、主茎粗、生物学产量、穗长、主茎长。  相似文献   

6.
申祗土壤调理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源市申衹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申祗土壤调理剂调理土壤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施用该土壤调理剂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为最高,按当地常规施肥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居中,而空白对照区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可能途径,对水稻产量与其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36、0.40;株高是构成生物产量的基础,该试验中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正相关,说明生物产量的积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生物产量>结实率>株高>收获指数,认为:在通常保证一定有效穗、提高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主攻大穗并适当兼顾粒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植株高度以增加生物产量,可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浇灌与非浇灌2种处理下的8个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形成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产量性状与产量在相关程度上,以及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有一定差异,株高、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密切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不显著。产量构成中穗数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飞  劳晓璨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6):1119-1122
利用浙江省龙游县2010—2019年的气象资料和柑橘产量资料,用龙游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与多项气象因子(2010—2019年逐月和逐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年≥10 ℃积温、≥11 ℃积温、≥12 ℃积温,各物候期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并建立各自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与实际产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子个数远多于气象产量,逐步回归系数实际产量比气象产量更显著,实际产量的预测模型检验明显优于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因此,用柑橘实际产量来分析和预测龙游柑橘产量比用气象产量更适合。  相似文献   

10.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正交对老芒麦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正交设计,连续3年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草产量与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与施肥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播种量影响较小;处理主要通过增加枝条密度与高度而影响草产量,通过增加生殖枝比例与小穗数而影响种子产量;处理对鲜草、干草与种子的3年总产量都有显著影响,行距对鲜草与种子产量影响极显著;施肥量对鲜草、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明显;30 cm行距、45 kg/hm2氮肥草产量最高,50 cm行距、45 kg/hm2氮肥种子产量最高,产量是行距与氮肥量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杂交油菜蓉油3号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就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下控制性试验结果,分析了杂交油菜蓉油3号各产量构(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其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以及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单株产量同等重要,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以角果数贡献最大,其次为每果粒数;在产量组成中一次分枝的贡献最大,其次为主花序;有效分枝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分枝高度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与经济产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国别和区域的产量数据,运用HP滤波法和方差分解法分析了全球木薯产量的波动。研究表明,全球木薯产量长期以来呈增长趋势,增长主要来源于非洲;而2005年以来,亚洲产量增速提高。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刚果(金)的产量波动与世界产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尼日利亚、泰国、巴西对全球产量波动的贡献最大,分别为34.93%、22.14%和19.41%,但产量绝对水平的变动对世界产量波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芸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采用DPS软件对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其对芸豆产量的影响。株高对芸豆产量的影响呈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生物产量对芸豆产量的影响最弱。单株有效荚果数、荚果长、百粒重与芸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 90、.527 5、0.865 5。百粒重、荚果长与单株有效荚数,株高与单株生物产量的互作效应对芸豆产量有明显影响。5个效应因子对芸豆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果数>荚果长>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芸豆的产量与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7个不同类型红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Cd、Zn污染土壤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组合H368表现最佳,鲜麻叶产量、麻骨产量、麻皮产量、株高、茎粗和皮厚均高于其他品种,且鲜麻叶产量、鲜麻骨产量、鲜麻皮产量和株高达显著水平,其鲜生物量达76.22 t·hm-2,比其他品种增产21.2%~54.9%。  相似文献   

15.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审定,在太原市有推广价值的19个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评比展示,结果表明,晋玉168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产量1193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1.5%;晋玉811产量居第二位,平均产量11871kg/hm2,比对照增产20.8%;先玉335产量居第三位,平均产量11232kg/hm2,比对照增产14.3%;强盛49产量居第四位,平均产量11077.5kg/hm2,比对照增产12.8%;屯玉50产量居第五位,平均产量10947kg/hm2,比对照增产11.4%;永玉3号产量居第六,平均产量10839kg/hm2,比对照增产10.3%;潞玉6号产量居第七位,平均产量10728kg/hm2,比对照增产9.2%;强盛12产量居第八位,平均产量10128kg/hm2,比对照增产3.1%;农大84产量居第九位,平均产量10051.5kg/hm2,比对照增产2.3%;农大95产量居第十位,平均产量9963kg/hm2,比对照增产1.4%;强盛16居第十一位,平均产量9952.5kg/hm2,比对照增产1.3%。建议2008年太原市春播中晚熟玉米主推品种是晋玉811、先玉335、晋玉168、强盛49、永玉3号、农大84;搭配品种是潞玉6号、农大95、强盛16、强盛12。春播中熟主推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16.
对四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产量性状及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产量性状存在着差异,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导致产量的差异。对大豆产量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生殖生长期植株干重、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关系密切;养分利用能力强,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鲜食糯玉米由于其生产力和营养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上一直以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效益及产量构成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单株叶面积、穗部性状、根冠比、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比较分析,拟阐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苏玉糯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显著,种植密度为8.1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而鲜粒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7.2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单株鲜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及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就群体而言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自敏  樊艳英  陈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10009-10011,10037
农业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业生产总值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为此,提出了LM-BP神经网络预测农业生产总值的模型及方法.以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甘蔗产量、木薯产量、茶叶产量、肉类产量、水产品产量、松脂产量及油茶籽产量等与农业生产总值相关指标作为网络输入,通过广西2000 ~2012年农业生产总值数据仿真试验分析表明,LM-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9.
范红霞  钟天华  田国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52-14853,14901
将濮阳市30年冬小麦产量序列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用气象产量与历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光、温、水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普查,得出一批影响冬小麦气象产量优势相关气象因子,并建立冬小麦气象产量趋势预报和订正预报模式,统计检验和试报结果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为濮阳市冬小麦产量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产量的影响和重建油茶产量序列,可为油茶产量定量化预报和保证粮油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湖南省耒阳县1959—2016年气象指标数据和1965—1990年油茶产量数据,利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 ,建立了耒阳县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条件与油茶产量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单个物候期气象条件构建的产量模型中,以花期产量模型效果最优。以11个物候期的拟合产量作为因子构建的产量模型较单物候期气象条件建立的产量模型更优,此方法适用于重建油茶历史产量序列,重建产量数据与测产数据的对比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重建的油茶产量序列表明,耒阳县油茶产量呈减小趋势。21世纪以来,油茶产量波动幅度增大,且产量呈明显减小趋势,说明气候条件对油茶的不利影响在加剧。油茶产量存在4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