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 mg/L,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35、1.52、1.51、1.02、1.02;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452、2.984、1.091、1.139、1.217、1.280、1.781 mg/L,增效系数(SR)分别是1.41、1.54、1.57、1.59、1.20;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7~9)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毫克/升,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  相似文献   

3.
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采自江苏省16个县(市)的202株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对多菌灵与咪鲜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和氟啶胺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72%、67.33%和0%。根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4种表现型,其中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药而对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58.42%;对多菌灵抗药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20.30%;对咪鲜胺抗药而对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9.90%;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均敏感的菌株占11.39%。通过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以及咪鲜胺和上述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江苏省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较高而对氰烯菌酯敏感,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4.
<正>为明确烯肟菌酯和丙硫菌唑混剂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可混性,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室内联合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与丙硫菌唑混配,对禾谷类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多个混配比例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在112.5、135g a.i./hm~2剂量下,25%烯肟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药剂防治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的制剂产品共309个(截至2019年8月),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甲基硫菌灵、多·酮、戊唑·咪鲜胺、多菌灵、戊唑·多菌灵、福美双,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1.56%,涉及相关的活性成分有30种,主要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福美双、三唑酮、氟环唑、己唑醇、硫磺、井冈毒素、烯肟菌酯、氰烯菌酯以及2019年最新批准的丙硫菌唑等。  相似文献   

6.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恶苗病药剂防治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12种原药及12种制剂对多菌灵和咪鲜胺双重抗性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的室内毒力,并分别于2016和2017年进行了12种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检测结果表明,12种原药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乙蒜素>嘧菌酯>噁霉灵>福美双>精甲霜灵>甲霜灵;12种制剂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0.25%戊唑醇FS>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25g/L咯菌腈FS>16%咪鲜胺?杀螟丹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22%氟唑菌苯胺FS>12%甲?嘧?甲霜灵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7%杀螟丹?乙蒜素WP>15%噁霉灵WP。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种制剂推荐剂量下对水稻恶苗病防效高低依次为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17%杀螟丹?乙蒜素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12%甲?嘧?甲霜灵FS>0.25%戊唑醇FS>25%咪鲜胺EC>16%咪鲜胺?杀螟丹WP>25 g/L咯菌腈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5%恶霉灵WP。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等3种制剂在水稻恶苗病防治及抗性治理中具备更为优良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水稻恶苗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氰烯菌酯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研")全球首创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拥有独特的作用机理。2007年,95%氰烯菌酯原药和25%氰烯菌酯SC(商品名:劲护~)在我国取得临时登记;2012年,两产品取得正式登记;2014年,48%氰烯·戊唑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5年2月底,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品种主要包括:一、单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氰烯菌酯、己唑醇、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二、复配制剂: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多菌灵·井冈霉素、多菌灵·硫磺、多菌灵·烯肟菌酯、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氟环唑、甲基硫菌  相似文献   

9.
<正>为明确烯肟菌酯和丙硫菌唑混剂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可混性,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室内联合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与丙硫菌唑混配,对禾谷类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多个混配比例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在112.5、135g a.i./hm~2剂量下,25%烯肟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10.
<正>氰烯菌酯是江苏省药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专利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该公司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登记用于小麦防治赤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375~750克,折合每亩用制剂100~200毫升。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防病效果好,产能有限,货源紧张,氰烯菌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氰烯菌酯主要在小麦上使用,但用该药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有良好的防效,在水稻上也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周明国教授的带领下,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其他分子途径,揭示了氰烯菌酯的抗性机理,提出了氰烯菌酯的作用机制。近日,关于此项研究成果的报道首次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研究发现,肌球蛋白-5(myosin-5)中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原  相似文献   

12.
以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早39、中浙优8号、秀水134和甬优1540为试验试料,设置2个浸种时间(24 h和48 h),研究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可适用于任何水稻品种,危害性低,但浸种时间因品种有所区别,一般籼型品种尤其是籼杂品种宜在24 h以内,而粳型及籼粳杂交稻品种应在48 h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抗多菌灵菌株的频率逐年上升,多菌灵防效逐年下降,部分农场采用多菌灵防治几乎失效。为了筛选替代多菌灵的药剂,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在白马湖等6个农场对几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叶菌唑悬浮剂和25%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在所有农场都有较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正>3月17日,在来自安徽、湖北的50多名经销商的共同见证下,陕西农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了中国创制化合物氰烯菌酯产品"实粒"的上市会。据了解,氰烯菌酯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获得全球20年专利保护的全新化合物,对赤霉病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专业性,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唯一推荐化合物。农心市场部部长张建军说:"氰烯菌酯化合物已经通过业内专家的生物学活性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专化性强、离体活性高、输导性好、保护和治疗作用出色的特点,对小麦赤霉病有卓越的防效,且能显著降低麦粒中的毒素污染。但是该杀菌剂室内抗药性风险稍高,而"实粒"为氰烯菌酯和己唑  相似文献   

16.
<正>氰烯菌酯有良好的内吸性和一定的传导性。据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恒奎等人撰写的《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内吸输导性研究》一文报道,据测定,氰烯菌酯可以通过小麦根部,在导管或木质部中以短距离运输的方式向上输导;被麦叶中部吸收的药物,向叶尖方向输导的能力较强,向叶片基部输导的能力较弱;药物在麦叶部跨层输导性较差,被下部叶片吸收的药物很难输导到上部叶片;药物  相似文献   

17.
以3种目前常用的水稻种子浸种剂咪鲜胺、氰烯菌酯、亮盾等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浸种时间(15 h和48 h),研究3种浸种剂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对早籼稻中早39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咪鲜胺浸种后发芽率影响较大,与清水对照达极显著差异,25%氰烯菌酯1 000倍液浸种15 h后发芽率与对照清水未达显著标准,其他处理与清水对照达显著标准,但未达极显著标准。因此25%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是目前预防早籼稻中早39恶苗病比较理想的浸种剂。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合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正>南京农业大学近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的成果技术,为解决困扰农业领域多年的麦病、麦种难题,拓出了新路。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重要作物病原菌抗药性机制及监测与治理关键技术",发明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氰烯菌酯"原创性新型杀菌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的活性高于传统农药多菌灵3倍以上,田间用药量可减少  相似文献   

20.
正防治小麦白粉病,我们这边有的亩用30%醚菌酯10克加43%戊唑醇15克,有的亩用30%醚菌酯悬浮剂10克加32%烯唑·多菌灵40克,有的直接每亩单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20毫升。请问这些配方在什么时期使用更科学?用量是否合理?小麦白粉病典型症状为病部表面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